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雖然我罵觀眾腦殘,罵影評人裝大尾巴狼,但我還是王者

2020-12-20 閒說漫威

「我認識的馮小剛渴望成功,做夢都想成功,為了成功,什麼架子都能放下來。」作為馮小剛曾經的好友葉京,這樣評價馮小剛。

而這一句話,大概可以用來概括馮小剛的人生。

在2013年,意氣風發的馮小剛,懟天懟地懟空氣,罵觀眾是垃圾觀眾,罵中國電影市場是垃圾市場;

而在2019年,新作《如果芸知道》上映後,票房三天才破億,在微博上一改往日態度,走起溫情路線。

在2010年,呂麗萍擊敗徐帆當選金M獎影后,馮小剛大罵金M獎不公正;

而在2016年上,馮小剛憑藉《我不是潘金蓮》拿下最佳導演獎的時候,發表感言:「要感謝金M獎的胸懷,讓我看到它的公正。」

如果不是王境澤早幾年「出道」,恐怕真香代言人就落在了馮導的身上。葉京的話雖然有些戳心,但也十分貼切。

而馮小剛,為了成功,也確實很努力。因為這是源自他骨子裡勃發的生存欲望。

在馮小剛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已經離婚,父親的無情拋棄,馮小剛是跟著母親和姐姐一起長大的,從小就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

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資本,馮小剛要想成名幹事,只能靠自己,往更高的圈子鑽,什麼尊嚴,什麼骨氣,都可以放下,只要能夠成功。

馮工成馮導,關鍵在於要跟對人,嘴巴還要甜

1984年,馮小剛在離開部隊之後,遇上了人生中第一個貴人,鄭曉龍。後來火遍全國的電視劇《甄嬛傳》就是出自此人之手。

那時候,馮小剛還沒有成為馮導,在電影廠兼任美工,被人叫做馮工。

機緣巧合之下,馮工認識了鄭曉龍,靠著一張嘴,經常和鄭曉龍出去遊玩,那時候鄭曉龍也把馮小剛看作朋友,不久,就將他介紹進入到了北視。

1985年的時候,鄭曉龍在看著書,邊看邊笑,笑得樂不可支,還一口一個「孫子」叫著,讓馮小剛都覺得奇怪。

將書拿過來一看,也笑了。而讓他們笑的正是王朔的《浮出海面》。

馮小剛不認識,就問是誰寫的。

鄭曉龍回答,王朔,我一哥們兒,一個院子裡長大的。

後來,馮小剛就請鄭曉龍和王朔吃了一頓飯,算兩人正式認識了。

馮小剛就這樣憑著一頓飯,和人生中第二位貴人搭上了關係。

王朔也是個有脾氣的人。

據說一開始看不太上馮小剛這種滿嘴跑火車的人,但是也架不住馮小剛每天王老師王老師的叫著。

伸手不打笑臉人,王朔自然也就不好意思拉下臉。

當時馬未都這樣評價王朔與馮小剛的關係:「這兩人算是互相利用」,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

只要嘴巴甜,臉皮厚,會來事兒,沒有人可以抵擋甜言蜜語的攻勢,男女亦是如此。

畢竟在國人的成長環境當中,伸手不打笑臉人,花花轎子人人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也都懂。

1992年,鄭曉龍突發奇想,想著把編輯們的生活攢成個電視劇。當時就找來王朔開幹,於是就有了當年火遍全國的《編輯部的故事》。

而馮小剛那段時間,把王朔當作人生導師來看待,對王朔的語言風格也是十分熟悉,試著模仿寫了幾集。

雖然被王朔斃了大部分,將過稿的也幫著改了幾筆,但王朔在最後還是署上了馮小剛的名字。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馮小剛認識了很多人。

葛優、張國立、劉震雲等等,這些都是往後馮導合作的根基,可以說馮導的大半江山基本上都在這裡。

《編輯部的故事》這部劇可以說是國內情景喜劇的開山鼻祖,火爆的程度,放在今天就是妥妥的《權力的遊戲》。

在全國擁有很多鐵桿粉絲,每天守在電視機前,就是為了等電視劇的播出,姜文就是其中一個。

姜文找到鄭曉龍,說:你們這有點意思,我也想試試電視劇。

都是院裡長大的,你幫我我幫你是很正常的,鄭曉龍就說,巧了,我手上正好有部劇,差個男一號,你過來試試。

於是,就有了《北京人在紐約》這部劇。

當時,剛從編劇得到樂子的馮小剛,靈機一動,和鄭曉龍商量著試著幫忙導一下。

鄭曉龍也沒多想,反正有自己把關,就讓馮小剛做執行導演,開始導劇。

馮工華麗轉身成為馮導。

在片場中,從被人指指點點,到指著別人指指點點,馮小剛算是一個完美的逆襲模範。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沒過多久,王朔由於意識形態問題被全面封殺,王朔轉身就去了美國。

但是馮小剛卻受到了牽連。

1997年,馮小剛才根據王朔作品改編的三部作品在過審階段就被斃了,幾千萬的投資打了水漂。

馮小剛在廠裡嚎啕大哭,大喊命運不公,人生未來一片迷惘。

這時候,馮小剛人生中的第三位貴人出現了,他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廠長韓三平。

很多人都知道,馮小剛是賀歲檔的王者,但起初國內是沒有賀歲檔這個概念的。

每天看著馮小剛哭哭啼啼,韓三平也於心不忍,就找來馮小剛說:給你一百萬,拍個賀歲片吧。

於是,就有了《甲方乙方》這部電影的出現。

前面說過,馮小剛為了成功什麼都可以豁出去,《甲方乙方》中有一個擅長吹捧奉承的「捧人專家」,原型就是馮小剛。

但馮小剛不在意啊,能夠拍出來就行,背水一戰的他,甚至有些破釜沉舟的意味。

因為在《甲方乙方》中,馮小剛不要錢、零片酬,只拿票房分帳。

最後,電影《甲方乙方》斬獲3600萬的票房,佔據當年全國票房1/30,拿到手的分成就有110多萬。

馮小剛這回可牛逼了,牛逼大了!可以說是苦媳婦熬成婆了。

馮小剛是自卑的,雖然經常和王朔、鄭曉龍、馬未都、葉京等院子裡長大的人一起玩,但馮小剛出身不好,用北京話來說就是「胡同串子」。

「胡同串子」和「大院弟子」一起玩,雖然接受了他,但從心眼裡還是有些瞧不起的。

而這次《甲方乙方》的成功,讓馮小剛看到了,原來自己也可以牛逼。

拿到110多萬分成的馮小剛,第一次看到了錢的魅力,於是,馮小剛就拼命抓住了這個核心,向前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風口!

馮小剛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還站到了風口上,於是,也就有了1998年《不見不散》的4300萬票房。

但是,在這段時間,馮小剛卻和王朔鬧翻了。

馮小剛甚至拿著包著5W塊的賠罪禮上門賠罪,但卻被王朔反手將這5W塊甩出門口。

當時,葉京甚至還請兩人吃個飯。

飯局上馮小剛還哭訴「朔爺為什麼那麼不給我面子啊?人家那麼大的老闆多有誠意啊,掏錢買朔爺劇本眼睛都不眨。」

王朔也皮裡陽秋地說了了一句「哎,人那麼大老闆也不缺這幾萬塊錢。」

至此,王朔和馮小剛徹底鬧翻了。

作為王朔的好友,葉京也不太明白王朔究竟什麼意思,就問「既然你這麼討厭這個人,早幹嘛了?

王朔就說「如果一個人天天拍你馬屁,你也不能跟他急吧。」

後來,由於葉京要拍《夢開始的地方》被馮小剛放了飛機,這時候葉京才徹底明白馮小剛的為人。

他也不客氣,反手就拍了《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講述了大院孩子成長的故事,其中有一個角色喜歡動不動就哭鼻子的馮褲子,據說就是以馮小剛為原型的,葉京還刻意找了一個和馮小剛長得很像的人來出演。

到了這裡,馮小剛基本上已經和前些年的貴人鬧翻了,但馮小剛也不在意了,反正對自己的能力有了認知,並且,還和王中軍王中磊兩兄弟搭上了關係,開始了馮小剛與華誼兄弟長達20年的合作關係。

從王者到衰敗的任性馮小剛

從1999年票房3500萬的《沒完沒了》開始,到2001年《大腕》4300萬的票房,再到2003年《phone》(是中文,但好像由於某些原因,不能提及),以及2004年《天下無賊》的1.2億元票房。

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的合作,票房紀錄屢創新高!基本上華誼兄弟的半壁江山都是馮小剛打下來的,是華誼實實在在的頂梁柱。

「我什麼都能拍,拍什麼都有票房,這一點上誰能比過我?我特別獨孤求敗。」在《唐山大地震》記者會上馮小剛甚至放出這樣的狂言。

雖然票房記錄屢攀新高,馮小剛賀歲片也確實成為了賀歲檔的一個品牌,但是作為知名導演,身上卻始終沒有相匹配的榮譽。

對比起張藝謀、陳凱歌等等榮譽等身的導演,馮小剛在他們面前,沒有任何優勢。

於是,想要拍攝代表作,走藝術化的道路。

馮小剛將目光瞄準在了《一九四二》上,甚至說:「我拍攝的所有電影,以及由這些娛樂性的電影建立起來的聲望,都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幫助我完成拍攝《一九四二》的願望。」

由此可見,馮小剛對這部電影的看重。

但沒想,這部電影反而成了他導演生涯由盛轉衰的節點。

《一九四二》投資超2億,票房只有3.6億,華誼兄弟僅僅分到1.2億左右,直接虧了幾千萬。

張國立回憶,因為電影的失敗,馮小剛甚至都落了久違的淚水。

「不留神間青春已逝,大把的光陰和熱情精力都被電影掠奪一空。」

「不要讓我總結電影路,我現在就是一個虛無主義,什麼人生目標,我這輩子已經夠了,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酒當歌。」

雖然這麼說,但是馮小剛還是拉著王朔重新寫了《非誠勿擾2》的劇本,然後才有了7個億的票房。

票房一出,馮小剛也不太明白了,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隨便拍的電影,一個星期賣4個億。我認真拍的電影不賣錢,這給我很大的困惑。」

馮小剛看不懂現在的觀眾,但觀眾也看不懂現在的馮小剛。

馮小剛開始變得口無遮攔,開始罵影評人,罵觀眾。

有人說,馮小剛正沉浸在自我陶醉當中,沒有人能夠叫醒他。

即使是《我不是潘金蓮》創造出了他20多年來最差的票房,但是依然我行我素,投入了自己的「情懷」當中。

雖然被稱為還願之作,但觀眾起碼也是買帳的,才有了《芳華》的14億票房。

可以說,馮小剛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追求成功的一生。

前半生什麼都可以拋棄,只要成功,後半段路程,隨心所欲,反而與市場發展背道而馳。

如今,在王朔葉京等老朋友離開,華誼兄弟也是陷入困境,葛優張國立等老夥計也都遲暮的情況下,馮小剛手中還有什麼可以拿得出來?

看不懂觀眾,看不懂市場,或許,也僅剩一句「我只想死在片場」這樣一句煽情的話語罷了。

相關焦點

  • 馮小剛罵網友不懂電影:你知道什麼是蒙太奇?
    有網友認為:「或許正是這條評論引爆了馮小剛。」昨天早上5時許,馮小剛發出第一條微博:「觀眾熱衷爆米花喜劇我理解,但我無心伺候。」隨後3個小時裡,馮小剛又連續發布多條微博怒斥部分影評人,其中不乏「別再腆著臉引領觀眾了,丟人」「我如果是一個笑話,你們是什麼」「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影評人,別現眼了」等激烈言辭。
  • 《私人訂製》破5億慶功 馮小剛炮轟影評人
    "  在談起之前數部電影不過審的歷程後,馮小剛自信表示,自己一直在突破中國電影。他再度炮轟影評人,"我跟觀眾沒結梁子,觀眾花錢罵我沒事。影評人就不行,收錢還罵我,他們罵我,我還要回頭罵他們。街上賣雜糧煎餅的都有證呢,他們有證嗎?"  在談起電影中第二部分"雅俗之爭",馮小剛再度抨擊影評人,"就像豆瓣裡的,都是大尾巴狼,還聊鏡頭蒙太奇,懂什麼是蒙太奇嗎?
  • 馮小剛連發7條微博斥影評人稱:我看不起你們
    ,開始向影評人開炮,稱影評人對這部電影的嘲笑恰好反映了他們的淺薄,「我看不起你們,別再腆著臉引領觀眾了,丟人。」。《私人訂製》第二個故事就是損你們丫的這幫大尾巴狼,把電影說得神乎其神跟這兒矇事騙人,好像你們丫的多懂似的。連他媽潛臺詞都聽不出來,拐兩彎你們丫就找不著北了,非得翻成大白話直給你們丫才聽得真著,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影評人,別他媽現眼了。  真痛快,過癮。拉開窗簾被陽光晃了眼,天怎麼那麼藍?看出去老遠。
  • 不滿《私人訂製》被批 馮小剛爆粗口炮轟影評人
    對此,忙於春晚的馮小剛一直無心回應,但12月29日凌晨5:40左右開始,3小時內連發7條微博,不僅高調肯定《私人訂製》的存在價值,還以典型馮氏語言炮轟對其口誅筆伐的影評人:「我不怕得罪你們丫的,也永遠跟你們丫的勢不兩立。」
  • 馮小剛機場罵哭服務員:欺下必定媚上!
    而馮小剛這些年,又何止只罵過一個服務員?只是他罵的好像都是一些「普通人」。《唐山大地震》上映時,孫海英稱馮小剛送他票他也沒去看,這可惹惱了馮小剛,連發了三條微博:「他需要吃藥的話我倒是可以給他送藥」,「被激情燃燒壞了腦子」。
  • 「反面人物」言行加速「腦殘」等網絡罵語傳播
    搜狐侃事:「網罵」誰之錯?  「反面人物」言行加速「腦殘」等網絡罵語傳播  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之際,一些「反面人物」的言行激起眾怒,從「遼寧女」、「範跑跑」,到張建新、沙朗·斯通,他們不憚於冒天下之大不韙,踩踏法律、道德、人性等「雷區」。
  • 男主角油頭粉面被罵,硬朗粗糙也被罵,觀眾就這麼難說話?
    由王大陸、李沁、肖戰主演的古裝劇《狼殿下》突然開播,這部積壓了三年的古裝電視劇不按常理出牌,11月19日下午突然空降三大主要視頻網站,率先放出5集,結果三個小時後之後迅速將全集上線,這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開播即大結局的電視劇,觀眾追劇不用卡點等更新,追的不亦樂乎。
  • 大鵬要揍影評人,馮小剛宣戰影評人,導演們跟影評人什麼仇什麼怨
    一部電影必須有導演來指導拍攝,而電影的好壞自然也需要影評人來評判以指導觀眾有選擇的觀看。這樣就造成了導演和影評人的關係可以說是相愛相殺。但其實不止大鵬,還有非常許多導演都曾炮轟過影評人與豆瓣。其中最出名就應該當屬「老炮兒」馮小剛導演了。最近的一次,在今年的上影節期間。電影節開幕才四天,馮小剛的炮轟早已經連升三個階段:一開始在上影節騰訊論壇上,他已經從觀眾到市場到明星都懟了一遍。
  • +製片人獨家專訪丨「創業者哪有儒雅的,都是成功了才裝大尾巴狼」
    毫無疑問是4月播出的《人民的名義》和7月播出的《我的前半生》。《人民的名義》豆瓣評論人數超過16萬人,評分最終穩定在8.3,大眾對這部劇普遍持交口稱讚的態度。《我的前半生》豆瓣評論人數超過8萬,微博話題閱讀量達22.2億,播出期間貢獻了超過80個微博熱搜話題。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這兩部劇都可堪稱現實主義力作。
  • 崔永元手撕馮小剛:我敬你一尺,你又讓我挪一尺,你當我是傻子?
    起初我不明白。馮小剛拍了一部電影。他是怎麼和小崔發生關係的?後來,我了解到馮小剛的電影是《手機2》。   《手機》是一部受歡迎的年度電影。這是關於嚴守一的,他是收視率很高的電視節目「一談一談」的主持人,他的事業正如火如荼。
  • 郭德綱談「打油詩」:我不承認寫那東西是罵
    這麼多年來,不管是在行業裡面還是行業外面,這個娛樂圈裡都算上吧,消停不了。  記者:您覺得是誰造成的?  郭德綱:肯定是跟我性格有關係。我一直就秉承這麼一個觀點:我不欺負人,但你欺負我不行。  記者:您為什麼要寫諷刺的微博?  郭德綱:我到現在都不承認我寫那東西是罵。對我來說,寫那個也是有感而發。
  • 當年鞏俐與劉德華拍攝《我知女人心》時,被觀眾罵得很慘
    當年,鞏俐與劉德華拍攝《我知女人心》時,被觀眾罵的很慘,說鞏俐的演技已經走到了盡頭。鞏俐那段時候很苦惱,不知道為什麼觀眾突然不喜歡她了。直到1年後,她才找到了原因。原來觀眾在電影院根本就不是來看她的,而是來看電影的。
  • 《芳華》和《我不是潘金蓮》哪部才是馮小剛巔峰之作?答案很清晰
    馮小剛導演說過「當影評人不買票,收錢還跟這兒罵。」我在影院看了兩遍,我不是影評人,這也不是影評,也沒有要罵人。《芳華》在經歷了提檔再撤檔,到終於重新上映,導演說過一刀未剪。根據我所得到的信息,只是去掉了一些描述性的文字,也不算是有刪減吧。我也是從很久之前就開始一直期待著,預告片都看了好多遍。預告片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像義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蒂諾的視聽風格,而且《芳華》的英文片名是「youth」。
  • 有氣別撒觀眾頭上,不然1星安排
    林更新是仗著紅的時間久,在娛樂圈根基也比較穩,觀眾的這波反感對他以後拍戲影響不會太大。 可如果換成一位新人,那結局就是:觀眾能捧紅你,也能讓你糊。 之前有一部小甜劇《一夜新娘》爆了,雖然劇組充斥著貧窮,但劇情裡先婚後愛的套路吸了不少粉絲。
  • 他登報搞罵手海選,最後被罵急了:誰再罵我我也罵他
    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詩和歌傳唱開後,大家都想當然的認為寫這個的,一定是個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才子。有一次在一學校的音樂會上,劉半農被請上臺跟觀眾見面:這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作者劉半農先生!臺下一片無比驚訝的「啊」,然後是一片無比失落的「唉」。
  • 馮小剛轉戰小銀幕,距離《北京人在紐約》已有26年
    馮小剛是中國電影史上裡程碑式的任人物。曾經開啟了屬於他個人品牌長達20幾年的馮小剛時代。這期間拍了許多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特有的馮氏黑色幽默風格曾經風靡一時。那時候的馮小剛目中無人,公開場合表示票房上自己沒有對手,孤獨求敗!
  • 《私人訂製》排片高爭議大 影評人吐槽:糊弄觀眾
    【口碑】 影評人:《私人訂製》缺乏創新沒誠意 成全自己、糊弄觀眾   影片上映後,眾多影評人紛紛在網絡上吐槽,主要觀點集中在馮小剛新片沿襲有餘,創新不足方面。曾在坎城擔任「影評人周」評委青年影評人magasa甚至激動到連發四條微博對《私人訂製》進行了口誅筆伐,表示「影片沒有羞恥,合起夥來騙錢,導演是存心糊弄觀眾。馮小剛的聲譽如果不破產,則證明現在的市場沒有任何自我調節能力。」不過也有一些影評人肯定了《私人訂製》在喜劇片方向上的努力和幽默臺詞。
  • 我和馮小剛「夫唱婦隨」
    也就是那時我開始與馮小剛合作,從1992年開始,我們演拍了《大撒把》、《永失我愛》、《一地雞毛》、《情殤》、《不見不散》等片子。  多年的共事使我不僅僅從演員的角度,而且有機會以女人的眼光對馮小剛進行深刻的了解。我發現他善良,起碼對朋友、對家人都很好,工作起來挺拼命的。相處時間一長,我覺得他是個可以託付終生的男人,我們的感情也在磨合和了解中不斷升溫。
  • 嘴炮的力量:從高曉松直播被罵停說起
    普通wx群裡面,大家吃了飯沒事幹,互相打打嘴炮,因為大家都是躲在網線後面的普通人,平時虛擬世界過過嘴癮,噹噹鍵盤俠,你罵我,我也罵你,大家求仁得仁,事情過了也就算了,最多不過退群了事。 沒想到,名家名人在網絡上也會被懟的「倉皇出逃」。
  • 有人欺我辱我罵我打我,該當如何?
    便問拾得道:「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騙我、賤我,如何處之?」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這段話流傳很廣,一直是用來引導他人忍辱負重的。但是大家並不知道二位高僧後面還有一番對話。寒山又問:如有人罵我打我,該當如何?拾得笑曰:如有人罵你,任他狂吠即可。話音一轉,拾得怒曰:若有人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