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書寫的生命符號:居延海子為大漠帶來的歡樂

2020-12-06 紐西蘭鄉音

來到額濟納的居延海,眼前的風景,讓你對水與快樂有一種更形象的認知。

快樂

去之前只是聽說額濟納有一個居延海,都說那是一個看日出的好地方,是一個能給你快樂的海子,但能給你一個什麼樣的快樂,心裡沒一點兒譜。可是去了才知道,在這茫茫戈壁沙灘,竟然有這麼一片叫人流連往返的生態畫廊,一個只有41.7平方公裡、蓄水量僅有4720萬立方米的湖泊,有很多是讓你想不到的。

高海拔地帶人們喜歡將湖泊稱為「海子」,這樣的「海子」在南方人的眼中,只不過是一個小型湖泊,但在這荒漠的戈壁沙灘,能有一片湛藍的湖泊,靜靜地躺在那裡,已經是很幸福的事兒了,因為這裡極度的缺水。

額濟納河又稱黑河,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的「長河」指的就是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居延海的水源主要來源於額濟納河,是黑河的尾閭湖,形狀彎曲猶如新月。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居延海變成一個奇特的遊移湖,傳說它的位置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時大時小,不斷變化。

「居延」為西夏語,意指「流動的沙漠」。早在三千年以前,居延地區曾經是遊牧民族的「天堂」。這裡水量充足,水草豐美,曾經是西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漫漫黃沙中的這片綠洲,曾發生過許多動人的故事,傳說老子在此化身入海,得道成仙;西漢的驃騎將軍霍去病、「飛將軍」李廣,進攻匈奴時曾在居延澤飲馬,張騫由此出使西域,而唐代大詩人王維更是曾於湖畔駐足,並寫下了著名的《塞上作》一詩:「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據說,在元朝時,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也曾到過此地。

來居延海觀看日出的人流多的難以想像。看著人頭攢動的遊客,你會感覺到這裡是額濟納旗風景中一張色彩靚麗的名片。凌晨6點,停車場已人海如潮,車滿為患。這裡的秋天晃如南方的隆冬,早晨的氣溫已經降至零度,刺骨的寒風迎面撲來,凍得人手指僵硬,以至於摁下快門都沒有感覺。還沒走近海子,遠遠地看見所有凸起的山頭,都變成了一個個觀景平臺,臺上是人,臺下也是人,在瑟瑟寒風中,人們仰望前方,靜候日出,等待那驚心動魄的一刻,天邊漸紅的暖色調留下了「海子」前一個個美麗的剪影,仿佛是一幅色彩濃豔的油畫。

平坦的「海子」連接著天際線,站在高處幾乎可以鳥瞰全景。湖的周邊沒有起伏變化,在暖色的霞光照耀下,好像鋪展出來的一塊亮閃閃的油畫,天然韻成,沒有任何的雕琢。四周有蘆葦環抱。當太陽緩緩升起的時候,人們幾乎齊聲歡呼,那發自內心深處的渴望足以讓人激情澎湃,心搖神動。數萬人開始潮水般地湧向湖邊,走進親水平臺,人們沿著棧橋,以鳥為友,以蘆影為伍,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快樂。

粉紅、旭霞紅、桔黃、金黃,朝陽的光輝,讓秋天的蘆葦一齊搖曳出最美的舞姿,被金色的陽光塗抹的一片片蘆梢,美得讓人驚豔,許多憧憬、許多夢想,剎那間永遠地停留在了這裡。

靜美的蘆葦上空,不停地有一群群紅嘴鷗在空中飛翔。哪裡有吃的,它們就會飛到哪兒,他們靈動的身影給這海子增添了無限的活力。遊人們佇立在棧橋上,往水面上投放著麵包屑,引來一群群鷗鳥追逐搶食。左手邊,一對從四川來的年輕夫妻,男的在投食,女的在拍照,那女的每按一次快門就會大聲驚呼,好漂亮的倒影哦,好漂亮,好漂亮,那激動的聲音裡充滿著無限的快樂。右手邊,一群從南陽來的十幾位婦女,排成一排,坐在棧橋上,一位男士在給他們拍照,她們那整齊的隊列,鮮豔的服飾 清晰的映在水中,一張張笑臉像過年一樣,掛滿了喜悅。此情此景,讓人想起昆明的翠湖,想起楊瀾的那句著名的廣告詞:幸福不遠,就在左右!

蘆葦叢中,有一條大約5公裡長的人行棧道,從空中看去,就像一根細細的繩子,婉蜒前行。走在這條被稱為最美的棧橋上,就像是一卷流動的畫卷,一路走一路皆是驚喜。兩邊是高過人頭的蘆葦,足有兩米多高,有的已超過三米。這個季節正是蘆花盛開的時光,每走幾十米或幾百米,你會看見一個豁口,從豁口處望去,錯落卻伏的蘆葦在水中亭亭玉立,一根挨著一根,一片連著一片,湛藍的湖水映照著它們纖秀的倒影,這種渾然天成的風景,怎能不讓人生發出無限深情。看著高過人頭的蘆葦,仰望那一束束盛開的蘆花,頭頂藍天白雲,腳踩一湖碧水,呼吸著最乾淨的空氣,你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深呼吸,什麼叫人與自然,什麼叫和諧相處。

水孕育出來的是生命,浮現出來的是風景,蘆葦又映襯著飛翔的海鷗,生命的音符仿佛在演奏著一曲華美的樂章。遠遠看去,逆光下的海鷗從蘆葦叢中飛出,划過天空的是一片靈動的剪影,水搭起的平臺,讓蘆葦與鳥畫出一道最為美麗的風景,隨季節而跳動,隨溫差而變化,可自己卻默默無聞。構成了這裡最動人心魄的畫卷。

仰望著那連天的蘆葦,成群的紅嘴鷗,你會想到水養的居延,給人間帶來的無限快樂!

圖/文/劉鐵軍(湖北丹江口)

相關焦點

  • 用水書寫的生命符號:額濟納河水滋養的胡楊,色彩瑰麗
    金秋十月,正是胡楊披金掛彩的季節,筆者行程2000餘公裡,來到內蒙古的額濟納旗,親眼目睹了這片被稱為居延綠洲的腹地,用水所書寫的生命符號,讓人刻骨銘心。水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是神奇的存在,她是我們這顆星球上最偉大的神靈。有了她,生命燦爛如花;失去她,生命不會再來。被水滋養的胡楊,色彩瑰麗,令人心醉;被水嘎嘣的胡楊,形似骷髏,面目猙獰。
  • 水書寫的生命符號:胡楊為警示後人而立的生態紀念碑
    西部塔裡木、羅布泊,額濟納河等水域得以長流不息,水草豐美,為大片蔥鬱的胡楊覆蓋,滋潤出樓蘭、龜茲,居延等西部文明。那曾經狂嘶的烈馬、騰燃的狼煙、飛旋的胡舞、昂奮的激鼓、肅穆的佛子、緩行的商隊、連綿萬裡直達長安的座座烽臺,拓荒與爭戰,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乾涸的河床上。胡楊林外,滾滾黃沙埋下了無數輝煌的古國,埋下了無數富麗奢華的商旅,埋下了驕傲與尊嚴,埋下了無知與淺薄,埋下了伴他們一起倒下的胡楊。
  • 詩意居延海,大漠深處的藍色明珠
    這裡是黑河弱水的終點,源源不斷的祁連山雪水,不遠千裡,流過荒涼的大漠無人區,最終注入居延海,造就了這樣一顆大漠深處的藍色明珠!居延海是戈壁中的一汪湖水,在這裡還可以觀看壯麗的日出或日落。居延海是一個奇特的遊移湖。它的位置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時大時小,時時變化著。
  • 遊記:荒漠奇觀——居延海 深藏在西北大漠中的「沙家浜」
    居延海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的尾閭湖。發源於祁連山深處的黑河,在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區800餘公裡後,匯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的兩片戈壁窪地,形成東西兩大湖泊,統稱為「居延海」。內蒙古阿拉善盟北部的額濟納河蜿蜒流淌匯入居延海,是目前居延海最主要的補給水源。居延海並非現代湖泊,自古就有,據說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
  • 大漠孤煙居延城
    使至塞上王維(唐)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夏季居延海。張愛民 攝暮色下的居延海,微風蕩起陣陣波紋,蘆葦紛紛為其折腰。轉眼間,紅日緩緩落下,慢慢消失在這蒼茫大漠與廣袤天際間。歷史的記憶是永恆的,想必千年前的唐代詩人王維,出任監察御史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徑居延大同城(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時,正是看到了眼前這壯闊豪邁的塞外景色,才會留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千古壯觀」的名句。「居延」為匈奴語,意為天池,先秦時期,匈奴居延部落居於額濟納,部落名稱逐漸演變為地域名稱。
  • 阿拉善在京展開巖畫和居延漢簡
    巖畫內容有人物、動物、符號及狩獵、祭祀、舞蹈等,簡牘則是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出土的居延漢簡。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此次展覽的總顧問吳為山等嘉賓出席了展覽開幕式,並與觀眾們一起參觀了展覽。
  •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走馬連著中南海的居延海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一到額濟納旗,我們就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名詩,想領略居延風光。  東居延海碧波蕩漾西 居延海浮土沒腳  在當地水務部門專家的陪同下,我們從達賴呼布鎮出發,向北驅車約50公裡,便看到一片汪洋的水澤。
  • 重陽節追憶王維去感受居延海,勇敢者的遊戲,都說老子在此成仙
    如果你還在內蒙的阿拉善旅遊,那麼你盡可以來體驗一次若水流沙「居延海」,它位於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北部,因匈奴居延部在這此生活而得名,意為天池,可想像遠古時它的盛況一定是碧海雲天、植被茂盛。堪稱人類繁衍生息的伊甸園,現在人們更願意稱它為居延海。
  • 大漠孤煙居延城(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
    夏季居延海。張愛民 攝暮色下的居延海,微風蕩起陣陣波紋,蘆葦紛紛為其折腰。遙望遠方天空,一輪紅日透過陣陣雲層灑下縷縷金光,照映在夾雜著柴薪烽煙印記的漢代烽燧與荒涼殘垣的塞牆黃土之上。轉眼間,紅日緩緩落下,慢慢消失在這蒼茫大漠與廣袤天際間。
  • 中國美術館呈現古代巖畫與居延漢簡
    11月21日,數百件被譽為「世界美術活化石」的古代巖畫和邊塞文化重要見證的居延漢簡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美在阿拉善—巖畫與居延漢簡藝術展」共展出巖畫實物29件,雕塑6件、拓片39件、漢簡106枚。巖畫內容有人物、動物、符號及狩獵、祭祀、舞蹈等,簡牘則是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出土的居延漢簡。
  •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王維和居延海
    居延海今景唐開元25年(公元737年),王維任河西節度使幕府判官時,奉使過居延,寫出了「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的絕妙佳句。居延,即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弱水自張掖北來,至下遊分為東河、西河等,匯攬於此,漢稱居延澤,魏晉一名西海,唐後統稱居延海。西漢時這裡曾置縣,東漢置居延屬國。到了武則天時代,這裡已是駝鈴聲聲、商賈雲集的邊塞要衝。今天,眾多的古城遺址、簡牘遺物、烽燧防線,構成了居延文化厚重的底蘊。不僅如此,這裡的萬畝胡楊林在秋風中聚起萬頃金波,成為中外遊客嚮往的地方。
  • 大漠中的世外桃源:新疆羅布人村寨,不朽胡楊見證千年文明
    最後的羅布人:這座村寨的主人:羅布人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世代生活在塔裡木河畔邊,以小舟捕魚為食。其方言獨特,為新疆三大方言之一,羅布人的音樂、民俗、文化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們千百年來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與大多數遊牧民族一樣,他們逐水草而居。
  • 阿拉善巖畫與居延漢簡:讓「活著」的文化對話世界
    圖為觀眾欣賞巖畫拓片。 劉文華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10月29日電 題:阿拉善巖畫與居延漢簡:讓「活著」的文化對話世界中新網記者張瑋「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以促進地區之間乃至國際之間的文化和藝術方面的交流、互鑑。」
  • 二度來到居延關黑水城遺址,又是一年如初見,再聽羌笛大漠風
    沒成想一年後的今天,我有幸再一次過客居延關,又一次來到了大漠深處的黑水城遺址。由於黑城遺址當天風大揚沙,陰雲密布,拍攝效果不盡理想。僅一年時間,這裡的沙漠幾近吞噬了城池將近三分一,如此下去,若當地文管部門不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的話,這塊西夏故國曾經的文明之地恐將毀於一旦矣!
  • 《居延漢簡》
    這一批簡牘書法誕生在西漢晚期,有兩萬餘枚,內容均為張掖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管轄區內的屯戍文書。這個地方古代屬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河流域),居延漢簡的名稱由此而來。   相對於正規的刻石書,漢簡隸書無疑顯得草率,它不需要正規,需要的是時間和效率。
  • 古老的居延文明
    夏、商、周時隸屬烏孫;先秦時為大月氏領地;西漢初為匈奴牧地;到漢武帝時,「居延」這一地名,方見於史籍之中。    兩漢四百餘年,是居延地區空前發展的時期。   宋真宗景德年間,居延地區被西夏佔有,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西夏在這裡設置了黑山威福軍司和黑水鎮燕軍司等機構。
  • 海子:內心有海的詩人,以夢為馬的孩子
    他是海子,一生為詩而活,為詩殉身的王者。他生前隻身守護心中鋒芒畢露的詩歌麥地,不為人所知,死後,卻贏得了整個世界的熱烈掌聲。1964年3月24日午時,一個男嬰的出生在歷史長河中投下一枚石子,敲開了粼粼的河面,泛起了螺鈿的縠紋。
  • 關注|2019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巖畫與居延漢簡藝術展」在內蒙古...
    此次「巖畫與居延漢簡藝術展」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的大力支持。展覽分為「仰觀俯思山海探幽」「千載詠嘆披圖可覽」「弱水流沙木石共思」「絲路芳華鑑古開今」四個章節,共展出阿拉善珍貴巖畫實物39件、石雕6件、居延漢簡60枚、巖畫拓片60幅,展出時間為10月25日-11月25日,將為參觀者呈上一道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盛宴。
  • 西出長安之九——居延海邊
    高高的蘆葦生長在棧道兩旁,陽光把它的身影畫在棧道的木板上,修直挺拔的蘆葦,就像士兵一樣守衛著這寬廣的居延海,太陽的光芒穿過蘆葦,給遊人帶來了溫暖。蘇武牧羊的北海,一說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一說在今甘肅白亭海,而在居延海邊,也有這感人的傳說。
  • 居延漢簡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今天額濟納河流域的廣袤地區在先秦時稱「弱水流沙」,秦漢以降改稱「居延」。古居延地區在秦漢時期為匈奴南下河西走廊的必經之地,也是西北軍事和經濟重鎮。漢代居延隸屬河西四郡的張掖郡,朝廷在此處大規模建設軍事設施,屯田戍邊,古居延也因此留下了大量的漢代簡牘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