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萬萬,田產遍於天下。
我們很多朋友都知道一個牛人,那就是沈富,哦,也就是那個大明的首富沈萬三。
有朋友說:「不稀奇,不稀奇,我小時候就知道他。」
問:「你怎麼知道他呢?」
朋友答道:「不是有一個張衛健主演的電視連續劇《聚寶盆》嗎?」
沒錯,聚寶盆講述的就是沈萬三有趣而又傳奇的一生,雖然有些劇情加以杜撰了,但如果我們看這個,也能給乏味的生活平添一些收穫。
沈萬三,原名沈富,是元末明初的商人。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其為漢人,在1286年生於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另有兩說是生於1330年或1328年;卒於1394年。
在吳興(今浙江湖州)南潯鎮沈家漾,有一戶姓沈的殷實人家,誰知突然遭水災,妻子染瘟疫而死。沈祐用一條漁船載起四個兒子,連夜逃到距南潯百裡外的周莊鎮。老大老二不幸夭折,只留下沈富和弟弟沈貴。
早年沈父希望沈萬三能夠勤學苦讀,將來能夠光耀門楣,考取功名。誰料造化弄人,三子成為了一代首富......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每一個牛人的背後都有一個自帶開掛屬性,採光閃閃的師傅。
沈萬三的師傅就是那個記憶中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丰張老師。
張三丰中的「三豐」是他的道號,原名張通,是宋末元初人。如下的這些事都是他的手筆,武當山道人,武當派始祖,民族英雄,內家拳始祖,太極拳始祖,武學泰山北鬥,龍行書法始祖。
沈萬三的人生後期因開罪了皇帝朱元璋,在被大腳馬皇后和他在朝廷中朋友們的求情,才免於一死,得以被發配到滇,也就是現在的雲南一帶。
俗話說,趕好不如趕巧,在張三丰雲遊到雲南一帶時,也正是沈萬三晚年時期,遂沈萬三拜張三丰為師「修習道學」。
沈萬三富可敵國,就像小品裡說的:「有錢,有錢,太有錢了,穿的都名牌。」但有時候太有錢,也不一定是好事情......
有財產和有地位的道理是一樣一樣的,
比如你是一個有權勢有地位的人,是福也是禍。就像大家都1.6m,你偏偏獨樹一幟,長到了1.8m,甚至2m,是一件好事情。與此同時,巴結你的人多了,算計你的人也多了。
沈萬三長於周莊,起初和他的父親一起開墾土地,種植莊稼,在十裡八村之中的收成都是最豐碩的。
元時有一個富翁陸道源,見沈萬三其人頗具經商精神,便將其錢財悉數贈予了後輩沈萬三,其後陸道源便潛心修道了。由此,沈萬三也擁有了自己的原始資本。
沈萬三早年自己做生意具備了經商經驗,加上獲贈了陸道源的資產,簡直是如虎添翼了。有一次,沈萬三發現了一個商機,利用信息差將國內和海外的商品互通有無,也就是通過海上運輸將海外沒有卻需要使用的商品,從國內輸送都海外,反過來也是如此。
通過海外貿易,通過大規模的海外貿易沈萬三成為了一個首富。
其中有一個傳說,沈萬三早年經商也是不懂其中道理,甚至做賠本生意,怎麼形容呢,就是傳說中的屢挫屢敗。有一天得到一個富人指點:「北方寒冷,需要棉衣禦寒;南方多雨,需要雨傘出行。做生意要考慮顧客的實際需要。」在自己多次實踐後,加上他人的多次幫助和指點,沈萬三也逐漸的悟出了做生意的智慧。
江蘇的周莊是沈萬三的立業之地。周莊是中國著名的古鎮,它的古色古味,秀色的風景都是沈萬三投資建成。
在南京,他為朱元璋修築城牆以及有關設施,還修築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所耗費的錢財不計其數。據說當時是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今天南京的玄武湖公園,便是他當年的後花園舊址。
沈萬三在蘇州觀前修街。沈萬三發跡後居住在蘇州,發覺城中心的玄妙觀四周,每天香客和遊客絡繹不絕,雜耍藝伶和小攤小販四處雲集,但由於道路狹窄,行人車馬經常阻塞。他想,如果在觀前營建街市,將道路拓寬,一定是一件好事,既能方便行人車馬,又能把建成的店鋪租賃給客商,招徠交易。廟宇旁的樂坊,還可以供四面八方的客人前來娛樂。於是他採用了茅山石鋪平觀前街,與古城小橋流水的風貌十分吻合,相得益彰。建成後,深得百姓們的讚譽。
1
老一輩人說,一個人如果有了錢,很容易變的認為錢就是一切,錢可以買來任何。
事實上呢?
沒錢萬萬不能,但錢也不是萬能的。畢竟在所謂的平民和窮人的人生中,那些富人也同樣是他們生活中的配角。一個人之所以認為錢為一切,還是因為沒有區分明白事物,把不同層面的事情放在一起解決只能讓問題更複雜。金錢只是在物質的這個層面發揮著作用,如果工作生活能簡單的用一個「金錢」就可以解釋一切,那工作生活是不是簡單了點?無趣了點?
有一個知名人士這樣說的,一個人之所以為富不仁,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成為富人之後才為富不仁的,相反他正是通過不仁來賺到金錢的。
2
工作為了賺錢,但有的人錢是賺到了,把人品丟了。他的生活非常多元化,多元化到只剩下了錢。因為生存,不能不講利,做商人沒有問題,賺金錢沒有問題,講利益沒有問題。但有的人忽略了它的前提條件。
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做生意也是做事。我們不要太聰明、不要太自私。我們在做事、賺錢的同時要考慮到先滿足顧客的利益,再同時獲取一份應得合理的報酬。朋友問有的人是太自私,還是缺少學習?
一個不能利益他人的人,是永遠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支持的。而他們的道路也只能越來越崎嶇、越來越跑偏、越來越狹窄。
賺錢可以,要先滿足別人的利益。
一個擁有多少財富,取決於他滿足了多少人的利益和幫助了多少人。
有的人不明白這個大智慧,不知道這個首富的大智慧。也許他永遠缺少了一課,缺少了一顆願意為別人利益著想、願意為別人的事情負責、願意為別人考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