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節裡的文化傳承 安昌漢服節「圈粉」3.5萬

2020-12-14 書香拾貝

根據紹興日報的報導:

立冬過後的安昌,一派詩意朦朧的景象。一艘艘烏篷船緩緩搖蕩,瀲灩的水波漾開水墨畫卷。

數次在路上被「小姑娘,你們是在參加什麼活動嗎?」的詢問攔下,張佳寧數次停住了腳步。漫步在柯橋區安昌古鎮粉牆黛瓦的舊巷中,放眼望去,隨處可見古裝打扮的行人翩躚而過,梳著精緻髮髻,行走之間衣袖翻飛,恍惚回到了古代。

200多人組成的漢服巡遊隊伍沿著河道兩岸行進,盡顯萬種風情。漢服秀、漢風集市、射箭、投壺等活動讓遊客仿佛夢回漢朝。這不是影視劇的拍攝現場,而是安昌古鎮景區和紹興市漢服漢文化協會聯合發起的2019紹興市漢服節安昌古鎮專場活動。

在安昌古鎮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萍眼裡,如何與千年古鎮一起生活,挖掘傳統文化,並與旅遊相結合,把文化融入到古鎮的生活中去,正是安昌一直所致力的。

俯瞰古鎮,古色古香的建築沿河沿街而立。在這背後,更為寶貴的,是延續的原生形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居住環境。

傳統的江南水鄉文化,早已滲透在安昌居民的生活裡,延續彰顯著古鎮的歷史文化脈絡。而揉入漢服及傳統文化的安昌,其彰顯的獨特魅力,令無數遊者陶醉。

王萍認為,安昌有詩意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這些元素完全符合人們對於漢服文化的想像和期待。中華傳統服飾與古鎮安昌的結合,能迸發出獨特的魅力。

漢服文化的展示也給景區帶來了人氣。王萍告訴記者,兩天的漢服節活動,吸引了3.5萬名遊客到來,比平常增加了約1.5萬名。除了由紹興市漢服漢文化協會組織的200多名漢服愛好者前來參加活動外,還有大約200多名漢服愛好者自發從四面八方趕來。

「這是古鎮景區與漢服文化結合的一次嘗試。」王萍說。

紹興有2000多名漢服愛好者

林立飛,「90後」,上虞人,愛好歷史,紹興市漢服漢文化協會會長。2017年,林立飛在祭舜活動上第一次看到漢服,就被深深吸引了。  

「同袍」,是愛好漢服的人對彼此的稱呼,語出《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2018年,因為有著共同的興趣,林立飛認識了很多喜歡漢服的朋友。這些「同袍」們經常穿上漢服、盤上髮髻去聚會。在嫋嫋茶香中,大家一起研究漢服文化。於是,他們自發成立了紹興市漢服漢文化協會。

在紹興,漢服圈是一個以年輕人為主、充滿活力的群體。「紹興的漢服愛好者大約有2000多人。」林立飛說,「同袍」們互相認識後,創建了不少微信群和QQ群,大家樂此不疲地聊漢服、生活瑣事,還會組織各種線下活

11月16日~17日,以「盈盈一水間、偕與同袍歸」為主題的2019紹興市漢服節在安昌古鎮舉辦專場。

近年來,隨著漢服文化的興起,漢服受到不少人追捧。在街頭巷尾、商場景區,都能感受到漢服帶來的視覺衝擊。漢服與紹興有怎樣的故事?這種熱潮的背後又是什麼?

漢服,被一些人稱為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作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時期到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的漢族服裝。它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多項民間工藝,記載著華夏千年文化,呈現出中國風和東方美學。

「很多人最初買漢服,主要選擇標準是好不好看,但後來會更多地了解一下衣服所代表的歷史文化,至少知道大概是哪個朝代的衣服。」林立飛說。

現在,很多「同袍」喜歡明代漢服,主要是因為明代的審美風格繁麗、華美,服飾花紋色彩濃重,生動豪放。明代紡織工藝比較發達,風格華麗的織錦在當時非常流行。

近些年,隨著傳統文化頻頻走進公眾視野,漢服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也以網紅之姿,加速走入日常生活。林立飛的感受是:這幾年,更多青年喜歡並穿著漢服,更多人不再認為著漢服是奇裝異服的展示或者譁眾取寵的表演。

「穿著漢服,不僅僅是很美,而且會更有儀式感,自己的行為舉止也會更優雅。」林立飛認為,傳統服飾是一種很典型的文化彰顯。

2003年11月22日,鄭州德化街,一位名叫王樂天的電力工人,身穿漢服,大步走在市中心的這條商業街。這是見諸報導的,中國當代第一位穿「漢服」出現在公共場合的人。

而11月22日,也被圈內人定為「漢服出行日」。每年這天,就會有全國各地的漢服協會以及各高校漢服社,舉辦各式各樣的漢服出行活動。

在林立飛看來,這既是為了向前人致敬,又是宣傳漢服文化,普及漢服知識,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

「漢服熱」如何回歸本真

在中國,復興漢服的文化活動越來越多。在一些中華傳統節日裡,各地漢服協會組織起祭祀、出行、登山等活動。

林立飛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漢服文化活動有3個:從2013年開始舉辦,每年深秋時節舉行的中國西塘漢服文化周;由共青團中央發起的,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的「中國華服日」活動;由福建最大的漢服文化團體——福建漢服天下舉辦的中華禮樂大會。

漢服復興與文化傳承有著怎樣的聯繫?

在林立飛眼裡,不可否認,有一批漢服愛好者,是因為喜歡古風和中國傳統文化,而開始關注漢服的。

林立飛說,中央號召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去年開始,共青團中央也加入支持宣傳漢服的行列,舉辦了「中國華服日」。今年的「中國華服日·宋風雅集」國風慶典活動在河南省開封市舉行,以宋文化為主題,漢服展現出濃濃的宋都特色。

「古人在花朝節、上巳節等節日上會穿特定的漢服。這樣的節日,在紹興也非常隆重。」越文化研究專家裘士雄說,紹興古時的花朝節節期在農曆二月初二和二月十二。二月初二稱小花朝節,俗傳此日為百花生日;二月十二稱為大花朝節。宋時,龍山西麓有西園,是非常有名的遊覽勝地。東晉永和九年(353)農曆三月初三,上巳節,書聖王羲之與眾名士雅集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所寫《蘭亭集序》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從此,越中文人紛紛仿效,相沿成習。

裘士雄認為,時下青年願意在生活中穿著漢服,體現出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親近和認同。這對於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旅遊業發展都有積極作用。

林立飛認為,紹興的禹舜文化、陽明文化、南宋文化、書法文化等都可以與漢服文化聯繫起來,通過漢服文化,來更好地走近了解這些文化,真正做到文旅融合。

上海博物館工藝部副研究員於穎對漢服頗有研究。她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嚴格來講,「漢服」只是一個新造的概念。但是,漢服熱體現的是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展示漢服文化,就是要讓大眾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推廣傳統文化,現在是很好的時機。

相關焦點

  • 在安昌,——第十九屆安昌古鎮臘月風情節本周六正式開幕!
    在安昌,邂逅臘月風情的江南——第十九屆安昌古鎮臘月風情節本周六正式開幕!12月30日-1月5日2師爺文化周1月6日-1月12日3美食文化周1月13日-1月19日4書法文化周1月20日-1月28日一邊看社戲一邊飽口福,1月13日-14日的安昌古鎮是傳統舌尖美味和你的甜蜜約會。
  • 漢服正確的基礎穿搭是什麼?讓「詩畫漢服節」告訴你!
    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潮流,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接下來讓我們開始漢服之旅吧!隨著漢服文化的逐漸興起,關於漢服的活動或者是節日也越來越多,比較大型的節日有每年十月的西塘漢服周,還有上半年的花朝節以及西安的漢服日。
  • 首屆法國「漢服節」在巴黎舉行 法國民眾體驗中國文化
    當地時間11月17日,首屆法國「漢服節」在巴黎舉行。活動旨在推動法國民眾了解中國文化,法國國民議會法中友好小組主席陳文雄、巴黎十三區區長顧梅、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總裁黃遠徵等出席。活動由中廣核舉辦。
  • 又是一年花朝節 成都姑娘愁 漢服穿哪件
    暖融融的春風裡,桃李杏櫻次第開放,此起彼伏。戊戌年正月二十四,黃國歡掐指一算,還有20天,花朝節就要到了。成都漢服社的QQ群裡,這幾日已經開始商量著今年的花朝節怎麼個置辦法。姑娘們忙著挑選好看的衣裳,漢子們琢磨著,箭陣恐怕又要操練起來了。春序正中,百花爭望。從春秋就已有記載的花朝節,一直熱熱鬧鬧傳承到了清代,然後日漸式微,幾近湮滅。
  • 「星耀中原」漢服節活動在信陽正式開幕
    2020年11月22日上午,幾百名身穿漢服的漢服「同袍」,齊聚信陽市文化中心,為市民呈現一場盛大的國風、漢服文化視聽盛宴。由信陽漢服漢文化研習社發起的「星耀中原」信陽市漢服節活動就此啟幕。活動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民族自信,打造屬於信陽自己的漢文化名片,同時也為漢服愛好者提供展示自我、溝通交流的平臺。
  • 迎新年 同袍遊客共赴國際漢服節
    1月1日當天,在平樂古鎮的活動現場,身著不同漢服形制的同袍們組成的千人漢服巡遊方陣穿梭在青瓦灰磚、雕梁畫棟、石坊楹窗的川西古建築裡,展現華裳之美。琳琅滿目的漢風集市、相映成趣的古風小景引得同袍和遊客絡繹不絕。
  • 2021中國成都國際漢服節來了!元旦期間將亮相平樂古鎮
    記者今日從邛崍市獲悉,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3日,成都以及全國各地漢服愛好者、數十家知名漢服品牌商家將齊聚天府古鎮平樂,迎來一場漢服時尚盛事——「2021中國成都國際漢服節」。成都文旅發揮國企職能 為漢服商家搭建優質平臺據悉,此次活動將以「全國第一場沉浸式漢服實景走秀」為重點表達,聚合全國數十家優秀漢服文化品牌力量,共同搭建國際漢服資源共享平臺。近年來,為傳承和弘揚天府文化,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出臺多條措施支持文化旅遊業發展。
  • 2021中國成都國際漢服節帶你穿越古今
    元旦假期前兩日,不少漢服愛好者相約文君故裡邛崍,共赴平樂千年之約,拉開了2021中國成都國際漢服節的序幕。身著不同漢服形制的漢服愛好者組成漢服巡遊方陣穿梭在青瓦灰磚、雕梁畫棟、石坊楹窗的川西古建裡,記者在2021中國成都國際漢服節活動現場看到,漢服愛好者身著漢服,競相展現華裳之美。琳琅滿目的漢風集市、相映成趣的古風小景……千年之約·沉浸漢服走秀場上,各大漢服品牌的新作集體亮相,爭相鬥豔,讓遊客近距離感受一場漢服驚鴻盛宴。「這次活動太棒了!
  • 重慶小學生漢服行「拜師禮」 傳統禮儀賀教師節 (1/5)
    「拜師禮」 傳統禮儀賀教師節 (1/5) "← →"翻頁 9月10日教師節當日,一曲禮樂讚歌中,重慶樹人景瑞小學近40名小學生身著漢服,用傳統禮儀中的「拜師禮」叩拜恩師,為老師們送上一份特別的教師節禮物。劉渝 攝莊嚴的音樂響起後拜師禮正式開始,7名五年級學生作為代表穿著漢服,徐步整齊地走到臺前,分別為老師贈送束脩六禮,隨後40名學生正衣冠,深深鞠躬對老師行拜師禮,老師隨後回饋禮品。
  • 古鎮不止 漢服為名 平樂古鎮邀您共享2021中國成都國際漢服節
    衣袂飄搖,霓裳曳蕩,在成都,隨處可見穿著漢服的年輕人。這座被漢服愛好者們稱為「漢服第一城」的城市,大街小巷、公交地鐵,隨處可見的是行走的古風,成都的漢服愛好者以另一種「國潮」定義將「漢服圈」推向了時尚前沿。
  • 中國漢服之都!中國首屆漢服博覽會將在焦作這兒舉行,時間是……
    中國第一屆漢服博覽會,將於2021年5月7日至5月9日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舉行,為期3天。漢是文化,服是載體。漢服節,是修武縣文旅融合、景城融合的創新嘗試,修武將著力打造「中國漢服之都」。
  • 那些「漢服江湖」裡的年輕人
    劉楚心說,「穿漢服也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作為中華兒女,我們當仁不讓!」《詩經》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同袍」正是漢服愛好者彼此的稱呼。隨著「同袍」數量攀升,漢服已經成為亞文化圈子裡不可忽略的一個分支。
  • 從小眾文化到破億的大生意,漢服經濟正「破圈」增長
    伴隨著圈層人群的快速增長,線下漢服活動也愈演愈烈。2018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在杭州舉辦首屆「國絲漢服節」,2019年世界遺產明十三陵舉辦第一屆「明文化節」,除此之外,還有洛陽花朝節以及西安曲江舉辦的「中國華服日」。
  • 當中華漢服邂逅金馬碧雞 「雲裳風華——第二屆雲南漢服節」昆明開演
    李亞芬 攝雲南網訊(記者 李亞芬)11月21日,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由雲南金馬碧雞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主辦、雲南天幕文化有限公司承辦的「雲裳風華第二屆雲南漢服節」在昆明重要的人文景觀標誌金馬碧雞坊開演。千位身著華美漢服的參與者將在昆明地標建築「金馬碧雞坊」下參加系列活動,市民皆可前往參觀。活動現場。
  • 漢服圈神仙小哥哥小姐姐在這裡!封面新聞邀你看年度漢服秀 短視頻...
    12月18日,期待已久的「漢服主題周」活動正式啟動,多位漢服KOL衣袂飄搖,霓裳曳蕩,邀你感受中華傳統服飾和傳統文化之美。句芒12月21日,首屆三國文化國際漢服節將在成都市武侯區舉辦。現在,備受關注的「漢服主題周」已經正式啟動啦,漢服圈知名小哥哥宮寒、句芒、鶴川將在封面新聞與你相約。12月21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還將主辦「三國聖地·智慧武侯」首屆三國文化國際漢服節,屆時,風瘋、洋洋小哥哥,和後雨山小姐姐也將與大家面對面,共同感受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 B站國風青年養活的漢服產業 如何「破圈」增長?
    據《2019-2021中國漢服產業數據調查、用戶畫像及前景分析報告》統計顯示,2019年,約55.5%的漢服愛好者擁有2-4套漢服,擁有5套及以上的消費者數量約佔15.3%。在漢服圈,魏晉齊腰襦裙、唐朝齊胸襦裙、明朝襖裙馬面等漢服制式成為頗受歡迎的品類。
  • 萬聖節、韓國人,都擋不住漢服的二度破圈
    彼時,在距離西塘並不太遠的滬寧杭等大城市裡,鬼怪服、面具、南瓜頭等佔據了不少大型商超的流量C位,在廣播和活動引導員的鼓動下,不少家長或掏出腰包,或上陣互動,以幫孩子得到新奇酷的萬聖節道具。千年古鎮裡的漢服盛會雖然與大都市裡的洋節派對在時間上交匯,卻沒有撞出激烈的火花。而一場影響更廣的網絡風暴,正在來的路上。
  • 【文化老城】漢服「炸街」,花式寵粉!周末,約嘛?
    【文化老城】漢服「炸街」,花式寵粉!周末,約嘛?- 活動時間 -12月5日、6日(周末) 每日 17:00 - 活動地點 -洛邑古城文峰廣場 - 活動內容 - 與古城的漂亮小姐姐們和PASS先生一起漢服「炸街」,精彩遊戲互動,快樂載歌載舞。
  • 「漢服熱」 如何評價?徐嬌、方文山被漢服圈排斥,已說明問題!
    一,「漢服」復興,最大的問題當在於,社會基礎與文化土壤已不在了歷史,確實是線性發展的;而在中國文化語境裡,「道」即在人倫日用當中。過去無比正確、無比正統的著裝、禮儀及文化觀念,到了如今可能都會過時,脫離日常甚至會顯得野蠻。
  • 年輕人第一套漢服怎麼選?入圈漢服最強攻略
    年輕人的第一套漢服怎麼選?漢服從cos圈獨立出來自成一派,到如今形成相對成熟的產業結構,不斷地推陳出新,並在國際時裝周上大展風採,只花了短短三四年時間。漢服文化受到年輕群體的青睞,在杭州、西安、成都定期舉辦的漢服節,太古裡的街頭穿著古青衫油紙傘拍照的小姐姐,時裝周上驚豔國際的漢服女性,無一不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久久停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