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打飛機,國共都幹過,最牛時兩次齊射毀、傷十八架

2020-08-09 億萬18

說明:2019年5月1日,此文在瞭望智庫以《中國軍隊嚴禁用步槍打飛機...一個戰士抗命後,18架美機的遭遇震驚世界!》為題首發,經瞭望智庫同意,我作為原作者將文章適當修改後再發出。

正文:

一、神劇還是史實?

抗戰劇《決戰江橋》中,有「步槍打飛機」的情節。「步槍打飛機」,大家認為只不過是「神劇」操作,多一笑置之。但事實上,中國軍隊使用輕武器對抗飛機,有著相當的傳統,無論是國軍還是共軍,案例比比皆是,抗戰中更是不少。

《決戰江橋》講了馬佔山帶領黑龍江軍民齊心抗日的故事,導演李印說:「我們查閱了大量的史料,儘可能地還原了戰場。戲裡有一些亮點,比如步槍打飛機,以往大家會以為這種情節是雷劇,但馬佔山步槍打飛機是有史料記載的。」

「九一八」事變後,時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馬佔山,率軍在齊齊哈爾嫩江哈爾葛大橋打響了抗日第一槍,這就是中國抗戰史上具有標誌性的重大戰役---「江橋戰役」。當時,馬佔山的軍隊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漢陽造」步槍,射程十分有限。面對日機的轟炸,馬佔山選出100多名敢死隊員仰臥地上,槍口朝天,排成14排的方陣。當日機飛臨方陣上空俯衝投彈時,勇士們便開槍齊射。用這種方式,勇士們硬是用步槍打下了兩架日機。

當然,這並不是孤例。

淞滬會戰中,湖南第4路軍第28軍16師91團,在寶山擊落了三架日機,其中的一架就是卿伯金擊用機擊落的。

當時,淞滬抗戰已經進入第二階段。日軍在第一階段作戰中傷亡甚重,從國內調集重兵反撲。1937年9月下旬,91團負責守護寶山城。一天下午,突然響起凌厲的警報聲,日軍一個中隊9架飛機,分三排俯衝過來。

卿伯金在5名同伴的協助下趕緊架起「馬克沁」重機槍的高射槍架。一梭子彈打出去後,一架飛機搖搖晃晃地墜在空地上,一名受傷的日軍飛行員爬了出來。

「是個胖胖的日本鬼子。」卿伯金晚年接受採訪時回憶道:「飛機俯衝過來時,上面坐著的人你都看得一清二楚,你射飛機的其他任何部位都沒用,只有打它的油門閥門,打中了,它立馬栽下來。」

(95歲時的卿伯金)

中國軍隊用步、機槍打下飛機,我們自己說的不算數,我們看看日軍方面是怎樣說的。

二、日軍戰史中的記錄

抗戰時期中國第一次擊落日機的記載,是由日本方面記錄的。反而是我們自己根本都不知道。被擊落的是一架「乙式一型」偵察機,在「九一八」事變之後第三天就被中國軍隊揍下來了。

(乙式一型偵察機)

根據日本戰史資料,1931年9月21日午後,日本陸軍航空兵獨立飛行第八中隊編號625的「乙式一型」偵察機從瀋陽東塔機場(日軍稱「奉天東飛行場」)起飛。該機的駕駛員為橋本新治曹長(二戰時日本軍銜的一階,相當於上士),機上負責偵察任務的是中尉田中榮吉。該機在撫順北方約十五公裡一帶,發現地面有連續的大隊「兵匪」,於是立即俯衝投彈,並且以機關槍掃射。地面的中國軍隊以機關槍和步槍對空猛烈還擊。對射之中,日機的揮髮油槽和冷卻器遭地面火力射穿,十三分鐘之後,油和水全部漏掉。下午三時四十分,該機不得不在虎石臺車站北方約七公裡迫降。由於飛機已難以修復,日軍取下重要部件後將飛機燒毀。

這是日軍航空兵建軍以來,首次有飛機在戰鬥中被火力摧毀。對中國軍隊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有重大紀念意義的戰績。遺憾的是,迄今已知的中方戰史裡面,對此沒有任何記述。

抗戰史研究者胡卓然根據各種資料綜合判斷認為:擊落這架日機的,應屬於「九一八」事變之後北大營之中撤出的東北軍第七旅以及其他從瀋陽市撤出的部分衛隊、憲兵等部隊。

在日軍檔案中記載的還有:1931年10月23日,在瀋陽西北方,日陸軍航空獨立飛行第十中隊的軍機一架,於「匪賊討伐中,被敵彈擊中墜落」。駕駛該機的中林茂春曹長在墜機之時「戰死」。

這是日軍明確記錄的第一次有航空兵軍人戰死。

(中林茂春)

遼寧省檔案館館藏的日本官方檔案《匪賊暴舉實例(1931年自9月19日至11月15日)》裡,記載10月23日在瀋陽西北的交戰記錄只有一次:「敗兵和匪賊200名」,「在奉天西方李官堡附近與渾河分遣隊交戰。」

【註:李官堡現下轄於瀋陽市郊的于洪區,位於瀋陽主城的西北方。】

因此可以推斷,是進攻李官堡的義勇軍擊落了這架敵機。這兩百多人,既包括拒絕撤退到關內、繼續留下來抵抗的東北軍餘部,也包括不屬於正規軍、沒進行過系統訓練的地方民眾武裝。他們是一群在國土淪陷之時「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這些人數不多的抗日義勇軍在進攻地面日軍的同時,不懼暴露目標,直接用步、機槍迎擊敵機,無畏的勇氣令人敬佩。可惜,這一次地面輕武器擊落敵機的戰績,中方戰史同樣沒有任何記錄;在目前已知的史料中,也還沒有發現對這支義勇軍更詳細的記錄。

不過這一戰果得到日軍軍官花澤友男的承認。

1931年12月19日,日本《朝日新聞》刊登了對獨立飛行第十中隊長、航空兵大尉花澤友男的採訪。花澤友男告訴記者說,他們中隊的軍機多次被中國軍隊擊傷。其中,他的部下中林茂春,飛機被中國軍隊擊落陣亡。

同年12月30日,該中隊配合日軍地面部隊進攻錦州,在「打虎山西南方地區」又被抗日義勇軍自地面用機槍、步槍擊落了一架飛機,機上2名乘員軍曹小野田義明、伍長小川幸平陣亡。不久(1932年1月24日),證明中林茂春陣亡的花澤友男大尉,也被義勇軍的地面火力擊斃,去見他的部下去了。花澤友男也成為中國抗戰擊斃的首位日軍航空兵現職軍官。

(時日航空兵獨立飛行第十中隊大尉中隊長花澤友男)

三、八路軍更是箇中高手

艱難困苦的敵後抗日戰爭,八路軍是主力,八路軍基本上沒有重武器,所以用「步槍打飛機」,八路軍更是行家裡手。

1、1940年1月,抗日聯軍改編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十團,團長是久經沙場的儒將白乙化。白乙化出生於遼寧遼陽,1928年考入軍校,後又入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系學習,抗戰期間獲學士學位。

(白乙化)

白乙化的槍法被公認為全團第一,在指揮平西婁兒峪戰鬥中,3槍擊倒3個日軍旗語兵,第4槍將日軍膏藥旗打飛。

1940年2月,萬餘日軍發動對平西根據地的十路圍攻,白乙化率十團在青白口一帶阻擊敵人。戰鬥中,日軍派出飛機助戰。日機欺八路軍沒有防空武器,低空盤旋轟炸掃射,給十團造成很大傷亡。白乙化一面命令對空射擊,一面從警衛員手中要過一桿三八步槍,單腿跪地,瞄準飛機連開數槍。日軍駕駛員被擊中,軍機撞山墜毀。

不幸的是,1941年2月4日,白乙化在指揮密雲馬營戰鬥時,仰項日軍佔居的烽火臺,被子彈擊中頭部殉國,時年30歲。

2、1943年,山東省棲霞縣的一個小山村早已成為了八路軍的根據地,64團205連駐紮於此,而距村子不遠就是八路軍膠東軍區的司令部。日軍飛機經常到這一帶轟炸掃射。

日軍在中國戰場廣泛使用的是三菱公司製造的Ki-51式近距攻擊機,又叫陸軍九九式襲擊機。該機速度慢、自衛火力弱,完全是針對中國軍隊這種毫無還手之力的對手而設計的。

(Ki-51九九式襲擊機)

當年9月份的一天早晨,在村邊山頭放哨的戰士發現敵機,發出了緊急防空信號。戰士們迅速拿上武器,快速向村邊山坡地的灌木和溝壑疏散隱蔽。

其中一名叫宋嶺春的戰士,自幼就有射擊天賦,小時玩彈弓,指哪打哪;上山打獵,遇到獵物,基本是一槍一個;參軍後用步槍狙殺了多名在太陽旗下站崗放哨的鬼子。部隊看到這樣的好苗子,就送他到山東抗大分校學習了半年。回到部隊後,由於射擊本領高超,每次配發的子彈都比別人多。

宋嶺春在山坡上找到一塊茂密的草地,仰面朝天隱蔽起來。

從西邊的山頭上空飛來了四架敵機,不斷地沿山谷轟炸掃射。宋嶺春仰臥朝上的隱蔽姿勢,可以看到飛機的一切行動。日機仿佛發現了隱蔽在山坡上的部隊,降低高度,低空盤旋,搜索著投彈目標。飛機的速度明顯地慢了下來。

宋嶺春的眼睛一直隨著飛機的飛行而轉動。突然,一架敵機已飛到他的正上空,高度僅100多米。宋嶺春一邊盯著飛機,一邊抓住身邊的三八大蓋,把子彈壓進彈倉。敵機似乎發現了宋嶺春,就在他的眼前轉來轉去。就在敵機轉彎的時候,宋嶺春清楚地看到了駕駛飛機的飛行員。他舉起步槍快速起身瞄準,同時敵機也轉過彎來,徑直朝著他撲來。宋嶺春急忙調整槍口,瞄準飛行員的頭部開槍。日軍飛機搖晃了兩下,失控墜落。

這一年,宋嶺春18歲。後來,他從一名普通小戰士成長為了解放軍的營級幹部

(宋嶺春)

3、老八路初冶平講,1943年的元宵節,初冶平所在的東海獨立團二營,在山東榮成市的崖頭鎮曾參與打下一架日本轟炸機。

他回憶道:日本飛機經常從威海方向飛來,每次都在機翼下攜帶4枚炸彈。發現中國軍民後,先用機槍掃射,待缺乏經驗的老百姓臥倒,然後向人群最密集處投擲炸彈。

初冶平說,日本飛行員既殘忍又自大,面對八路軍步槍手的射擊,反而飛得更低。

眼看日軍飛機屠殺百姓,卻又無可奈何,大家心急如焚。營長龍濤和指導員郝亮判斷,日軍飛機回威海補充彈藥後一定會再次前來襲擾,於是從各連挑選老戰士,散開於各個角度,埋伏在日機可能來襲的方向上。當日機再次飛到崖頭上空時,大家從不同方向同時瞄準射擊,讓敵機不敢像之前那麼放肆。

這實際上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地面防空作戰。對步兵部隊而言,能夠將敵機驅離,已經算完成作戰任務了。但由於暴露了部隊,該營決定黎明前轉移。但仍然在崖頭附近的山頭上安排了射擊組掩護。

次日天未亮,初冶平隨營主力剛走出崖頭不到二裡地,便聽見飛機聲嗡嗡響起,隨後有一顆「亮星」由遠及近,但速度較慢,「幾乎像停在空中似的」,八路軍的對空射擊組突然開火。四周槍聲驟起,初冶平回憶,眼瞅著那飛機一到崖頭便俯衝下去……但奇怪的是響後卻不見飛機騰起。一位戰士反應過來,喊道:「打中了,紅膏藥栽下來了!」

大家找到了日本飛機的殘骸,發現前座駕駛員被皮帶困在座位上當場燒死,後座投彈手雖然跳傘但卻因為傘包故障也摔死了,機上的機關炮已經燒毀。估計這同樣是一架九九式襲擊機,可攜帶四枚50公斤炸彈,駕駛員前方有筒形瞄準具,後座有一挺7.7毫米的機槍。

(山東解放區的官方戰史中記載:「1943年5月1日,膠東軍區部隊於榮成縣崖頭鎮附近擊落日機1架。」時間與初冶平的回憶有所出入。)

四、「步槍打飛機」,我軍自「古」以來的傳統

八路軍用步槍打飛機是有「歷史傳統」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中央軍事當局以及東北、廣東、廣西等地方實力派軍閥,紛紛花巨資從國外進口飛機組成空軍,參與對紅軍的進攻「圍剿」。針對這種情況,紅軍總部除了建立和制定一整套防空襲預警機制和應急預案,紅軍大學還增設了重機槍和防空連,重點傳授防空陣地的選擇與構築,敵機型號識別以及步、機槍對空射擊等專業知識。

1932年7月下旬的一天,紅軍大學學員在瑞金野外進行戰術演習,國民黨粵系軍閥的幾架飛機突然鑽出雲層,向訓練場上的紅軍戰士俯衝掃射,幾名戰士當場犧牲。剩下的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向空中瞄準,等待著敵機再次俯衝。

其中一名叫王文禮的學員按照教員的指導,用一支法國制步槍對空射擊。第一架飛機快速從他頭頂掠過,步槍子彈沒能擊中目標;重新修正後,王文禮再次沉著瞄準擊發,準確地擊中了第二架敵機的油箱。飛機墜毀爆炸,機上3人全部斃命。

王文禮由此創下了紅軍用步槍擊落敵機的先例。時任紅軍大學校長兼政委劉伯承親自主持召開慶功大會,授予王文禮「對空射擊手」稱號,並親手把一枚銀質獎章戴在他的胸前。這枚獎章,後由其子王侃中捐出,現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作為一級革命文物收藏。

(王文禮獲得的「對空射擊手」獎章)

後來長徵途中,紅軍更是有著數次使用輕武器擊落敵機的記錄。

(1)1934年8月,紅六軍團奉命離開湘贛根據地開始長徵。9月7日,紅六軍團走到廣西全縣西延區大埠頭(今資源縣城)時,桂系空軍飛行員韋淳傑、沈瀛駕駛英制「渦技地亞夫路637」(Avro_637)偵察機飛臨上空偵查。這是一款輕型武裝偵察巡邏機,機首裝有一挺7.7毫米固定機槍,機身後側還裝了一挺活動機槍,翼下可掛小型炸彈4枚,攻擊力十足。不過,它的油箱裝在機身前部,比較容易受到攻擊。

(英制Avro_637偵查機)

韋淳傑和沈瀛發現了沒有任何防空武器的紅軍後,開始放肆地俯衝掃射,低空投彈。十餘名紅軍當場犧牲。接著,兩人又拉起機頭再次發起攻擊。

紅六軍團前衛部隊立即組織步、機槍手佔領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對準盤旋著的飛機。當飛機第三次俯衝下來時,紅軍戰士的步槍、機槍火力全開,密集的彈雨迎頭兜向空中目標。Avro_637機身頓時被打出許多窟窿,油箱也被擊穿起火,飛機失去控制,栽到附近的稻田裡。韋淳傑和沈瀛鑽出座艙逃跑,被紅軍戰士追上並擊斃。

時任紅六軍團第四十九團總支書記的左齊是這場戰鬥的指揮者,他在後來的對日作戰中身負重傷,由白求恩大夫做了截肢手術。成為了「獨臂將軍」。

(「獨臂將軍」左齊)

(2)1934年11月24日,紅軍在突破敵第四道封鎖線時,遭薛嶽、何健、白崇禧的包圍攻擊,與優勢敵軍在湘江兩岸展開了空前慘烈的大血戰。蔣介石調其中央空軍第3中隊從南昌起飛增援,對紅軍進行空中打擊。第3中隊的全部6架飛機傾巢而出,對集結在湘江岸邊準備渡河的紅軍部隊進行了多批次轟炸掃射,紅軍損失慘重。

面對敵機的狂轟濫炸,擔任預備隊的紅1軍團第2師一邊疏散隱蔽,一邊對敵機集火齊射。709號戰機的油箱擊穿,飛行員謝廷藩、魏德跳傘後被俘。

(3)1935年3月,中央紅軍由黔北名鎮茅臺三渡赤水。3月18日,國民黨空軍3架偵察、轟炸機尋蹤覓跡而至,輪番攻擊。 中央紅軍軍委警衛營營長楊梅生立即指揮防空連,用4挺重機槍改裝的「高射機槍」,對準從雲層裡鑽出的敵機猛烈射擊,一架飛機連人帶機拖著長煙掉進了赤水河。

(4)1935年7月17日,國民黨空軍第3中隊副隊長朱嘉鴻和飛行員郭詩東駕駛303號偵察機飛臨四川黑水上空,發現了正在行進中的紅四方面軍後續部隊。他們按下機頭實施俯衝掃射。在他們進行第二次俯衝掃射時,被紅軍地面密集步、機槍火力擊落。

……

我軍使用步輕武器打飛機,早已是「常規操作」,後來創造出兩次齊射毀傷敵機18架戰績,這可不是憑空能創造的奇蹟。

四、志願軍兩輪射擊毀、傷美機18架

如果說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敵方飛機還不那麼先進(有的甚至是雙翼螺旋槳飛機),被打下來也不足為奇的話;到了韓戰,作為敵軍的美軍飛機已經更新換代,部分甚至已進入噴氣機時代,這回輕武器射擊還管用嗎?

答案恐怕會讓人大吃一驚。不僅是管用,志願軍甚至曾創造過用步槍、機槍、衝鋒鎗布陣,3小時毀、傷18架美機的神話。

聽起來不可思議。

美軍當時的戰機雖已更加先進,但轟炸掃射地面仍然依靠飛行員的目視,當然還是飛得越低效果越好;而美軍飛行員同樣欺負我軍沒有防空武器,能飛多低就飛多低,加上他們的飛行技術高超,貼著志願軍的頭頂飛是常事,俯衝時機翼幾乎要掀去中國士兵的帽子。然而,俗話說「河裡淹死會水人」,正是美軍飛行員精湛的超低空飛行技術,給他們帶來了滅頂之災。

因為,對於志願軍來說,就怕夠不著,只要夠著了,就讓你夠受。

其實,志願軍在韓戰中,本來是嚴禁用輕武器對空射擊飛機的。

因為這樣不僅難以打下飛機,反而會暴露目標,招致全面掌握著制空權的美軍更準確的轟炸。這是中國軍隊在入朝參戰的初期,用無數士兵的鮮血換來的教訓。這條紀律被強調得十分嚴格,違反後的處理也十分嚴厲。

然而,卻有一個名叫關崇貴的楞頭青,冒著被槍斃的風險違了軍紀,硬是用機槍打下了一架飛機。

(志願軍戰鬥英雄關崇貴)

關崇貴,志願軍三七五團一連一排二班副班長,機槍手。1951年2月24日,在第四次戰役的龍頭裡阻擊戰中,其所在連趁夜裡進入陣地。天剛見亮,英軍第二十九旅的一個營就發起了進攻,十幾架美機飛臨助戰,在一連的陣地上來回轟炸掃射,給一連造成了重大傷亡。

眼見著戰友們一個個在騰空而起的泥土中倒下,關崇貴端起手中機槍就要向飛機開火。一旁的彈藥手立刻阻止道:「副班長,咱可別犯錯誤!」關崇貴大喊:「大不了槍斃我!」一連串射出七發子彈,結果沒有打著。另一架飛機見狀向他俯衝下來,關崇貴又射出了七發子彈。這次連他自己都呆了:這架F4U戰鬥機翅膀一斜,機尾冒著黑煙栽進了山溝。

(被關崇貴擊落墜毀的美機,飛行員跳傘後掛在樹枝上被戳死)

關崇貴打下飛機的事被逐級上報到志願軍司令部。這一戰例改變了志願軍高層的認識。

總指揮彭德懷說:「這個紀律犯出了條經驗,就是輕武器是可以打下美機的,鼓舞了戰士對空作戰的信心,要對這個戰士重獎!」

無獨有偶,志願軍高炮獨立32營重機槍連的戰士孫永粉,靠著所在班唯一一支蘇制79式步槍,也硬是打下了美軍的飛機。

孫永粉後來回記道:

「那一天,我們正在執行保衛兵站的任務。我按規定檢查巡邏完畢後,沒發現什麼異常。剛走到洞口,就看到飛來四架敵機。」

由於地勢原因,飛機從他面前的山谷裡飛了過去。孫永粉趕緊去找排長匯報,得到「能打」的命令後,他拿著槍就衝到了山谷邊。

(82歲時的孫永粉)

「經常看著飛機來回地飛,我就有了打的底氣。」孫永粉說。

按照心中估算的時間,看飛機快飛來時,孫永粉對準駕駛艙扣動了扳機。一連幾發子彈後,飛機一個跟頭栽在了不遠處。

「當時還不敢確定是我打下來的,軍醫驗了駕駛員的傷後,從子彈射擊的角度判定,確定是我打中的。後來因此拿了二等功獎章,我還有點不敢相信。」

步槍、機槍能打下低飛的飛機,而且並不是個案。經驗很快被志願軍創造性地推廣普及。

(志願軍的戰士們在研究用步槍打飛機的方法)

就在關崇貴打下美機後不到兩個月,一場輕武器打飛機的神話震驚了世界。

第五次戰役前夕,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臨津江兩岸對峙。

1951年4月18日,天剛蒙蒙亮,美機像往常一樣,一批一批地出動了。8時,8架美機超低空飛臨志願軍第63軍188師562團和563團的陣地上空。美軍飛行員們哪裡知道,幾千支烏黑的槍口,正靜靜地等候著他們。

突然,信號彈騰空而起,兩個團的3000多支步槍、衝鋒鎗、機槍一起對空開火,一架飛機直接就栽了下來。不過這個飛機員運氣好,成功跳傘被俘,當他看到志願軍用輕武器組成的防空陣地時,不禁目瞪口呆。

10時,美軍出動了16架飛機前來報復。美機還是擦著地皮向187師的陣地飛來。一聲號令,兩個團的3000多支槍再次開火。這次命令發布得恰到好處,提前量控制精準,在敵機正俯衝掃射的關鍵時刻,彈幕到達。頓時,美機紛紛中彈,4架美機被當場擊落。由於離地面實在太近,飛行員根本來不及跳傘,全部陣亡。

三個小時,兩輪對空射擊,5架美機墜毀,13架被擊傷。此後,朝鮮戰場上美機基本上再也不敢超低空飛行,轟炸的效果大打折扣,對志願軍的空中威脅大大降低。

當然,「步槍打飛機」,是我們在武器裝備落後條件下的不得已之舉,並沒有什麼可神氣的,更不值得在現代戰場上繼續推廣發揚;但先輩們在那般困苦情況下,依靠勇氣和智慧,用鮮血和生命的代價,以小搏大,力拼強敵的努力和精神,我們應該永遠銘記於心。

參考資料:

【1】鍾禾:《「步槍打飛機」非瞎編?導演:歷史上確有其事》(《海南特區報》2016年08月29日)

【2】龍志:《卿伯金:「錢到賭場不是錢,人到戰場不是人」》(《南方都市報》2005年7月20日)

【3】胡卓然:《抗戰時期中國首殲的日軍飛機》

【4】黃璐、王瑩:《「血沃幽燕小白龍」——白乙化》(新華社瀋陽2018年12月18日)

【5】《創造「步槍打飛機」奇蹟的人一一訪八路軍抗戰神槍手宋嶺春》(中國電視報2009年7月2日)

【6】初冶平:《八路軍步槍擊落日本飛機》(《縱橫》1995年第5期)

【7】李兆耿:《抗日神劇「步槍打飛機」不是神話,一顆子彈消滅一架飛機 》(《中國國防報》)

【8】金玉國、楊茹、婁思佳:《解碼長徵——長徵中紅軍擊落過敵人6架飛機》(新華社北京2016年8月15日)

【9】崔宏:《第一個用機槍打掉美國飛機的人——記抗美援朝戰鬥英雄關崇貴》 (《黨員之友》2002年13期)

【10】樊雪婧(文),李斐斐(攝影):《用一桿步槍,他打下敵人的飛機》(《大河報》2014年1月4日第6版)

【11】陳輝:《志願軍188師朝戰傳奇:步槍一天打18架飛機》(《黨史博覽》2010年第10期)

相關焦點

  • 中國軍隊嚴禁用步槍打飛機...一個戰士抗命後,18架美機的遭遇震驚...
    現在有不少人認為,「步槍打飛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兒,只是「抗日神劇」裡的情節,在歷史上沒有真實發生過。   這種觀點並不正確。  事實上,中國軍隊使用輕武器射擊飛機,有著相當的傳統,無論是國軍還是共軍,案例都比比皆是;而且,敵人——日軍方面的記載中,也記錄著很多中國軍隊用步槍等輕武器成功擊落日機的例子。
  • 步槍打飛機是真的嗎,曾被志願軍嚴禁,有人抗命後,18架敵機遭殃
    二戰時的軍機低空飛行速度也有每小時300多公裡,也就是每秒鐘100米左右,步槍根本無法瞄準。二是步槍的子彈很難對飛機造成嚴重的損壞。二戰時的一些軍機在重要部位裝有防護板,步槍子彈根本打不穿。二戰時的飛機三是步槍的射速低,擊中飛機的概率極小。還有人說,步槍的有效射程都比較小,一般都在4、500米左右,如果向空中射擊,能打兩三百米就不錯了。
  • 抗美援朝:用步槍能打空戰?志願軍如何擊落5架敵機
    用步槍來打空戰,這是什麼操作?我們來看看是否有戰鬥先例,戰績到底如何?乍一聽上去,有點匪夷所思,這不是傳說中抗戰「神劇」的劇情麼?步槍幹掉飛機是不是有點玄幻……,覺得玄幻是因為不了解史實。後來,當美軍的飛行員知道自己原來是被志願軍用最落後的步騎槍擊落之時,便目瞪口呆了。這次首戰告捷,全師的官歡欣鼓舞。緊接著兩個小時以後,也就是10時左右,天空中忽然又響起了飛機的嗡嗡聲,美軍這次直接出動了16架飛機前來報復。
  • 步槍打飛機真的有可能嗎?韓戰中志願軍就給美軍戰機上了一課
    就我們常人的思維來講,步槍打飛機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因為戰鬥機處於高速移動的時候,步槍很難打到,再加上戰鬥機飛行的高度最基本的都在上千米高空,步槍撐死了也就是幾百米的射程,所以步槍打飛機等同於天方夜譚。不過,我在仔細查找資料的時候,還真的找到了一段步槍打飛機的案例,我們來看看吧!
  • 輕武器防空的絕響:步槍打飛機,取優秀戰績
    早8時,8架美軍飛機即飛臨志願軍63軍188師據守的前沿陣地,在戰區上空簡單編組後,8架飛機即沿攻擊航線向188師陣地進行投彈、掃射,在美機即將準備投彈的一刻,突然信號彈騰空而起,188師562團和563團2個團3000多支步、騎、機等輕武器一起向敵機開火,猝不及防之下,一架美機被當頭擊傷,飛行員慌忙之下跳傘逃生被563團戰士俘虜。
  •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炮兵有多猛?看不見飛機都能打中,4天擊落7架
    在抗美援朝的時候,美國部隊十分狡猾,當志願軍埋伏在樹林裡,暗中襲擊美軍部隊時,只要我們一開槍,那些敵人就會應聲倒下。但是究竟是被擊斃還是臥倒隱蔽亦或者是受了傷,這個無法確定。目測距離我志願軍陣營有三裡多,步槍和機槍都打不上。因此有戰士們向領導提議要求調派一門迫機炮來封鎖這段公路。團裡很快就同意了這個建議,從迫機炮連調派了一門八二迫機炮。老班長張建新帶著兩個炮手在前沿的山後坑道口的旁邊挖好了發射陣地,架好了炮。但是由於攜帶的彈炮不足,兩名炮手又回去連裡背炮彈了。老班長一個人守在陣地裡,半天都沒有看到敵人。
  • 「史上最牛推銷員」每天能賣出2架5億元的飛機
    你知道,史上最牛的推銷員,到底有多厲害嗎? 東西賣得貴: 他推銷的東西,是世界上最貴的商品之一——飛機,平均每一架售價8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2億元。 客戶尊敬: 當他快要退休的時候,阿聯航空一口氣向他訂購了30架、每架2.4億美元的飛機,只為「給他送一份退休禮物」! 東西賣得又貴又多,對手聞風喪膽,最難得的是連客戶也對他十分尊敬,真不愧是「史上最牛推銷員」!
  • 專打直升機的狙擊步槍?最特殊的巴雷特步槍,士兵只能肩扛射擊
    如果大家經常玩遊戲,會發現任何槍拿起來都能打空中目標,說不定一梭子衝鋒鎗都能打掉一架直升機。要是有防空飛彈,那低空的飛行器基本都有去無回。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可攜式防空飛彈的確是最有效的打擊手段。不過也有一些特別另類的防空武器,比如這把著名的M82A2步槍。
  • 步槍打飛機?這不是抗日神劇,而是這位八路軍戰士的拿手好戲
    當然,最讓人稱道的是宋嶺春一槍擊落飛機的神奇表現。那是1943年9月的一天,已是西海獨立團五連副班長的宋嶺春和往常一樣,正懷抱著心愛的「三八大蓋」,端著飯盒在吃飯。突然,敵人的飛機來轟炸了。別人都找到樹木最多、最茂密的地方趴著躲起來,宋嶺春卻找了片草地躺下。
  • 用步槍打下日軍飛機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據地傳揚開來
    步槍打飛機,聽起來簡直就是神話,但這的確是傳揚在平西抗日根據地齋堂川的一段抗擊日寇的佳話。1939年10月某天,我平西抗日根據地挺進軍十團八連在門頭溝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與日軍展開激戰。不甘失敗的敵人,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調來飛機,妄圖以空中優勢遏制挺進軍火力,挽回敗局。頭上敵機猖狂呼嘯,硬拼就中了敵人的圈套。看看手中頂不上勁的步槍,戰士們攥緊拳頭眼裡噴出仇恨的火焰。敵機在八連陣地上空時而盤旋時而俯衝,戰士們的武器裝備與敵人懸殊太大,如果跟敵人拼火力肯定吃虧。地面的日軍得到空中支援後,乘勢又向八連陣地逼了過來,情況萬分緊急。
  • 老百姓全力支持,步槍打下飛機!
    淮海戰役是國共兩党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戰役,雙方參展總人數達到150萬以上,最終以我軍全勝告終。在戰役中,共有150多萬老百姓支援前線,大小車輛22萬輛,運輸糧食蔬菜1500多萬斤。還有擔架隊11萬個。所以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
  • 槍起機落,用步槍擊落日寇飛機的宋嶺春
    當時年僅18歲的戰士宋嶺春,正拿著飯盆準備去打飯。看到信號他和其他戰士一樣,迅速放下飯盆,拿上武器,快速向村邊的山坡地疏散隱蔽,因為在那兒有許多灌木和溝壑。宋嶺春在山坡上找到一塊茂密的草地,迅速撲過去隱蔽了起來。很快,從西邊的山頭上空飛來了四架飛機,它們一接近村莊就開始向下俯衝,並進行轟炸和掃射。
  • 用輕機槍或步槍真的能打飛機嗎?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什麼防空?
    戰例一:1932年7月下旬的一天,紅軍大學學員在演習期間遭到幾架粵系軍閥飛機襲擊,當場傷亡數人,槍法精湛的王文禮使用一支法國步槍(有可能是勒貝爾M1886步槍)在第二次嘗試的時候,擊中了一架飛機的油箱,該機起火後墜毀爆炸,創下紅軍用步槍擊落敵機的先例。
  • 指哪打哪!論遠火齊射,還是中國「國家隊」的牛
    指哪打哪!論遠火齊射,還是中國「國家隊」的牛 2017-08-18 10:03:49來源:解放軍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步槍打下飛機絕對是神話故事:志願軍曾嚴禁步兵對空射擊
    誰要是證明用步槍能一槍打下架戰鬥機,薩沙就把這架飛機殘骸生吃掉。聽薩沙說一說吧第一,飛機速度過快,步槍打飛機幾乎沒有可能大型飛機不要說在空中,就算在地面用步槍也不可能打得動,這個直接不用說了。有可能打下來的,最多是單人駕駛的小型戰鬥機或者偵察機。理論上來分析,這個難度極大,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可能。即便是二戰的飛機,時速至少有三四百公裡,也就是每秒鐘在100米以上。即便是低空低速飛行,也不會低多少。大家隨便想一想,1秒鐘飛100米是什麼概念?這哪裡能夠打的中。所有射擊項目中,打飛碟是最難的,全國最優秀的射擊運動員才能勝任。
  • 發現青島:18歲 他用步槍打下日本飛機(圖)
    對於這個舉動,宋嶺春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解釋:「趴著的人認為,只要看不見飛機,飛機就看不見你。我不這麼想,自己能看清楚躲的時候也好躲,看見炸彈下來了滾出幾十米不就安全了嘛。如果是趴著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我這樣臉朝上看,就是死了也知道怎麼死的。」
  • 朝鮮戰場上的奇蹟,志願軍汽車司機用13發步槍子彈擊落美軍飛機
    平均算下來,每隔5分鐘,就會有一架轟炸機前來轟炸,最多時一次出動了24架轟炸機,象老鵠一樣黑壓壓的一片,遮天蓋地,給志願軍的運輸部隊造成了很大的傷亡。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沒有強大的空軍和有效的防空武器,面對聯合國軍隊的飛機肆無忌憚的狂轟濫炸,沒有有效的防禦措施,只能採取夜行曉宿,或者躲進山洞等規避手段。
  • 蘇聯王牌飛行員:擊落62架敵機,連友軍都打,史達林卻不準他上天
    按照戰績來看,無疑是擊落352架飛機的德國戰神埃裡希·哈特曼,但如果按照出擊擊落比和戰鬥技巧來看,有個人平均出戰兩次就擊落一架敵機,效率超越了哈特曼,而且從沒被擊落過一次,甚至沒有負過傷。這個二戰奇蹟的創造者,就是二戰蘇聯的頭號王牌飛行員伊萬·闊日杜布。
  • 抗美援朝老兵曾用一桿步槍打下敵軍飛機(圖)
    用一桿步槍,他打下敵人的飛機土生土長的洛陽人孫永粉,是老戰友口中的英雄,戰友們說起他,都豎著大拇指,「他打下來過敵軍的飛機呢!」1950年,孫永粉奔赴朝鮮,成為高炮獨立32營的一名戰士,他清楚地記得當年戰場上的點點滴滴。「當時,我在重機槍連,我們一個班只有一支蘇聯79式步槍。」
  • 國產飛機工匠王小華:我就是為型架鉗工而生的!
    有一次,王小華和同事們組裝一個型架,已經忙活了20多天。然而,在大功即將告成之際,王小華發現,型架上的一個小接頭位置差了0.1毫米。王小華沒有半點猶豫的要求拆掉重新組裝,他告訴大家,「汽車出了故障可以停在路邊,而飛機是要上天的,差一點就會造成機毀人亡。」之後,為了趕上落下的工期,王小華和同事們開始了「白加黑」的工作,十幾天吃住在車間,直到任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