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鄧艾偷渡陰平為什麼能夠成功?是僥倖還是另有原因

2021-01-11 山鷹YZF

在歷史上的三國的後期,並不像前期一樣人才濟濟,相對於蜀漢和東吳來說更是人才凋落,而相同時期的曹魏政權由於九品中正制的實施,使得曹魏內部人才濟濟!鄧艾算得上是三國後期的知名人物了,也是曹魏後期一個傑出的統帥,他和鍾會相互配合滅亡了蜀漢,而他在滅亡蜀漢的過程中曾經率領奇兵偷渡陰平,這一次奇襲行動加快了蜀漢的滅亡,也成為後世兵書上一個典型戰例!那麼就沒有人質疑過鄧艾偷渡陰平為什麼能夠成功呢?其實除了鄧艾自身的能力還有三個原因迫使這次行動的成功!

第一:曹魏已經攻下蜀漢的漢中。我們都知道漢中是川蜀的門戶,地勢險要、如同唇齒相依,當年劉備奪取西川,為了漢中之地,不惜一切代價,盡起蜀中三軍與曹操決戰於漢中,後來漢中由魏延、吳懿和王平三位依次鎮守,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不曾有過閃失,直到鄧艾伐蜀時,此時的漢中已經被鍾會攻下 川蜀的北大門盡開,使得鄧艾偷渡陰平有人打掩護,也有源源不斷的大軍支持,讓蜀漢大軍的注意力全部在漢中之地,又有誰會注意到陰平這個險要的小道呢?

第二:蜀漢軍疲民乏無力在戰。我們都知道蜀漢位於西南,地處偏僻,雖然號稱是天府之國但是對於富庶的中原大地和魚米之鄉的江東來說,確實不值一提!況且蜀漢連年徵戰,窮兵黷武,軍力、財政、民力早就損耗殆盡了,國庫已經所剩無幾了,在加上人口本來就稀少,男丁盡數充軍,百姓和士兵早就厭煩了戰爭,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鄧艾所率的幾千人馬能夠輕鬆的度過江郵和綿竹,到達成都城下!蜀漢軍心不在,人心喪失也是鄧艾偷渡陰平成功的原因之一!

第三:劉禪的不戰而降。鄧艾偷渡陰平這個行動最大的成就就是兵不血刃拿下蜀漢的國都成都。其實鄧艾偷渡陰平之所以能夠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劉禪的不戰而降,大開城門!其實如果劉禪稍微有點骨氣,憑藉著成都的地形險要和城中的軍隊,應該可以對付鄧艾的幾千精疲力盡的軍隊,等待姜維和羅憲的到來!

從以上三點分析,鄧艾偷渡陰平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蜀漢的門戶大開加上蜀漢人心喪失和劉禪的不戰而降,貪生怕死,讓鄧艾兵不血刃拿下成都,撿了一個大便宜!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鄧艾偷渡陰平的成功,象徵著一個王朝的敗落
    說到鄧艾馬上就會讓人想起他的偷渡陰平,是三國的兩大奇謀之一,因為這次戰爭在三國時期對於當時的局面來說起著重大作用,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於鄧艾而言也可謂是成也陰平敗也陰平,因為陰平他被記入史書被後人所知,成為與韓愈、白起並肩的中國古代七十二名將之一,但也同樣因為陰平使他被人陷害最終失去生命
  • 鄧艾能夠偷渡陰平成功,只靠他自身的本事?有兩點原因特別重要!
    魏軍西路指揮官鄧艾在攻佔沓中後,向鍾會建議從陰平偷越,直逼涪城,劍閣守敵必定回救涪城,大軍即可乘勢前進;如果劍閣守敵不撤,涪城空虛,定能攻下。鍾會接受這一建議,令鄧艾實施。陰平與劍閣相隔百餘裡,是氐羌民族居住區,崇山峻岭,很難行走,蜀軍也沒有設防。鄧艾從沓中出發,通過了陰平小道,直撲涪城。涪城守將馬邈不戰而降,魏軍從而迅速攻下涪城和綿竹,等魏軍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漢亡。
  • 數千魏軍就滅掉了蜀國,鄧艾偷渡陰平為什麼能大獲成功?
    三國時期發生大大小小的戰役不計其數,其中歷史上公認的「三大戰役」為: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然而,在所有戰役中若論經典程度,沒有一場能比得上鄧艾偷渡陰平攻滅蜀國。三國末期,魏國權臣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攻打蜀國。
  • 蕭武:鄧艾偷渡陰平成功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能否成功?
    實際上,就是把這支部隊置於死地,又希望能夠僥倖取勝。這需要兩個條件。第一個,這個計劃是脫離漢中基地的補給線,進入無後方作戰狀態,而且這條路的交通條件無法持續供應後勤物資,只能因糧於敵,或者乾脆依靠野掠來補給。第二,因為是無後方作戰,沒有辦法長途運輸來補給物資,只能讓戰鬥兵自己攜帶糧食,這就決定了物資是比較緊張的,數量也不可能很多,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
  • 鄧艾「偷渡陰平」到底高在哪裡?五個關鍵點告訴你!
    而鄧艾的另一奇謀偷渡陰平卻成功了,從而也成就了鄧艾的傳奇,雖然鄧艾最終被陷害致死,但鄧艾成功偷渡陰平的傳奇從此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了傳奇的一幕,50歲左右才被司馬懿所識的鄧艾憑此一役比肩白起、韓信,成為中國古代七十二名將之一。
  •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覆滅蜀國,是運氣使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陰平石碑是作者羅貫中對諸葛亮的高度神化,使演義更具有戲劇效果。正史中並無諸葛亮在陰平留言的記載,但是,鄧艾滅蜀卻是不爭的事實。同樣是出奇兵,為什麼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就被諸葛亮扼殺在搖籃中,而鄧艾的偷渡陰平卻異常順利呢? 自古成大事,無疑具備三種要素: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諸葛亮怎知鄧艾過陰平?如果當時劉禪不投降鄧艾會贏嗎?
    三國末期,蜀漢第一個滅亡,而蜀漢滅亡的最直接原因是曹魏徵西將軍鄧艾成功偷渡陰平,一舉佔領涪城,然後在綿竹消滅諸葛瞻的部隊,進入成都平原,蜀漢的首府成都再也無險可守,蜀漢草包後主劉禪在譙周的建議下投降,三國鼎立從此進入歸晉時期。
  • 鄧艾偷渡陰平比魏延子午谷奇謀到底高明在哪裡?
    蜀漢的滅亡,源於三國史上一場著名的奇襲行動:鄧艾偷渡陰平。鄧艾這一招,可謂深諳兵家出奇制勝之道。鍾會壓根不相信鄧艾能夠成功,說他徒有其名,是軍事上的庸才。因為陰平小路就不是人走的道,摩天嶺只有鳥才能飛過去。
  • 鄧艾率2000精兵偷渡陰平,最終奇襲成都成功,是僥倖還是必然?
    鄧艾的人生巔峰就是偷渡陰平,最終迫降蜀漢。但是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鄧艾人生只此一戰,鄧艾一生戎馬生涯,還是頗有幾分戰績的。 當然了,他是文官,肯定有突出政治主張的。各種利民工程,也保證了魏國百姓,軍隊的溫飽,時不時送糧去還能給主將出點建議,隔空和蜀國大將姜維交交手,略有手段。但是他還是想從軍啊,都種地管糧幾十年也磨滅不了他心中的志向。 蜀國常年北伐,司馬昭為大將軍是任命鄧艾為安西將軍。不容易啊,黃泥巴埋到腰了終於從軍了。
  • 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還有五大名將,可惜都不在成都!
    公元263年十月,在魏滅蜀之戰中,鄧艾偷渡陰平,突襲到蜀地。對此,後主劉禪派諸葛瞻抗擊鄧艾。雖然是諸葛亮之子,可是,諸葛瞻實在不能稱之為一位名將。在綿竹之戰中,鄧艾斬殺諸葛瞻及張遵、黃崇等人,魏軍進佔綿竹,並立即進軍成都。當時蜀漢兵多在劍閣,而成都兵少。
  •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發現一石碑刻有16字,直到死前才明白它的含義
    如果有一個人能夠想起諸葛武侯的這句話,也許蜀漢還不至於過早的滅亡。炎興元年元年,曹魏政權舉兵攻打蜀漢,但是蜀漢易守難攻,姜維堅守劍閣,一時間也很難有所突破。就在這個時候,魏國將領鄧艾,提出帶2000精兵,偷渡陰平,直撲成都。這樣的戰術實在是太過兇險,因為從川外到陰平,幾乎就沒有道路,一路之上全是險峻,幾乎是一條不可能走通的天塹。
  •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發現有一石碑刻16字,直到死前才明白它的含義
    如果有一個人能夠想起諸葛武侯的這句話,也許蜀漢還不至於過早的滅亡。 炎興元年元年,曹魏政權舉兵攻打蜀漢,但是蜀漢易守難攻,姜維堅守劍閣,一時間也很難有所突破。就在這個時候,魏國將領鄧艾,提出帶2000精兵,偷渡陰平,直撲成都。這樣的戰術實在是太過兇險,因為從川外到陰平,幾乎就沒有道路,一路之上全是險峻,幾乎是一條不可能走通的天塹。
  • 偷渡陰平成功的因素是什麼?
    而從整個環境來看政治環境來看鄧艾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反觀魏國人口4百多萬人,兵士40多萬人,而陰平失守的一個原因是蜀漢能徵善戰的士卒都鎮守劍閣,導致後方空虛。 2.人才對比,魏國人才濟濟就光帥才就有鍾會和鄧艾而蜀國僅僅只有姜維一人。中層將領魏國更是人才輩出胡遵、鄧忠等而蜀國人才斷層,青黃不接。 3.兩國局勢:魏國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氏掌權。
  • 鄧艾偷渡陰平,如果劉禪不投降,蜀漢會不會滅亡?
    他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姜維憑藉山川之險,把鍾會的大軍阻擋在劍閣之外,但鄧艾卻率3萬人偷渡陰平小道,兵臨成都城下,後主劉禪選擇投降,蜀國滅亡。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僅僅過了四十多年,蜀國就滅亡了,當時司馬氏甚至還沒有篡魏建立晉朝。一方面我們替蜀漢感到可惜,另一方面也不得不為鄧艾的奇兵之計拍案叫絕。
  • 如果鄧艾不偷渡陰平,魏國能短期內滅了蜀國嗎?
    這是自黃巾之亂以來,三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國戰,這手筆在三國大概也只有赤壁之戰能和其比一下高低了。 為什麼鄧艾不偷渡陰平,蜀漢就不會滅亡?
  • 鄧艾滅蜀偷渡的陰平是現在的哪裡?地勢到底有多險要?
    鄧艾以「期期艾艾」聞名,雖然有些口吃,但的確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將才。而鄧艾滅蜀之戰也堪稱經典,其中偷渡陰平更是重中之重,那麼這個陰平是何處?劍閣周圍都是劍狀群山,綿延百裡,山勢險峻,如同城牆,劍閣則夾在兩山之間,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姜維憑藉劍閣暫時取得有利局面。劍門關北有利州,南有綿竹(即涪陵所在),而綿竹正是成都之北的重要據點,不論是從劍門金牛道,還是壟上陰平,想要從北入川,必須要經過綿竹。
  • 為何魏延子午谷奇謀很荒謬,而鄧艾偷渡陰平卻能成功?原因很簡單
    先來說鄧艾的偷渡陰平,先看三國志鄧艾傳的記載: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
  •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鄧艾篇(尾聲,其一)——偷渡陰平
    三國良將系列之鄧艾(尾聲,其一)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關於三國名將鄧艾的歷史故事筆者已經講了四期,本期終於講到鄧艾最重要的一次戰役,偷渡陰平。作為鄧艾的人生巔峰,滅蜀之戰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本期將詳細為您講述。
  • 鄧艾偷渡的陰平是現在的哪裡?地勢究竟多險要
    然而鄧艾卻想出偷渡陰平、直取長安的奇謀。得到司馬昭允許之後,鄧艾率本部人馬進入陰平古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穿越七百裡無人區,翻越摩天嶺,到達醬油,並在綿竹地區斬殺諸葛瞻父子。鄧艾偷渡陰平歷盡艱險,然而陰平究竟在什麼位置,地勢有多險要?以下筆者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 鄧艾偷渡陰平與子午谷奇謀相比,兩者都是兵行險招,前者高明在哪
    蜀漢中後期,有兩個計謀屢屢被提及,一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襲,二是鄧艾偷渡陰平。大家都知道,子午谷奇襲因諸葛亮反對而夭折,關於這條計策在執行時是否能成功,在後世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可有一點是肯定的,子午谷奇襲對於當時的蜀漢來說,不失為一條計策,可惜未被採納。然而,鄧艾偷渡陰平確實是成功了,它直接造成了蜀漢的滅亡。兩者相比都是兵行險招,勝負在轉瞬之間。於是,有人拿鄧艾的成功來貶低諸葛亮在軍事上的平庸,顯然這是不正確的。「偷渡陰平」和「子午谷奇襲」,兩者有著本質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