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宗祠,南康卓氏!

2020-12-08 南康微視野

南康卓氏淵源

卓氏名人眾多,南康卓氏後輩學子卓氏先賢的品德,努力學習知識,湧現出了不少優秀學子,跟隨小南一起看看吧:

2019年卓氏高考優秀學子

卓氏宗祠氣宇軒昂,蘊含豐富的卓姓文化

跟隨小南一起來看看吧

雄偉壯麗的卓氏宗祠

(卓氏宗祠)

(卓氏宗祠內景)

卓氏宗祠的興建離不開宗親們的鼎力支持,和諧城內的卓氏宗祠是卓姓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了,感謝每一位宗親為宗祠建設作出的貢獻!

卓氏宗親功德榜

(卓氏宗親積極樂捐功德榜)

(卓氏教育基金捐款)

卓姓名人眾多,卓姓女子也毫不遜色,今天小南就為大家介紹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的故事:

卓文君,原名文後,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漢代才女。

卓文君為蜀郡臨邛的冶鐵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

文君夜奔

漢朝的大才子司馬相如為景帝時武騎常侍,因不得志,稱病辭職,回到家鄉四川臨邛。有一次,他赴臨邛大富豪卓王孫家宴飲。卓王孫有位離婚女兒,名文後,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採,遂從屏風外窺視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當受邀撫琴時,便趁機彈了一曲《鳳求凰》,以傳愛慕之情,因相如亦早聞文君芳名。相如、文君傾心相戀,當夜即攜手私奔。相如一貧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孫怒其敗壞門風而不分給她一文錢。兩人只好變賣所有東西後回到臨邛開了家小酒鋪。每日,文君當壚賣酒,相如打雜。後來,卓王孫心疼女兒,又為他倆的真情所感動,就送了百萬銀錢和百名僕人給他們。

文君與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所寫《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又以《上林賦》被封為郎(帝王的侍從官)。不久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妾,冷淡卓文君。於是卓文君寫詩《白頭吟》給相如。

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裡還記得千裡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終於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憶,豈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沒有以往過去的回憶了。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怨郎詩》旁敲側擊訴衷腸。相傳卓文君又附《訣別書》給相如。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嘆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兩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現在人們常說的「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正是出自卓文君之手!

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中華卓氏歷史悠久,歷代社會賢達名人薈萃;卓氏瓜蒂綿延,遍布全國大部分省市,也是南康和諧城裡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卓氏宗祠的落成,不僅是卓氏物質文化建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弘揚卓氏文化,傳承先賢功德,尋根問祖,祈財納福,愛國敬族,增強族人凝聚力提供了一個神聖殿堂,這將激勵卓氏後裔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積極進取,再創輝煌!

(文章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本平臺刪除)

相關焦點

  • 最美宗祠,南康龍氏!
    南康龍氏淵源巍巍南山,南康和諧城龍氏宗祠流光溢彩南康百家姓和諧城龍氏宗祠>(龍氏宗祠)(龍氏宗祠內景)宗祠的建成得到了眾多宗親的支持理事會成員不辭辛苦跟隨小南一起認識下吧還有這些龍氏宗親為宗祠的興建出力一起來認識吧!
  • 最美宗祠,南康饒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饒氏宗祠莊嚴肅穆,飽含豐富的饒姓文化跟隨小南一起來看看吧魅力饒氏宗祠(饒氏宗祠)(饒氏宗祠內景)這些饒氏宗親為宗祠的建設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一起跟隨小南來認識他們吧饒氏宗祠樂捐榜(大塘下、老屋場、岺孜上饒氏宗親樂捐榜)(岺孜上饒氏宗親樂捐榜)還有這些鄧氏宗親為宗祠的興建出力
  • 泉州惠安霞張莊氏宗祠
    霞張莊氏溯源而上,始祖莊森,河南光州固始縣人。唐光啟二年(886年)隨其母舅——開閩王王審知入閩,擇居永春湖洋桃源裡蓬萊山,為閩南莊氏始祖。十五世祖莊福生,於十四世紀中葉遷居惠安霞張,為惠安霞張莊氏始祖。
  • 百年古村,曾氏宗祠
    ◆推薦地點 曾氏宗祠 ◆推薦人 龔碧豔 下廣深公路,沿沙井北環路前行就來到了新橋社區,轄區內大宗祠路盡頭便是新橋古村。村裡最著名的古建築當屬氣勢恢宏、古色古香的曾氏大宗祠,附近的市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面對遠道而來的遊客問路,他們都會熱情地指引,自豪之情無以言表。
  • 南朗鎮左步村孫氏宗祠全面修繕
    左步孫氏宗祠正在修繕中。本報記者 孫俊軍 攝本報訊 因風雨侵襲而屋頂塌陷的左步村孫氏大宗祠正在全面修繕中。9月29日,記者在南朗鎮左步村看到,孫氏大宗祠正在拆除原本垮塌殘損的牆壁,工地北側豎立著施工告示圖,上面呈現出宗祠復原後的樣貌。
  • 晉江衙口粘氏大宗祠 見證閩臺粘氏一家親
    近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晉江衙口粘厝村有一座粘氏大宗祠,其不僅與大金皇族完顏姓氏一脈相承,而且見證了閩臺粘氏一家親。今天,記者就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一起去探個究竟1粘氏與大金朝皇族完顏姓氏一脈相承記者來到位於晉江市衙口粘厝村施連登南路的粘氏大宗祠。
  • 水口營商氏宗祠的前世今生
    旗杆夾多樹立在宗祠前,它是封建社會科舉功名的象徵。作用主要有二個:一是考取一定功名後,社會地位提高,豎立旗杆可以光耀門楣;二是旗杆豎立後,作為後人學習榜樣,激勵後人積極進取。豎立旗杆夾時,還要請嗩吶班吹奏,最後宴請官員、嘉賓、族老、親戚等等,場面熱鬧非凡。 商氏旗杆夾,共有三對,一對立在商氏祖祠舊址前水塘邊,兩對立在祠前風水塘對岸,旗杆夾頂均雕小石獅。
  • 走出連氏大宗祠,我們發現整個宗祠無一處不寫滿歷史
    走出連氏大宗祠,我們發現整個宗祠就如一部連氏家族史的縮影,無一處不生動,無一處不凝重,無一處不寫滿歷史。位於大田魁城村的連氏龍井大宗祠,是閩中名聞遐邇的宗祠。它不僅是八閩大地連氏子孫的一方故地熱土,更是連氏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
  • 惠陽淡水曾氏宗祠 風水殊勝 丁財兩旺彰顯宗祠文化建設的魅力
    惠陽淡水曾氏宗祠 風水殊勝 丁財兩旺彰顯宗祠文化建設的魅力曾祥裕 曾海亮在南方各地新修或新建的「三省堂」成了宗祠文化星河的一顆耀眼明珠。一個宗祠是一個宗族經濟實力的象徵,也是反映宗族人心的晴雨表。當下,神州大地宗祠文化建設方興未艾,這是國泰民安的象徵。曾祥裕風水團隊7月27日,興致勃勃走進惠陽淡水,喜見一座規模宏大、面貌一新的曾氏宗祠「三省堂」巍然屹立在生氣勃勃的土地上。天下曾氏一家親。
  • 德江曾氏宗祠(圖)
    德江曾氏宗祠是曾氏族人祭祀祖先神靈、商討族中大事、制定家規、玩燈唱戲、慶祝豐收的場所。歷盡滄桑的宗祠,規模宏大,佔地近三千平方米。高封火牆圍護,三進四合院布局,磚、木、石結構。
  • 廣東最大的曾氏宗祠—深圳曾氏大宗祠
    深圳曾氏大宗祠位於寶安區沙井街道新橋古村,是深圳建築面積最大、建築規格最高的祠堂,也是深圳市惟一一座附有牌樓亭閣的五開間宗祠建築。 在廣東各地的曾氏祠堂中,新橋古村的曾氏大宗祠建築面積最大,且保存相對完好,先後被列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曾氏宗祠:洞口高沙文化傳承的奇葩
    我們趁著踏青的好時節,慕名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高沙,探訪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氏宗祠,聽著高沙鎮文化站文化幹事解讀曾氏家族長盛不衰秘密。高沙鎮曾氏宗祠又名曾八支祠,位於高黃公路一公裡處原紅鵝村境內。進入「孝行天下」牌坊,即可環望靜立于田園之中的曾八支祠堂。
  • 寧德柘榮袁氏宗祠
    柘榮袁氏屬汝南郡,始祖璜公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縣。唐末避黃巢之亂,隨王潮入閩,徙居拓榮富溪天井裡,建袁氏宗祠於富溪村內。坐壬朝丙,五間三進,佔地1648平方米。      柘榮城關袁氏宗祠建於明正統六年,宗祠坐北朝南,前後四進廳堂,屋頂為單簷拱鬥硬山式,四周空鬥磚牆,石框門樓,門前還有一座花崗巖節孝坊,祠堂內懸掛明、清、民國時期巨卿鴻儒贈送的聯
  • 深圳曾氏宗祠:建於清初 誕生「片石流輝」典故
    沙井的海洋之「景」,非常豐富,有古代產鹽、養蠔的遺蹟,也有移民豪族故宅,其中坐落在寶安區沙井街道新橋村曾氏大宗祠,是眾多曾氏宗祠的主祠。曾氏宗祠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1735~1795),清嘉慶三年(1798年)擴建。2002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深圳清嘉慶年間較為典型的建築群之一。
  • 曾氏大宗祠的前世今生(1)
    盛非 曾氏大宗祠是一處漢族祠堂建築,屬於漢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坐落於寶安區沙井街道新橋社區深巷路北,與觀音天后廟、古喬曾公祠和武術館形成大片建築群體。古色古香的曾氏大宗祠氣勢恢宏,廊柱上的朱漆業已斑駁,房簷上的彩繪塊塊凋落,仿佛在訴說這座規模宏大的宗祠的顯赫歷史。
  • 龍湖潯海施氏大宗祠暨靖海侯府
    潯海施氏,始祖諱炳,字庭耀,號煥章,登宋紹興元年進士,官至大理寺評事,隆興元年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閩居福清高樓,旋肇基晉江南潯(衙口)。 潯海施氏大宗祠始建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至施琅將軍復臺後的康熙廿六年(1687年),大宗祠與靖海侯府同時由施琅擴建,迄今三百餘年。
  • 奇怪族譜暴露身份 蒲氏宗祠竟是阿拉伯人建(圖)
    奇怪族譜暴露身份 蒲氏宗祠竟是阿拉伯人建(圖) 但近日,市文物普查辦的專家經調研後驚喜地發現,該宗祠身份非同尋常:它竟是西亞阿拉伯人後裔的宗祠,對研究中外文化交往、貿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奇怪族譜暴露宗祠身份  昨日,記者隨市文物普查辦的專家前往「蒲氏宗祠」採訪。乍一看,宗祠毫無「異國風情」的建築格調,與珠江三角洲常見的祠堂倒是如出一轍:祠深二進,硬山頂,青磚灰瓦,木雕短柱。
  • 施琅將軍故居靖海侯府、施氏大宗祠晉升"國保"
    中新社晉江十月十九日電 (林永傳 郭漢龍)十九日上午,清初愛國將領施琅將軍故居靖海侯府及施氏大宗祠晉升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慶典,在晉江龍湖鎮衙口村的施琅將軍廣場隆重舉行,海內外嘉賓、世界臨濮施氏宗親代表一千多人參加慶典。
  • 易氏宗祠獲批湖南省級文保 曾為湘中二支隊指揮所
    中國網3月12日訊  記者今日從相關單位獲悉:湖南省邵陽縣河伯鄉清代古建築——易氏宗祠獲批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易氏宗祠位於邵陽縣河伯鄉易仕村,東側和南側鄰河伯鄉中學,西側和北側毗鄰當地民居,總佔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30平方米,是該縣現存建築規模最大
  • 每日一圖(11):貴州貞豐商氏宗祠——編輯/商氏資訊公眾號
    本公眾號舉辦「每日一圖」專題,面向所有宗親徵稿,可以是工作生活、城鄉面貌、自然生態、文化遺產、民俗風情、社會百態等內容的照片,也可以是網絡精選圖片推薦(需註明出處),不僅限於商氏家族範圍內。照片或圖片要有簡潔說明,需健康向上,不得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不得觸犯國家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