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史為鑑:混職場如何機智化解尷尬的同時給人戴高帽?
話說那是漢代末年,有一個著名的河南開封憤青名叫邊讓,求交往他的河南老鄉,另一位文藝青年剛晉升太守(相當於現在省長)的袁閬,可能比較激動,結果說話語無倫次,穿著打扮形容猥瑣了點。
袁閬一看這老鄉是怎麼了,至於這麼激動嗎,就打趣的說:當年三皇五帝的唐堯,召見咱老鄉許由時,想把董事長的位子(帝位)禪讓給他,他奪門而出,趕緊用河水洗了洗耳朵,認為有這種想法就是對他的侮辱。幾乎能把自己的耳朵汙染了,即使遇到了這麼大一個項目,他也是鎮定自如。我怎麼感覺你今天不在狀態啊?
邊讓說:您剛做我們的領導,操行還沒想像古代聖人那樣光輝燦爛,所以見到你還是有點大意了。
邊讓的意思是我的失態因為您初來乍到,不太了解你到底會有什麼大作為,而且我堅信您一定會有唐堯那樣澤被蒼生的大德的。
球踢過來了,怎麼破?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既化解尷尬又恭維了上級。
就算邊讓這麼會說話,還是讓曾經讓過梨的男主孔融,在曹操面前噁心了一把。
孔融曾在曹操面前說邊讓的才華:邊讓為九州衣被則不足,為單衣襜褕(音chānyú,寬大的單衣)則有餘。
這句話是啥意思呢?「九州衣被」指的是經邦濟世之大才,類似現在的「長江學者」,「百千萬」人才似的,「單衣襜褕」喻才能很普通,邊讓的才能在這二者之間。基本的意思就是說邊讓高不成低不就唄!
孔融是邊讓的小迷弟,居然還在背後黑他,真是比天氣難預料的是人心叵測啊!
2
機智的回答讓人豁然開朗,背後一定有過深入的思考。
徐孺子,是東漢時期人,名稺(zhi,跟幼稚的稚相通),號稱江西第一賢士。
自幼家境貧寒,就是現在我們說的寒門學子,但聰明絕頂。在他9歲時就能巧用比喻,化解普通人的人生疑惑。
有一次,他在自己家院子裡賞月,四處漏風的那種,但貧窮不能阻擋他高雅的人生姿態。
這時有一人也在望著月感嘆,並擰眉思索,忽然腦洞大開,發出了人生感悟:「你說要是月亮之上沒有嫦娥吳剛他們搗亂,是不是比現在更明亮呢?」
小徐驚訝地盯著他:「我說老鐵,話可不能這麼說,譬如說吧,人眼裡面的沒有眼珠子,也是看不到一絲絲光明噠。」
3
活學活用,一個默默的舉動讓人默默感動
山西一個大V郭泰的母親過世,徐孺子前去慰問,在郭家門口放了把從路邊割的青草,扭身就走了。
郭泰跑出來一看,感嘆道:牛叉,這是高人啊。眾人疑惑不解。
郭泰解釋說:「《詩經》裡不是說:『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啊」。從此,徐孺子就有了南州高士的稱號,意思就是南方的牛人!
有時解讀比本意更具有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