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投入戰爭之後,來自空中的威脅逐步增加,在戰爭中掌握制空權的一方往往能夠給對手帶來極大的壓力,特別是在上世紀前半葉,落後國家軍隊通常都會面臨嚴重防空問題,中國也不例外。在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中,如果說中國軍隊在陸地戰場上偶爾還能憑藉手中的武器佔據些許優勢,那麼在空中,幾乎始終處於下風,刷著膏藥旗機徽的日本軍機在中國戰場上橫衝直撞,在這種無奈的狀況下,缺少防空武器的中國軍隊只能憑藉手中的輕武器對空射擊幹擾對方的攻擊航線以減少傷亡,這類"傳統防空手段"幾乎遍及國內戰場,人民軍隊自然也不例外,甚至憑藉這種手段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戰績。
正在投彈的美空軍B-29轟炸機編隊
1951年4月憑藉絕對制空權一向在戰場上肆無忌憚的美軍飛機像往常一下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就起飛對志願軍前沿陣地進行例行轟炸、掃射。早8時,8架美軍飛機即飛臨志願軍63軍188師據守的前沿陣地,在戰區上空簡單編組後,8架飛機即沿攻擊航線向188師陣地進行投彈、掃射,在美機即將準備投彈的一刻,突然信號彈騰空而起,188師562團和563團2個團3000多支步、騎、機等輕武器一起向敵機開火,猝不及防之下,一架美機被當頭擊傷,飛行員慌忙之下跳傘逃生被563團戰士俘虜。此後得知消息的美空軍立即組織了報復行動,結果第二批16架美機又有4架被當頭擊落,當日188師562團和563團憑此戰術取得了敵機5架、擊傷13架的戰績,受到19兵團政治部的通令表揚。
抗戰中正在進行防空射擊的中國軍隊
聽起來很詫異是不是?實際上輕武器對空射擊是那個年代落後的中國軍隊的"傳統項目。
雖然落後就意味著挨打,但並不意味著毫無反擊之力,步槍打飛機也是那個年代中國軍人無奈的選擇,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關東軍全面進攻東北,事變發生後的第三天,日本陸軍航空兵獨立飛行第八中隊一架編號為625的"乙式一型"偵察機從瀋陽東塔機場起飛執行偵察任務,本該執行偵察任務的 "乙式一型"偵察機在撫順以北15公裡處發現了東北軍行軍隊列,猖狂的日機駕駛員曹長橋本新治立即俯衝投彈,並以航空機槍對東北軍進行掃射,不料對手組織步機槍對空猛烈還擊,在對射中,日機揮髮油槽和冷卻器遭地面火力擊穿,不得不在虎石臺車站以北約七公裡的地方迫降,印飛機難以修復,日軍取下重要部件後將飛機燒毀,據稱這是日軍航空兵建軍以來,首次有飛機在戰鬥中被火力摧毀。1個月後,日本陸航獨立飛行第十中隊1架飛機乾脆被擊落,實際上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無論是國民黨軍隊還是我八路軍、新四軍都使用過此類戰術擊落、擊傷過日軍飛機,戰場上發生的事情也是這種無奈傳統的延續。
現代對地攻擊多採用防區外發射,步槍打飛機已成絕響
在戰場上,雖然志願軍技術裝備有很大改善,特別是部分空軍力量參加了戰爭,但同強大的美國海空軍相比,有限的空中力量只能確保中朝邊境南側局部空域的安全,而防空技術兵器則主要用於重要交通線的防護,對前沿我軍來說,防空力量十分薄弱,利用這類"傳統手藝"進行防空作戰也是無奈之舉,此後隨著現代戰鬥機速度越來越快、攻擊航線高度越來越高,步槍打飛機這樣的事情再也沒發生過,可以說志願軍創下了現代戰爭史上輕武器防空的絕響。(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