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的老闆不賣雞,卻做魚塘生意,原來他在賺人們看不見的錢

2020-12-16 品牌打造秘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前人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慘痛的教訓。在現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我們更應該衝破思維的束縛,超越自我。只有擁有創新精神,才能成就輝煌的人生。

分享今天的案例之前先給大家看一則幽默笑話:有一個小女孩去農田裡買西瓜,但是她身上只有一塊錢,吝嗇的瓜農就調侃她,說一塊錢買不到什麼大西瓜,只能買一個沒有成熟的小西瓜,小女孩高興地就把錢遞了上去說:「等它長成熟以後我再來取」。

看完這則小笑話,各位朋友在這其中得到了什麼啟發嗎?雖說這是一則幽默笑話,卻告訴我們做生意一定要學會逆向思維。

馬上開始我們今天的案例分享,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個老闆開魚塘不收錢的案例,希望大家看完之後有所啟發。

【1】案例背景

李老闆有一個養殖場,在做養雞生意,而且他養的雞就是散養土雞,不是市面上那些飼料雞,他發現人們現在的消費觀念在轉變,都在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了,喜歡土雞土鴨,這樣的土貨。

於是他就準備抓住這個商機,大賺一場,光是承包這片養殖場,就花了不小的成本,還有人工費,由於是散養土雞,滿山跑的土雞也很費精力。儘管管理養殖場很累,但是李老闆都挺過來了,終於把這一大批土雞養大。雞苗長大了,眼看馬上就可以回本,這個時候李老闆的銷路被堵了,他基本跑了全城的飯店、酒店等等,做這些餐飲的商家都拒絕了他。

因為土雞沒有銷路,導致李老闆一連幾天都垂頭喪氣的。有一天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看到了我們的文章,主動聯繫了我們,參加老師的培訓之後,他馬上就轉換了營銷思路,讓他賺得更多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究竟怎麼做的。

【2】具體方案

釣魚獎勵土雞

李老闆回來就在養殖場旁邊開了一個魚塘,大家看到這裡可能會問我,本來土雞就賣不出去了,又開一個魚塘,這樣成本多久才能收得回來哦?

其實李老闆的營銷思路不是各位想的這個魚塘就是靠賣魚賺錢,他其實是這樣做的:

由於在當地釣魚的價位是100元一位,所以李老闆也按照這個價位收取的,但是他打出的廣告是這樣的:本魚塘新開業,在開業活動期間釣魚100元/位,如果釣不上來魚,即贈送價值138元的土雞一隻,養殖場現場挑選活雞。

當這個活動一經發出,李老闆的魚塘一下子火爆了。有很多來釣魚的客戶,魚並沒有釣到,但是他們還是很開心,因為他們雖然沒有釣到魚,但是獲得了李老闆的免費土雞。所以即使他們儘管釣不到魚,還是有很多客戶願意來李老闆的魚塘釣魚。

就這樣李老闆的魚塘持續火爆,他養殖場的土雞每天都能穩定送出,人們都知道了在某某地方,有一家特別的魚塘,釣不起來魚可以獲得土雞,李老闆的魚塘和養殖場都火了。

【3】方案分析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李老闆的營銷思路並不是賣產品本身的價值,而是通過魚塘,間接賣出養殖場的土雞。

相關焦點

  • 做著賣酒的生意,賺別的行業的錢,酒廠老闆如何實現跨界逆襲
    【1】故事背景錢總是一個70後,小時候也沒上過幾年學,初中沒畢業就離校去找工作賺錢了。不知道是不是姓氏的影響,他平常也沒什麼愛好,唯一想做的就是一門心思賺更多的錢來養家餬口。最早,他在一家白酒廠做銷售,因為他肯吃苦,工作賣力,十來年下來也賺了不少錢。就這樣工作了十五年,工作過程中他也了解了很多白酒行業的只是和技巧。於是他決定辭去現在的工作,自己開辦一家釀酒廠,做一把老東家的同行和競爭對手。
  • 趙亮:搭張國立走紅,娶小15歲嬌妻,後轉行養雞,一隻雞賣200?
    憑著這搭檔張國立火了之後,趙亮還拍攝了很多人作品,但是基本都沒掀起什麼水花,後來他轉型到商業上,做了各種投資生意。雖說過程中吃了不少的苦,但是如今的趙亮可是春風得意。趙亮,1969年出生在重慶,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之厚樸就被分配到成都軍區文工團工作,從此和成都結下了緣分。
  • 農村什麼生意來錢快,來錢多?
    以前我也是想著賺快錢,但在社會上闖蕩了幾年後才發現,哪裡有來錢快的生意。就算有,比我優秀的人那麼多,又怎麼會落到我身上呢?所以我覺得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要想來錢快,就踏踏實實的幹活,認認真真的做人,幹好了活,做好了人,錢自然就來了。
  • 釣魚不如開黑坑,魚塘老闆如何生財有道
    有些釣友都說價高魚放的少,而魚塘老闆則說再放多要賠錢。為此我給老闆算了一筆帳,看看到底是贏了還是會死虧了。其實說實話這種正釣魚塘老闆怎麼都不會賠錢的。放釣帳目:目前鯽魚價格大約5元一斤,2000斤是1萬元,40尾標魚2000元。
  • 中年夫妻賣珠寶,打破傳統思維做生意,用「錢生錢」的方式賺大錢
    有些人看到別人做某個行業能賺大錢,然後就想法設法的把別人店鋪的方法套用在自己的行業,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思考和分析自己所處的行業面臨的實際問題,如果你照搬的商業模式不能解決行業的痛點,或者說不是以解決行業痛點為目的,那麼必定是走不遠的模式,真正做生意的高手都是從自己行業的痛點出發,然後設計一個方案解決行業痛點
  • 黑魚塘裡混養四大家魚,不僅能淨化魚塘水質還能多賣錢
    他就是朱正偉的哥哥,在上海銅川路水產市場做批發生意。那時,他提出讓弟弟買輛水車,從浙江的養殖戶手裡買魚拉到上海,兄弟倆合夥賺錢。朱正偉聽哥哥說,開車拉魚一年至少能賺15萬,他二話不說就決定去買車了。可手裡只有10多萬元的他卻非要買輛近30萬元的車,錢不夠,朱正偉就想和哥哥借,哥哥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  哥哥:我們的都是農村人,腳踏實地地做點小生意,對吧。
  • 做生意,是「互惠達己」,與人方便方能成功,別只想著賺「黑」錢
    做人有做人的規矩,做事有做事的規矩,做生意自然有做生意的規矩,這就是所謂的「生意經」。成功可以複製嗎?不,別人用一套方法成功了,你去跟著做最多能增加你成功的概率,不會讓你100%成功。同樣兩家服裝店,第1家用了一個促銷活動大獲成功,收了500會員,生意爆火;第2家店跟著做,結果生意並不見起色,這是為何?決定生意成敗的因素有很多,老闆的品性、裝修風格、店名、產品種類質量、附近客戶屬性、甚至還有老闆娘的樣貌。
  • 蘭州拉麵開遍全國,生意慘澹卻不見倒閉?老闆的解釋讓人意外
    推薦語:很多地方特色小吃開始在全國鋪店之後,反而沒有原來那麼火爆了,有的越走越慘澹,這究竟是為何呢?下文轉載自作者:橘子談美食我們中國人對吃是非常講究的,飲食文化千年的傳承,造就了如今的8大菜系。有人說,要想吃遍全國所有的美食,沒有個三五年是根本不可能的。想想也的確如此,畢竟中國這麼大,每個地方都有充滿自己地域特色的美食小吃,有些美食更是火遍了全國,在各地都開店了,就比如說「蘭州拉麵」吧,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大概是中國最有名的拉麵了,分店也是遍布全國,但是為何蘭州拉麵生意慘澹卻不見倒閉呢?老闆說出真相,挺意外的。
  • 看金華這對夫妻——「婦唱夫隨」創業夫妻檔:人生的意義不是賺很多錢
    夫妻倆沒日沒夜跑了兩個月,義烏的銷路慢慢打開,從原來的每天要一兩百隻雞到近千隻雞。老百姓養的雞好賣了,而且價格不錯,他們嘗到了甜頭,想蓋雞舍但沒錢,施金仙說:「沒關係,我借給你!」好不容易賺的辛苦錢沒了,丈夫說:「咱還年輕,錢可以再賺!」
  • 農村大姐一天賣雞三百隻顧客排長隊,收入讓人汗顏
    在安徽省亳州市的城效結合部,有一位農村大姐從事活雞銷售工作,由於這裡交通十分便利,是很多人下鄉和進城的必經之路,而且附近也沒有菜市場,所以她的生意十分興隆,買雞的顧客排成了長隊。大姐的動作非常熟練,而且很能幹。從抓雞脫毛到分解完畢,整個過程全部由她一人完成。
  • 年賣1300萬,退伍老兵養雞驚動央視,「賠錢雞」如何變致富寶?
    我很喜歡看別人創業的故事,最近閒暇的時候在《致富經》上看到,一位退伍老兵手握二百萬不顧家人反對回家鄉創業,為何他的創業會遭到家人反對呢?原來他養殖的是狼山雞。狼山雞是南通的特產,肉質非常鮮美。但是很少有人願意大規模養殖它。
  • 農民給魚洗個澡,把飼料魚放在自家魚塘裡當生態魚賣,價格翻兩番
    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祖國大地,豪了廣東及沿海地區,也富了一些以打工經濟為主的農村,我們村雖地處群山之中,交通閉塞,但人觀念比較開放,早些年大部分年輕人外出珠三角務工,慢慢地在外面學做建材生意,湧現出一些大小富翁,正如偉大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所說的,先富裕起來的帶動後富裕起來的,村民最終大部分富裕起來了
  • 今年養雞難?思路一變天地寬!看農村小夥如何把雞養成「金鳳凰」
    今年都說雞難養,很多養雞戶都在發愁,匹夫家裡去年也養了1000多隻土雞,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人出不去,飼料運不進來,養的這些雞殺了一些,餓死了一些,剩下不到200多隻,真是談起養雞就頭疼。聽了親戚的介紹,匹夫好奇之下跟著他一起去看了看,才發現真是思路不同命運不同,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小夥子從2010年上大學後就沒怎麼回過家鄉,因為是專科院校,2012年底快畢業了。
  • 就要過年,這幾樣生意其實最賺錢,很多農村朋友卻不知道,真可惜
    導讀:在農村,有朋友利用過年的短短一二個月,就賺了好幾萬,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做什麼那麼賺錢?今天就告訴大家,關鍵看你敢不敢去做,或者會不會做了!有些人利用過年的短短一個多月,就賺到一二萬。有些擅長毛筆字的鄉村能人,更是利用給別人寫春聯,也能賺到幾萬塊。因為很多印製的春聯,其表達方式都非常古板,年年如此,大同小異!二、賣雞在農村,每每過完大年初一,很多人就要走親訪友,傳統習俗是外甥探望舅舅,這個時候大家幾乎都要拎上雞,雞幾乎成了探親的標配。
  • 農村養鵝比養雞賺錢,為什麼養雞的人多養鵝的卻很少
    過去農村的每家每戶都要養上幾隻或幾十隻雞,但卻很少有人養鵝。雞鵝都是家禽,它們的食譜也很接近,鵝除了不吃肉食外其糧食和剩飯以及青草它們都吃。雞的食譜除了和鵝的食譜基本相同外又多了一個肉食,也就是蟲子之類肉食雞吃,而鵝卻不吃。那麼,在養雞和養鵝之間相比,是養雞賺錢還是養鵝賺錢呢。
  • 《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三德子回家養雞,一隻雞賣200多元!
    不知道大家對其中的三德子有沒有印象?三德子的扮演者是兩個人,一位是吳軍,一位是趙亮,這倆人長得太像了,估計到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三德子其實有兩位演員吧?首先咱們看看趙亮跟吳軍演的三德子長得有多像!趙亮的演技十分精湛,可以說碾壓現在娛樂圈任何小鮮肉,尤其是飾演一些農民,那演的真讓人不得不豎起大拇指,趙亮這個人也特別崛,他覺得演戲是一個職業,老百姓喜歡看你的戲,那是看得起你,你不能為了錢去欺騙老百姓!
  • 10塊錢一碗的蘭州拉麵,明明成本那麼低,為何老闆一直說賺不到錢
    10塊錢一碗的蘭州拉麵,明明成本那麼低,為何老闆一直說賺不到錢像小優家附近就有好幾家蘭州拉麵館了,這蘭州拉麵在眾多的美食中,價格還算是很實惠的,而且蘭州拉麵火爆至今,都是沒有怎麼漲價的,如今一碗賣十塊錢。
  • 養雞達人自述:在農村養雞哪個品種的雞比較好養而且又不愁銷?
    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現在的市場不知道怎麼樣。以前我養過雞,是那種紅羽毛,長黑色尾巴,大的雞冠子,黑爪子。這些比較符合土雞的特點,生長速度快。但是,人們對土雞的認識越來越深刻,這種福建麻雞不好銷了,因為它的爪子太粗。
  • 浙江杭州這個雞老闆很靈光 給客人發簡訊「我改賣水產了!」
    ,大部分人選擇「抗一抗」,認為挨過這陣子銷售就會恢復,但有個雞老闆卻很靈光,眼瞅著每天店鋪空著還得交租金,開始轉做水產生意,還給老客戶發了一圈簡訊——「我改賣水產了!」農貿市場的雞鴨攤位空了出來,老闆們一個個急在心裡,卻也拿不出主意,「其他生意從沒做過,換個行當,進貨渠道、客戶群都要重新建立,即使如此,頭一段時間,也難盈利,依舊是虧錢。」說到這裡,近江農貿市場的王老&nbsp板嘆了口氣,自己嘀咕著,再等等吧,天熱了情況總要好些。可這一等,要等到什麼年份,誰也說不準,於是有人等不住了。
  • 細數老闆做生意的三大忌諱!這就是你賺不到錢的終極原因!
    這還不是重點,可悲的是,80%的老闆都不明白為何最後賺的辛苦錢全都打了水漂?●在酒局上喝酒喝到吐血,帳款就是要不回來?●過年沒給父母發紅包,反而年邁的父母還要接濟你?●甚至連給孩子買身新衣服的錢都沒有?為何老闆的年關是如此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