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計劃署:敖漢旱地耕作制度是中國農業的範例

2020-12-10 中國新聞網

圖為第五屆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會議現場。 李愛平 攝

中新網赤峰9月8日電 (記者 李愛平)第五屆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會議9月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啟幕,世界糧食計劃署副主任卡洛琳·珍妮·萊格羅斯表示,敖漢旱地耕作(簡稱旱作)制度是中國農業的範例。

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東南部的敖漢旗,由於發現了距今7700年-8000年的黍和粟碳化標本,成為目前世界範圍內年代最早的旱作農業。

敖漢旗旗委書記邱文博介紹說,2012年,敖漢旱作農業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此後敖漢旱地耕作制度在當地逐步推行。

邱文博透露,自2014年以來,敖漢旗連續舉辦多屆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會議,為敖漢旱作農業系統保護與發展把脈問診,為此,官方還編制了《敖漢旱作農業系統保護與發展規劃》,敖漢旱地耕作制度引發國際關注。

卡洛琳·珍妮·萊格羅斯表示,敖漢旱作農業系統展示了一種更好的耕作方式,希望這種耕作方式能在其他地區得到推廣和複製。

卡洛琳·珍妮·萊格羅斯認為,敖漢旱地耕作制度是中國農業的一個範例,應該與世界分享。

「2016年,世界糧食計劃署與中國政府籤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以加強全球解決飢餓問題的夥伴關係。據此,糧食計劃署成立了南南合作英才中心,與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中國在減少飢餓和支持小農方面的豐富經驗。」卡洛琳·珍妮·萊格羅斯說道。

在卡洛琳·珍妮·萊格羅斯看來,敖漢旗這個可持續旱作農業的例子是其他國家可以借鑑的。(完)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世界糧食計劃署獲獎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作為聯合國抗擊全球飢餓的一線機構,自1961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讓每個人都能獲得所需食物,過上積極、健康的生活。每年,世界糧食計劃署會向約80個國家的逾9000萬人口提供援助,是身處全球抗擊飢餓最前線的人道主義組織。據中國外交部網站介紹,中國於1979年正式參加世界糧食計劃署活動。
  • 世界糧食計劃署稱讚中國無私援助敘利亞難民
    新華社安曼3月14日電(記者林曉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約旦代表馬吉德·葉海亞14日稱讚中國政府對敘利亞難民的無私援助,並表示中國提供的援助資金有力推動了世界糧食計劃署在約旦的工作。  中國駐約旦大使潘偉芳(右)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約旦代表馬吉德·葉海亞握手。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總幹事比斯利感染新冠病毒
    ·比斯利(David Beasley)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羅馬3月20訊 當地時間3月19日,總部位於義大利羅馬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發表該署執行總幹事戴維·比斯利(David Beasley)感染新冠病毒的聲明。
  • ...農村的經驗值得借鑑——訪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東帝汶代表劉...
    新華社雅加達1月1日電 專訪:中國發展農業農村的經驗值得借鑑——訪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東帝汶代表劉大耕新華社記者梁輝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東帝汶代表劉大耕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專訪時表示,中國發展農業農村的經驗在聯合國獲得廣泛肯定,中國探索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以及新理念,將會得到全世界更廣泛的認同與讚譽
  • ...取得「巨大進步」——訪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戴維·比斯利
    新華社瑞士達沃斯1月21日電 專訪:中國在消除貧困和飢餓方面取得「巨大進步」——訪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戴維·比斯利  新華社記者凌馨 陳俊俠  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戴維·比斯利近日表示,世界應該認識到,中國在自身消除貧困和飢餓的努力中取得了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樞紐支持抗疫行動
    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於本月初設立了該樞紐,為包括聯合國系統、各國政府及其他人道主義合作夥伴在內的國際社會提供全球抗疫應急響應。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表示:「憑藉其領先的製造業、完善的供應鏈和技術創新,中國擁有設立應急樞紐獨特的優勢。該樞紐將在應對疫情過程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世界糧食計劃署:辛巴威兒童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①世界糧食...
    世界糧食計劃署:辛巴威兒童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①世界糧食計劃署11月30日表示,由於乾旱和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響,今年辛巴威兒童的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②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一份聲明中說,沒有足夠的飲食多樣性和有規律的進餐頻率,嬰幼兒容易營養不良,特別是發育遲緩和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增加了發病和死亡的風險;③世界糧食計劃署母嬰健康和營養特別顧問薩拉
  • 世界糧食計劃署:極端天氣導致南部非洲數千萬人面臨饑荒威脅
    1月16日,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布聲明稱,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頻發,南部非洲國家不斷遭受乾旱和洪澇等氣候災害,糧食嚴重減產。目前,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的16個成員國中,約有4500萬人面臨饑荒,這種規模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未來還會進一步惡化。
  • 世界糧食計劃署:辛巴威兒童營養和糧食安全惡化
    世界糧食計劃署11月30日表示,由於乾旱和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響,今年辛巴威兒童的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一份聲明中說:「沒有足夠的飲食多樣性和有規律的進餐頻率,嬰幼兒容易營養不良,特別是發育遲緩和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增加了發病和死亡的風險。」世界糧食計劃署母嬰健康和營養特別顧問薩拉·澤伊德已於上周六抵達辛巴威。預計澤伊德將於本周三對其訪問調研情況進行總結,並對辛巴威當前的營養狀況進行說明。
  •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成功為世界糧食計劃署船舶護航
    人民網肯亞蒙巴薩2月10日電 (朱林林 閆嘉琪)當地時間2月10日上午8時許,經過8個晝夜連續航行,跨越南北半球、航經18個緯度、航程2200多海裡,海軍第二十八批護航編隊鹽城艦安全護送世界糧食計劃署「SELIN-M」(賽林-M)號商船抵達肯亞蒙巴薩附近海域預定解護點,圓滿完成了對該船舶護航任務。
  • 世界糧食計劃署獲諾貝爾和平獎
    12月10日,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了世界糧食計劃署,以表彰其在消除飢餓、推動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貢獻。糧食計劃署執行主任比斯利表示,他代表聯合國秘書長、糧食計劃署、聯合國機構、合作夥伴、捐助者以及全球受援助的1億飢餓人口,感謝諾貝爾委員會授予的榮譽。
  • 聯手中國物流平臺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樞紐
    這一應急樞紐由聯合國委派世界糧食計劃署負責運營,致力於為包括聯合國系統、各國政府及其他人道主義合作夥伴在內的國際社會提供全球抗疫應急響應。全球人道主義應急樞紐主要承擔新冠肺炎防疫物資採購和庫存整合服務,並支持人道主義物資運轉至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國家和地區,同時還提供航空服務,負責運送人道主義工作者。
  • 世界糧食計劃署擱置對巴基斯坦巴焦爾地區提供援助
    據法新社消息,世界糧食計劃署12月27日表示,因日前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巴焦爾地區發生自殺式爆炸,該機構打算暫時擱置在該地區提供糧食援助。世界糧食計劃署發言人傑基·登特稱,「我們正在與當地政府進行協商,希望能儘快恢復在這一地區的糧食援助……(擱淺援助的原因是)我們優先考慮的仍然是機構職員及當地受益百姓們的安全和幸福,但在將來我們還是會繼續致力於協助巴基斯坦百姓重建家園」。巴基斯坦西北部巴焦爾地區12月25日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百餘人死傷。
  • 世界糧食計劃署無法領取諾貝爾和平獎
    【世界糧食計劃署無法領取諾貝爾和平獎】據法新社18日消息,諾貝爾基金會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負責人戴維·比斯利將無法在12月前往挪威奧斯陸,領取頒發給該組織的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基金會正考慮以線上儀式代替。
  • 中國古代農業為何能夠領先世界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中國人用最少的耕地養活了世界最多的人口。雖說現代農業距離發達國家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中國在蒸汽時代到來之前長達3000年代表了世界農業的最高水平。這取決於中國古代農業幾次技術的突破。
  • 世界糧食計劃署:辛巴威兒童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 增加發病風險
    世界糧食計劃署:辛巴威兒童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 增加發病風險 2020-12-01 10:24:3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世界糧食計劃署11月30日表示,由於乾旱和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響
  • 旱地農業抗旱十說
    北方旱地農業區,乾旱缺水是其主要特徵,有春旱、秋「吊」、冬春連旱、春連初夏旱等,其中尤以春旱為甚,有「十年九春旱」之說。目前,我國北方廣大地區先後解凍或進入凍融交替時期,旱地農業地區春播在即,也是小麥抗旱保墒的重要時期。去年北方廣大地區夏連秋旱,底墒不足,所以當前抗旱乃北方農業生產的頭等大事。
  • 山東農業耕作制度做重大調整 秋收秋種適當推遲
    新華社濟南9月25日電(記者 董振國)從今年秋收秋種起,山東將對農業耕作制度做重大調整,今年秋收秋種時間適當推遲,這種調整將有利於提高糧食作物產量。    據山東省農業廳介紹,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高溫期後移,對我國耕作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夏玉米適當晚收,有利於高效利用有限光熱資源,增加粒重,提高單產。
  • 中國糧食安全經驗提供全球治理樣本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辦公室副國別主任瑪哈·艾哈邁德女士帶來了題為《全球視角下的糧食安全》主旨演講。她系統地介紹了全球糧食安全的局勢,並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糧食計劃署的重要合作夥伴,除了在中國籌集資源支持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全球援助計劃外,還探索在農村地區開展小型創新的試點項目,旨在改善中國邊遠貧窮地區的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和飢餓提供全球治理經驗。
  • 保護性耕作保育黑土地 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主持人 趙姍嘉賓鄖文聚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研究員李保國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國家黑土地現代農業研究院院長李洪文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保護性耕作研究院院長、農業農村部保護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在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全球多國已經禁止了糧食出口,而作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的糧食安全自然也被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