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誰都有老的那一天的,不管你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都逃不過這個規律。到老了是跟子女住在一起,還是單獨過,這就面臨一個選擇了。
以前古代的大家庭裡,老人都是跟子女住在一起的,所以會有四世同堂和五世同堂的。但現在,很多子女在結婚時就不跟父母住在一起了,他們崇尚自由,不想被老人管著。
父母和子女分開住,的確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摩擦。但等到小夫妻有了孩子,或者父母年紀大起來,那父母和子女不住在一起,就又會有弊端了。
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可以幫忙帶帶孩子,父母有什麼事時,子女也可以更方便地照顧老人。但現在有些老人,不願意跟子女住在一起了,他們又是怎麼想的呢?
02
68歲的呂奶奶說,她寧願一個人過,也不想去兒子家出錢出力還不討好。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聽聽呂奶奶的故事,可以了解一下老人的想法。
呂奶奶和老伴只有一個獨子,兒子從小到大,夫妻倆總是什麼都要給他最好的。到兒子結婚時,老夫妻倆自然要給他買好婚房了,所以小兩口一結婚就單過了。
那時一切都很好,小兩口住一套房子,老兩口住一套房子,婆媳之間也沒矛盾。但兒子結婚後第二年,呂奶奶的老伴生病去世了,這時兒媳又懷孕了。
所以兒子提出讓呂奶奶搬去和他們住在一起,這樣互相有個照應,等孩子生下來後,呂奶奶也可以幫忙帶孩子。呂奶奶和兒媳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所以呂奶奶搬去兒子家住了。
03
呂奶奶住到兒子家後,原來的房子就空著了,兒子建議她把房子出租了,這樣可以有一筆租金,反正空著也是空著。呂奶奶就聽兒子的,把房子出租了,然後拿這些租金貼補家用。
除租金之外,呂奶奶每個月有3000多塊錢養老金,她一個人住的話,這些錢夠她花了。可住到兒子家後,兒子兒媳逐漸開始不花錢了,什麼都要呂奶奶來負擔。
尤其生下孫子後,開支就一下子大了,呂奶奶真覺得吃不消。兒媳說呂奶奶就一個兒子,手裡的錢將來遲早是兒子兒媳的,所以早花晚花都一樣,呂奶奶就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貼補家用。
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呂奶奶和兒媳老發生矛盾,兒媳總是嫌她這不好,那不好的,她心裡很受委屈。後來,孩子上幼兒園後,呂奶奶就收回了出租的房子,自己搬回家去住了。
04
呂奶奶回到自己家住後,一下子覺得很輕鬆。在生活上,她不用照顧兒子一家吃喝拉撒了;經濟上,也不用負擔兒子家的開銷了;心情上,她也變得輕鬆了,不用再受兒媳的氣了。
在兒子家住了4年,呂奶奶所有的錢都搭在兒子家了,當初兒媳生孩子的錢都是她付的。可她出錢出力,兒媳還總是不滿意,兒子又向著兒媳,呂奶奶覺得自己何苦呢?就是出去給人家做保姆,人家也應該要懂得尊重她的。
呂奶奶回自己家住後,兒子兒媳意見很大,好多次打電話給她,讓她去兒子家住。可呂奶奶都拒絕了,她覺得還是自己一個人住吧!雖然一個人住冷清些,但好歹輕鬆點,她也不年輕了,餘下的日子不多了。
現在呂奶奶一個人生活,每天和左鄰右舍的老太太們聊聊天,出去遛遛彎等,她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偶爾有不舒服時,她就和老姐妹們互助著,那些老姐妹也都是單過的,她們也都不想跟子女住在一起。
05
很多家庭都有啃老的現象,老人去子女家帶孩子,不僅出錢,還要出力。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是只要子女過得好,他們總是無私地奉獻。
其實,為人子女者要多體諒老人,不能一再壓榨老人,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到晚年時也該輕鬆一些了。68歲的呂奶奶,她何嘗不想享受家庭的溫暖?何嘗不想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
可她想要享受這份家庭的溫馨,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她覺得負擔不起,所以才會無奈地說:寧願一個人過,也不想去兒子家出錢出力還不討好。
兩代人住在一起,的確難免會有矛盾的。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婆婆和兒媳也難免會有分歧,但一定要多包容,多溝通和體諒。只有這樣婆媳才能合作愉快,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家庭也才會更幸福。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