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穿黑衣者)正在廚房裡整理外賣 通訊員供圖
烈日當空,氣溫超過了30℃,江蘇大學大四學生何勇還是堅持穿著制服出去送外賣,「穿著制服顯得比較規範。每次送外賣,我都要自我推薦說我是大學生,現在創業賣餛飩,這是我唯一的噱頭。」
5月20日,何勇等5個學生集資了20萬元,在鎮江市江大后街盤下了一個40平方米的店面,加盟了一家餛飩連鎖店。20天不到的時間,他的小店淨賺了1萬餘元。
眼睛弱視,被逼走上創業之路
23歲的何勇來自四川南充的一個小鄉村,就讀江大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他成績優秀,拿過獎學金,已和浙江台州一家製藥公司籤訂了就業協議。然而,他心中一直有個不敢吐露的痛,那就是高中時視網膜脫落造成的左眼弱視。
眼睛弱視,給何勇的大學生活造成了不少困擾。他是班裡最早立志考研的人,卻在考研體檢前夕悄悄放棄了考研;同學約他去考駕照,他推脫說自己沒有空;甚至看到心動女生,也不敢上前去搭句話。今年3月,他去工廠上班,實驗室裡化學試劑的刺激性氣味讓他眼睛極度不適,「像正常人一樣讀書、工作,我肯定比不上別人,走創業這條路就是逼出來的。」何勇說。
雖然大學裡毫無創業的實踐經驗,但是對自己不能走尋常路早有預想,何勇稱自己是個很喜歡思考的人,「去飯店吃飯,同學們關注的是哪個菜好吃,我則更關注店裡的裝潢、碗筷、桌子的顏色等。」為了說服同學湊齊啟動資金,何勇把平時儲存在腦袋裡的關於創業的細節都一一拼湊,讓同學看到了他的信心和細心。何勇還給同學算了一筆帳,「20萬元的投資看起來很大,可是就算失敗了,還有十幾萬元的店鋪轉讓費可以保本,平攤下來一兩萬元的虧損對每個年輕人來說是承擔得起的。」就這樣,化工學院的5個學生集資20萬元,賣起了餛飩。
一天工作15個小時,不到20天淨賺1萬多
開店之初,何勇和同伴胡志良料理店面,忙得焦頭爛額。
「每天早晨8點到店裡理貨,整理廚房,外賣、收銀、下單、洗碗……一直要忙到晚上11點才能回宿舍睡覺。」何勇戲稱自己又是老闆,又是夥計,還要負責和店裡的顧客「陪聊」,了解顧客的建議和滿意度。熟悉學生生活習慣的何勇接手店鋪,第一招就是加入了一家外賣網站,網絡直接點單還能享受優惠,店鋪的外賣量直線上升,生意最好的一天銷售額達1200多元。
何勇驕傲地告訴記者,接手店面不到20天,已經淨賺了1萬餘元,這對試水創業的他來說是個好消息。「和工作的人不一樣,對創業有激情的人只要肯去做,做8小時就能掙8小時的錢,做10小時就能掙10小時的錢。」現在,何勇正享受著這種自主創業的艱辛和甜蜜。
面對質疑,他認為行業不分高低貴賤
「大學畢業了開飯店也太沒面子了,大學四年不是白上了?這樣的創業高中畢業生也能做。」何勇的創業在同學中引起了質疑,對此,何勇看得很開。
「大學四年和不同的人接觸,我待人處事都成熟了很多,這是四年前的自己達不到的。」至於面子的問題,何勇說,行業不分高低貴賤,他用了一段網絡調侃回應那些質疑:「當你可以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換回你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只要店面的地理位置好,做得不比別的店難吃,你的店面就不會倒閉。」對大學周邊的餐飲業,何勇有自己的看法,他坦言,經營這樣一個店面,想要做大做強不太現實,他和同伴正計劃著依靠賣餛飩的第一桶金,儘可能地在周邊尋找成熟的餐飲項目,經營更多的店面。他相信,只要選對項目,肯付出,就能在創業這條路上「活」下來。
相關
60個公益項目
獲創投資金
江蘇省青少年公益項目創投大賽評選結果公示
快報訊(記者 趙丹丹)今年3月,共青團江蘇省委、江蘇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現代快報、江蘇教育臺、新浪江蘇、江蘇音樂臺啟動了「助夢青春·益起來」——江蘇省青少年公益項目創投大賽,面向全省徵集服務青少年群體的公益項目。昨天,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江蘇省青少年公益項目創投大賽評出60個資助項目,其中南京愛心之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尋找被遺忘的天使」等5個項目獲得一等獎資助項目,將獲得5萬元創投資金。
據了解,大賽啟動以來,截至4月30日共收到申報項目573個,初步審查篩選出355個項目於5月10日在新浪江蘇大賽專題網站面向社會展示,開展網絡投票評選。截至5月20日,共有26810人參與網絡評選,項目最高得票25007票,根據項目創新性、公益性、社會效益和可推廣價值挑選出120個項目進行專家組評審。5月27日團省委、省青基會邀請省民政廳、聯合主辦單位負責人、團省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召開了專家評審會,經過評審,「尋找被遺忘的天使」等5個項目成為一等獎資助項目,將獲得5萬元創投資金;「陽光行動」等10個項目獲得二等獎,獲得3萬元創投資金;「攜手同行」等45個項目獲得三等獎,可得1萬元創投資金。
今年9月30日前,所有項目均須提交項目結項報告,團省委、省青基會將對各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評估,並評選出10個「江蘇省優秀青少年公益項目金點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