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畫與紙畫各有千秋,不過「瓷畫」是趨勢,「畫家」選擇「景漂」。本文由專注生活百態的百家號「生活導讀」原創,侵權必究!
在景德鎮生活有一年多了,感覺景德鎮還好,生活節奏慢,離老家比較近。來景德鎮生活,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老家鄱陽凰崗與景德鎮一衣帶水,由一條昌江相連,小時候比較喜歡字畫,種上了因。
封建社會時期,鄱陽凰崗是景德鎮陶瓷如海的第一站,上世紀90年代初,鄱陽凰崗昌江段架設了一座橋,千年碼頭毀於一旦,非常可惜。至今,上了年紀的老人,依然知道古碼頭在哪兒。
值得一說的是,鄱陽凰崗過去「五湖四海」的窯工多。一位老鄉說,他祖籍在河北邯鄲磁州(今,磁縣),現在景德鎮的安徽黟縣人,他們的祖先大都在凰崗碼頭生活過,其中有王大凡和他的父輩王家耀。
即便是現在,鄱陽凰崗依然有安徽黟縣人(祖籍)。我國的制瓷史有數千年,陶瓷的功能性發生了巨變,從實用性到觀賞性,就如以前的書法,從雕刻甲骨、竹簡、金石上,再到躍於紙上,成為藝術。
筆者認為,瓷畫取代紙畫的一個發展趨勢,猶如前面說的,承載文化藝術的方式,不斷發生改變。「紙畫,有很多年厚重的歷史積澱,而瓷板畫至今不到兩百年,其發展勢頭強勁,肩負著文化傳承重任。」
瓷畫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精華,又兼容了中國陶瓷藝術優點。瓷畫是繪畫發展的一個高級階段,他的難度並不亞於紙畫。可以說,會瓷畫的人,一定會國畫,但是會國畫的就不一定會「瓷畫」。
這幾天,一位浙江朋友來景德鎮,他是來學陶瓷繪畫的。此前他在浙江一所學校擔任美術教師。瓷畫易於保存,可傳承千年,是最為理想的裝飾材料,且有升值空間,瓷畫的價值受到器形和品質影響。
瓷畫製作工藝非常複雜,工和藝缺一不可,都需要相當高的標準。那麼多畫家為何來景德鎮淘金?他們將繪畫藝術融入陶瓷,創造出高價值的作品,這是傳統繪畫藝術的進步,也是必然趨勢。
如果範增的書法,寫在陶瓷上,那麼價值會增加很多倍。何水法的作品,用陶瓷去展現,同樣珍貴,因為即便何水法畫的再好,如果顏料沒有選對,窯溫沒用好,那麼一幅瓷畫就需要畫很多次。
一件作品的價值,來自於其稀缺性和用材。市場上瓷畫的數量遠遠沒有紙畫多,而且只有瓷畫最具有代表性。景德鎮陶瓷藝術從業者世界之最,有數萬人之多,很多人都會幾筆,是一個文化氣息濃鬱的城市。
筆者發現浙江的很多朋友,他們家大都收藏了一定數量的陶瓷藝術品。瓷畫比紙畫貴很多倍,這是為什麼?「室無瓷不雅,人無瓷不貴」這句話道破天機,你應該發現,全世界又有了陶瓷熱。
在「一帶一路」中外文化交流中,景德鎮的瓷器就是一個重要元素,受到國外政界和貴族擁躉。而景德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對於景德鎮是千載難逢,能否把握住,依然要加倍努力。
此外,現在我國市民生活條件好了,更加注重生活美學和傳統文化,在家庭裝飾中,瓷畫或瓷器依然是市民最推崇的。「10多年前,送了一套玲瓏餐具給朋友,朋友很驚訝。」所以說,景德鎮有市場。
小時候,身邊的小夥伴們爬車到景德鎮看瓷博會,那個時候很想去。「小夥伴們總會講,瓷博會人山人海,現場能撿到錢,不少高鼻梁,藍眼睛的外國人....」,一次爬車被家人發現,跳了下來。
筆者老家那麼多人在景德鎮從事陶瓷藝術,是不是小時候也爬過去景德鎮的車呢?而你為何喜歡陶瓷?歡迎大家在本文下方留言。
來源:微拍號/作者:徐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