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農村這句俗語「六月三地瓜酸,六月六地瓜熟」是什麼意思?

2020-12-13 百家號

農村人口眾多,再加上幅員遼闊的鄉土,在農村有很多很多的鄉土風情、名言警句。在貴州有這樣一句俗語「六月三地瓜酸,六月六地瓜熟」。80年達的人可能會比較熟悉這句田間地頭的俗語,因為貴州屬於亞熱帶氣候,田埂或土埂以及荒草懟裡長著一種叫地瓜藤的植物,這種植物的果實叫做地瓜子,也就是俗語中的地瓜。

野地瓜藤

地瓜子一般在農曆六月三以前沒有成熟所以是酸的,而在六月六的時候就徹底熟透了因而比較脆甜。因而村裡小孩出去翻地瓜子的時候,如果是在六月初三以前,大人就會告訴小孩這句民俗「六月三地瓜酸,六月六地瓜熟」,翻地瓜的小夥伴們也就明白了。

野地瓜藤渾身是寶,其葉子在我們農村受到刀傷後,用野地瓜藤上的葉子錘成泥狀以後,敷在在創口上有止血的作用。其他藥用價值有祛風溼、通經絡、止白帶等的功效。再者野地瓜藤在沙石地、巖窪地等生長的話,有對巖石很強的酸性腐蝕作用,可以固化土地免於沙漠化。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野地瓜結的果實可以食用,其果實成熟的季節基本在六月中旬,所以在貴州的農村的田野上,打草或打豬草的夥伴們都會去地理翻找這種果實,你有吃到過嗎?吃過的朋友請在文章下方留下您的寶貴翻地瓜經驗!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你知道地瓜功效嗎?
    農村裡的小孩,對於山上的一些野果子是非常熟悉的,在什麼季節吃什麼野果子都是心知肚明。而在農村裡,也是有很多這方面的童謠,比如」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就是一句很多農村人從小念到大的童謠。而今天就是農曆六月初六,這表示山裡的一種叫做」地瓜「的野果子又熟了。
  • 六月初六到,農村俗語「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是啥意思?
    摘要:六月初六到,農村俗語「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昨日小暑(7月7日),在你家鄉的天氣如何呢?因為受到今年第一個登陸颱風——木恩的影響,在南方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降溫和強降雨天氣。而今天雨水也依然沒有停歇的意思,天氣預報說今天可能還會有特大暴雨。遇到強降雨天氣,村裡的老人們沒事就聚在一起聊天。有些老人說今天的雨水這麼大,看來今年不能「曬紅綠」了,並且後面的雨水可能比較多。突然才想起,原來今天是六月初六,而以前有著「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的習俗,這俗語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 在農村,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什麼意思,揭示了什麼道理?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如果想要持續收看本欄目,歡迎大家點擊上方的關注呀,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還望大家如果喜歡請記得點個「贊」!今日我們講述的是農村的冷知識:在農村,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什麼意思,揭示了什麼道理?
  • 農村俗語「有福人六月生,無福人六月死」到底啥意思?
    在農村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俗語,有的俗語話糙理不糙,是先輩們生活多年流傳下來的經驗借鑑,了解一些俗語的意思,對我們的生活也是很有幫助的。有句俗語「有福人六月生,無福人六月死」,這句話有道理嗎?今天大家就跟隨小編一起來探討一下。
  • 「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含義呢?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在以前的農村,沒有很發達的科技,農民要是想知道未來的天氣,靠的是什麼呢?就是先人留下來的一下關於天氣變化的俗語來判定的,而且這些俗語都比較的準確,不僅是最近幾天的,還有可能是接下來的幾個月的。
  • 農村有句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句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中的蒿,在我們這裡叫「白蒿」: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茵陳陸續破土而出,之後隨著生長成為白蒿,變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這句俗語的原意很好理解,但寓意較為深刻。
  • 俗語:有福生六月,沒福生臘月,什麼意思?說盡曾經農村心酸
    俗語:有福生六月,沒福生臘月,什麼意思?說盡曾經農村心酸古代的人,總是把一個人命運機遇的好壞歸結到「福氣」上,認為一個人從小體弱多病是沒福氣,認為一個人高中狀元是有福氣,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無奈的說法。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這樣,雖然是在講有福沒福,其實卻是體現了古代人的無奈。這句俗語前半句是「有福生六月」。
  • 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
    導讀: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婚喪嫁娶都是人生之中的大事。尤其是結婚更是說法頗多,因為地域的不同,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講究,像這幾天成為熱點的貴州不發親事情的發生,就是因為當地的習俗所致,當地要求男方給女方全身上下都買一套新的,殊不料就是因為內衣買的小了,導致第二天女方不發親,男方宴席已擺好,親朋好友也都到場,沒有接來新娘子,這樣的婚禮無論如何都是讓人覺得雙方都會有損失。
  • 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沒有道理呢?數九又叫做冬九九,是記錄寒冷冬天到溫暖春天的一種記錄日期的方法。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按照這個方法向後延續,一直到九九結束。
  • 農村俗語「有福之人六月死,無福之人六月生」,為什麼這麼說呢?
    1.農村俗語:有福之人六月死,無福之人六月生農曆六月,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如果在六月這個火熱的天氣裡死了人了,那麼屍體很容易腐爛,在我們村子裡就有這個情況,往往六月死的人,三天就會很臭了,從棺材裡面就會流出水出來。
  • 俗語「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老祖宗的忌諱有何依據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農村俗語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
  • 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啥意思?問問家裡的老人就知道答案!
    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這些俗語包含的內容很廣泛,其中涉及到預測天氣、做人道理等等,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這句俗語是「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問問家裡的老人就知道答案!
  • 俗語:六月立了秋,兩頭都不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俗語:六月立了秋,兩頭都不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糧食對於農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對於古代的農民更重要。小豔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六月立了秋,兩頭都不收」,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農曆六月份立了秋,夏收和秋收都收貨不好。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小豔認為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農曆六月份就到了秋天,說明天氣冷的早。天氣冷的話,對農作物生長是有一定影響的,會造成糧食的減產,影響最後的收成。類似的俗語還有「七月立秋,顆粒無收。」
  • 今天六月初六,農諺:「六月六,家家曬紅綠」,說的啥意思呢?
    導讀:今天六月初六,農諺:「六月六,家家曬紅綠」,啥意思呢?今天是中伏第一天,也恰逢是農曆的六月初六,在農村對於雙數日子都會有很多的說法。其中也包括了六月初六,在北方地區會在這一天包餃子、吃麵條,這段時間正處於頭伏二伏之中,也被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大部分農村在六月六還是會選擇包餃子吃。除了飲食之外,在農村還有關於六月六的農諺叫做:六月六,家家曬紅又曬綠,說的是啥意思呢?
  • 農諺說,「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這是什麼意思
    農村中真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小編覺得最難懂的就是農村的諺語了,不好好揣摩,真的是看不太懂啊。今天我們就來了了解一下農村的諺語,「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我們都知道,今年比較特殊,是閏四月,言外之意就是有兩個四月,所以今年按照農曆排的話,農曆立秋在六月中旬,農村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這其實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句話就是農民們總結出來的技術時間。
  • 農村俗語「六月羊滿肥腸,冬月羊跑斷腸」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包羅萬象,都是老一輩的生活歷練,有的詼諧有趣,有的含沙射影,換句話說,用俗語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有些俗語看似這個,實際卻另有所指,比如俗語『六月羊滿肥腸,臘月羊跑斷腸』,啥意思呢?這句俗語單叢字面理解就是六月的羊,由於水草充足,羊吃的飽喝的足,所以羊身體健壯,腦滿腸肥,而到了臘月,百草凋零,想要吃飽肚子,就得到處跑著找,累斷它腸子也不一定能吃飽。這肯定是一個放養的長期觀察到的,其實,這句俗語是說人的命運與生辰八字的密切關係。
  • 老人常說的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是個什麼意思?
    在以前的農村,可是沒有現在的天氣預報,那時候大家都是靠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關於天氣俗來描述當時的天氣的,而更加神奇的是這些農民能夠依靠俗語就能判斷出未來幾天的天氣是如何,其實農村俗語對於農民來說的話,幫助是非常的大,只不過現在已經不能靠一些俗語來描述了,現在已經有了更加科學的方式,那就是天氣預報
  • 明日中伏,立秋將至,俗語「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什麼意思?
    導讀:立秋將至,「立秋不立秋,6月二十頭」啥意思?6月立秋有啥說法?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這幾天的天氣是越來越熱了?進入大暑節氣後,天氣和小暑節氣的涼爽明顯發生了改變,筆者這幾天接連收到高溫預警消息。老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意思是說一年中最熱的中伏就要來了。而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緊隨其後就是立秋了。那俗語「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是啥意思?今年六月立秋有啥說法嗎?在古代一直把「四立」當作是四季的分界點,認為立秋到了,秋天也就到了。在農村現在還有不少人是這樣認為的,到了立秋以後酷熱天就要結束了,而涼爽的天氣就要來了。
  • 農村俗語「六月立秋快加油,七月立秋慢悠悠」,今年是七月立秋嗎
    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大暑就過去一半了,再有一周時間就是立秋了,每年的立秋時間,雖說大致都是在陽曆的八月七號或八號這二天,但是在農曆的時間卻不一樣,有的時候立秋在農曆的六月份,而有的時候立秋卻在農曆的七月份,因此,就有了農村老人常說的:「六月立秋快加油,七月立秋慢悠悠」的說法,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 在農村,老人常說「有福之人六月生,無福之人六月死」,啥意思?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一些俗語,現今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影視中,這些俗語老話也常常伴隨著我們,這些老話如食鹽,如果缺少了它將食而無味,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依然被大家使用,是因為這些老話俗語能更形象化的描述一段事,一場景,一個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