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村,曾氏宗祠

2020-11-23 中國經濟網

◆推薦地點

曾氏宗祠

◆推薦人

龔碧豔

下廣深公路,沿沙井北環路前行就來到了新橋社區,轄區內大宗祠路盡頭便是新橋古村。村裡最著名的古建築當屬氣勢恢宏、古色古香的曾氏大宗祠,附近的市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面對遠道而來的遊客問路,他們都會熱情地指引,自豪之情無以言表。曾氏大宗祠是深圳市建築面積最大、建築規格最高的祠堂,也是深圳市唯一一座五開間帶牌樓亭閣的宗祠建築。近年來,魅力無限的它吸引了越來越多省內外遊客的目光。

穿過一口方塘,來到曾氏宗祠,門前常常可見幾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聚在一塊,用方言親切地拉著家常,守望著這座百年古宅。正門高懸的匾額上,「曾氏大宗祠」五個金色大字給人莊嚴肅穆之感。宗祠坐西南朝東北,為五開間三進深布局,由前堂、牌樓、中堂、後堂和前中後庭院天井、左右重簷歇山亭、花廳等組成,面寬21米、進深50米,佔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可謂是新橋古村的核心建築。從朱漆大門進去,五開間的前堂很寬敞,地面鋪著方磚,被打掃得一塵不染。一塊四柱三間三樓的大石牌坊迎面而立,石牌全部由雕工細膩的花崗巖砌築而成。據說這是清朝嘉慶年間為了表彰新橋曾氏,由皇帝御賜興建。中堂有天井,左右為廊廡,後堂為祖堂,在這裡供奉著寶安曾氏始祖曾仕貴以來的歷代祖先牌位。漫步其間,厚重的歷史撲面而來,猶如穿越時光,千百年裡,陽光依舊溫暖,柔風清涼,世事變遷任由遊客想像馳騁——在深圳這個國際大都市裡尤為難得,不得不令人驚訝感慨。

據了解,新橋古村是曾氏南遷寶安的始源地,人口超過3萬人,在寶安來講算是首屈一指的大村大族群體。曾氏大宗祠是上星、上寮、新二、黃埔、南洞、長圳、玉律、塘家曾屋、石巖浪心、東莞麻湧、化州平垌的主祠。它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後在嘉慶三年擴建。1984年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深圳保存較完好的宗祠之一。

龔碧豔 文/圖

相關焦點

  • 廣東最大的曾氏宗祠—深圳曾氏大宗祠
    深圳曾氏大宗祠位於寶安區沙井街道新橋古村,是深圳建築面積最大、建築規格最高的祠堂,也是深圳市惟一一座附有牌樓亭閣的五開間宗祠建築。 在廣東各地的曾氏祠堂中,新橋古村的曾氏大宗祠建築面積最大,且保存相對完好,先後被列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深圳曾氏宗祠:建於清初 誕生「片石流輝」典故
    沙井的海洋之「景」,非常豐富,有古代產鹽、養蠔的遺蹟,也有移民豪族故宅,其中坐落在寶安區沙井街道新橋村曾氏大宗祠,是眾多曾氏宗祠的主祠。曾氏宗祠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1735~1795),清嘉慶三年(1798年)擴建。2002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深圳清嘉慶年間較為典型的建築群之一。
  • 尋村| 中方荊坪古村:留存的潘氏宗祠,延續族人凝聚力
    破「四舊」和「文革」期間,荊坪周邊的一些祠堂都被拆掉了,為什麼潘氏宗祠能一直保存至今? 歷經數百年的潘氏宗祠,為何今天依然還是潘氏族人精神依歸的象徵?宗祠保存十分完好,旁邊古柏蒼翠,四邊是高築的封火馬頭牆。 潘氏家族的老族長潘中興領我們入祠堂。進大門的那面牆上,山水、人物、走獸等浮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進門後,先有戲臺,然後是聚會廳、廂房、天井,最後是正廳。正廳後壁的神龕上,密密麻麻擺滿祖宗的牌位。 潘中興說,走進祠堂,就如同進入數百年歷史的時間隧道。
  • 荊坪古村:
    留存的潘氏宗祠,延續的族人凝聚力---三湘都市報...
    破「四舊」和「文革」期間,荊坪周邊的一些祠堂都被拆掉了,為什麼潘氏宗祠能一直保存至今?    歷經數百年的潘氏宗祠,為何今天依然還是潘氏族人精神依歸的象徵?    4月18日,三湘都市報與湖南省文化廳、湖南省文物局共同推出的大型系列文化報導——《家園·守護湖湘最美村落》走進懷化中方縣荊坪古村,希望解開這些疑問。
  • 德江曾氏宗祠(圖)
    德江曾氏宗祠是曾氏族人祭祀祖先神靈、商討族中大事、制定家規、玩燈唱戲、慶祝豐收的場所。歷盡滄桑的宗祠,規模宏大,佔地近三千平方米。高封火牆圍護,三進四合院布局,磚、木、石結構。
  • 高平鎮黃信袁氏三郎宗祠百年慶典暨修復竣工大會!
    高平鎮黃信袁氏三郎宗祠百年慶典暨修復竣工大會 來源|高平人網文圖|初晴夜雨 隨著民族宗教事務政策的不斷完善,中國古文物的傳承,通過袁氏族人的不斷努力,袁氏三郎總祠百年慶典暨修復竣工大會在高平鎮中黃信村袁氏宗祠隆重舉行。
  • 曾氏宗祠:洞口高沙文化傳承的奇葩
    我們趁著踏青的好時節,慕名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高沙,探訪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氏宗祠,聽著高沙鎮文化站文化幹事解讀曾氏家族長盛不衰秘密。高沙鎮曾氏宗祠又名曾八支祠,位於高黃公路一公裡處原紅鵝村境內。進入「孝行天下」牌坊,即可環望靜立于田園之中的曾八支祠堂。
  • 惠陽淡水曾氏宗祠 風水殊勝 丁財兩旺彰顯宗祠文化建設的魅力
    惠陽淡水曾氏宗祠 風水殊勝 丁財兩旺彰顯宗祠文化建設的魅力曾祥裕 曾海亮在南方各地新修或新建的「三省堂」成了宗祠文化星河的一顆耀眼明珠。一個宗祠是一個宗族經濟實力的象徵,也是反映宗族人心的晴雨表。當下,神州大地宗祠文化建設方興未艾,這是國泰民安的象徵。曾祥裕風水團隊7月27日,興致勃勃走進惠陽淡水,喜見一座規模宏大、面貌一新的曾氏宗祠「三省堂」巍然屹立在生氣勃勃的土地上。天下曾氏一家親。
  • 曾氏大宗祠的前世今生(1)
    盛非 曾氏大宗祠是一處漢族祠堂建築,屬於漢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坐落於寶安區沙井街道新橋社區深巷路北,與觀音天后廟、古喬曾公祠和武術館形成大片建築群體。古色古香的曾氏大宗祠氣勢恢宏,廊柱上的朱漆業已斑駁,房簷上的彩繪塊塊凋落,仿佛在訴說這座規模宏大的宗祠的顯赫歷史。
  • 這座古村曾有五位鄉親同朝為官,宗祠修的相當氣派!
    但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嘉靖年間,這座村子曾有五位鄉親同朝為官,這在歷史上也是絕對罕見的。俞源村的俞氏宗祠也得到了很好的重建,且宰相嚴訥還贈送了「壬林堂「大匾一塊。祠堂前後左右共有六大廳,二小廳,共51間,佔地3176平方米,當時被譽為「處州第一祠「,現今宗祠門前左右還各有五根旗杆,分別代表著同朝為官的五位名人。
  • 河源曾氏圍龍屋內藏十餘副上百年歷史的楹聯和堂號
    在河源市源城區源西街道黃子洞村金鉤自然村,有一座鮮為人知的百年客家圍龍屋,裡面竟深藏且集聚有孔子學生曾子傳承的「忠、恕、仁、孝」之眾多儒家楹聯堂號和曾氏家訓。當地文史研究人員近日在河源市區黃子洞村考察曾氏宗祠文化時,「意外」發現了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
  • 最美宗祠,南康龍氏!
    南康龍氏淵源巍巍南山,南康和諧城龍氏宗祠流光溢彩南康百家姓和諧城龍氏宗祠>(龍氏宗祠)(龍氏宗祠內景)宗祠的建成得到了眾多宗親的支持理事會成員不辭辛苦跟隨小南一起認識下吧)(上猶、朱坊、蟠龍等地龍氏宗親樂捐榜)(橫市、朱坊等地龍氏宗親樂捐榜)(各地龍氏宗親樂捐榜)龍姓名人眾多,今天小南就介紹江西龍氏的傑出人物
  • 廣東韶關市樂昌雲巖開封畫眉山餘氏宗祠(新安堂)進香火
    餘氏宗祠(新安堂)進香火2020年1月22日,農曆臘月廿,廣東韶關市樂昌雲巖鎮開封村委畫眉山村餘氏宗祠(新安堂)新年到來之際舉行進香火儀式畫眉山村餘氏先祖為太一公長孫、旺公房長子 積俊公,由乳源縣大橋鎮深源村遷居雲巖畫眉山至今幾百年。當地現有餘氏300餘人,餘氏宗祠(新安堂)經過一年的修建剛剛竣工落成不久,在新年到來之際邀請了深源村餘氏宗親代表,舉行了簡單但不乏熱鬧的進火儀式。祠堂竣工典禮將擇吉日吉時舉行。
  • 浙江驚現三百年客家古村,村後還有罕見的百年風水林!
    三百年客家古村 | 南洞村乃是雲和黃氏最早的發祥地,黃家村至今無外姓家族,南洞黃氏乃唐昭宗時百十九世祖峭山公第九子之後裔。一帶這莽莽群山之中的全部是「汀州人」,他們從福建汀州遷徙過來,至今「作客」雲和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
  • 最美宗祠,南康卓氏!
    南康卓氏淵源卓氏名人眾多,南康卓氏後輩學子卓氏先賢的品德,努力學習知識,湧現出了不少優秀學子,跟隨小南一起看看吧:2019年卓氏高考優秀學子>卓氏宗祠氣宇軒昂,蘊含豐富的卓姓文化跟隨小南一起來看看吧雄偉壯麗的卓氏宗祠(卓氏宗祠)(卓氏宗祠內景)
  • 探村麗水龍泉|大舍古村,山間連氏人家,文風沐浴久遠
    浙江麗水,龍泉,大舍古村。地處安仁鎮天平山的東南麓,海拔575米,一個山間靜美古樸的村落。大舍村以連姓居多,尊驪連氏為始祖,郡望上黨。北宋元豐年間,原居閩北建寧的始遷祖連武公因避盜欲徙居未果去世後,其夫人李氏率二子昭公、漆公遷徙至此奠居,至今已近千年。大舍村歷史上倡禮重教,名人輩出,其中進士三人,拔貢兩人,而最為有名的——連元,南宋大舍村人。
  • 和順,百年宗祠千年事
    清明節期間,這樣的祭祀,在和順其他的宗祠裡也同樣在舉行。毋庸置疑,延續了幾百年的清明節和順各大宗祠舉行的祭祀活動,儼然已成為和順厚重文化底蘊的一種象徵。各大宗祠裡上演的,已不僅僅是族人的一次祭祀,而是一種已經突破了家族和地域的家國情懷的深厚沉澱。
  • 水口營商氏宗祠的前世今生
    西行至村的中段,有處已倒塌的房屋,從僅存的殘牆剩瓦、舊垠老磚上,還可以看出是一座宗祠的樣貌,這便是商氏祖祠所在。由於商氏宗祠解放初期土地改革分給了私人所有,以致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被私人拆毀,現今磚瓦散落地面,雜草生於磚瓦間,不禁令人唏噓,商衍鎏百年前回鄉祭祖的熱鬧早已平息,同科狀元劉春霖所題贈的掛在商氏宗祠大堂兩側的「連科三進士,同榜兩賢書」的對聯與牌匾均也已不見了蹤跡。
  • 樂平尹邊村宗祠:繼先祖之遺風承儒家之風雅
    尹邊村現存有尹氏宗祠、曾氏宗祠和範氏宗祠三座宗祠,分布在村前、村中、村後三個位置。 尹邊村現存有尹氏宗祠、曾氏宗祠和範氏宗祠三座宗祠,分布在村前、村中、村後三個位置。其中,尹氏宗祠始建於明朝,重修於2011年,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曾氏宗祠始建於清朝,重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佔地面積250平方米。範氏宗祠則於2019年落成。
  • 最美宗祠,南康饒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饒氏宗祠莊嚴肅穆,飽含豐富的饒姓文化跟隨小南一起來看看吧魅力饒氏宗祠(饒氏宗祠)(饒氏宗祠內景)這些饒氏宗親為宗祠的建設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一起跟隨小南來認識他們吧饒氏宗祠樂捐榜(大塘下、老屋場、岺孜上饒氏宗親樂捐榜)(岺孜上饒氏宗親樂捐榜)還有這些鄧氏宗親為宗祠的興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