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4歲的徐曉恩兒子剛滿一歲,原以為生活會在平靜中過下去,可她下崗了。徐曉恩只有面對現實,於是她在一家店裡做起了營業員。一做就是兩年。
人嘛,給別人打工打時間長了,就又不滿足於現狀了,看到身邊的很多朋友,有的就是賣服裝,自己創業。賣這個工藝品什麼的,都自己開個小賣店,心想著自己什麼時候也能開個小店,當個老闆。她選擇開什麼店呢。後來轉來轉去,就覺得,都說冷飲利潤比較大嘛,就是說夏天小孩子特別愛吃,後來就選擇開個冷飲店。
2001年,背了三萬元的債務,徐曉恩開始摸索著自我創業。然而,初次經商的她對冷飲生意預測得過於樂觀,由於受季節的影響,她的投資並沒有像她預想的那樣在換季前收回來。這一下徐曉恩慌了。
開始發愁了,因為剛下崗畢竟沒錢嘛,不欠人家的錢。這時候等於說你沒錢,然後又加上欠人家的外債,因為那些錢都是親戚朋友湊的,想著這要是換不上咋辦。那時候就發愁嘛,然後到街上想想,是不是這個選項沒選準。然後就去街上轉轉,這時候只有改行了,不改行的話只有死路一條。
已經經歷了一次創業失敗,此時徐曉恩如履薄冰。冷飲也賣著,有客人來了,就另外給他介紹,我們這個小店還有餛飩。結果這個餛飩越賣越好,冷飲不是天冷嘛,漸漸都不行了。那時候就對這個餛飩也特別感興趣了,感覺它有市場,那時候就比較有信心了,下定信心,她就要把這個餛飩一心一意做好,冷飲就不做了。後來就把們頭那個招牌就給換了。換成餛飩館了。當時也沒有註冊品牌,就三個字,「餛飩館」。
隨著餛飩館生意越來越好,徐曉恩也終於一掃心中陰霾,臉上露出了笑容,也初嘗到了自主創業的樂趣。
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肯幹,就這樣,徐曉恩的生意在南陽市紅火了起來,餛飩分店一家一家的開,並註冊商標,曰巧味餛飩。由她發明的巧味餛飩,味道鮮嫩可口。外觀設計獨特,為此還申請了國家專利。吸引了河南省內外三十多位商家加盟連鎖經營。然而,前店後廠的生產經營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連鎖性經營的要求。必須要規模化生產統一配送才能確保出品的質量。
2005年11月,徐曉恩作為唯一一名被邀請的中國代表,參加了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國際小額信貸年峰會,在大會發言並獲得了2005年全球微型項目創業獎一等獎。
如今的徐曉恩已經是南陽市巧味食品公司的老闆,她所創立的巧味餛飩已經由小店鋪經營轉向了年產值兩百萬元的規模化生產企業。
本文來自生意小哥,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