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第之差自古以來就有眾多的爭議,我們看以前的話本子,都是哪家的小姐和哪家的公子又在一起了,哪家的小姐喜歡上窮書生私奔了,諸如此類。灰姑娘可以嫁給王子,是因為她本來就是公主,鞋子和腳是合適的,而不合適的鞋終會磨腳,醜小鴨變成了天鵝,是因為它本來就是天鵝。最近重溫金粉世家,結局依然不能釋懷,也不禁讓我開始思考,婚姻裡,門第真的很重要嗎?
初識《金粉世家》是通過電視劇,讀過原著後又發現劇版真的美化了太多,相比影視,原著更顯得清冷、現實。沒有向日葵花海,沒有葡萄藤上的百合花,沒有非你不可的深情,概括起來也不過是一個富家公子哥始亂終棄的故事。讀《金粉世家》更像是讀一本民國年間的《紅樓夢》,不置可否,悲劇總是有太多經典的相似。原著中的冷清秋並非那麼的清冷孤傲,像不可褻瀆的百合花,事實不過是金燕西送她的布匹收下了,鞋票收下了,邀她去看戲看電影也去了,送給她的貴重項鍊也收了,而且捨不得退還,欲拒還迎的姿態,明知齊大非偶,卻仍奉子成婚義無反顧,可是一切都該怪她嗎?只是金燕西的追求太猛烈,貴重堆砌的禮物讓人花了眼,平凡人家的姑娘哪裡見過這般直白的感情,可金燕西那時也確實動了心啊,千古情場得失,究竟是男子之過還是女子之過?
婚後的生活並不幸福,這不難想像,一個愛慕虛榮的女子和一個花心的豪門少爺,中間僅剩一點所謂的還未捅破的好感在互相吸引,生活階級的不同,價值觀的差異,都註定這是一個悲劇。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愛情又有多少是情真意切的長久,新婚的第二天,金燕西就徹夜不歸,縱情玩鬧,金燕西變了嗎?並沒有,結婚前每一個冷清秋看不到他的夜裡,他都是這麼過來的,不過是一貫的生活,又如何談得上是誰變了。
原著中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情節,金榮告訴七爺:尋著那位小姐了。而七爺竟問;哪位小姐?可見此時他已經把冷清秋忘了,驚鴻一瞥也只是瞬間的驚豔,回眸後情深可不是他金七爺的作風,而劇中的燕西卻是找遍了整個北京城,在雨中的冷宅門前像個孩子一樣傻笑。我們做一個大膽的設想,若是沒有金榮的這一句多嘴,是否也就沒有之後的糾葛了,還是他們總會遇見,命定的劫數,難說,難說。
冷清秋嫁到了豪門,可她內心的清高與從小的教育卻又讓她鄙棄這種奢侈荒誕的生活,這也是她的悲劇和矛盾,妯娌間的刁難和相處,婆婆一句『寒門子弟』又引起她對號入座的難過與反感,金燕西的忽視和紈固作風,都在消耗著她的感情,最後她帶著孩子住進了閣樓,在一場大火中選擇逃離,看透了一切,決絕的離開,最後也才對的起冷清秋這個名字。門第之差始終是難以跨越的鴻溝,如果清秋出身豪門,或許一切都會不同了,像他的大哥鳳舉和大嫂佩芳,雖不濃情蜜意倒也相敬如賓,即便在外風流成性,回到家也不至於太過於惡語相向,維持著表面上婚姻的和諧,如果清秋出身豪門,他們有共同的話題和圈子,燕西忌憚於她的家族也不會最後落到如此悲涼的境地,可若是有了如果,或許也就沒有第一次遇見時出水芙蓉般的驚豔,說出她和我見過的其他女子不同。一切都是剛剛好,卻又不好,讓人無法反駁,門第之差,他們都高估了彼此,也高估了他們的愛情,可若是門第階級真的那麼重要,原著中的柳春江和丫鬟小憐卻又幸福的讓人羨慕,齊大非偶的產物,說到底也不過是他們的愛情不夠真不夠堅定。
一封絕筆信收尾,金燕西去了外國做了演員,薄情的浪蕩子娶了丘惜珍,他所拍攝的每一部影片都在美化自己標榜自己的深情,清秋的離開並沒有讓他醒悟,而他依舊不諒解清秋的出走,冷清秋帶著孩子去看他的電影,看到一半時紅著眼睛離開,金燕西和冷清秋,就像兩條交叉的線,愈行愈遠。原以為電視劇的結局已經足夠悲慘,一個南下一個北上,背道而馳的火車就此歸於時代的洪流中,可原著更甚,他從來都只在乎懷中人,而非冷清秋,燕子西去,冷落清秋,我還是比較喜歡那個忘了愛的燕西,而不是冷漠的七爺。多情似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齊大非偶,子非良人。
陳坤飾演的金燕西和董潔飾演的冷清秋已經把人物原本的刻薄和稜角柔和了很多,其實說到底,門第之差,只是物質上的差距,真正的差別是精神,如果你本身是一個很優秀的人,自然也會吸引優秀的人,不可否認,清秋是有才氣的。對於感情,隨心就好,勇敢一點,如果不開心,就離開,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要有能力讓自己活得幸福,而不是成為某個人的附屬品。物質上的差距是無法避免的,精神上的差距是自己主宰的。提升自己,幸運之神會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