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被稱作「道商鼻祖」,他雖擁有巨大的財富,卻能在輔佐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功成身退。被世人尊為財神。
然而還有一位財神爺,他可就沒有像範蠡那般逍遙了。他就是明朝首富——沈萬三。
沈萬三有多富呢?據說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後要修城牆,但是沒錢。於是就去找沈萬三幫忙,沈萬三二話沒說,一口氣包下了一半的工程量。隨後,更是一個人犒勞了朱元璋的百萬大軍。
曾經看到過一個有趣的排名,不知是誰,列舉了一個中國古代富豪排行榜,在這個榜單裡,沈萬三排第九。
然而,出現在這個榜單裡的人,有的是皇親國戚,比如東漢的梁翼,他兩個妹妹都是皇后。民國時期的宋子文,不用說了,都知道他是蔣介石的小舅子。
還有就是當時皇帝的寵臣。比如明代正德年間宦官劉瑾。著名的清代大貪官和珅。西漢文帝的寵臣鄧通。還有賣鴉片的,比如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的伍秉鑑。
甚至還有靠打家劫舍發財登上了這個榜單的,比如西晉的石崇,其財富來源是他擔任荊州刺史時攔劫沿途客商得到的。
而像沈萬三這樣通過勞動而獲得財富排名的,只有開篇提到的範蠡。
很多文獻記載上都曾留下過沈萬三的身影,像《金瓶梅》裡說過不止一次:
「南京瀋萬三,北京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
沈萬三的發家史極具傳奇色彩。元末明初天下動蕩,他從一個普通的農戶,迅速成長為江南乃至於天下首富,擁有億萬家財。然而,讓人意外的是,沈萬三的衰落也如他早年發跡一樣,突然間就土崩瓦解,家破人亡。
如此的非同尋常,這沈萬三的一生籠罩著一種神秘的色彩,他的人生經歷究竟是怎樣的呢?沈萬三原名叫沈富,俗稱萬三。而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這是作為巨富的別稱。
沈萬三的家族,在元朝末期的時候,就來到了蘇州的周莊。
當時正值戰亂時期,他們一邊開荒拓土,一邊將部分失去業主和佃戶的土地佔歸己有,就這樣,積累了很多的田地,他們加以改良,並興修水利,最後竟然擁有了良田數千頃。他們世代經營著這些土地,最後積累下來不小的財富。
到沈萬三繼承家業的時候,他坐擁有田產數千頃,這些田地,每年都出產大量的稻米,它們主要銷往北方地區。
作為當地最大的一名「售糧大戶」,這些年來沈萬三積累了大量資本。
之後,沈萬三遇見他這輩子最大的貴人陸德源——當時富甲一方的商人,並且還娶了他的女兒。
陸德源跟沈萬三接觸後,發現沈萬三是一個非常具有經商頭腦的人才。在那個重農輕商的時代,這樣的人才顯得格外耀眼。
隨著年紀的增大,他逐漸看淡財富,尋思著找到一位滿意的接班人,他就可以「解甲歸田」,過他的逍遙日子。他與沈萬三接觸的越多,越欣賞這樣一個有頭腦的年輕人。
一番斟酌之後,他便將萬貫家財全部交給沈萬三管理,助他擴展商業版圖。得到這筆財富,對沈萬三而言,意味著如虎添翼。一切想幹的事,一切想落實的想法,都可以實現。
人對於錢財的態度反映著他的人生觀。慷慨贈財的陸德源,終於過上神仙似的逍遙日子,歸隱山林享受自然。而沈萬三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沒有將這筆橫財揮霍一空,而是以錢生錢,實現的財富的爆炸式增長。
陸德源是睿智的,慧眼識英才,找到沈萬三繼承家族生意;而他同樣也是瀟灑的,敢於捨棄常人不願捨棄的財富,歸隱山林。這份勇氣是他能力的見證,而沈萬山的發跡則更加彰顯他識人的本領。
沈萬三的確是做生意的奇才。有了陸德源的幫助,沈萬三開始從事海上貿易。還記得他以周莊做支點嗎?他利用周莊及周邊航運相對發達的特點,積極打開海上貿易通道。
他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將本地優質低價產品運輸到海外進行商貿活動。返程途中,又將海外廉價的珠寶香料等運回當地銷售。
一來二去,促進商貿活動交流的同時,還將自己的錢包弄得鼓鼓的。正是由於沈萬三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加強兩地溝通,很快就集聚起大量的財富。創造出世界範圍內的經商神話。
都說「人挪活,樹挪死」,這一點放到沈萬三身上是毫不為過的。如果他只是滿足於別人所贈的銀兩,他是不會開拓自己的商業帝國的。正是不斷的求索與探究,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才成就一番偉業。
沈萬三在獲取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招惹了一個他惹不起的人物,這個人就是——朱元璋。當年,朱元璋攻打蘇州城時,張士誠拼命死守長達八個月之久。這讓朱元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後來朱元璋發現,張士誠之所以能這麼牛掰的守了八個月,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得到蘇州富民在財力上的大力支持,而作為富民之首的沈萬三,自然出力不小。再說了,因為朱元璋自身生長環境的原因,他做夢都想幹掉富翁地主沈萬三。
這天,朱元璋去蘇州遊玩,晚上在沈萬三家裡吃飯。下人端上來一盤豬蹄子。朱元璋一看,宰掉沈萬三的機會來了,於是就問:「這怎麼吃啊?」
這擺明了是給沈萬三挖坑呢,由於皇帝的姓是朱,所以絕對不可以說是豬蹄,如果用刀剖開豬蹄,那更是對皇上大不敬。於是沈萬三急中生智,將豬蹄裡的骨頭抽出來劃肉,躲過一劫。
事兒還沒完。朱元璋吃過之後,覺得甚是美味,就問沈萬三,這道菜叫什麼呀?沈萬三一看,這還有連環計呢!於是計上心來,一拍大腿:「萬三蹄」。籲~沈萬三深深嘆了一口氣。真是伴君如伴虎呀。
沈萬三最終還是沒能躲過朱元璋的毒手,最終被找了幾個藉口,連續三次抄家,而他也被流放雲南,這讓沈家迅速地衰落下去。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中,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被朱元璋藉機處死。洪武十九年,沈萬三的兩個孫子沈至、沈莊又因田賦而坐牢,並且再沒出來。洪武末年,沈萬三的女婿顧學文被人誣告,扯進了「藍玉案」裡,沈氏一族八十多口被滿門抄斬。
沈萬三全家落得這麼可悲的下場,究其原因,是沈萬三有了錢以後認為錢是萬能的。都說聰明不過天子,狡猾不過諸侯。沈萬三在「功成名就」之後,如果能夠像範蠡或者陸德源那樣「功成身退」,也就不會遭遇一次又一次的險境。
他在幫朱元璋修城牆,無疑是想討好朱元璋,然而沈萬三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卻比朱元璋先完工三日。朱元璋給沈萬三敬酒,說什麼:
「古代有白衣天子,號稱『素封』,你就是這樣的人啊。」
沈萬三欣然接受,他怎知,生性多疑的朱元璋這麼會容忍在他之外還有天子。
之後,沈萬三又想出一個出資犒勞軍隊的餿主意來討好朱元璋,哪知道好心辦了壞事,這下馬屁拍到了馬腿上,徹底激怒了朱元璋:「匹夫敢犒勞天子的軍隊,絕對的亂民,該殺。」 得虧大腳馬皇后的勸說,才讓沈萬三保住了一條命。
其實,在沈萬三最輝煌的時刻,他的弟弟沈貴就勸他說:
「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長久計,瓦罐載酒木綿花。」意思是做人要低調,不可在錦衣玉食迷失清醒。
但沈萬三沒有聽從他弟弟的話,最終招來了滅頂之災。而這個富可敵國的江南第一大族,也像是曇花一現,很快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得意不忘失意時,上臺不忘下臺時。我想這是對於今天的我們最大的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