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鬼,北方的油條,南方的粥粉搭檔!

2020-12-19 海狸的美麗日記

大家好,我是一吃就胖,但是不吃就難受的晶晶。在上一期的分享中,晶晶跟大家介紹的是廣式臘腸。有很多朋友都說,廣式臘腸真是一個好東西,和飯,和菜,和肉都可以進行很好地搭配。今天,晶晶要繼續給大家介紹一個同樣可以和很多東西一起搭配的美食,那就是油炸鬼。

晶晶從小就很喜歡吃油炸鬼,這種油炸的東西,試問又有哪一個小孩子可以拒絕呢?但是在小時候,父母不允許吃太多油炸的東西,所以可以吃油炸鬼的時刻就變得異常幸福。

以前在上學的路上,晶晶都會看到有一些早餐店,會放著一個大黑鍋,大黑鍋旁邊就會放著很多很誘人的油炸鬼。每次看到有新鮮的油炸鬼出爐,晶晶都會吵著要買來吃,但是家裡人都不給。可能是知道晶晶饞這一口油炸鬼,在周末的時候,家裡人就會買給晶晶吃。

當然,不會只買油炸鬼,還會買一些粥來一起吃。一條油炸鬼可以撕開兩半,晶晶一般會先把其中一半直接吃掉,另外一半就撕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放到粥裡。這樣,就又可以吃到油炸鬼的脆香,也可以吃到帶粥香的油炸鬼。

到了大一點的時候,家裡人帶晶晶去吃腸粉,但是讓晶晶沒想到的是,家裡人竟然給晶晶點了一個藏著油炸鬼的腸粉。吃進嘴裡的那一刻,晶晶的整個世界仿佛都被點亮了,因為腸粉的細膩嫩滑,再加上油條脆脆的口感,這個搭配真是美妙至極!

有一次,晶晶跟來自重慶的舍友說,等一下早餐去吃油炸鬼吧,舍友一臉的疑惑,晶晶這才反應過來,解釋道,油炸鬼就是油條。舍友還是覺得很奇怪,但是同時又覺得很可愛,這個鬼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炸它呢?

原來,在南宋的時候,有一個做燒餅的,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小道消息,說秦檜殺了嶽飛,惱怒至極卻又無處發洩,於是,他就把秦檜和秦檜妻子的樣子捏到兩個麵餅上,然後把這兩個麵餅背靠背粘在一起放進油鍋裡炸,一邊炸還要一邊大喊道,「快來看看,這裡有油炸檜!」後來就成了油炸鬼。

晶晶也是聽舍友說才知道,油條可以搭配著豆漿一起吃,說實話,一開始晶晶是接受不了的,因為晶晶覺得,油條放到豆漿裡,豆漿上面就會漂浮很多油,這樣豆漿也變得不好喝了,油條也軟耙下來,而且廣東的油炸鬼是鹹的,豆漿是甜的,這樣的搭配晶晶覺得好奇怪。後來,舍友說,他們那邊的豆漿是有鹹的,如果有機會,晶晶也想去嘗一嘗。

晶晶相信,早上走在廣東的街頭,油炸鬼一定是其中最亮眼的明星之一,也讓很多人為之著迷。好啦,晶晶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大家有什麼美食想跟晶晶推薦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如果對於油炸鬼,有什麼想說的話,也可以在下面評論。明天,晶晶將會給大家帶來什麼好吃的廣東美食呢?拭目以待吧!千萬不要錯過了!

相關焦點

  • 「油炸鬼」 是不是油條?
    比如早餐,一是漸漸西化,牛奶麵包取代豆漿油條,成了主角;二是漸漸不便,從早晨下樓就能買到剛炸好的、新煮開的,變成要麼就提前買好食材早晨加熱,要麼就得叫外賣吃些「溫吞料理」。老一輩上了歲數的人,經常就嘮叨起來:我們小時候早晨吃的是燒餅焦圈油炸鬼,喝的是豆漿豆汁豆腐腦,你看看現在。如果忍不住問一句「油炸鬼是不是油條啊」?
  • 粵語為什麼將油條叫做「油炸鬼」,這裡面大有文章!
    舉個例子吧:普通話裡面說的「油條」,在粵語裡面叫做「油炸鬼」。如果你用粵語發音說油條,人家就會覺得你在說什麼?起碼要反應一下才會聽懂。我認為:不管是哪種方言,雖然說法不一樣,但意思肯定是差不多的,那麼油條這麼一個簡單直接的稱呼,在粵語裡面為什麼會叫油炸鬼這麼「奇怪」的名字呢?還有一個問題:一根油炸鬼,為什麼老是兩條連在一塊兒呢?當你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你會覺得:這裡面大有文章!
  • 夜讀|「油炸鬼」到底是不是油條
    那接下來準保會被一通教訓:你看看你們年輕人,居然連油炸鬼都不知道,那跟油條能是一碼事嗎?於是勾起了筆者一番考據的心思,寫一寫老北京曾經最常吃的「愛國早餐」——油炸鬼。其中「鬼腿」具體是什麼,說法不一,有學者就認為是指油炸鬼。筆者在大量查閱清末民初老北京的史料和回憶錄中,很少看到油條和油餅,而「油炸鬼」三個字則至為多見。
  • 為什麼好好的油條叫油炸鬼呢?
    提起油炸鬼作為北方的小夥伴來說肯定有點陌生,而對於南方的小夥伴還來說就知道是什麼了,它就是我們經常的炸油條,那麼好好的炸油條為什麼叫做油炸鬼呢?而這種小吃傳到閩南的當地時,由於發音的原因,他們哪的油炸檜的發音與油炸鬼非常相似,所以到現在一些南方地區的油條,還是叫油炸鬼。這種小吃流傳下來好幾千年了,但它卻承載了平民百姓對正義的維護,同時也對秦檜的厭惡之情。
  • 香港美食"油炸鬼""艇仔粥"申遺 留住集體回憶/圖
    近日,有香港業界人士計劃將民間小吃「油炸鬼」與廣東粥品「艇仔粥」申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這兩款民間特色美食在史上留名。 油炸鬼(圖片來源於網絡) 美食申遺 留住集體回憶 香港街邊的油炸鬼,跟內地的油條很像,但比油條炸得焦一點,咬上一口,松鬆脆脆,很香、
  • 人頭飯、煲仔飯、屎坑粉、油炸鬼,廣東菜名為何如此恐怖!
    唐朝行政區劃匪夷所思的菜名除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菜品,很多廣東的菜名也都非常令人匪夷所思:人頭飯、煲仔飯、屎坑粉、油炸鬼,其中煲仔飯大家見多了不以為奇,北方人初見可是一頭霧水,更何況人頭飯、屎坑粉、油炸鬼這些,聽起來血腥又重口味,這到底是些什麼東西呢?
  • 燒餅油條,熱乎著呢
    燒餅油條是我們中國人標準早餐之一,在北方不分省分、不分階級、不分老少,大概都歡喜食用。我生長在北平,小時候的早餐幾乎永遠是一套燒餅油條——不,叫油炸鬼,不叫油條。有人說,油炸鬼是油炸檜之訛,大家痛恨秦檜,所以名之為油炸檜以洩憤,這種說法恐怕是源自南方,因為北方讀音鬼與檜不同,為什麼叫油鬼,沒人知道。
  • 油條和誰最搭配?北方:豆漿!南方:醬油!河南人:和「它」最搭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早餐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頓飯了,因為早起的精神狀態是比較好的,所以說只有吃得好了才能夠精力滿滿一天,都覺得精力充沛,可是在早上的時候,大部分人吃的也就是包子油條了,對於很多早餐店也是絕對看到他們的身影,但是在吃油條的時候不知道你們是搭配什麼呢。油條和誰最搭配?北方:豆漿!南方:醬油!河南人:和「它」最搭。
  • 炸油條、油炸檜、油炸鬼與秦檜及其他
    炸油條,我們早餐常吃的一種食品,秦檜怎麼成了「炸油條」、「油炸檜」和「油炸鬼」的呢?油條的歷史,追溯起來,在宋朝以前就有了。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就記錄了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唐代劉禹錫在詩歌《寒具》中也描述過油條的形狀及製作過程,詩曰: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 炸油條、油炸檜、油炸鬼與秦檜及其他
    「炸油條」,也稱「油炸檜」、「油炸鬼」,這與漢奸秦檜有關。秦檜遺臭萬年的奸臣,永遠跪在杭州嶽王廟前,當奸臣註定是沒有好下場的。秦檜在淮安怎麼從金人手裡逃回,始終是謎!後來,他兩度出任南宋宰相,前後長達十九年之久,這一點可以說他是有兩把刷子的。幹壞事,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本事,草包是不行的。
  • 梁實秋:小時候的早餐幾乎永遠是一套燒餅油條,吃不厭
    ,在北方不分省份、不分階級、不分老少,大概都歡喜食用。我生長在北平,小時候的早餐幾乎永遠是一套燒餅油條——不,叫油炸鬼,不叫油條。有人說,油炸鬼是油炸檜之訛,大家痛恨秦檜,所以名之為油炸檜以洩憤,這種說法恐怕是源自南方,因為北方讀音鬼與檜不同,為什麼叫油鬼,沒人知道。
  • 「油炸鬼」留住集體回憶 地道美食申請香港非遺
    香港地道美食多,有香港業界人士計劃將民間小吃「油炸鬼」與廣東粥品「油炸鬼」申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這兩款民間特色美食在史上留名。  不少港人的集體回憶  香港仁愛堂前主席兼海皇餐飲集團執董蕭楚基的上水間粥品店日前開張。他就以「油炸鬼」招呼賓客,並強調,會儘快起草文件,推動「油炸鬼」與「艇仔粥」申遺。  出席剪彩的敘福樓集團執董黃杰龍也力挺將「油炸鬼」申遺:「這是不少港人的集體回憶,不論你是富人還是窮人,一定吃過油炸鬼。」
  • 為什麼民謠歌裡總是一直往南方而不去北方,南方有什麼吃的呢?
    為什麼民謠歌裡總是一直往南方而不去北方,南方有什麼吃的呢?一直往南方開,你來自南方的紅色啊,一直往南方開不會太久,南方姑娘啊,btw我聽的民謠歌很少。收自於 南方風味小吃,蜜汁叉燒包,雞仔餅,肉鬆蛋卷,杏仁餅,腰果酥,胡椒餅,紫菜蛋卷,肉鬆芝麻酥,光酥餅,簸箕炊,南乳花生,粉,高堂菜脯,八寶飯,香糯米餈,順德龍耳,新式油條,炸春卷,陽江炒米餅,笑口棗,芝麻煎堆,紅豆冰,炒牛奶,炸雲吞,薑汁撞奶,雙皮奶,艇仔粥,狀元及第粥,牛仔骨,豬油糕,缽仔糕,順德倫教糕,鹽焗鳳爪
  • 為什麼老北京油炸鬼被稱為「愛國食品」?據說和嶽飛有關
    那接下來準保會被一通教訓:你看看你們年輕人,居然連油炸鬼都不知道,那跟油條能是一碼事嗎?於是勾起了筆者一番考據的心思,寫一寫老北京曾經最常吃的「愛國早餐」——油炸鬼。其中「鬼腿」具體是什麼,說法不一,有學者就認為是指油炸鬼。筆者在大量查閱清末民初老北京的史料和回憶錄中,很少看到油條和油餅,而「油炸鬼」三個字則至為多見。
  • 油條的來歷——你知道嗎?
    「油炸檜,長可一人,捶面使薄,以兩條絞之為一,如繩以油炸之,其初則肖人形,上二手,下二足……宋人惡秦檜之在油條製作的歷史演變中,油條有了多種稱法。有叫「油炸果」或者「果子」的,有叫「天羅筋」的。鹹豐年間張林西著《瑣事閒錄》則更是將各地對油條的稱呼做了個梳理:「油炸條面類如寒具,南北各省均食此點心,或呼果子,或呼為油胚,豫省又呼為麻糖,為油饃,即都中之油炸鬼也。」油條當時在北京,是叫「油炸鬼」。誤國,故象形似誅之也。」因此,目前多推測油條起源於秦檜的年代,即南宋。但油條的起源地是南方還是北方,目前則一直有爭議。
  • 油條原來與秦檜有關,炸油條就是炸秦檜,食物蘊含百姓愛恨啊
    油條是北方人常吃的早餐,大部分地區稱其為「油條」,這種食物配上豆漿或豆腐腦那實在是完美至極。
  • 廣東人說北方人根本不懂喝粥?
    所裡一直流行點潮汕砂鍋粥外賣,但所裡的北方小姐姐第一次看到砂鍋粥時是震驚的,南方的粥也太不純粹了,怎麼什麼都往裡放?而且只吃粥吃得飽嗎?所裡廣東的小姐姐白眼一翻:來北方上學後,第一次看到小米粥時我心裡更是拒絕好嗎?這和免費湯有什麼區別嗎?米呢?米在哪呢?喝這種粥當然喝不飽啊?
  • 油炸鬼、老鼠粄、雞屎餅……看不下去的廣東菜單
    煲仔飯、油炸鬼和人頭飯廣東人:行啊,「油炸鬼」了解一下。在廣東,油條的俗稱是「油炸鬼」,艇仔粥是廣東粥品之一,以魚片、炸花生等多種配料加在粥中而成牛脷酥以麵粉及砂糖混合後油炸而成, 是中國廣東油器的一種,甜味,廣州人通常用來伴粥吃,緩解油膩。
  • 人頭飯、油炸鬼,還吃「交通工具」!
    廣東人除了吃人,還吃鬼,油炸鬼,其實也就是我們常吃的早餐中的油條!在粵語及閩南語地區仍叫油炸鬼。還有吃交通工具的,比如艇仔粥、比如車仔面,廣東著名的傳統小吃。
  • 中國到底哪裡的油條最好吃?
    ▲ 艇仔粥不僅在早茶上供應,更是老廣宵夜的心頭好食材豐富、加入油條絲的艇仔粥,承載了不少老廣的鄉愁。廣東話給油條的稱呼很好玩,叫「油炸鬼」,聽起來就有點靈異,又帶著民間的生猛氣。「艇仔粥,艇仔粥,爽口清香唔使焗,一毫幾分有一碗,好味食到耳仔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