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口眾多,再加上幅員遼闊的鄉土,在農村有很多很多的鄉土風情、名言警句。在貴州有這樣一句俗語「六月三地瓜酸,六月六地瓜熟」。80年達的人可能會比較熟悉這句田間地頭的俗語,因為貴州屬於亞熱帶氣候,田埂或土埂以及荒草懟裡長著一種叫地瓜藤的植物,這種植物的果實叫做地瓜子,也就是俗語中的地瓜。
野地瓜藤
地瓜子一般在農曆六月三以前沒有成熟所以是酸的,而在六月六的時候就徹底熟透了因而比較脆甜。因而村裡小孩出去翻地瓜子的時候,如果是在六月初三以前,大人就會告訴小孩這句民俗「六月三地瓜酸,六月六地瓜熟」,翻地瓜的小夥伴們也就明白了。
野地瓜藤渾身是寶,其葉子在我們農村受到刀傷後,用野地瓜藤上的葉子錘成泥狀以後,敷在在創口上有止血的作用。其他藥用價值有祛風溼、通經絡、止白帶等的功效。再者野地瓜藤在沙石地、巖窪地等生長的話,有對巖石很強的酸性腐蝕作用,可以固化土地免於沙漠化。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野地瓜結的果實可以食用,其果實成熟的季節基本在六月中旬,所以在貴州的農村的田野上,打草或打豬草的夥伴們都會去地理翻找這種果實,你有吃到過嗎?吃過的朋友請在文章下方留下您的寶貴翻地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