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來到居延關黑水城遺址,又是一年如初見,再聽羌笛大漠風

2020-12-19 拾光箋影

2018年的夏季,在穿越了庫布齊沙漠後,驅車河套沿青藏路下青海湖之前,曾以同樣的線路取道額濟納,前往古西夏都護黑城遺址進行攝。沒成想一年後的今天,我有幸再一次過客居延關,又一次來到了大漠深處的黑水城遺址。

由於黑城遺址當天風大揚沙,陰雲密布,拍攝效果不盡理想。僅一年時間,這裡的沙漠幾近吞噬了城池將近三分一,如此下去,若當地文管部門不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的話,這塊西夏故國曾經的文明之地恐將毀於一旦矣!

番漢合時掌中珠,塵封千年戈壁中

又是一年如初見,再聽羌笛大漠風

時隔一年,猶如白駒過隙。一樣的夏季,卻是不一樣的徵程。風塵僕僕,日夜兼程。我又一次來到了居延邊關,久久凝視那塵封千年的西夏梵城。

極目戈壁,烏雲繚繞在斷牆殘垣,欲驅散曾經的千年霾塵。金戈鐵馬,繁華已然落盡。曾經璀璨的西夏雄城,從此夢碎於蒙元的鐵蹄,消失在明王朝的歷史傳承。

大漠蒼茫遠,荒原遺殘城

風在牆頭泣,戈壁蕩孤魂

使至塞上唐人頌,孤篷出寨居延關

雄關漫道西域去,長河孤煙落日圓

一路絕塵向西方

戈壁茫,沙漠荒

又達黑城再度來拾光

白駒過隙千年泯

暮色黃

西夏殤

黑城遺址沙丘旁

萬般寂,盡蒼茫

一陣狂風,捲起沙塵浪

烏雲壓頂城欲摧

風沙狂,還拾光

原創作者/拾光箋影

生活難免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熱衷自駕遠行,從北國草原到南疆山川,從東南沿海到雪域高原,穿越過大漠戈壁,高山叢林;行攝了草原風光和都市風情。每次遠行不僅可盡覽途中的壯美風光,亦能抓拍人文風情,追夢徵程樂趣,憧憬那一簾又一簾的美麗,放飛隨性心靈。 —— 桑塵過客

相關焦點

  • 大漠孤煙居延城
    轉眼間,紅日緩緩落下,慢慢消失在這蒼茫大漠與廣袤天際間。歷史的記憶是永恆的,想必千年前的唐代詩人王維,出任監察御史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徑居延大同城(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時,正是看到了眼前這壯闊豪邁的塞外景色,才會留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千古壯觀」的名句。「居延」為匈奴語,意為天池,先秦時期,匈奴居延部落居於額濟納,部落名稱逐漸演變為地域名稱。
  • 大漠孤煙居延城(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
    古時每逢春暖花開,祁連雪山融化後形成的弱水一路向北縱貫進入巴丹吉林沙漠,最後注入居延海,成為古弱水的歸宿之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因此在《水經注》中「居延」也有一個美麗的譯名——「弱水流沙」,宛若一汪清泓掩映在茫茫大漠中。居延海分東、西兩大湖泊,西居延海又稱「嘎順淖爾」,意為「苦海」,東居延海又稱「蘇泊淖爾」,意為「母鹿湖」。
  • 額濟納成為居延遺址和黑水城保護基地(圖)
    國外專家相聚額濟納  人民網銀川10月1日電 額濟納成為居延遺址和黑水城保護基地這裡有秦漢時期輝煌的居延文明,西夏時期燦爛的水城文化。曾出土2萬多枚居延漢簡和8000多件(冊)黑水城西夏文獻。在黑水城區域上世紀八十年代還發現了元代伊斯蘭教徒的數百座墓葬,並出土了元代阿拉伯伊斯蘭教徒的木乃伊,這是繼西夏文化被發現後的又一重大發現。這些珍貴的遺址吸引著越來越多學者的目光,他們將黑城作為研究西夏文化和早期伊斯蘭文化傳播的重要始原地。
  • 黑水城 即將消失的古城(組圖)
    党項人叫黑水為額濟納,因此黑水城又叫額濟納城。歷史上的黑水城三面臨水。其中古居延海,就有726平方公裡,水域遼闊,煙波浩渺,天下聞名。此外,這裡還有一條東起陰山、中經居延、西至天山,的路,這就是東西方最早的通路,人稱絲綢之路居延路。 史料上關於黑水城的記載少之又少, 有說它毀於一場戰亂,有說它藏有大量珍寶。
  • 西夏黑水城的「神秘寶藏」
    西夏王朝曾先後調集兩個監軍司來駐守黑水城及整個居延地區,它是西夏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是北方蒙古族大汗徵服西夏、進入中原的第一道門戶。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領大軍徵伐西夏,蒙古鐵騎滅亡西夏的夢想,從黑水城打開了缺口,將黑水城團團包圍,在久攻不克的情況下,堵塞了穿城而過的額濟納河,使城中水源斷絕,黑水城經歷了一場毀滅性的血戰。
  • 詩行天下|玉門關: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提及玉門關,許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了: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羌笛」是我國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一種笛子。「楊柳」指的是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
  • 跟著上遊去旅行 | 問古黑水城 信步怪樹林
    黑水城,蒙古語稱為哈拉浩特,又稱黑城,位於乾涸的額濟納河(黑水)下遊北岸的荒漠上,距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旗政府所在地——達來庫布鎮東南方向25公裡,是居延文化的一部分。明以後城漸廢,遺址曾出土大量西夏文獻資料。
  •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王維和居延海
    居延海今景唐開元25年(公元737年),王維任河西節度使幕府判官時,奉使過居延,寫出了「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的絕妙佳句。居延,即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弱水自張掖北來,至下遊分為東河、西河等,匯攬於此,漢稱居延澤,魏晉一名西海,唐後統稱居延海。西漢時這裡曾置縣,東漢置居延屬國。到了武則天時代,這裡已是駝鈴聲聲、商賈雲集的邊塞要衝。今天,眾多的古城遺址、簡牘遺物、烽燧防線,構成了居延文化厚重的底蘊。不僅如此,這裡的萬畝胡楊林在秋風中聚起萬頃金波,成為中外遊客嚮往的地方。
  • 居延漢簡出土簡介
    居延烽燧遺址圖居延漢簡具體出土地點有30個左右,大都是長城烽燧、城鄣、關城遺址。其中漢代甲渠候官遺址——破城子(編號A8)出土近13000枚,肩水金關遺址(編號A32)出土11000餘枚,肩水都尉府遺址——大灣(編號A35)出土1500餘枚,肩水候官遺址——地灣(編號A33)出土3000餘枚。
  •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走馬連著中南海的居延海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一到額濟納旗,我們就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名詩,想領略居延風光。  東居延海碧波蕩漾西 居延海浮土沒腳  在當地水務部門專家的陪同下,我們從達賴呼布鎮出發,向北驅車約50公裡,便看到一片汪洋的水澤。
  • 古老的居延文明
    居延地區,自古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滄海桑田,時光如織。在黑城、綠城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諸多的民族都曾遷徙往來,並演繹出一幕幕悲歡離合。在這片厚重的土地上,每一個朝代都曾開疆拓土並銘刻下一個個興衰勝敗的歷史記憶。
  • 我們都有一個「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英雄夢,7首大漠詩文與你
    但我最鍾情的還是大漠,大漠清晨初升的太陽,在我一轉身時刺痛著我的眼睛,眼前浩瀚的戈壁默默的述說著歷史的滄桑。落日的餘暉,將我定格在長河落日的寧靜裡,睜眼時已是鬥轉星移。如果有和我一樣,喜歡大漠的朋友,一起來欣賞幾首關於大漠詩文吧。
  • 遊記:荒漠奇觀——居延海 深藏在西北大漠中的「沙家浜」
    我們和其他遊客一樣,也是遊覽完額濟納胡楊林後順便去的居延海。我們到額濟納旗的主要目的是觀賞胡楊林,當時並不十分清楚附近還有這樣一塊地方。但當我們來到居延海後,卻被這個深藏在沙漠戈壁中的浩瀚水域和蘆葦茂密、生機盎然的綠洲深深地震撼了。居延海位於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以北40公裡處。
  • 秦時陰山壘樓堞 漢時大漠築要塞
    如烏拉特中旗烏不浪山口是河套平原東部和包頭西部通往山北的要衝,秦漢時期是五原郡的西北方,是一個很重要的關塞。如今,在相當於秦漢時期朔方郡、五原郡的區域內,穿越狼山的公路所經的山口主要有烏蓋、石蘭計、烏不浪、阿貴等。」常年從事先秦、秦代歷史地理等研究的唐曉峰教授介紹說。
  • 居延漢簡 從貝格曼掉落的那支鋼筆說起
    黃文弼曾在樓蘭土垠遺址發現漢簡七十二枚,而貝格曼則在居延地區掘得漢簡一萬多枚,這是有史以來出土數量最多且內容十分重要的一次重大發現。2居延隸屬河西四郡的張掖郡,漢代不僅在此先後設置了居延縣,還修築障塞烽隧,設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屯兵駐守。這一萬多枚漢簡就是當時管理和駐守此地時留下的歷史檔案。
  • 詩意居延海,大漠深處的藍色明珠
    這裡是黑河弱水的終點,源源不斷的祁連山雪水,不遠千裡,流過荒涼的大漠無人區,最終注入居延海,造就了這樣一顆大漠深處的藍色明珠!居延海是戈壁中的一汪湖水,在這裡還可以觀看壯麗的日出或日落。居延海是一個奇特的遊移湖。它的位置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時大時小,時時變化著。
  • 從玉門關、陽關、嘉峪關河西三關裡一窺絲綢之路的歷史興衰
    無數文人墨客常以「三關」為題,或吟誦賦詩,或潑墨作畫,以借「關」言志,詠「關」抒情。河西走廊多雄關,雄關之最嘉峪關。嘉峪關不僅是「河西三關」中保存最完整,也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關城。至今到訪嘉峪關的遊人依然絡繹不絕。這裡我卻不想再多說。我想說說那隻餘黃土早不復輝煌仿佛是一對同呼吸共命運的姊妹關——玉門關和陽關。
  • 重陽節追憶王維去感受居延海,勇敢者的遊戲,都說老子在此成仙
    如果你還在內蒙的阿拉善旅遊,那麼你盡可以來體驗一次若水流沙「居延海」,它位於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北部,因匈奴居延部在這此生活而得名,意為天池,可想像遠古時它的盛況一定是碧海雲天、植被茂盛。堪稱人類繁衍生息的伊甸園,現在人們更願意稱它為居延海。
  • 黑水城遺珍
    1286年,元世祖在此設「亦集乃路總管府」,黑水城「北走嶺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東往銀川」,遂為中原至漠北的必經之路和交通樞紐。「亦集乃」為西夏党項語「黑水」的音譯,蒙語稱「哈拉浩特」,「哈拉」意為黑色,「浩特」意為城市,即黑色之城。1372年,明朝徵西將軍馮勝帶兵討伐亦集乃路元朝殘軍,攔河築壩,黑河改道,致使黑水城內水源斷絕,元軍遂「以城降」。
  • 黑水城遺址
    門票·開放時間:    暫無門票信息     黑水城遺址簡介:    黑水城,蒙古語稱為哈拉浩特,又稱黑城,位於乾涸的額濟納河(黑水)下遊北岸的荒漠上,距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旗政府所在地——達來庫布鎮東南方向25公裡,是居延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