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王鶴瑾)香港不單是「購物天堂」,也是「美食天堂」,比如缽仔糕、白糖糕、西多士、咖喱魚蛋等。近日,有香港業界人士計劃將民間小吃「油炸鬼」與廣東粥品「艇仔粥」申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這兩款民間特色美食在史上留名。
油炸鬼(圖片來源於網絡)
美食申遺 留住集體回憶
香港街邊的油炸鬼,跟內地的油條很像,但比油條炸得焦一點,咬上一口,松鬆脆脆,很香、很酥。油炸鬼鋪面臨街,各有各的牌號,但格局都相仿:門口煮粥,炸油炸鬼,裡面十幾平方米,擺放著三五張桌子,顯得擁擠不堪,落座和起身,都要小心,儘量直起直落,弄不好就「背靠背」了。通常人們要兩根油炸鬼,再來一大碗皮蛋粥,吃得熱乎乎,夠飽足,放下碗筷,走出店門,兩腳生風,勁頭十足。
艇仔粥(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人評價「艇仔粥」體現了香港人靈活變通的特點,「有什麼便煮什麼」的精神。「艇仔粥」最初是由廣州水上人家用艇仔在荔枝灣河經營販賣,而如今雖然艇仔賣粥已絕跡,但風味至今仍在,值得傳承下去。粥中加以魚片、炸花生等多種配料,集多種原料之長,多而不雜,爽脆軟滑,鮮甜香美,適合眾人口味。現在在廣州、香港、澳門以至海外各地的廣東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備食品之一。
當提及油炸鬼和艇仔粥時,網友們大呼,「港人的集體回憶啊。」
缽仔糕(圖片來源於網絡)
缽仔糕
缽仔糕是從香港流行起來的一種小甜點,是臺灣和廣東特色傳統小吃,用小瓷碗製作的糯米糕點,吃時用竹籤挑出來,嚼勁十足,深受年輕人和小朋友的喜愛。缽仔糕的糕體晶瑩雪白,表層油潤光潔、細膩嫩滑,質爽軟體而潤滑、味甜洌而清香,吃起來有粘韌性而不粘牙。
白糖糕(圖片來源於網絡)
白糖糕
相傳白糖糕最早始創於明朝順德倫教,據說是一梁姓小販蒸松糕時失手令粉質下墜而創出,它清甜爽口彈牙煙韌,看起來簡簡單單,實際工序繁瑣到極:它是把大米磨漿,用米漿糕種發酵後,加入白砂糖蒸熟而成。
西多士(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多士
西多士以兩片麵包夾著花生醬或咖央(kaya),浸在蛋汁中,落牛油煎,最後豪氣地淋上牛油及糖漿。 這東西吃太多不健康,但卻能將美味及口感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甜而不膩、香脆酥軟,宛如人間極品。有網友評價,「當感到疲憊希望有人抱抱你時,港式西多士能令你沉醉在油煎小食的懷抱中。」
咖喱魚蛋(圖片來源於網絡)
咖喱魚蛋
香港隨處可見的咖喱魚蛋,用竹籤把魚蛋串在一起,外塗一層咖喱,魚蛋屬粵式常見食材,咖喱與之組合卻是另一番味道。
(文字來源:新華網、瀟湘晨報、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