農村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祖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其語意蘊藏著一定的哲理和科學道理,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事等方面起到了一定教導作用,有些俗語到現在還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價值,如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至今還在農村許多地方流傳,那麼它有何語意呢?有什麼道理呢?
A,"寢不橫戶",按字面意思是,人們在睡覺的時候,不能像收殮的屍體一樣"橫躺"仰臥睡覺。其語意是,告誡後人不能仰臥睡覺,這樣睡覺象"橫躺"的屍體一樣不吉利,而且對人的身體健康也不好,因為仰臥睡覺人們習慣雙手放在胸前,手壓迫心臟,使人難以入睡,或多夢失眠有損健康,所以現在也有借鑑價值。
B「臥不覆首」,按字面意思是,人睡覺的時候,不能把頭覆蓋上被子蒙著睡覺,其語意是,告誡後人不能蒙頭睡覺,這樣睡覺有損人的身體健康,因用被子蒙住頭,使空氣流通不暢,被子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氣體無法排出,影響人的睡眠質量,甚至造成人因呼吸困難而窒息的後果,這種睡覺方式現在也是避違的。
C"眠不北向",按字面意思是,人們睡覺的姿勢,不能頭朝北的方向睡覺。其語意是,告誡後人不能頭朝北方睡覺,由於古代大多數房子結構簡單,封閉不嚴,外面稍有風吹草動,屋內也能感覺到,尤其遇刮北風更為明顯,所以人們頭朝北向睡覺最易受"穿堂風"的影響,使人受涼感冒易患病,不利於人的身體健康,這句俗言在當時也有一定科學道理。
不過,這句俗語有時代局限性,現在已適用了,現在人們居住條件好了,天熱時,有空調風扇,天冷時,有暖氣和煤火,而且房子封閉好,外風不會吹入,睡覺不管頭朝何方,也不會受"穿堂風"的影響,所以人們對睡覺方向沒有避違,大都隨床而睡。
另外,據有關科學資料報導,人睡覺的最佳方向是,南北方向,即頭朝南腳向北,這樣恰好與地球的地磁環繞方向一致,由於磁感效應,有助於提高人的睡眠質量,這是科學家所言,這點因本人學識淺薄,不加評論。
總之,"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這句農村俗語,其宗旨是告誡後人睡覺的姿勢和方向的避違,在科學不發達和居住條件不好的古代,在當時有一定的教導意義,而現在有些已不適用了,所以我們要注意俗語的時效性,不能盲目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