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荒漠奇觀——居延海 深藏在西北大漠中的「沙家浜」

2020-12-19 行者無畏xbf
居延海景區正門
居延海景區廢棄的鐵船
景區內略顯荒涼的觀景臺
遊客乘坐景區電瓶車前往核心區
居延海湖區邊緣水域
居延海水網密布的蘆葦蕩
湖區茂密的蘆葦蕩
看到此景人們仿佛來到江南水鄉
居延海寬闊的湖面與蘆葦牆
遊客在觀景臺觀湖
眺望煙波浩渺的居延海
在湖水裡嬉戲的水鳥

居延海的絢麗與壯美,僅靠語言是無法形容的。人們只有身臨其境才會對這塊荒漠中的綠洲湖泊有深切感受。當然,靠這篇短短的遊記來全面介紹和反映居延海,也是不大可能的。我們只能通過自身的旅遊經歷和有限的視角,將居延海的概況粗略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描述。要想詳細了解並真正認識居延海,必須親自到湖區去觀賞和感悟。

居延海在額濟納旗周邊屬於影響比較大的景區。每年金秋十月,遊覽完額濟納胡楊林後,絕大多數遊客都會去居延海看看。一般的組團遊客,在觀賞完胡楊林後,旅行社也會安排前往居延海遊覽。

我們和其他遊客一樣,也是遊覽完額濟納胡楊林後順便去的居延海。我們到額濟納旗的主要目的是觀賞胡楊林,當時並不十分清楚附近還有這樣一塊地方。但當我們來到居延海後,卻被這個深藏在沙漠戈壁中的浩瀚水域和蘆葦茂密、生機盎然的綠洲深深地震撼了。

居延海位於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以北40公裡處。從額濟納旗驅車沿公路行進60餘公裡,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

居延海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的尾閭湖。發源於祁連山深處的黑河,在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區800餘公裡後,匯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的兩片戈壁窪地,形成東西兩大湖泊,統稱為「居延海」。內蒙古阿拉善盟北部的額濟納河蜿蜒流淌匯入居延海,是目前居延海最主要的補給水源。

居延海並非現代湖泊,自古就有,據說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相傳,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飛將軍李廣當年攻打匈奴時,都曾在居延澤飲馬;唐代大詩人王維也曾駐足居延湖畔,寫下了著名的詩作《塞上曲》;元朝時義大利人馬可波羅週遊世界也曾來到過居延海。他在《馬可波羅遊記亦集乃城》中對居延海的介紹頗為詳細:「在額濟納北境,有東西二泊,東曰朔博泊,西曰朔克泊」,「此二泊原有一渠相連,今已淤塞,古代原是一湖,名曰居延海」。這裡所說的朔博泊和朔克泊,就是今天的東居延海和西居延海。

「居延」是匈奴語,東漢酈道元所注的《水經注》中將其翻譯為「弱水流沙」。漢代稱其為「居延澤」,魏晉時叫「北海」,自唐代起至今稱為「居延海」。

居延海歷史上並不是一直固定在那裡,它是一個奇特的「遊移湖」。其位置和面積隨著額濟納河的改道而經常有所變動。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忽大忽小。歷史上的居延海由東、西、北三個湖泊組成,後因湖面縮小分裂成兩個湖泊。也就是人們現在看到的「東居延海」和「西居延海」。這兩個湖泊之間相距大約35公裡。歷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湖區周邊草原廣袤,土地肥沃,是我國最早的農墾區之一。

近代以來,由於上遊林帶的大量砍伐,額濟納河水逐年減少,造成了居延海面積大幅縮減。1949年以來,居延海先後乾枯6次。直至1962年徹底乾枯。原有湖區被一望無際的鹽鹼地所覆蓋,廣袤的綠洲全部沙化,大量胡楊乾枯死亡。2003年,國家實施生態恢復工程,首次將源於祁連山脈的黑河水引入已經乾枯42年的居延海。經過十幾年的持續維護,現在的居延海已經恢復了當年煙波浩渺、蘆葦叢生、水鳥飛舞、魚類成群的壯麗自然景觀。

我們從額濟納旗到居延海,沿途基本上都是茫茫戈壁。起初並沒有看到有什麼特別之處。來到居延海,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座樹立在荒灘戈壁上的一座門樓,也就是景區大門。上面寫著「居延海」三個大字。看到荒涼的景區入口,我們對這個景區並沒有抱太大希望。心想無非就是看看戈壁灘上小小的一汪水而已。這裡的門票價格是每人60元(網上購票也有70—75元的),遊客還可以選擇性地購買景區電瓶車票。看到周邊的荒漠,我們甚至感覺這裡的門票有些「小貴」。

進入景區大門以後,我們看到的依然是一片荒涼的景象。除了看到不遠處的戈壁灘上有一艘擱淺的鏽跡斑斑的鐵船停放在那裡,感覺這裡過去曾經有過「水」之外,看不出其他特別之處。我們就這樣,懷著失望的心態沿景區步道向裡面走去。沿途不時有乘坐電瓶車的遊客從我們身邊駛過。

向裡面走了大約2公裡,終於看到了一片水域。這片水域不是很大,周邊也沒有太茂密的植被,除了水還是一片荒蕪,感覺這可能就是「居延海」了。步道一直向前延伸,我們一直向前行進。當我們沿著步道拐了幾道彎之後,眼前的景象使我們驚呆了:此前看到的荒漠早已不知所蹤,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大片連綿起伏的茂密蘆葦蕩,清澈湛藍的水流在茂密的蘆葦蕩裡蜿蜒流淌,把蘆葦蕩分割成一片片的生機盎然的綠色區塊。蘆葦叢中一群群的水鳥在天空和水面飛來飛去。我們恍惚間好像突然脫離荒漠戈壁,來到了水網密布的江南水鄉。看到這些密集的水網和茂密的蘆葦蕩,我們想起了江蘇常熟一帶的「沙家浜」。這裡絢麗的天空、溼潤的空氣和生機盎然的景色,相比沙家浜,真的是絲毫不遜色。

為方便遊客觀景,居延海的木質觀景步道是沿著蘆葦蕩間的空隙穿梭架設在水面上的。此時,雖已深秋時節,原本翠綠茂密的蘆葦蕩已呈現出秋日的黃色,但絲毫沒有影響這裡秀美壯麗的景觀。反而呈現出一種豐滿成熟的自然美韻。特別是一些穿著紅色、粉紅色豔麗服裝的遊客穿梭在蘆葦叢中,把這片綠洲裝點得更加絢麗多彩。

聽說這片水域裡是有鯽魚、鯉魚、草魚、大頭魚等各種魚類生長的。雖然我們觀賞時沒有看到魚,但卻看到了成群的水鳥。有人說這裡的湖水是鹹的,這些鳥是「海鷗」。一些遊客將自帶的麵包、米飯等投撒在水裡,引來一群群海鷗爭相搶食。這裡的水鳥並不怕人。我們看到許多海鷗在遊客上方低空近距離盤旋,還有些鳥站在遊客肩膀和手臂上進食,場面蔚為壯觀。我們難以想像,在如此荒涼的內蒙古戈壁大漠,竟然有這樣一片翠綠的「江南水鄉」。

穿過了一道道蘆葦蕩,走到蘆葦盡頭,眼前出現一大片煙波浩渺的寬闊水域。這片水域就是真正的居延海,面積很大,一眼望不到邊。遠處水面上不時有快艇駛過,快艇上乘坐的一些身著橘黃色救生衣的遊客在繞湖觀景。我們當時並沒有乘坐快艇的欲望與需求,因為周邊的美景已經令我們心曠神怡。

這片深藏於戈壁大漠中的居延海,不僅面積超乎想像的廣闊,而且湖水非常清澈。放眼望去,廣袤的湖區水天一色,一片湛藍。當人們觀賞完了極具滄桑感的額濟納大漠胡楊後,再來到居延海體驗蘆葦茂密、水鳥飛舞的江南水鄉般的意境,真的是一種莫大享受。我們懷著難以平復的心情,在蘆葦叢中取景拍照,漫步徜徉。沿著木製棧道從一個蘆葦蕩走向另一個蘆葦蕩,盡情呼吸著戈壁大漠中極為罕見的充滿潮溼味的空氣,感受著出行以來從未有過的輕鬆與愜意。

望著一望無際的居延海,我們也不由得想起了古時霍去病、李廣在此徵戰飲馬的情景;也想起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在此吟詩的畫面;更想起幾百年前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漫步在居延海邊的有趣場景。懷古看今,令人不勝感慨唏噓。

我們在居延海景區輾轉觀賞了近4個小時才依依不捨地離去。回到景區入口,當我們再次看到售票處張貼的門票價格表時,對我們當初認為的有些「小貴」,感到些許愧疚。

來居延海遊覽,不像觀賞額濟納胡楊林那樣有很強的季節性。這裡春夏秋三季都是觀景的好時機。春末夏初蘆葦蕩處於生長旺盛期,來這裡觀景,眼前一片翠綠。湛藍浩瀚的湖水在半人高的綠色蘆葦掩映下一片生機盎然,給人一種心曠神怡之感。夏末秋初之際,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已經長得一丈多高,其景色更是精美絕倫。如果像我們一樣深秋季節來此,則是另外一種愜意與享受。

居延海,這片沙漠裡的蘆葦蕩,戈壁灘上的「沙家浜」,不愧為西北大漠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一個此生必來的旅遊勝地。

相關焦點

  • 遊記:居延海看海鷗之旅
    居延海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尾閭湖。漢時稱居延澤,唐時稱居延海,發源於祁連山深處的黑河,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區800餘公裡後,匯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緣兩片戈壁窪地,形成東、西兩大湖泊,總稱居延海。
  • 詩意居延海,大漠深處的藍色明珠
    圖文/吳畏【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北40公裡處有一處絕美之地,她就是居延海。居延海是沙漠中的一條湖,它浩瀚無邊,美麗神奇。這裡是黑河弱水的終點,源源不斷的祁連山雪水,不遠千裡,流過荒涼的大漠無人區,最終注入居延海,造就了這樣一顆大漠深處的藍色明珠!居延海是戈壁中的一汪湖水,在這裡還可以觀看壯麗的日出或日落。居延海是一個奇特的遊移湖。它的位置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時大時小,時時變化著。
  • 國慶假西北遊,從居延海到莫高窟,感受西北風情!
    將時空拉回到國慶大假西北遊,額濟納旗是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轄下的一個旗,是世界三大胡楊林之一,第一天遊完胡楊林,品嘗了手抓羊肉和烤羊肉,額濟納旗除了欣賞胡楊林,還可以遊覽居延海和策克口岸。一大早從胡楊林出發,開車約1個多小時(大概50公裡)就到了額濟納旗北邊的居延海。居延海一帶水草豐美。額濟納河就是古老的弱水,從祁連山潺潺而來,伴著祁連山上消融的冰雪,匯成奔騰的河流,衝進巴丹吉林沙漠,補充著豐饒的雨水,向額濟納旗北端延展。
  •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王維和居延海
    居延海今景唐開元25年(公元737年),王維任河西節度使幕府判官時,奉使過居延,寫出了「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的絕妙佳句。居延,即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弱水自張掖北來,至下遊分為東河、西河等,匯攬於此,漢稱居延澤,魏晉一名西海,唐後統稱居延海。西漢時這裡曾置縣,東漢置居延屬國。到了武則天時代,這裡已是駝鈴聲聲、商賈雲集的邊塞要衝。今天,眾多的古城遺址、簡牘遺物、烽燧防線,構成了居延文化厚重的底蘊。不僅如此,這裡的萬畝胡楊林在秋風中聚起萬頃金波,成為中外遊客嚮往的地方。
  •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走馬連著中南海的居延海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一到額濟納旗,我們就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名詩,想領略居延風光。  東居延海碧波蕩漾西 居延海浮土沒腳  在當地水務部門專家的陪同下,我們從達賴呼布鎮出發,向北驅車約50公裡,便看到一片汪洋的水澤。
  • 忘不了額濟納旗的居延海
    先說明哈,居延海不是海,但如果不是沙漠,或許它也有海的胸懷和寬廣。再說哈,即使有沙漠,它還是寬廣的。居延海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東北,距巴丹吉林沙漠北約40公裡,形狀狹長且彎曲,猶如明月皎潔。居延是匈奴語,《水經注》將其譯為弱水流沙,在漢代曾稱為居延澤,魏晉稱為西海,唐代稱為居延海,現稱為天鵝湖。
  • 從胡楊林到居延海《在那遙遠的地方》帶你邂逅額濟納最美風光
    本期節目將帶領觀眾走進神奇的額濟納,一覽大自然與古老文明相伴的撼世奇觀。頑強胡楊演繹沙漠裡的生命絕唱,浩瀚居延海再現夢幻綠洲!節目的第一站來到了額濟納旗的胡楊林自然保護區,十月正是胡楊燦爛時。雖然這些胡楊不像金黃色葉子掛滿枝頭的胡楊那般絢爛多姿,卻因為形態各異的枯枝,在一眼望不到邊的荒漠上,形成了一種帶著獨特蒼涼神秘感的不朽生命景致。在額濟納,可以看到動人的生命奇蹟胡楊林,還可以看到獨屬於這裡的另一個沙漠奇蹟——居延海。作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尾閭湖,居延海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廣闊的水面,深深地影響著我國西北地區的經濟、文化。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王維的「千古奇觀」
    使至塞上唐代: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⑷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又西漢張掖郡有居延縣(參《漢書·地理志》),故城在今額濟納旗東南。又東漢涼州刺史部有張掖居延屬國,轄境在居延澤一帶。(5)徵蓬:隨風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⑹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雲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
  • 秋風凜冽,流沙追蹤居延海
    在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的西北部,漠漠黃沙中,有一片碧海藍天,傳說在2500年前,大名鼎鼎的古代哲學家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在此得道升仙。這就是居延海。「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仲秋的早晨,居延海已寒風似刀削,我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翹首以待,那是當年徵戰匈奴的將士們故鄉的方向。漢唐明月下的將士,是否也如我一般守候過日出東方?微弱的星光灑在湖面,那樣的清晨,他們在浴血殺敵,還是在夢回故裡?風吹過,如鏡的水面泛起層層漣漪,靜謐的湖邊,仿佛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 大漠孤煙居延城
    使至塞上王維(唐)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夏季居延海。張愛民 攝暮色下的居延海,微風蕩起陣陣波紋,蘆葦紛紛為其折腰。轉眼間,紅日緩緩落下,慢慢消失在這蒼茫大漠與廣袤天際間。歷史的記憶是永恆的,想必千年前的唐代詩人王維,出任監察御史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徑居延大同城(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時,正是看到了眼前這壯闊豪邁的塞外景色,才會留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千古壯觀」的名句。「居延」為匈奴語,意為天池,先秦時期,匈奴居延部落居於額濟納,部落名稱逐漸演變為地域名稱。
  • 水書寫的生命符號:居延海子為大漠帶來的歡樂
    來到額濟納的居延海,眼前的風景,讓你對水與快樂有一種更形象的認知。快樂去之前只是聽說額濟納有一個居延海,都說那是一個看日出的好地方,是一個能給你快樂的海子,但能給你一個什麼樣的快樂,心裡沒一點兒譜。可是去了才知道,在這茫茫戈壁沙灘,竟然有這麼一片叫人流連往返的生態畫廊,一個只有41.7平方公裡、蓄水量僅有4720萬立方米的湖泊,有很多是讓你想不到的。
  • 2018額濟納旗胡楊林小貼士:居延海攻略
    額濟納旗胡楊林的葉子已經隨著一陣又一陣的秋風黃了起來,馬上進入十一啦,會有大量遊客湧進額濟納旗,每年胡楊林景區都是主角,黑水城怪樹林和居延海是配角,今天彭導將居延海的購票及遊覽順序跟朋友們介紹一下,方便您更好的遊玩居延海在哪裡?
  • 【網絡媒體走轉改】居延海重生記經歷過億萬年滄桑巨變的湖泊
    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西北部戈壁上的居延海,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尾閭湖,也曾經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湖泊之一。在這片乾旱荒涼的土地上,它浩淼的湖水,撐起生命的希望。然而,又有誰能想到,這個曾經歷過地球上億萬年滄桑巨變的湖泊,竟然在短短幾十年內,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齊金花感慨地說。黑河古稱「弱水」,弱水三千,何其浩淼!
  • 奇特的遊移湖——戈壁深處居延海
    漢時稱居延澤,唐時稱居延海,發源於祁連山深處的黑河,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區800餘公裡後,匯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緣兩片戈壁窪地,形成東、西兩大湖泊,總稱居延海。居延海是一個奇特的遊移湖。它的位置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時大時小,時時變化著。是漢朝出擊匈奴的前沿陣地。
  • 大漠孤煙居延城(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
    夏季居延海。張愛民 攝暮色下的居延海,微風蕩起陣陣波紋,蘆葦紛紛為其折腰。遙望遠方天空,一輪紅日透過陣陣雲層灑下縷縷金光,照映在夾雜著柴薪烽煙印記的漢代烽燧與荒涼殘垣的塞牆黃土之上。轉眼間,紅日緩緩落下,慢慢消失在這蒼茫大漠與廣袤天際間。
  • 張掖臨澤羊臺山: 西北大漠牧人竟有祭祀媽祖的習俗
    原標題:臨澤羊臺山:西北大漠牧人竟有祭祀媽祖的習俗,向北至漠北龍庭,向西至居延海的必經之路,積澱了豐富的人文內涵。這座山處於西北大漠的腹地,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8月末的一天,程明陽做嚮導,我們直奔羊臺山而去。初秋的河西走廊,舒展的雲層將天地之間拉得深邃而遙遠。就在遙遠的天際邊,神秘的羊臺山在靜靜地等著我們。  要想去羊臺山,必到板橋鎮,穿過鴨暖鄉。這些典型的江南水鄉之景,卻在大西北得以命名。
  • 在額濟納旗居延海看日出
    早晨計劃到居延海看日出。就這樣,我們來到了居延海。居延海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尾閭湖。「居延」是西夏語,為「流動的沙漠」之意。居延海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系蒙古高原通往河西與西域必經之道,在歷史上,既是匈奴聯絡蠟羌與河湟羌共同襲擊漢朝的重要據點,又是漢朝出擊匈奴的前沿陣地。
  • 國慶節賞秋—居延海
    10月4日,居延海日出—神樹—達鎮—黑城·怪樹林 宿:額濟納旗、居延海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北部,形狀狹長彎曲,有如新月,額濟納河匯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補給水源。居延是匈奴語,《水經注》中將其譯為弱水流沙,在漢代時曾稱其為居延澤,魏晉時稱之為西海,唐代起稱之為居延海,現稱天鵝湖。額濟納的日出很有品相,胡楊林有沙丘、駱駝做陪襯;居延海從名字上就給人以遐想,沙漠中出現一片汪洋,蘆葦中住著許多海鳥,而這一切都將被初升的太陽喚醒。
  • 我為什麼可以自駕進入居延海景區?並且包場所有的觀景臺和蘆葦蕩
    2019年9月13日,凌晨5點,我就率領著自駕車隊從額濟納旗去往居延海景區,這是我連續兩年來到阿拉善、來到茫茫大漠,居延海這片沙漠綠洲讓我情有獨鍾,至今依然認為居延海的「海」上日出是最美的!這一次剛到達居延海景區就迎來一份驚喜,由於旺季尚未到來,景區允許我們自駕進入,進入後又一份驚喜來得更為猝不及防,我們幾乎承包了整個66.3平方公裡的居延海......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丨讀典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譯文: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裡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