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上,擁有著許多的名兵悍將,那麼為何唯獨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封聖呢?關羽與劉備和張飛於桃園三結義後自此隨劉邦逐鹿天下,和張飛一同被稱為軍中的萬人敵。關羽因為驕傲輕敵,放鬆警惕,給了東吳以兵不血刃佔領荊州的機會,遂敗走麥城,被擒身亡。蜀後主諡為「狀繆侯」。關羽之所以稱為武聖,我認為並非由於他是將才,或是帥才,主要是由於他的武德,現在的話就是職業操守。
宋代通俗文藝興起,就是白話故事,說三國逐漸成為了其中主要的話題,而其中的關羽戲成為當時的熱門,並為不同階層的人們所喜聞樂見。於是關羽的形象便日漸豐滿,尤其是其忠義兩全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對關羽的神化,大致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自宋徽宗後,歷朝皇帝幾乎都會對關羽追加尊號。至於其中緣由,目前尚無定論。
然而拋開三國演義這本影響力巨大的小說,僅僅在歷史記載為數不多的真實史料來看,關羽實在沒有資格獲得如此榮耀。在正史中,關羽勇如莽夫,心胸狹窄,不識大體!!!嚴格來說我們所奉的關羽完全是羅貫中虛構的人物。溫酒斬華雄是三國演義關羽剛出道一個重要亮相,然而在正史中華雄其實被東吳孫堅所斬。
到了後期,清朝國力越來越衰退,為了消除這種不利因素,加強滿族貴族統治階級的統治,到了清文宗時期,又兩次加封「護國」「保民」四字,到了鹹豐年間,有加封了「精誠」二字,1857年,在加封「綏靖」二字,最終演變成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關聖大帝」。
根據史料記載,關羽是在公元219年逝世的,在關羽死後,第一個追封是孫權給的,為「忠義候」第二個是劉嬋在公元260年封的,為「壯繆候」,在這以後的日子裡,關羽的名聲只是一個萬人敵的名將,並沒有一起呢人們太多的注意!關羽加封王是到了宋朝的時候,事實上,最開始武聖的稱號並非是關羽的,第一個武聖是姜太公,到後來,人們追奉關羽四次,在清朝末年,關羽正式取代了姜太公武聖的稱號,就此關於也成為了世人崇拜的關帝。
給關羽加爵封王始於宋代。其實早先的「武聖」頭銜並不是關羽,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至明神宗趙翊鈞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帝聖君」,漢族皇帝對關羽的加封終於到頭了。最後,在明末清初,關羽終於取代了姜太公,成了封建社會的「武聖」,也變成了為全民所接受和崇拜的「關帝」。
作為統治者角度,設立武聖的目的是想讓他成為楷模,讓手下的人去學習。武將的勇武、戰略、武德三者無疑都是重要的。但前兩者歸屬於天賦太高,想學是學不來的,而武德是可以學習,並且對統治者來說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再厲害的人,武德不行,在背後插你一刀,那才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