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創課堂丨3個碩士賣餛飩,開出2000家店年入15億

2020-12-11 騰訊網

20年前,3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在上海人民路開了一間名為「吉祥」的餛飩店,僅15㎡、20個座位,每天卻能賣出1000碗餛飩。

20年後,這間小店發展成了擁有近2000家門店、餛飩界首屈一指的頭部品牌,去年也成功入選了由紅餐品牌研究院推出的「2018中國餐飲品牌力百強榜」。

這個餐飲版中國合伙人的故事,要從1999年說起。

《洪波高端訪談》周刊

欄目策劃/主持 :陳洪波(紅餐網創始人)

餐飲版中國合伙人的「幫規」

張彪說他起初是對特許經營感興趣,而不是對餐飲本身感興趣。那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他恰好在經營一家餐廳,學習完特許經營的理論知識後,他萌生了「與其加盟別人,不如自己創業讓別人加盟你」的想法。於是便請教店裡的師傅,什麼產品能符合特許經營的條件,例如大家都愛吃,且生產、運輸、門店儲藏等環節比其他產品更容易操作等。經過反覆比較,張彪最終選中了餛飩這個品類。

餛飩這道有著2000年悠久歷史的小吃,演變至今,名號繁多,多數地方稱為餛飩,閩南一帶稱之為扁食,廣東則稱雲吞,川渝稱抄手,新疆少數民族稱曲曲等。具體發祥地不可考,但南北通吃,頗受百姓喜愛。

那時,中國特許經營的市場還是麥肯這樣的洋快餐和俏江南、小肥羊這樣的中餐大店的天下,幾無小吃入局。瞅準缺口,張彪快速入局了,隨著規模的擴大,左兵和翁聯輝兩位好友成為了張彪的合伙人。三個人是校友,脾氣相投,又都學的是與經濟相關的專業,決定合夥之後,分別辭掉了大學教師、國企幹部、公務員的職務。

隨著吉祥餛飩的名聲在外,媒體也將他們的故事供上了神壇,慣常給他們貼的標籤就是「高知分子」。「哪有那麼風光,都是栽著跟頭走過來的。」張彪笑著說,「碩士其實是創業以後才去讀的,讀的是工商管理。」

張彪談吉祥餛飩的經營理念

人們總是更關注所謂成功人士的故事,張彪說他們可沒有黃曉明、鄧超他們演得那麼戲劇化,三人之間一直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從未紅過臉。「吉祥」能有今天的規模,也是得益於合伙人的關係穩定,這其中,有個實行了20年的「幫規」。

幫規

1 .所有的決定2:1才能通過,當然,3:0更好。

2 .所有的決定必須當場表達,不能說「回去再考慮」,三人的老婆不能「參政」。

3 .三人中如有直系親屬進入公司工作,必須告知另外兩人並且徵得同意。

4 .手機費、汽油費等所有私人費用一律不能報銷。

5 .不管誰做老大,另外兩人必須要支持他。

產品線的迭代:多—少—多

「好吃」是餐飲的基本邏輯,從初創收割粗放市場,到迭代抓住精分市場,吉祥餛飩最大的特點就體現在產品線的迭代上。

初創紅利期——多

「皮兒薄餡兒小」是上海餛飩的標配,而從一開始,吉祥餛飩的定位就不一樣,它要做得「皮兒薄餡兒大」,在消費者心中樹立「實惠」的標籤。

當時顧客提到吉祥餛飩,有三點好,一好是品種多,足有100種,連西瓜皮都包到餛飩裡面,新鮮!二好是個頭大,一個足有30多克,實惠!三好是湯濃,夠味!靠這三板斧,吉祥餛飩成了當時的網紅店,張彪形容「餛飩在中午和晚上的時候基本上是在頭上走的,根本放不下來。」

發展調整期——少

隨著規模的擴大,品種過多帶來了諸多矛盾,例如原料的採購、入場的檢測、一些材料工藝上的處理等,都給後端中央廚房帶來很大的麻煩。同時前端門店銷售的計算、庫存管理也很麻煩,經常出現帳目對不上的問題。

經過產品重組,2006年的時候,吉祥餛飩的SKU開始做縮減,從100減到了20多一點兒。相比傳統的上海餛飩,創新是「吉祥」最大的優勢,除傳統的薺菜餛飩、菜肉餛飩外,還有墨魚餛飩、臘肉餛飩、黃魚酸菜餛飩、番茄牛肉餛飩,以及應季上市的引流產品,很吸引年輕客群。

迭代突破期——多

產品種類少了,產品體驗和服務體驗增強了。以產品體驗其中一個維度為例,團隊根據客戶的需求設置不同的場景,然後再來填充它的產品線。上海本身有宵夜吃餛飩的習慣,產品的屬性結合到消費者的場景需求中去,早餐、中餐、晚餐、夜宵,單人食、雙人份,和同事吃、和家人吃等,不同的需求都穿插在一起進行搭配。

產品線少了,產品力就能足夠強。張彪說:「有些產品大家都在做,但做不出產品的質感,比如我們研發的蛋黃燒麥,有醬香的味道,蛋黃咬起來還要沙沙的,把這些表現出來才能足夠支撐你的產品,否則就是吃品牌之前的紅利。」

二十年探索的加盟模式

吉祥餛飩近兩千家門店中,80%是加盟店,在經營模式的探索上,有一些心得。

從代理到直供,供貨端形成閉環

如今餛飩店裡定製盒分裝的一份一份的售賣方式,張彪有些驕傲地表示那是他首創的。當年,張彪琢磨出來一套簡單易行的計算方法,餛飩統一克數,按盒計數,雖說人工包裹難免有誤差,但一盒的總誤差可以控制在5克以內。這樣的供貨方式讓出貨進貨都方便清點,貨到門店後也好儲藏和操作。

可隨著生意越做越大,生產線拉不了那麼長,於是吉祥餛飩於2003年開始放全國代理。代理的優勢是在外地快速地形成了影響力,但弊端也顯而易見。當時的代理商都有自己的加工廠,與總部產品的黏性不夠,以致於出現做了一段時間後代理又申請了新品牌,做跟吉祥餛飩一模一樣產品的情況。

產品的命脈必須把握在自己手裡,回收代理權限後,吉祥餛飩與加盟商之間的供貨方式改成了直供,產品必須由中央工廠統一提供。這樣,不管從控制的角度,還是對食品的口感、質量、標準化的把握來講,都更有力了。

不賺加盟費,賺產品的錢

吉祥餛飩的加盟費是出了名的低,3年1萬元,張彪稱他賺的不是加盟費,是產品的錢。「我加盟費低,但會在產品上留取利潤」,這樣的利益結構決定品牌能和加盟商達成共識,協同出力。同時,總部會提供相應的策略幫助,吉祥餛飩市場部的業務考核中就有與加盟店營收有關的一個考核KPI的指標。

鼓勵加盟商增強與顧客的黏性

過去招加盟商,考慮更多的是對方有沒有做過餐飲。「吉祥」對這方面幾乎零要求,所需要的技能都非常簡單,更多的是要求對方琢磨怎麼把顧客吸引到店裡來。張彪說有一件事給他的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加盟商的答謝會上做了一個集贊的小遊戲,一個門店位置不好但銷售額還不錯的加盟商,短短兩個小時內集到了700多個贊,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她為什麼能做到?這和她自身使用的溝通與推廣的方法有關。

直營加盟2:8裡的學問

吉祥餛飩的業務團隊有兩個,一個是直營團隊,負責找門面、建店、培訓,並把一些整理好的經驗在直營店做演示和完善,然後推到加盟體系裡去。

另外一個就是加盟團隊,負責加盟門面的尋找、加盟商的甄選、溝通、培訓、營建等。張彪稱直營跟加盟2:8的比例是一個客觀形成的結果,並非自己主觀地調配,實際上,這也是20年走下來,經歷了市場檢驗的比例關係。

加盟與生俱來具有很多優勢,比如對市場的敏感度、人員搭配以及一些基於門店的管理等,因為他是老闆,責任心和投入度就會更強,甚至某種程度上遠超一些直營店長。加盟商們不斷積累的點滴經驗,也讓品牌得以不斷地修正、更符合潮流。

當然,多數加盟商還是注重現實的、短期的局部利益,張彪覺得這很正常,「每個體系都去均衡好就可以」,所以直營部門更多考慮的是三五年以後整體的利益。他覺得,2:8的結構能較合理地處理好兩者的關係,既有短期局部利益的滿足,也有長期整體利益的滿足,起碼符合當下餐飲市場的規律。

第三個十年,怎麼走?

打造多樣消費場景

豐富消費場景、增加消費頻次是多數餐飲品類的盈利點。餛飩本身屬於小吃,在上海人的普遍共識中是點心,故而在產品的研發和搭配上,吉祥餛飩分別做了早中晚不同風格的正餐搭配,此外還開發了下午茶和夜宵的搭配。

早餐菜單

調查市場的時候,張彪發現上海有幾家做夜宵起家的餛飩店,只在晚上開,有些自己的顧客晚上也會去消費,他覺得這個市場有機會。但開這種店最大的挑戰是找準適合做夜宵的網點,針對這個難點,張彪通過研究區域人群消費能力和習慣的第三方技術公司拿到了一些數據,比如吉祥餛飩杭州的一家店,從只有白天營業調整為了22小時營業,結果增加了70%~80%的業務量,就是因為他們通過技術捕捉到了這附近夜間點外賣的夜貓子特別多。

深耕外賣平臺

目前,吉祥餛飩的外賣佔比大約是3成,對這個成績,張彪覺得,外賣領域還可以深耕。首先,市場教育還是要靠品牌自己去推進,很多之前大家認為湯湯水水不可外帶的食物現在外賣的成績都不錯。

其次,品質還是第一位的,「吉祥」的員工在培訓的時候,外賣和堂食的煮食方式都會反覆操練,比如熟的程度要有標準,餛飩裝盒的時候要抹一點兒油、讓它儘量不要黏在一起,保溫湯包要控制好溫度等,通過這樣一些細節,儘量讓出品的口感接近堂食的效果。不過,張彪覺得消費者在這一塊還是有一定寬容度的,他們知道一些外賣的產品和去現場吃是有差別的,快餐的便利性才是大家選擇外賣最重要的原因。

與電商和零售巨頭進行合作

去年開始,吉祥餛飩踏入了新零售行業,入駐了天貓、京東、盒馬鮮生等平臺,開始了線上線下的凍品銷售。產品定價只比灣仔碼頭稍微便宜一點兒,比多數同品類廠商價格都高,但獲得了不錯的銷路。

張彪說這得益於兩點,一是20年深耕堂食市場使得線下門店的口碑為產品做了背書,消費者看到「吉祥餛飩」的字樣就有認同感。二是相較餃子而言,餛飩這個品類的品牌勢能整體還較弱,沒有湧現出什麼頭部品牌,尤其在零售業態,是巨大的缺口。

對於「吉祥」的未來,張彪覺得有兩條路,一條是繼續以連鎖店的模式提供餐飲服務,還有一條是轉變成一個零售品牌。很難判斷哪一條路是適合自己的,只能交給市場來檢驗。

VI系統持續迭代,注入潮文化

今年是吉祥餛飩創業第20年,去年,入駐商超的「吉祥」又換了新形象,門頭採用了黑白搭配的極簡風格。

吉祥餛飩供應站亮相innersect國際潮流文化展

平均三到五年,品牌就要做一次大的形象改善,最近的一次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VI系統的改變;菜單結構的改變;渠道的改變。

每次VI形象的設計,張彪最注重的是不同階段消費者的偏好,因為在滿足顧客基本的物質需求後,怎麼和消費者建立情感方面的聯繫,是未來餐企應該注重的方向。

以「吉祥」最新的第六代店為例,總體設計理念是「更符合年輕人的需求」。在這一點上,門店形象注入了一些當下流行的潮文化的概念,例如在二次元盛行的時代,在線上線下與年輕人進行深度互動。

去年聖誕節前後,吉祥餛飩與網易旗下一款名為《遇見逆水寒》的遊戲達成合作,在遊戲中植入了吉祥餛飩能量餐,以全家福餛飩組成遇見逆水寒套餐,五種口味對應遊戲中五個主要角色,玩家可以在完成任務後給自己的角色來一碗餛飩補充能量,同時,場景中還有吉祥頭像框、Q版主題套餐等IP的植入。此外,「吉祥」與《遇見逆水寒》還發起了微博和微信聯動,為遊戲玩家定製了手機殼、抱枕、徽章等諸多周邊小物。

線上收割到流量後,線下,「吉祥」在上海、杭州、北京、南京、深圳五座城市打造了與遊戲相關的主題店,展開了主題活動,極大地推動了門店銷量。

同時,VI形象的升級也推動了模式的升級,吉祥餛飩改變了主攻街邊店的布局,入駐到了一些大的交通樞紐、商場、醫院等場所。

後記

掃碼點單、預點單、口碑智慧門店,菜單改造以及服務體驗的提升,張彪說這是吉祥餛飩今年要深耕的領域,他的目標只有兩個:節省門店時間,提升營業效率;節省消費者的時間,搶奪更多用戶。要達成這個目的,就要效率先行,用戶體驗主攻,要細化到服務員的溝通用語,信息化的互動,桌椅、餐具、菜單的打造,甚至進店衝入鼻子的氣味,都是吸引年輕人的「個性符號」。

20歲的吉祥餛飩要打一場年輕化的戰役,未來它的方向在哪裡,張彪說交給市場來檢驗,不論走哪條路,他都會全力以赴,把「吉祥」做成品牌,做成符號,做成概念,讓消費者想吃餛飩就會想起「吉祥」。

相關焦點

  • 三個碩士辭職賣餛飩,全國開店2500家!年入15億
    他放棄了穩定的公務員工作,轉而和朋友一起賣餛飩。如今,他的品牌連鎖店已經遍布全國各地,成為年銷售額破15億元的行業獨角獸。他就是左兵,他的店就是在上海有名的「吉祥餛飩」。三個年輕人經過商量,決定做餛飩。開餛飩店門檻低,而且每個人每天總要吃東西的,「即使賣不掉,大不了自己吃嘛。」
  • 3個碩士辭職賣餛飩,日售20萬碗,年入15億,全國有2500家門店
    但你能想像三個碩士學歷,一個公務員、一個大學老師、一個國企經理這樣的三個人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中國合伙人》嗎?只因各有所長,全都失業,就這樣決定合夥創業,準備開一家混沌店。有了想法後,說幹就幹,他們馬上去工商局領到了上海市第一家個體戶證書,證書編號001。
  • 餐飲界的「優衣庫」,賣餛飩、蓋飯、羊肉串,22年開出100家直營店!
    它創業22年來,只在北京開店,不融資、不加盟、也不上市;在單品盛行的年代裡,它卻用蓋飯+羊肉串+餛飩的「奇葩」組合做餐飲;在北京開出100家直營店,單店平均日流水35000,是全國快餐店平均流水的5倍,單店效益,快餐平均效益,外賣效益都做到了全國第一名。
  • 辭掉鐵飯碗賣餛飩被罵蠢,如今成為業界龍頭老大,年收入超15億
    1999年的時候還是一個開在上海路邊,僅有15平方米的小品牌,每天卻能賣出1000碗餛飩! 二十多年過去了,這個當初的地攤餛飩品牌,如今已經成為了餛飩界年收入超過15億元的龍頭老大!那麼它到底是如何從一個小吃,做成一個大生意的?說到這裡,就必須要提到吉祥餛飩的創始人——張彪、左兵和翁聯輝。
  • 年營收15億,它靠一碗小餛飩火了21年,開出3000+店
    這裡有,中國首個門店數量突破2萬+門店的正新雞排;這裡有,靠賣早餐上市的餐企巴比饅頭;……即使這樣,在星羅棋布的魔都餐飲江湖裡,有一家餐飲企業的江湖地位仍然無法被忽略,它靠一碗小餛飩紅了21年,從十幾平小店到3000+店餐飲帝國,從過去日賣1000碗到年營收15億元。
  • 發現餛飩店的商機,開一個餛飩店如何?
    餛飩是個大家都喜歡的小吃,清淡的口味,完全符合現代人對養生的追求,尤其在冬天的早晨,一碗熱乎乎的餛飩,吃完之後,渾身暖和。餛飩肉餡味美,湯清香溢人風靡全國受到食客的歡迎。發現了餛飩店的商機,開一個餛飩店如何?
  • 開家生鮮餃子餛飩店,是否可行?
    有個朋友問我開家生鮮餃子餛飩店是否可行,根據我的開店經驗和顧客反應,我覺得可行,而且我也有意朝這個方向發展,風險小投資少,連店面都不用找,可以在家裡做好後通過微信朋友圈賣,網上一查,通過這個方式還真有做得很成功的例子。只要認真經營,相信收入肯定能比打工強很多。
  • 名創優品:10元店如何做到2年開1100家營收50億?
    能兩年時間在全世界開1100家店,銷售額突破50億,且同時滿足銷售規模、店鋪數和區域三個維度的,目前在全球沒有第二家。葉國富和他的名創優品在喧鬧聲中起來了:媒體說他模仿和山寨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大創,業內人士說他是中國連鎖零售創新的典範。而葉國富和他的創業夥伴,卻瘋狂地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讓全人類增加幸福感。用小米的打法,2年開1100家店創50億營收的「狂人」葉國富,會延續這個奇蹟嗎?
  • 從15平米到15億的奇蹟!吉祥餛飩究竟是回如何做到的?!
    上海人認可的餛飩品牌,堪比老字號的吉祥餛飩!對上海人來說,吉祥餛飩是當之無愧的老品牌,1999年第一家店開在上海人民路,僅15㎡,20個座位,每天卻能賣出1000碗餛飩!它更曾代表「中華名小吃」參與世博會,將正宗中餐美食帶向世界。
  • 這家老闆半年內連開3家如意餛飩店,是巧合還是機遇
    一、半年3家店張曉輝先生在遇到如意餛飩前已是深資餐飲人、投資者,在蘇州崑山經營著咖啡店、餐廳、物業公司等,機緣巧合吃過如意餛飩後,... 一、半年3家店張曉輝先生在遇到如意餛飩前已是深資餐飲人、投資者,在蘇州崑山經營著咖啡店、餐廳、物業公司等,機緣巧合吃過如意餛飩後,就喜歡上了這個味道。
  • 火遍全國2000家店的「如意餛飩」放大招!新品「麻辣小龍蝦餛飩」
    它創立於2006年,15年來2000家門店遍布全國。這次竟然帶來了超霸氣的新品餛飩!新品"麻辣小龍蝦餛飩"橫空出世!熟悉的餛飩,不一樣的味道。鮮嫩的麻辣小龍蝦餛飩,隔著屏幕仿佛都能聞到香味!不僅可以選擇多種吃法,還可以加錢換成不同口味的湯底!
  • 三年開2000家店 營收破100億 香港單店月賺300萬!名創優品爆贏的...
    三年開2000家店 營收破100億 香港單店月賺300萬!所以我們在香港一年開了20家店,然後逐漸走向國外,如今名創優品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是知名度比較高的品牌,拓展到了170多個國家,幾乎佔據了shopping mall裡最好位置。
  • 開家餛飩店需要注意什麼問題,做不好這兩點,餛飩店無法經營下去
    開家餛飩店是個低風險低投資的小項目,只要能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經營下去,不要小瞧這個項目小,它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贏利收益。今天結合我自己開餛飩店這麼多年的經驗,分享給大家開家餛飩店需要注意的這些問題,做不好這兩點,餛飩店無法經營下去。
  • 7年開店4222家,「十元店」名創優品的百億生意經!
    壹 七年前,在廣州名創優品開了第一家店;七年後,相信沒人會想到一家「十元店」能開店4222家;創造出上百億的財富,GMV高達190億的上市公司! 名創優品也是近年零售界的一匹「黑馬」,用了2年時間,擴展到了一千多家店;截至2020年6月30日,靠自創的名創優品品牌,這家公司在全球開出了4222家門店。
  • 網友爆料稱:餛飩店用對講機賣餛飩很"fashion"
    賣餛飩老闆手拿對講機,方便指揮後廚【你拍我寫】(註:懷神,網絡用語,fashion的諧音,指時尚)河南商報記者 沈威見過吆喝著南腔北調賣餛飩,你見過用對講機賣餛飩的嗎?這麼拉風的餛飩店,就在鄭州市金水路上。網友稱,餛飩店也懂得使用高科技,小飯店也有大智慧。 加載中...
  • 他是窮苦打工仔,僅初中文憑,卻把十元店開到了3800家,年入近200億
    可偏偏就有這麼一個人,他只有初中文憑,卻能白手起家,靠賣10元商品年入近200億。並在全球範圍內開了3800家店,它就是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家境貧寒,南下打工葉國富,1977年出生在湖北十堰的一戶貧困的農家,家裡有7口人,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 7年開出4000家店,名創優品還能奔跑多久?
    數據顯示,名創優品創立當年就開了27家門店,2014年新開門店370餘家,2015年開店數量突破1000家,同時開始進軍海外市場。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6月30日,名創優品全球門店數量達4200餘家,其中海外門店數量將近1680家。
  • 餃子餛飩店開大店還是夫妻小店,大店掙大錢嗎?三姐分享開店經驗
    一直有朋友諮詢我,我想開餃子餛飩店,想請人幹,不想起早貪黑的自己動手。而且兩夫妻開個小店,好象不體面,被別人瞧不起,開大店更有面子些。為了面子可以理解,因為我曾經也是那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儘管自己生活艱辛,但還是不願放下面子,只想著過體面的生活。
  • 下崗女工負債3萬元開餛飩店,如今成食品公司老闆
    1997年,24歲的徐曉恩兒子剛滿一歲,原以為生活會在平靜中過下去,可她下崗了。徐曉恩只有面對現實,於是她在一家店裡做起了營業員。一做就是兩年。人嘛,給別人打工打時間長了,就又不滿足於現狀了,看到身邊的很多朋友,有的就是賣服裝,自己創業。
  • 日本最強餐飲店:一碗牛肉飯賣了120年,開出2124家店
    直到昭和三十三年(1958年),瑞穗才正式決定以牛肉飯作為畢生事業,成立吉野家株式會社,目標是年銷售額達1億日元。站在當時的情形來看這個目標,是有點誇張的,立下這個Flag的時候,吉野家築地店還只是巴掌大的一塊小店面,總共15個座位,而營業時間滿打滿算不過8個小時。以當時的產品單價來算,要達成年銷售額1個億的目標,每天來店光顧的客人,至少要有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