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鄭州人造肉素食餐廳生意火爆 專家: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人造肉...

2020-12-11 大河網

鄭州人造肉素食餐廳裡的「魚」可以「以假亂真」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左冬辰/攝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馬千惠

肯德基推出人造肉炸雞;麥當勞推出植物肉漢堡;名為「珍肉」的中國人造肉公司中秋推出人造肉月餅;雙塔食品發公告稱植物蛋白肉是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

傳統肉類公司如嘉吉、荷美爾均通過投資或合作的方式進入了植物肉行業。近日,食品企業金字火腿所推出的人造肉餅,線上銷售額僅14.26萬元,市值卻暴增超20億元,成為人們話題討論的焦點。

人造植物肉,是未來餐飲行業的新風口嗎?鄭州的素食人造肉市場又是怎樣的?

養生觀念興起,鄭州人造肉素食餐廳起死回生

河南商報記者在大眾點評上發現,鄭州市共有25家售賣植物肉的素食餐廳,餐廳分為素食自助和精品素食,其中素食自助餐廳人均消費在20元左右,精品素食餐廳人均消費在100元左右。

隨後,河南商報記者來到了一家以植物肉為主打菜品的素食餐廳。工作日的11點左右,500平方米左右的店內已經坐滿了客人,卡座均已被預訂滿,生意火爆。

素食餐廳創始人、河南素食協會副會長高鬥亮介紹道:「餐廳每天的翻臺率可以達到6次,月營業額在45萬元左右。」

但是四年前的這裡,並不是這番紅火的景象。高鬥亮向河南商報記者透露:「四年前餐廳生意並不是很理想,我清楚地記得,開業的第一年,餐廳虧損了180萬,每天店內客人寥寥可數,營業額只有幾百元。」

這家素食餐廳是靠什麼起死回生並且如此火爆的?高鬥亮說,到此吃飯的人多為25歲~35歲的年輕人,年輕女士因愛美而減肥,在日常飲食上傾向於選擇素食。還有一部分人由於工作壓力大、長期熬夜、飲食不規律等原因,長期處於一個亞健康的狀態,為了調節身體健康也逐步在日常飲食上傾向於素食。

植物肉菜品的推出,迎合了這部分年輕人「解饞」的味覺需求、養生的身體需求以及對時尚的追求。

高鬥亮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幾年生意從冷冷清清到如今的紅紅火火,足以證明人們開始注重身體健康了,養生意識比以前強太多了。人們對健康的追求與需求的提高,是肉食食品企業盯準植物肉市場的重要原因。」

人造肉的口感如何「以假亂真」?可以長期食用嗎?

人造肉口感如此像肉,大豆等植物是如何變成「肉」的?人造肉可以長期食用嗎?

高鬥亮解釋:「所謂植物肉,事實上就是想辦法把大豆、豌豆等植物,變得越來越像肉,整個過程就像我們平時洗麵筋一樣。提取出豆子的拉絲蛋白是植物肉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大豆拉絲蛋白自身並沒有味道,那麼肉的味道又是如何做出來的呢?

「任何一種味道,其實我們都可以通過不同的蔬菜的味道,按照適當的比例調出來,不一定非要使用食品添加劑才可以。就比如這種植物肉魚,它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用西紅柿和茄子調味出來的,和家常菜——魚香肉絲的製作差不多。」高鬥亮說道。

鄭州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張晴認為,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我國成年人每天應攝入肉類50g~100g。目前,肉食的攝入量基本上都是超標的。

大豆製品是植物性食物中難得的優質蛋白質,儘管大豆蛋白不如肉類食物中的蛋白營養,但是它在提供優質蛋白的同時不像肉製品那樣有膽固醇和大量的脂肪。

植物肉餅替代肉餅,可以減少人們對肉類食品脂肪量的攝入。但是,如果有腎臟疾病的話,建議不吃或者是少吃。

新聞1+1 人造肉=幾十年前的素肉?兩碼事

據《中國青年報》此前報導,人造肉基本可以分為植物肉和細胞肉。植物肉是以植物蛋白為原料,經過擠壓等工藝,提高蛋白質含量,使其在口感、風味上更接近真肉;細胞肉是從動物體內提取幹細胞,在生物反應器中培育出的曾被稱為「清潔肉」的產品。由於細胞肉造價高昂,現在市場上的人造肉都是植物肉。

用植物肉代替肉食產品,市場上褒貶不一。就連目前備受人們關注的金字火腿企業也發聲明表示,「該業務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生產與銷售情況將取決於市場規模和市場認可度,公司尚無法預測該產品對公司未來主營業務的影響程度。」

在不願意嘗試人造肉的消費者中,過半是由於心理因素。不少人提出疑問,這不就是幾十年前豆子做的素肉嗎?

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李春英副教授介紹,素肉是植物蛋白類產品,這在中國幾千年前就開始食用。而拉絲蛋白食品是另一種仿生食品,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國家用以代替高膽固醇、高熱量動物肉而開發的具有肉的口感和風味的高蛋白食品。20世紀90年代,我國出現了以大豆組織蛋白的形式與動物肉結合的組合產品。在大豆組織蛋白的基礎上,發展到拉絲蛋白,拉絲蛋白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後,組織結構上更接近於肌肉纖維,巧妙地補充了賴氨酸,能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口感和風味需求,也就是目前市面上的人造肉。

李春英說,未來的市場以健康食品為主,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中蛋白質的攝取是不足的,而動物蛋白的攝取往往伴隨著膽固醇和過多的飽和脂肪酸,拉絲蛋白是世界上推崇的健康食品,可以預見未來的市場上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拉絲蛋白食品種類。

高鬥亮說,國內人造肉的發展受到了新消費趨勢和政策的雙重影響,目前各大以肉類作為主要原材料的食品企業,紛紛瞄準植物肉市場。

大豆拉絲蛋白實際成本很低,但在目前消費市場上卻是一種「貴族食品」,以金字火腿為例,價格是豬肉的6倍、牛肉的4倍。李春英分析,這是由於拉絲蛋白的核心技術和生產設備導致成本較高。

但隨著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的變化,拉絲蛋白等健康食品的市場佔有率會越來越高,國內拉絲蛋白生產設備的攻關,可以大大節省成本。

相關焦點

  • 鄭州人造肉素食餐廳生意火爆 人造肉可以長期食用嗎?
    鄭州人造肉素食餐廳生意火爆 人造肉可以長期食用嗎?鄭州人造肉素食餐廳裡的「魚」可以「以假亂真」河南商報見習記者左冬辰/攝肯德基推出人造肉炸雞;麥當勞推出植物肉漢堡;名為「珍肉」的中國人造肉公司中秋推出人造肉月餅;雙塔食品發公告稱植物蛋白肉是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
  • 人造肉國內首次開售!這家素食食品公司立即打臉
    其實名為齊善食品的人造肉公司早在1993年,便已開始銷售人造肉,其後上線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銷售,該公司被不少素食餐廳經營者視作最大供貨商。 >28元230克,比豬肉高一倍多 人造肉在電商平臺上線後,記者第一時間購買了兩包豬肉口味的「Omnipork新豬肉」,價格為28元,每包重230克,相比市面上在售豬肉26元/斤,高出一倍多。
  • 解析投資:素食時代的追風者——「人造肉」
    素食並不僅僅是一種飲食選擇,它更像一種生活方式。當我們對健康有了追求,執著著素食看來不再是一句簡單的謊言!2019年5月1日,美國首家「人造肉」上市公司Beyond Meat登錄納斯達克掀起了素食主義者們對「人造肉」的追棒浪潮。一、何為「人造肉」?
  • 素食「肉」漢堡熱席捲全球!你知道人造肉是如何造的嗎?
    編者按:生活中的很多發明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而出現的,也會用到跨學科的知識,這很符合STEAM教育的項目內涵。今天我們介紹的是人造肉,它的出現緩解了人類目前面臨的不少問題,如環境汙染、肉類供應不足等,讓我們來了解下人造肉的發明背景、如何製作等方面的知識吧~
  • 中國人造肉公司星期零STARFIELD獲數千萬融資
    星期零方面表示,這是國內創新型人造肉公司完成的最高金額融資。 公開信息顯示,成立於2019年的星期零,是一家集科研、生產、供應、服務於一體的自有人造肉解決方案公司。品牌創始人Kiki此前曾在深圳開了一家素食餐廳「青苔行星」。
  • 「人造肉」月餅漢堡將面世?院士:那是素食,做得好叫素肉
    「人造肉」月餅中秋節前推向市場,「人造肉」漢堡將於今年9月面世……「人造肉」最近很火。這「火」從大洋彼岸燒來:今年5月5日,「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Beyond Meat的股價出現162%漲幅,成為5月份美股市場赤手可熱的股票。
  • 「人造肉」登上星巴克菜單:概念股又香了 這些已漲停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人造肉」登上星巴克菜單,概念股又香了,這些已漲停星巴克從22日起開始推出一份含人造肉產品的午餐菜單,該餐單包含的人造肉產品由Beyond Meat公司提供,該人造肉主要是用植物蛋白製造
  • 國產「人造肉」月餅9月上市 A股誰在布局?
    國產人造肉預計9月上市  據媒體報導,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且這款產品會在中秋節期間應用於鮮肉月餅中。  據悉,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 人造肉在創投圈成了新風口,但好吃嗎吃得起嗎怎麼吃
    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買真肉的成本上漲了。非洲豬瘟的影響已開始顯現。11月9日,國家統計局披露了10月份的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顯示,除了豬肉價格,牛肉、羊肉、雞肉、鴨肉和雞蛋的價格在本月也都出現了12%至21%不等的同比上漲。菜籃子裡只要沾點葷腥,難免要多付些錢。
  • 人造肉背後是爆火的植物性飲食潮流,蔬食餐廳「青苔行星」怎樣吸引...
    因此青苔行星會引入各種「人造蛋白」產品,比如說 Impossible Burger,便是來自我們上面提到的人造肉公司 Impossible Foods 的一款素漢堡,青苔行星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引入這款人造食品的餐廳;再比如店內使用植物蛋取代所有含蛋菜品裡的雞蛋,原材料來自 JUST 皆食得,也是新近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家食品科技企業
  • 「人造肉」概念橫空出世,國內投資機會在哪?
    據AgFunder報告,農產品技術創新公司2018年全年籌資總額達169億美元,同比增長43%,其中素食或人造替代食品領域表現活躍,吸引了比爾蓋茨、李嘉誠等巨富,以及TysonFoods、GeneralMills等食品產業鏈巨頭。英國《衛報》援引分析師的話稱,預計未來5年,人造肉行業的規模將增至100億美元。
  • 人造肉的意義我們都懂,但它可能走錯了路 | 愛範兒
    素食主義不能拯救地球,但食品工業可以植物肉是一種很「擰巴」的食物。圍繞「素肉」產生的市場操作,把這種「擰巴」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作為素食,它處處試圖向真肉靠攏;素食主義者希望藉此傳播素食理念,但它又可能會用肉一樣的口味腐蝕素食主義者的心智。
  • 必勝客推人造肉披薩,觀人造肉發展優勢,餐飲公司必趨之若鶩去用
    人造肉披薩一、越來越廉價的人造肉2013年,荷蘭生物實驗室生產出了第一個人造肉漢堡,當時這種人造肉漢堡的成本為32.5萬美元。到2015年,成本驚人的下降到了11美元左右,該研究所研究員馬克·波斯特(Mark Post)認為,人造肉要在商業上流行,還需要再過兩三十年。但是科技的發展實在太迅速了,僅僅四年後,以色列初創公司未來肉品(Future Meat Technologies)的首批人造肉已經具備上市條件。
  • Beyond Meat上市大漲,國內「人造肉」投資機會在哪?
    從全美來看,加工肉類產品市場規模達到了300億美元,但增速僅為2%;人造肉市場當前規模僅有14億美元,但增速卻超過了22%。華爾街見聞會員專享文章《上市暴漲163%!人造肉會是下一個工業大麻?》分析指出,從趨勢上看,人造肉時代已經大體邁過1%的臨界點,衝向10%的產業平衡點,並且逐步衝擊傳統的養殖業。
  • 探秘人造肉|2021,中國人造肉元年?
    「我想,2021年或許會成為中國的人造肉元年。」11月26日,李長吉接受《深圳商報》採訪時如此表示。李長吉是深圳文麻生物科技CEO,公司旗下的人造肉品牌「庖丁造肉」,一個多月前正式在蘇寧易購上線。今年10月,庖丁造肉在蘇寧易購上線,20多天便獲得了3000多筆銷量。李長吉透露,庖丁造肉接下來還將會在天貓、京東、叮咚買菜、樸樸等平臺上線。在文麻生物的計劃中,自建工廠是明年的工作重點。
  • 「人造肉」入華急行軍:熱錢洶湧 市場遇冷
    熱錢瘋狂 「人造肉」話題持續火爆背後,是資本的熱烈追捧。Beyond Meat上市後,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都為「人造肉」概念瘋狂,相關概念股不斷衝高。張佳昱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人造肉」行業不太可能像移動網際網路行業那樣,短期內迅速形成兩三家佔領市場的格局。 「這是一個長期的賽道,從發展階段來說,現在還僅僅是1.0的階段,後面會有一個去粗取精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創業企業會被淘汰掉,也會有很多企業能夠跑出來。」張佳昱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 人造肉走進長沙餐飲,多為豆製品口感足以亂真,想試試嗎?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星巴克、喜茶、必勝客、雀巢、百草味、嘉吉等超20家餐飲食品企業入局人造肉「賽道」,消費者能買到的人造肉商品,也從漢堡、三明治延伸到了休閒零食、速凍肉餅、沙拉餐等。 所謂「人造肉」,即採用植物蛋白,多以豆製品為原料進行製作,在口感、觀感上追求與肉類相似的食品。那麼,人造肉是否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口感?
  • ...FIELD獲數千萬融資,中國人造肉領域創業公司的判斷邏輯是什麼?
    1、產品與研髮根據星期零創始人自述,星期零成立前,團隊為了測試人造肉在國內的市場反應,在2018年10月開了一家名為「青苔行星」的植物未來餐廳,首家門店位於深圳,目前青苔行星經常處於大眾點評深圳素食熱門榜的第一,平均客單價約為90元。不過是否是專門為了做人造肉而開設青苔行星,值得考證。
  • 漢堡王推出人造肉 「不可能皇堡」,價格適中口感逼真
    毫無疑問,這樣的舉動給素食主義者和專門研發『人造肉』的公司來說,都是一個推動。據了解,這家來自矽谷的初創公司Impossible Foods目前已經在主流客戶群體中得到了一些認可,此次給漢堡王採用的『人造肉』是公司今年稍早推出的2.0版本。
  • 3D列印、細胞培養、纖維重造……人造肉用盡十八般武藝也無緣中國...
    在賽博朋克小說裡,常常會描述一種「高科技水平、低生活質量」的生活狀況。在科技巨頭的壓榨之下,平民階級的生活質量非常低下,忍受著光線與空氣汙染,養著電子寵物、吃著細胞培養皿中培育出來的人造肉。而那些真正動植物,只有在富豪家中才能見到。在未來幾年,這種情況很可能就要成為現實了。最起碼,人造肉正在被端上人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