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25日 11:24 來源:江南時報
參與互動(
)
形狀像車輪,口味酥脆香甜,相傳當年曾被乾隆御口稱讚
宿遷白酒名揚天下,其實宿遷還有一道很有特色的地方美食,就是車輪餅。不過這裡的車輪餅和臺灣的車輪餅並非同一概念,宿遷的車輪餅採用的是夾心餡的製作工藝,然後在油鍋中煎出金燦燦的顏色,嘗起來口感酥脆香甜,在當地象徵著喜慶團圓,是過年和節慶期間必不可少的美食。
在記者老家宿遷,很多人家過年時常在家製作車輪餅。根據兒時記憶,車輪餅的製作過程有點像油炸餃子,只不過配料比餃子講究多了。車輪餅的餡料中有兩樣「靈魂」食材必不可少,這就是冰糖和豬油。製作餡料的時候,要把碎冰糖和豬油,以及桂花、核桃仁、瓜子仁、青紅絲等各種美味佐料攪拌在一起,製作成餡心。製作麵皮的時候用的是麵粉,不過和面用的卻是食用油。用兩張圓形麵皮把餡料包好縫合以後,沿著車輪餅的外圓形邊緣再捏出一些紋路來,這樣製作好的車輪餅就更像車輪了。
看似簡單的美食,其實背後還有一段悠久的傳說。據說當年乾隆下江南,遊玩至埠子(現位於宿遷市宿城區內)時,看見一家酒店高掛著「天下第一」的匾額,乾隆皇帝有些不悅,便要求這家酒店依據他乘坐的車駕的輪子形狀,製作一道美食,限定三天內完成,否則就要把酒店的匾額摘了。酒店的老闆苦思冥想之後,召集夥計製作出了今天的車輪餅的前身,乾隆品嘗後大加讚賞。車輪餅此後曾作為貢品使用,這道美食也在宿遷一帶慢慢流傳了開來。
正如東北水餃、重慶火鍋寄託著遊子的思念一般,宿遷的車輪餅也是家裡長輩用來招待回家孩子的保留美食。我每次回家,爸媽都會端出一盤親手煎炸的車輪餅讓全家人品嘗。對於別人來說,這就是一道普通的地方菜,很好吃,感覺也很新鮮,但是對於我這樣的遊子來說,這道菜卻是能夠喚醒兒時記憶和深厚鄉情的藥引子,吃一口就從舌尖香到了心裡。
正是因為正宗的車輪餅只有在宿遷才能夠吃到,很多在外工作的宿遷人回家都會不自覺地對這道美食產生惦記感,如果回家一趟沒吃到車輪餅,心裡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於是,經常就會出現一種有趣的畫面:飯館裡,一幫年輕人在參加即將離開宿遷返城前的聚會時,對著一盤車輪餅大快朵頤。
而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春節假期過完離家前,也往往會在爸媽的熱情要求下,帶上十幾塊打好包的車輪餅,準備拿回去解饞。雖然車輪餅屬於油膩的東西,一次吃一塊基本上就飽了,但是大家仍然把它當做珍饈美味一般,仔細地收好帶走。 江南時報記者 劉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