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戰之中三大軸心國元首之一的日本裕仁天皇是怎麼逃避遠東法庭的審判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法西斯軸心國之一的日本給整個東亞、東南亞帶來了難以計數的災難,在中國更是奉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給我國人民帶來無盡的苦難。但日本投降之後,作為日本最高元首的日本天皇裕仁卻不同於希特勒與墨索裡尼,並沒有得到懲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小編今天就同大家聊一聊。
三個法西斯頭目失敗方式不同:
墨索裡尼的敗亡源於政變。雖然墨索裡尼作為義大利法西斯政黨的首領曾與希特勒、裕仁天皇處於相同地位但卻不足以與二人並肩,一個小小的政變就讓他無力反抗,靠著德軍的救援才免於被囚禁,即便如此最後也免不了暴屍街頭。墨索裡尼更像是一個一時得志的政客,只會嘴上功夫,一旦失勢像他這種敢於發動戰爭的瘋子自然只有敗亡身死這一條路。

希特勒的敗亡源於軍事失利。希特勒一個魔神一樣的人物,他徵服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壓過屠殺猶太人的罪惡。波蘭、法國、包括前期的蘇聯無一不被希特勒踩在腳下,即使是古老的日不落大英帝國也只能躲在英吉利海峽的後面瑟瑟發抖。但後期的軍事失利讓希特勒失去了所有的籌碼,德國首都柏林被攻陷,希特勒走投無路只能飲彈自盡。

日本的敗亡大部分源於軍事失利,卻是「主動投降」。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節節被退,使日本本土暴露在盟軍的火力範圍之內,軸心國的瓦解更是讓日本統治階級寢食難安;美國投放在廣島長崎的那兩顆原子彈更是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日本統治階級知道大勢已去,權衡利弊之下主動投降,作為發起人之一的日本天皇裕仁,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盟軍、特別是美軍的好感。
日本天皇裕仁與其他兩人的不同之處:
相比墨索裡尼與希特勒,裕仁的手中還握有很多張牌沒打——佔領地的駐軍、國內人民狂熱的信仰、完備的軍工產業等。不僅如此,在面對盟軍提出的要求是裕仁很是配合,比如否定日本註定統治世界的「大東亞」觀點,肅清國內黷武精神,包括否定天皇的神聖性等一系列主張。面對如此「聽話」的裕仁,當時的美軍統帥麥克阿瑟自然不會咄咄逼人。在種種考量之下,身為三大戰爭販子頭目的裕仁竟然「功成身退」了,想來真是諷刺。
這就是歷史最骨感的地方,國家利益永遠高於一切,是非善惡到了國家層面往往被虛化。裕仁也沒有讓美國失望,日本成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勢力延伸,成為扼制中蘇兩國的主要力量。而相比四分五裂的德國,日本保留了大部分元氣,並且日本人藉助灑滿我國烈士鮮血的抗美援朝戰爭再一次獲得了崛起的籌碼。裕仁88歲時因癌病死於東京,是日本最長壽的一位天皇。
說到這還真有些感慨,歷史清清楚楚的告訴我:一個人不論犯下多大的罪惡,只要手中權勢足夠大就可以逃過懲罰。這是歷史犯的錯嗎?還是這就是天意使然?朋友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