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並不僅僅是一種飲食選擇,它更像一種生活方式。當我們對健康有了追求,執著著素食看來不再是一句簡單的謊言!2019年5月1日,美國首家「人造肉」上市公司Beyond Meat登錄納斯達克掀起了素食主義者們對「人造肉」的追棒浪潮。
一、何為「人造肉」?
「人造肉」是一種對肉類的形色和味道進行模仿的肉類或非肉類製品。目前人造肉主要分類兩種:一種是素肉,另一種是培育肉。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因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而被眾多營養師認同的一種健康食品。培育肉則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來的一種人造肉。簡而言之,大豆蛋白肉是一種對肉類形色和味道進行模仿的豆製品。而動物幹細胞製造的人造肉是研究人員用糖、胺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等「餵養」幹細胞製造出來的。
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二、「人造肉」市場現狀
健康、環保及動物保護等優點催生市場對「人造肉」的需求。對比「人造肉」,普通肉類存在健康、環保以及在動物保護方面的道德糾紛問題。因此,「人造肉」曾一度成為素食主義者的愛好。
1.素食主義者的「狂歡」
近年來,「素食主義」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標榜自己是「素食主義者」並以此為榮。進入新世紀後,縱觀全球市場,變化在一直進行著。
在美國,純素主義被宣傳為「迷人的」和「時髦的」,不久還衍生出了「彈性素食」的理念。在歐洲,首家純素超市在德國開業。2013年,擁有200餘年「酒肉傳統」的慕尼黑啤酒節首次打破慣例,提供純素菜餚。另外,全球許多地區的連鎖餐廳也開始在菜單上標註「純素」字樣,超市也增加了對純素加工食品的選擇。在中國,最直觀的變化可在網際網路數據變更中發現。在2009年8月,有關「純素主義」的詞條在英文維基百科中的日瀏覽量達73000次,2013年8月更是驚人地上升至145000次。素食催生了廣闊的「人造肉」市場。
2016-2017年全球十大素食主義者人口增長最多的國家
數據來源:Euromonitor,國盛證券研究所
在健康以及環保的內生需求催動下,素食消費傾向在持續提升。根據Euromonitor公布的2016-2017年全球素食主義者增加量的前十國家數據,東南亞、歐洲是最主要的增長區域。
2.「人造肉」的魅力
「人造肉」有著其恐怖的市場魅力。Beyond Meat官網表示,普通肉類能夠增加16%的癌症以及21%的心臟病的患病風險,動物豢養過程會多產生超過50%的溫室氣體,對地球資源消耗巨大。此外,人類對肉類的需求每年造成了660億的動物死亡,在動物保護方面也產生了較多的道德問題。人造肉的出現正好解決了普通肉類的這幾大痛點,所以使其需求不斷提升。
「人造肉」主要優勢(左)/普通肉類主要問題(右)
數據來源:Beyond Meat公司官網
三、素食時代的弄潮兒——Beyond Meat
當今素食時代的弄潮兒要數Beyond Meat,該公司研發生產的「人造肉」產品短短十年時間響譽了全球各地。
1.Beyond Meat的前世今生
Beyond Meat是美國一家生產和銷售素食肉類的公司,公司主要利用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為原料製作形成類似肉的組織口感的素食肉類,也就是所謂的「人造肉」。公司於2009年在美國加州創立,最初主要生產冷凍雞肉和香腸的素食替代品,2010年在馬裡蘭州建立製造工,2016年7月推出了首款令消費者驚嘆的產品——素食漢堡Beyond Burger,這款無論是在外觀、烹飪方式還是口味上,都和真正的牛肉漢堡接近,由此開啟了素食明星之路。2017年至今,公司與多家主流零售、餐飲商進行合作,如A&W(Canada)、Kroger、Bareburger、BurgerFi等。2019年5月1日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上市首日股價收漲163%,募集資金2.19億美元。
Beyond Meat的歷史沿革
數據來源:Beyond Meat公司官網,招股說明書
2.風靡全球的消費食品
公司以植物蛋白為原料製作素食肉類,主要提供四種「人造肉」,分別是Beyond Burger(超越漢堡)、Beyond Sausage(超越香腸)、Beyond Beef(超越牛肉)和Beyond Beef Crumbles(超越牛肉碎)。四種「人造肉」的口感和味道均貼近真正肉類味道,且不含大豆、麩質和轉基因食品。目前公司的主要標誌性產品是Beyond Burger,在Beyond Burger的「明星效應」帶動下,公司的營業收入曾多次大幅增長。
圖片來源:Beyond Meat公司官網
由於受到公司的旗艦產品Beyond Burger的帶動,公司最近3年營收翻倍增長。2016-2018年營業收入為133%,其中Beyond Burger在2017、2018年分別貢獻公司48%、70%的營業收入。目前公司業務規模處於擴張階段(大量的科研投入),因此近年業績處於淨虧損狀態,2018年淨虧損0.3億美元。
Beyond Meat歷年營收及增速/淨利潤
數據來源:Beyond Meat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四、「人造肉」行業其他競爭者
國外:
1.植物蛋白肉類行業的新起之秀——Impossible foods Impossible foods與beyond meats類似,產品原材料都為植物蛋白。Impossible foods公司有一項關鍵技術是從大豆植物根部提取豆血紅蛋白分子,並添加入產品當中。該蛋白中含有的血紅素是構成肉類色澤和口感的關鍵因素,能夠使得產品的口味和形態與真肉更加相似。2016年7月推出Impossible burger這款標誌性產品,隨後又推出了新版本Impossible Burger2.0,廣受消費者歡迎。目前,公司每月可生產400萬磅(約1810噸)漢堡肉,並在超過3000家餐館上市。截止現在,公司三輪融資總額累計達到3.72億美元,其中投資人包括谷歌風投、瑞銀、李嘉誠和比爾蓋茨等
圖片來源:Impossible foods公司官網
生物工程肉類生產行業的王者——Memphis meats Memphis meats是一家使用生物技術技術來製造肉類產品的公司,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與原材料為植物蛋白的人造肉不同,它的產品原材料為動物幹細胞。公司使用生物技術生產各種肉類產品,以誘導幹細胞分化為肌肉組織,並在特定培養容器中生成產品。2016年2月,公司發布第一個產品視頻——人造肉丸,目前公司可人工培養的產品主要有牛肉、雞肉以及鴨肉。截止2017年8月,公司共進行了2輪融資,主要投資人為DFJ,其餘投資人包括食品巨頭cargill、比爾蓋茨等。
圖片來源:Memphis meats公司官網
國內:
由於主流「人造肉」的原料是由大豆組織蛋白製作的,因此,國內也存在「人造肉」(作為肉製品添加物使用)。目前國內有一些素食廠家小有名氣,如蘇州鴻昶素食、寧波素蓮食品等,其產品主要通過電商平臺購買。總體來說,國內的「人造肉」僅僅算是萌芽初現,尚未形成較大的產業規模布局,或許未來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國內主要素食肉類產品
數據來源:國盛證券研究所
粉絲行業龍頭——雙塔食品
雙塔食品屬於「人造肉」產業鏈中遊進行豆類深加工的企業(不隸屬「人造肉」企業),同時還是粉絲行業龍頭。公司利用專利技術「從粉絲廢水中提取食用蛋白」技術,並將飼料級蛋白提純到食用級蛋白,生產食用豌豆蛋白、澱粉、膳食纖維等產品。目前豌豆蛋白質的回收率達到了95.5%,純度達到90%以上。食用豌豆蛋白是當前公司新業務增長點,它擁有非轉基、無過敏原、無膽固醇、分子量小、易吸收等優點,深受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歡迎。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23.8億元,同比增長15.06%。其中豌豆食用蛋白營業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70.62%,營業收入規模首次超過粉絲。此外2018年豌豆食用蛋白毛利率為55.1%,大幅高於粉絲業務毛利率11.5%。
雙塔食品營收(左)/毛利表現(右)
數據來源:國盛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