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錢出力又如何,比不上老二家一通電話」老大媳婦的委屈很扎心

2020-12-06 好孕

文|好孕姐

大早上接到電話,說是大伯生病住院了,父母讓我有時間過去瞧瞧。聽完我就立刻安排了時間,拎著果籃去探望,結果還沒進病房門就聽到裡面在吵架,聽聲音是大伯家的大兒媳,好像是因為照顧問題起了爭執,大兒媳指責婆家太偏心,逮著他們兩口子可勁兒欺負。

我這才了解了事情原委,原來從大伯生病開始,在病床前照顧的就是老大家,住院半個月了,幾乎沒在醫院看到過老二家的身影,頂多是電話問候。

開始老大家還在忍受,奈何今天大伯又接了老二家的電話,掛完電話就向臨床的病友炫耀,說:「你看我家老二多有孝心,每天都打電話過來噓寒問暖,這是擔心我呢!」一句話把老大家媳婦給惹毛了,自家每天在醫院裡忙裡忙外,敢情比不上老二家一通電話?越想越生氣,脫口而出就是:「出錢出力又如何,比不上老二家一通電話。」

大伯被懟得啞口無言,卻又顧及面子不肯認錯,這才僵持在病房裡。事後,我只好拉著大嫂安撫,讓她理解下老人的固執。她委屈至極,不懂自己做錯了什麼,我只能說她運氣不好,嫁給了不受寵的大堂哥了吧。

現實中,這種例子不在少數,老一輩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在子女結婚後依舊如此。家裡有兄弟的疼么兒,家裡有姐妹的疼兄弟,這本身就是人性的弱點,若是我們斤斤計較,怕是一家子都要過不好了。

當然,這並非是在指責我大嫂,只不過她的解決方式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今天就來說一下,遇上同樣的事該如何面對?具體有二:

找同輩攤牌:五五分

早年我結婚的時候,婆家也是更加偏疼小姑子,認為姑娘結婚不容易。生病的時候也是如此,同樣是買了房車的,小姑子就什麼都不用做,而我要在病床前長期伺候。於是,我就找到小姑子,攤牌表示「你家做多少,我家就做多少」,畢竟婆家並未重男輕女,沒有女兒就能置身事外的道理。

事後,我直接列出了值班表,不到我該去的日子就絕對不去,小姑子終於在我的強硬下擔起了應盡的責任。

找長輩攤牌:找護工

以大伯家為例,事後溝通時老二家藉口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過來。我就當場提出請護工,花費兩家對半分,誰也不佔便宜。沒想到二堂哥一聽這話,立刻表示時間擠擠還是有的,這才平息了大嫂的不滿。

所以,如果你家的小叔子或者小姑子表示沒有時間的話,你就直接要求對方掏錢即可,不想出錢又不肯出力,世間哪有這好事呢。

相關焦點

  • 老二比老大更聰明?真相扎心了
    比如,1973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通過大規模的調查和結果分析,認為荷蘭年輕男性的出生順序與智力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係,也就是說越早出生的孩子越聰明。但這樣的結論僅僅是表象,並不知道具體的原因究竟是來自生理層面,還是心理層面。
  • 二胎殘酷真相:老大比不上老二精,但一定比老二……老大太難了
    生完老二以後,圓圓依舊自己帶娃,這時的她顯然帶娃更遊刃有餘,而且也不會處處追求完美極致。結果令她意外的是,老二反而養得比老大更聰明。比如說,同一個桌角處老大摔傷後圓圓就會用海綿包圓,而老二則是撞傷一次後自動多開,看著就比實誠的哥哥有趣。
  • 桃園三結義,張飛出錢出力乃義軍大股東,為何只是當老三?
    劉備老大,關羽老二,張飛老三。在組建軍隊時,張飛出錢出力,是最大股東。可是,最後張飛只做了老三,這是為什麼呢?    看《三國演義》一直有個問題,就是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為何張飛是老三?關於這個問題,仿佛不是問題。在大家的印象中,桃園劉關張結義,自然是以年齡為標準,劉備年齡最大,當然做大哥,以此類推。其實並非如此。
  • 為什么女孩寧願嫁給窮人家的獨生子,不願嫁有兄弟兩個有錢家庭?
    網友@花好月圓說:我嫁的是老大,不被偏心的那個,處處都要受委屈。現在腸子都要悔青了。當初我們結婚,婆婆就哭窮,說自己不容易,還有個小兒子,我心軟,就沒要婆家的一分彩禮,結婚也只是簡單舉行了一個儀式。後來我和老公憑自己的能力在城裡買房買車,經濟條件也好了很多。
  • 三兄弟為父母遺產對簿公堂 老大老二起訴老三
    家住東臺某小區的李氏兄弟三人分家20多年,如今父親老李去世,又因遺產歸屬對簿公堂。當年老李在三位好友的共同見證下為三個兒子分了家產,其中老大分得西屋一間半、條桌一張等不動產並每年給父親一定數額的生活費;老二分得西屋一間半、條桌一張等不動產並每年給父親一定數額的生活費;老三分得東屋三間、廚房兩間等不動產,老李和老伴與老三共同生活。  起初老李老兩口住在老三分得的東屋裡,後來老三結了婚,老兩口就搬到了近40平方米、土牆草頂的廚房裡。
  • 家裡添了老二老大要「瘋」了 有孩子拒絕上學還掐弟弟
    二孩政策放開後,不少家庭都由三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可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一家醫院了解到四口之家的煩惱。  家裡添了老二,老大要「瘋」了,這不,有孩子不僅自殘還掐弟弟,有孩子天天躲在牆角哭……  【案例1】  9歲男孩拒絕上學 掐弟弟還用刀自殘  9歲的小茂(化名)怎麼也不去學校,一說到上學,就像發了瘋一樣亂砸亂摔東西。一家人怎麼勸怎麼哄都不管用,就讓小茂在家待了幾個星期。
  • 老四的升級夢,一把梭哈,幹掉老大老二老三我就是老大
    (後面為了簡單我們就用老大、老二、老三代替人名)如何動手需要好好謀劃,等到一個良好的契機才行。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一次老二打了個大勝仗,截獲了吳軍的全部輜重,楚王十分高興,將一半的戰利品賞賜給了老二。就是這件事讓費無忌想出一個絕佳的計策,並決定馬上實施。老二這個人不善人際交往,一心撲在政務上,在民間口碑很好深受百姓愛戴,費無忌的第一步就是要搬掉老二。
  • 68歲老人感嘆:寧願一個人過,也不想去兒子家出錢出力還不討好
    0268歲的呂奶奶說,她寧願一個人過,也不想去兒子家出錢出力還不討好。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聽聽呂奶奶的故事,可以了解一下老人的想法。呂奶奶和老伴只有一個獨子,兒子從小到大,夫妻倆總是什麼都要給他最好的。
  • 「老大憨老二精」,為什麼老二總比老大機靈?三點原因跟父母有關
    獨生子的家庭當然不存在,孩子多的父母就能明顯感受到,老大往往是憨厚善良的那個,老二是機靈調皮的那個,如果有老三就是家裡最鬧騰的那個。老大女兒、老二兒子,相差2歲卻總吵架,媽媽無意發現真相同事小王是公司裡唯一兒女雙全的人,大女兒今年6歲了,小兒子也4歲了,每次來公司都很招大人們的喜歡。不過,小王卻很頭疼,還勸告大家生多了不好,不是養不起,而是太難養。
  • 現代「慘婆婆」圖鑑:出錢出力,淪為全家公敵……
    作為婆婆最大的失敗,就是:「出錢出力,最後淪為全家公敵!」按照「出錢出力」這個說法,可以把現代婆婆分為四種:給錢人不來;不給錢人來了;給錢人來了;不給錢人不來。undefined圖片模糊,建議替換或刪除 ×這樣的老公,永遠把媽媽排在第一位,但是郭曉冬的媽媽,卻是個聰明婆婆——她把媳婦排在第一位。
  • 「我出錢出力幫你帶孩子,換不來一點尊重嗎」「是你們應該做的」
    我做到了,我從開始打工賺錢後,就沒讓家裡爸媽操過心,還時不時會貼補家用,後來結婚嫁人,嫁妝都是自己存起來的。但做到歸做到,我心裡總歸是對父母有埋怨的,我羨慕身邊一直被父母照顧的孩子,可我心裡也清楚,我兄弟姐妹多,父母也確實管不過來。文|胡小乖,圖|網絡因為這個遺憾,我曾經和自己說,我以後就要一個孩子,這樣我能把我的愛都給一個人。
  • 一個婆婆的自述:巴結兒媳出錢出力遭謾罵,養兒到底圖個啥
    t我已經50多歲了,有個兒子,眼看兒子已經成人,我和丈夫在外打工,什麼髒活累活都幹,只為給兒子娶上媳婦,了卻我們的心願。那姑娘家離我們不遠,只有四公裡路程,家裡條件一般,和我們也般配。我們看那姑娘長得漂亮,也懂禮貌,就是脾氣不太好,更重要的是兒子喜歡,我們就同意了。我們給兒子裝修了婚房,給了彩禮,直到把姑娘娶進門,我才鬆了一口氣,總算把心事了結了。兒子結婚後,就帶著媳婦打工去了,等回來的時候孩子已經7,8個月,不能幹活了。
  • 為啥老一輩更偏愛老大?以下原因很現實,只能說老二太值得同情
    我們家就是如此,老大女兒出生的時候,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歡喜得不得了,整天搜羅各種新奇玩意給女兒,爭先恐後地買衣服,買玩具,搶著帶女兒,可以說除了餵奶,女兒的衣食住行真的沒讓我操什麼心。所以我覺得帶娃非常省心,也毫不猶豫地生了二胎,兒子生下來後,老一輩對老二相比對老大真的明顯差太遠,老大好像是心肝寶貝,老二就像撿來的。
  • 有了二胎後,老大總和老二爭風吃醋,該如何告訴老大他已經長大呢
    現在他家老大4歲,老二1歲多一點,整天過得雞飛狗跳,難帶的不是老二,而是老大。自從二寶出生後,老大就各種作,老二吃奶,老大用腳踢他,「我要媽媽,我要媽媽。」晚上老二睡著了,老大睡不著,就用手拍老二的頭,非要把老二拍醒,有時還會趁家人不注意,把蹣跚學步的老二推倒。
  • 朋友有難,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兩者都給不了的人一般會說流言蜚語
    一般人可以沒錢,但是沒有出力的選擇,那就是懶到家了。懶惰的人,一般自己也照顧不好,一般在工作中都會給別人甩問題,生活中大體也會如此。所以朋友有難,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兩者都給不了的人一般會說流言蜚語。因為不出錢,也不出力,會出什麼?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在工作中生活裡,不出錢不出力的人好了可以是廢物,不好呢?可以是什麼呢?
  • 生完孩子後,婆婆出錢和出力,哪個更實際?聽聽過來人的真實心聲
    一整圈看下來,王先生更糾結了,直到看到一位網友評論:「我覺得這種事情你妻子才是當事人,最好還是聽聽她的意見」,他瞬間豁然開朗,想想也是,畢竟事關妻子,她應該是決定者,於是便將這個事情告訴了她。沒想到妻子聽了之後樂了,告訴他說:「孩子是我們倆的,為什麼要他們出錢出力呢?
  • 孫儷揭秘育兒秘訣:二孩家庭,老大比老二更重要!
    你以為將蘋果一分為二是公平,可原本能吃一整個蘋果的老大,並不會這樣覺得。你以為陪老大兩小時、老二兩小時是公平,可老大心裡想的是,曾經媽媽的一天都是自己的。該有多心寒,才會讓他有了去別人家的想法?也許在他心裡,相處了11年的父母,都不如一個陌生人關心自己。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描寫了一個類似的、令人心碎的場景:客人抱起香香軟軟的娃娃,來回踱步,嘴裡開始哼起搖籃曲,眼睛眯起來,流露出萬分沉醉的柔情蜜意。
  • 小時候,老大老二很像長大了,老二老三很像
    2011年:(從右到左) 大姐 韓東霞 45歲 二姐 韓曄霞 43歲 三妹 韓詠梅 41歲  小時候,老大老二很像  長大了,老二老三很像  出生在鄭州煤礦機械廠的  那天,身高相仿的老大和老二穿的衣服戴的帽子比較一致,從當時的面相來看,老大和老二長得也比較像。  可是將近40年過去了,現在再拍照,我們發現,老二和老三反而更相像了,她們自己也覺得很有意思。  曾被送回老家寄養  當時,爸爸一個月工資41塊,媽媽38塊。
  • 二胎家庭扎心真相:這3句話千萬不要對老大說,不看就晚了!
    一時間,伴隨兩姐弟吵鬧和家長訓斥聲,充斥了整個店裡,鬧得不可開交。生活中,這樣的二胎矛盾場景並不少見,關鍵看家長如何去平衡和應對。哥哥爆發自己的委屈後,卻只得到爸爸輕飄飄的一句話:「弟弟不要踢哥哥」。但這句話對弟弟毫無震懾力,他依然在打哥哥。一時間,弟弟的得意,與哥哥的委屈交織在一起,讓很多家長看了都感到氣憤,也很心疼大兒子的委屈。
  • 馬灣鎮大臺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齊戰「疫」
    大臺村是馬灣鎮的一個偏遠小村,全村6個村民小組186戶869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村幹部群眾將心凝聚在一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密織了一張疫情防控網。村黨支部書記義援「口子村」在荷沙公路郭咀村卡口處,一邊是藍色的民政救災帳篷,一邊是一個透明塑料薄膜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