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鄉書畫家赴景德鎮開展"一瓷一畫"藝術交流活動

2020-12-14 濟寧廣播電視臺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賈瑩瑩)11月10日,來自孔孟之鄉的多位書畫藝術名家,赴瓷都景德鎮開展「一瓷一畫」系列文化交流活動,本次活動系由濟寧市文聯、濟寧學院美術系主辦,由濟寧市新聞美術家協會承辦,由濟寧新聞網、濟寧日報書畫院、山東非墨文創中心協辦的一項濟寧市文化對外交流項目。

「一瓷一畫」系列活動主題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現場繪瓷。濟寧書畫名家赴景德鎮進行文化交流,探訪景德鎮陶瓷研究所,景德鎮陶瓷大學等研究機構及高校,了解瓷都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感受中華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獨特魅力。通過與景德鎮陶瓷行業的專家學者,工藝美術大師的交流與溝通,對外宣傳儒家文化發祥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示孔孟之鄉書畫家的創作實力和藝術風採。

參加文化交流的書畫家為:濟寧學院美術系主任,教授褚濱,濟寧學院教授烏峰,濟寧市青年書協主席鄭志群,濟寧市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王德亮,濟寧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何寧,濟寧市新聞美術家協會主席華峰,濟寧學院美術系產品設計專業主任張繼華,魚臺縣美協主席楊懷君等。

文化交流期間,書畫家們蒞臨景德鎮為民瓷廠全國名家工作室,進行現場繪瓷創作。為民瓷廠原為景德鎮一家國有陶瓷企業,有著悠久歷史傳承與較高知名度,近年來,吸引了眾多全國名家來此採風、研究與創作。

濟寧學院美術系主任,教授褚濱

濟寧市青年書協主席鄭志群

濟寧市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王德亮

濟寧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何寧

濟寧市新聞美術家協會主席華峰

濟寧學院美術系產品設計專業主任張繼華

魚臺縣美協主席楊懷君

來自我市的各位書畫名家,以瓷為紙,精心構思,潛心創作,將靈感與激情,匯聚筆末毫端,創作出一件件富有筆情墨趣,洋溢著濃鬱人文情懷的陶瓷佳作。花鳥作品天機靈動,山水作品清雅渾穆,人物作品栩栩如生,書法作品高古典雅,多位藝術家靈感迸發合作的多幅作品,其巧妙的構思,亦令人拍案叫絕。藝術家們深厚的藝術功力,精湛的書畫造詣,與景德鎮優質陶土塑造的陶瓷品種,精巧的器型,完美結合,誕生了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

瓷畫,與傳統的宣紙創作載體不同,顏料不同,其創作難度更大,這對習慣了紙上創作的書畫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交流活動中,來自濟寧的各位書畫家,以紮實的藝術功底,飽滿的創作激情,很快適應掌握了瓷畫創作的技巧,佳作迭出,精品紛呈。

美瓷如玉,溫潤,可人。一件件設計精巧的陶瓷繪畫作品,歷經上千度高溫的燒制,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呈現出新的神採和韻味。

第一階段現場繪瓷活動圓滿結束以後,還將進行第二個階段的創作,書畫家將根據繪瓷作品的內容,在宣紙上創作同主題的作品。讓大家更能體驗瓷畫與紙畫的異同,又能感受其內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第三階段,將舉辦「一瓷一畫」作品展覽,回饋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作為元旦新春期間我市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展示豐碩的創作成果。

數千年來,中國瓷器享譽世界,景德鎮瓷器尤為國之瑰寶,素有瓷都之美譽。來自孔孟之鄉的書畫家,來瓷都繪瓷,中國書畫乃傳統文化的精髓,與中國瓷器聯姻結緣,書畫家以瓷當紙,特別是經過高溫、窯變後,又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意蘊,閃耀著燦爛的藝術之光。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本市熱點:著名畫家陳元龍陶瓷藝術工作室落成(圖)
    1952年生於天津,1977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師承於著名畫家孫其峰、愛新覺羅溥佐、王麥杆、夏明遠、霍春陽諸先生,擅長花鳥、兼畫松鼠。近年來應邀在天津、深圳、廣州、西安、鄭州、長沙、新疆、南京等地舉辦畫展。出版著作:《陳梅庵三代書畫集》、《陳元龍中國畫集》、技法書《學畫錦繡前程》、《陳元龍畫松鼠》。其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和周鄧紀念館收藏。
  • 文人畫與日用瓷裝飾密不可分,文人畫和藝術陶瓷裝飾融為一體
    艾玉庭《報春圖》18.5cm×7cm艾玉庭:文人畫與日用瓷裝飾。可以說密不可分。最典型的有兩個類型的瓷器,一個是景德鎮渣胎碗的變形茶花紋裝飾,現在成為聞名中外的陶瓷釉下表演項目之一。茶花是景德鎮市花,人們最熟悉,畫家也最喜聞樂見,容易引起共鳴,幾百年來得以傳承下來,可見與古代文人畫聯繫之深;另外一個是景德鎮7501瓷,即毛主席用瓷的梅花紋和桃花紋裝飾,主席一生可以紀念下來的太多太多,唯獨以梅、桃等文人墨客喜歡表達的題材來裝飾主席用瓷,可見體現的是主席生活中文氣的一方面,所以到景德鎮看日用瓷,其實是感受古今文人畫的藝術氣息,你到任何一個市場,都能暢享在對文人畫的欣賞中而迷戀忘還。
  • 《素筆珠山》:品味景德鎮裡的瓷和畫
    明清時期珠山是燒造宮廷用瓷御窯廠的所在地,故珠山也因此成為景德鎮的象徵和別稱。在《素筆珠山》一書中,作者劉姝瀅女士通過細膩的文筆講述了幾個景德鎮裡的平凡故事。《唐代越窯劃花執壺》 紙本水墨 30x45cm 2017年人稱「瞎哥」的羅國新,出生於景德鎮落馬橋,自幼與瓷器相伴,雖高度近視,卻練就了一雙鑑別瓷器的好眼力。
  • 瓷都景德鎮 名瓷魅力再現龍江交博會
    顏色釉瓷是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先在坯胎上施釉水,然後入窯燒制,燒制過程釉色千變萬化,神秘莫測,人工無法掌握,故稱「窯變」。窯變之瓷絕無相同的兩件,所謂「窯變無雙」,而且顏色釉窯變成功極難,有「十窯九不成」之說,清代藍浦《景德鎮陶錄》曰:窯變之器有二:一為天工,一為人巧。其天工者,火性幻變,天然而成,物態直名之窯變。歷代帝王皆欽定為御用珍品,專用於宮廷而嚴禁於民間。
  • 景德鎮:發展陶瓷對外貿易,推進國際文化交流
    景德鎮是一座因瓷而生、因瓷而興、因瓷而名的城市,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起點和重要貨源地。自漢代出口以來,景德鎮陶瓷已遍布世界各地,是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號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景德鎮發展標定的歷史方位、擘畫的美好藍圖。新起點,新機遇。
  • 淄博:「墨香瓷韻」景德鎮陶瓷大師藝術作品展開幕
    「墨香瓷韻」景德鎮陶瓷大師藝術作品展在開元文化大世界開幕徐明亮作品  淄博齊魯網9月8日訊(記者 宗會)7日上午,作為中國(淄博)第三屆書畫藝術品博覽月中的重要活動,「墨香瓷韻」景德鎮陶瓷大師藝術作品展在開元文化大世界開幕。
  • 瓷畫與紙畫各有千秋,不過「瓷畫」是趨勢,「畫家」選擇「景漂」
    我國的制瓷史有數千年,陶瓷的功能性發生了巨變,從實用性到觀賞性,就如以前的書法,從雕刻甲骨、竹簡、金石上,再到躍於紙上,成為藝術。筆者認為,瓷畫取代紙畫的一個發展趨勢,猶如前面說的,承載文化藝術的方式,不斷發生改變。「紙畫,有很多年厚重的歷史積澱,而瓷板畫至今不到兩百年,其發展勢頭強勁,肩負著文化傳承重任。」
  • 景德鎮一美女從小立志當一名畫家,不料卻成了傳承古藝的「畫匠」
    蔡女士說她從小就喜歡畫畫,儘管當時她們家裡並不富裕,但父親卻非常支持她,送她到景德鎮著名的畫家那裡去學習,在她幼小的心靈中也把當一名畫家作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中學畢業後,她去了景德鎮一家著名的陶瓷廠當學徒,因為有繪畫的功底,因此學徒時她就選擇了「圓器畫坯」這一工種,而且這一畫就是十多年。
  • 碗姐說瓷走進中國瓷都景德鎮,刷爆朋友圈!
    在國家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下,中國陶瓷國際交流中心(CCCIE)面向全國各大非遺陶瓷產區,以「宣揚中國陶瓷文化」為核心,立足中國陶瓷文化元素和傳統工藝傳承為主線,將中國陶瓷推向品牌化、國際化,因此,中國陶瓷國際交流中心與全國各大窯廠聯合開展「碗姐說瓷走窯口」活動。
  • 紙畫變瓷畫,國粹合璧見神奇——瓷畫,您也行
    為策應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的推進和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的機遇,楊曙光教授積40年專深研發成果,擬正式將「水墨陶瓷畫"(紙畫変瓷畫技藝)這一專利發明推向市場。這也是景德鎮市陶瓷歷史文化研究會助推該項目與高端文化和社會大眾接軌的舉措。我們相信,該成果的推出,能使任何書畫家不分地域,想在家畫瓷的意願得以實現。
  • 景德鎮近百年陶瓷藝術典藏展在莞開展,300件陶瓷藝術精品等你來賞
    景德鎮近百年陶瓷藝術典藏展現場 記者 沈漢炎 攝昨日上午,「巧匠精品·藝術輝煌」景德鎮近百年陶瓷藝術典藏展在南城快意美術館開展,展出300件(套)景德鎮陶瓷藝術精品,全面系統展示近百年來的陶瓷藝術發展脈絡,其中不乏珠山八友、章鑑等名家大師的作品
  • 景德鎮窯變瓷畫藝術賞析
    千年瓷都景德鎮著名畫家謝古道筆下的窯變瓷畫《奇美黃山峰》《大美黃山松》《醉美黃山雲煙》系列作品堪稱瓷國皇冠上的明珠。《大美黃山松》瓷畫系列,謝古道主要採用珍珠釉、高溫顏色釉、潑彩窯變釉等手法來表現,其中珍珠釉瓷畫黃山松,展現謝古道深厚的宋元山水國畫功底。
  • 明清景德鎮外銷瓷的主要紋飾(圖)
    原標題:明清景德鎮外銷瓷的主要紋飾(圖) 明清時期是景德鎮瓷業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同時也是其瓷器外銷最為興盛的時期。隨著16世紀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東西方各條新航線不斷開闢,使中國的陶瓷外銷也進入到全球化的時代。明清景德鎮外銷瓷,在帶來經濟交流的繁榮的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交融。
  • 「陶」與「瓷」——嵊州這兩對夫妻堅持著對藝術的執守
    有人早早來了,在安靜的廳堂間作畫,畫筆觸及的,不是畫紙,而是瓷。瓷盤、瓷碗、瓷器。旁邊的工坊裡,堆著從景德鎮運來的瓷泥。拉坯機旋轉,靈巧的雙手舞動,一個小小的瓷瓶生坯瞬間成型。不遠處的小窯爐裡,一批瓷畫正在高溫中鍛燒,成為你想像中的樣子。瓷畫,由景德鎮燒瓷藝術演繹而來,是瓷器文化與繪畫藝術的完美結合。
  • 兩岸畫家同畫福建 促進國畫藝術兩岸進一步繼承
    兩岸畫家同畫福建 促進國畫藝術兩岸進一步繼承   中新社福州12月14日電 (郭熙嬋)「河山新貌,盛世丹青——兩岸畫家畫福建名家作品展」14日在福建博物院開展。
  • 現代景德鎮粉彩瓷欣賞
    粉彩是在五彩和琺瑯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釉上彩裝飾技法,這款杯型是現代型工藝粉彩杯粉彩是在素胎上勾出圖案的輪廓,然後在輪廓內填上上一層玻璃白,在玻璃白施釉後,再用毛筆輕輕地將顏色渲染成深淺不同的層次,使彩色出現濃淡凹凸之感。由於彩料滲入釉層,使色彩有柔和淡雅之感。
  • 湖南省博物館瓷之畫專題展讓我受到難忘的藝術薰陶
    6月16日,本人來到湖南省博物館,有幸參觀了「瓷之畫——從長沙窯到醴陵窯」彩繪瓷器專題展,受到一次難忘的藝術薰陶。此次專題展主題是:瓷之畫——從長沙窯到醴陵窯,東方瓷繪·回溯中華彩繪瓷文明。展覽分為七個部分:一、獨領風騷的長沙窯瓷繪;二、花開南北,交相輝映;三、走向幽藍;四、宮廷畫與民間畫;五、淡妝濃抹總相宜;六、瓷與畫的真正融合;七、「釉下五彩新風尚」。
  • 亦俗亦僧 清濁分明——釋了禪瓷畫藝術研討會側記
    景德鎮陶瓷大學的教授、景德鎮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景德鎮的瓷畫家代表、景德鎮的外來藝術家代表以及有關評論家、收藏家和釋了禪生前好友五十餘人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由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張景輝主持。釋了禪,何許人也?
  • 景德鎮創作人物畫出色女畫家羅金枝,人如其畫
    羅金枝,出生於景德鎮,自幼喜愛繪畫藝術,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有著江西省高級陶瓷技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師、景德鎮市高級陶瓷美術師、景德鎮市美術協會會員、景德鎮市書畫院特聘畫師的職稱。風姿綽約的少女仿佛要從畫中走出,含苞待放的蓮花,有種婉約唯美,閉月羞花的意境。羅金枝景德鎮人物畫名家,往畫桌旁一坐,就有一種如她的畫一樣,安靜婉約的氣質。
  • 山西藝術家瓷上作畫 欲建文化村傳承千年絞胎瓷
    【解說】當地時間10月17日,山西省首屆瓷上花鳥畫藝術創作活動在創燒於宋代的太原孟家井古窯址舉行,在為期4天的創作活動中,共有來自山西省內近60位畫家在此創作,為孟家井陶瓷文化村的建設「打頭陣」。  絞胎瓷創燒於唐代,鼎盛於宋金時期,於明代失傳,而太原的孟家井窯曾生產絞胎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