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號稱「全國最長地鐵商業街」的華強北地鐵商業街正式開業了。這條地下商業街屬於華強北片區「城市更新與重構」工程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空間優化和產業升級」的重任。
華強北輝煌時被稱為「中國電子第一街」,但是近年來,隨著深圳其他片區商業不斷發展,再加上華強北片區各種電子產品商鋪擁擠、假貨水貨充斥的現狀,華強北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低,甚至有種髒亂差的形象。
幾年前,在深圳市政府的主導下,深圳地鐵集團利用7號線修建的契機,與時尚集團一起在7號線華強北路段正線上方、華強北路下方打造了這條地下商業街。
據銥星雲商記者了解,華強北地鐵商業街綿延1公裡,串聯起地鐵1、2、3、7號線,擁有華新、華強北、華強路三個地鐵換乘站,以及42個出入口。此外,開發商時尚集團還在此打造出五個中庭廣場、四個主題商業空間、三條特色長廊。
華強北地鐵商業街區位圖(主體為紅色部分)
那麼這條志在改變華強北商業格局的地下商業街廬山真面目如何?都有哪些品牌,有哪些亮點?開業後,將對周邊乃至深圳中心城區的各大購物中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帶著這些疑問,上周末銥星雲商記者去實地探訪(逛)了一遍。還沒有去過的朋友,不妨跟筆者「紙上旅行」一把。
筆者是坐地鐵7號線到的,在華強北站下車後,映入眼帘的便是出口指示牌,上面已經加進了最新的「目的地」。同去的朋友還感嘆了一下,「指示牌更換的這麼快啊。」
華強北片區人流量本來就不小,再加上商業街剛開業,又恰逢周末,所以探訪當天,裡面人著實不少。所以下面的圖片中,少不了人從眾??,雖然畫面看起來比較凌亂,但也充滿了生活氣息和真實感,與那種開業前官方邀請探店所拍的照片不同。
地鐵頂梁柱上的廣告
華強北片區人流量本來就不小,再加上商業街剛開業,又恰逢周末,所以探訪當天,裡面人著實不少。所以下面的圖片中,少不了人從眾??,雖然畫面看起來比較凌亂,但也充滿了生活氣息和真實感,與那種開業前官方邀請探店所拍的照片不同。
商業街入口之一
整個商業街分了ABCD四個區域。A區美食坊,B區名品坊,C區美食坊,D區美食街。可以看出餐飲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也與記者探訪時的切實感受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整條商業街中有部分重複品牌,比如下圖這個女性服飾品牌,比如名創優品、KK館都有至少2家店。當然,考慮到1公裡的長度及40多個出入口,一些熱門品牌重複也是可以理解的。
據了解,華強北地鐵商業街累計5萬平方米,除約佔2萬平方米的商業空間外,還規劃了近3萬平方米的創意空間,「將藝術、科技與商業融合。」
下面這個巨型沙漏,便坐落在5個中庭之一的科技中庭。沙漏裡「裝滿」螢光燈形成的不規則圖案,伴隨音樂上下跳動,這是用來詮釋「時間的意義」。
據說開業當天,開發商還鋪設了近1公裡的糖果街,不過筆者去的時候已經看不到了。
綠色休閒中庭
充滿時代印記的「時間」展區,一系列老照片展示了華強北從1979年到今天的變化。
商業街入口之一
通過上述圖片相信大家對這條商業街有了初步了解。筆者第一次聽說它,是偶然在某個本地生活類微信公眾號上看到的,由於文章中所用的語氣措辭加圖片,當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要截胡華強北幾個購物中心,如九方購物中心、世紀匯、茂業天地的節奏啊。因為這年頭,購物中心都在宣傳「地鐵無縫接駁」,那這種地鐵商業街豈不是「無縫接駁」pro版本了?但是一番實地考察下來,發現自己最初那種想法/顧慮(不知道是在替誰顧慮)有點多餘。
通過上訴圖片不難發現,全場品牌都是非常接地氣的,而且餐飲比例非常高。完全足以與周圍購物中心形成差異化競爭。而九方等購物中心也不必太擔心客流(及其時間)被該商業街分走。
目前深圳已有幾條比較有名的地下商業街,比如車公廟的豐盛町,福田CBD的連城新天地等,且長度、客流都相當可觀,而這條華強北地鐵商業街雖然是一條平民化、接地氣的地下商業街,卻融入了科技、綠植、藝術等元素以及多個可供遊人休息閒坐的中庭,可以說充分契合了當下商業項目的需求與潮流,這也是該項目最大的亮點。
另外,場內不少餐飲品牌還算是比較新奇的(社區型購物中心的招商人員可以好好參考一下),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力應該也較大,但是同品類餐飲(尤其是茶飲類)比例也不低,商家競爭程度可想而知。
最後,個人感覺,項目方可以在品牌方面再優化提升一下,同時進一步強化科技、綠植、藝術等元素,爭取在目前「全國最長」的頭銜以外,再將其打造成全國最富特色的地下商業街,這樣一來,不只是對華強北,甚至對整個深圳商業的提升也更加有意義。
(來源:銥星商雲 王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