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為何要過了「頭七」才能入土,入土後還得「做七」?

2020-10-14 山川文社

在我國的喪葬文化中,有「頭七」的說法。所謂「頭七」,就是逝者過世後的七天裡不可下葬,需停靈於靈堂上,直到頭七一過,這才掘土下葬。由於地方風俗的不同,有些地區的喪葬流程並不遵循「頭七」,但至少要停靈三天。

實際上,這種習俗很是令人費解。

因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失去生命體徵的肉體已經開始腐爛。若是冬季氣候乾冷倒還好說,若是溼熱的夏天,停屍三天或七天,遺體恐怕會被微生物分解而散發出臭味。且看當年秦始皇嬴政死於沙丘後,李斯、趙高秘不發喪,最後,不得不用鹹魚掩蓋屍臭。

根據考證,停屍三天的風俗,始於東周早期。在醫學領域,扁鵲的地位比華佗還高,被奉為古代醫學的開山鼻祖。傳說,年輕時的扁鵲來到虢國,發現全國的老百姓都面帶悲傷,於是,他便詢問路人發生了什麼事。

路人告知扁鵲,虢國國君的公子幾天前不幸因病離世,是以舉國上下都在哀悼。扁鵲是一名醫者,自然會對國君公子的死因好奇,他問路人公子是因何疾病過世的,熟悉內情的路人告訴他幾天前公子血氣不通,所以,邪氣在體內積累過多,這才暴斃的。

扁鵲行醫多年,曾見過因氣血不暢而假死的狀況,他覺得公子所患之疾與早年自己遇到的病例差不多,於是,便求見虢國國君,說自己或有可能讓公子還魂。扁鵲對國君說道,可以先看公子的腹股溝處是否有溫度,如果有的話說明人還可以救活。

幸虧公子還未下葬,所以,國君立即派人檢查,發現公子的腹股溝處果然還有餘溫。接下來,扁鵲在公子的周身大穴上插了幾枚金針,太子氣血順暢後,竟奇蹟般地「復活」了。人們聽說這件事後,紛紛感慨幸虧虢國國君不忍心與公子陰陽兩隔,所以多停了幾天靈,否則,虢國公子難免會被活埋入土,到時候就算他還有救,也會被憋死。

關於這種假死被活埋的情況,在東周時期的確出現過。

我們知道,周代的醫學領域尚不發達,人們的觀念還沒從「信巫」轉變為「信醫」。在當時還沒有腦死亡這一概念,一旦人出現了假死的狀況,沒有了呼吸和脈搏,就會被判斷為死亡。病人假死後,大夫或巫師便直截了當地宣布病人死亡,安排家屬準備後事。

所以,在這一時期如果未經停靈這一步驟,遺體便會被封入棺木,埋進土裡。假死的病人若悠悠醒轉,無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在地下被困死,釀成人間悲劇。

在《左傳》中就有記載: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顯然,晉文公這老爺子只是假死,所以,靈柩中才會傳來聲音。但卜偃卻自作聰明,一如既往地將這一現象作為「預言」,引導晉人打了一場勝仗。

殊不知,向來理性的他竟看走了眼,就是因為晉文公未死,所以才會在棺材裡大喘氣,但卻被視作「君命大事」的表徵,著實悲哀。

當然,停靈這一習俗,除了防止逝者假死外,還有一種人文關懷的因素在裡面。

人一旦死去,那麼這個人的存在便會在世界上消失,人們對他的回憶亦會隨著時間被抹除。所以,不論親朋好友曾與逝者有過多麼美好的回憶,它們都在斯人已逝過後消散。因此,人們想借停靈的時光,好好緬懷與逝者之間經歷的一切,鞏固這些回憶,讓它們留存得更加長久。當然,其中亦有一部分僥倖心理起作用,親朋好友希望逝者只是昏睡假死,或可在這三天內醒來。

亦有一種說法是,逝者的靈魂會在「頭七」的這天回來看一看,最後再領略一下這個令他不舍的大千世界,然後重入輪迴投胎轉世。屆時,他前世的肉體就成了無用的軀殼,即可入土。在停靈的這幾天裡,親朋好友會幫逝者完成一些未了的心願,倘若逝者「在天有靈」或「泉下有知」,那麼他一定會安下心來。到了最後,一捧黃土陰陽兩隔,才算是真正的「入土為安。」

並且,在死者「頭七」返家之時,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如果讓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一些地方會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上到天上。內容出自《北史·胡國珍傳》:「國珍年雖篤老,而雅佛法」,及薨,「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北齊書·孫靈暉傳》:「從(南陽王)綽死後,每至七日及百日終,靈暉恆為綽請僧設齋。」

當然,此風俗並不是迷信,而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畢竟,即便沒有假死還魂和頭七返家的說法,活著的人也需要一個緩衝的時間,接受斯人已逝的事實,好好看看故去的親友。

「七」這個數字,在中國的意義很大,中國的喪葬文化中,不光有「頭七」,還有「做七」,就是頭七之後的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些呢?

筆者認為中國的「做七」習俗,來源於「生緣說」,大約在佛教傳至東漢後到南北朝這段時期內形成,從唐初起突破信眾範圍,走向了世俗化。

那麼,為何要規定「七」為忌日呢?

謂人生有六道流轉,在一個人死此生彼之間,有一個「中陰身」階段,如童子形,在陰間尋求生緣,以七日為一期;若七日終,仍未尋到生緣,則可以更續七日,到第七個七日終,必生一處。所以,在這七七四十九天中,親人必須逢七為亡靈超度、祭奠。

參考資料:

【《中國的喪葬習俗》、《瑜珈論》、《去佛齋說》】

相關焦點

  • 人在去世後,為啥過了「頭七」才能入土?老祖宗稱與神醫扁鵲有關
    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個習俗,雖說多少是有些迷信,但也彰顯了古人對於每一位逝者的尊重。它就是我國喪葬文化中「頭七」的說法,這又是為什麼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頭七」含義在古人眼中,人去世後的紀念儀式是十分重要的。
  • 人死後為何要開喪3天?這些農村習俗,讓人不敢相信
    導語:人死後為何要開喪3天?這些農村習俗,讓人不敢相信世界之大,但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當地的風俗習慣,不管是人文地理,還是生活起居,都有他們自己的一種規矩。如果硬要說到中國農村的風俗習慣,那就不得不提農村人去世後所置辦的後事。大家都知道,人一般在去世之後家人都會及時安葬,而城市人或許會選擇送去殯儀館火葬,但是農村人不一樣,一般親人去世之後他們都會選擇將其土葬,一方面是為了方便每年清明掃墓紀念,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風俗習慣。但是在農村,為何人死後都要開喪3天才入土為安呢?
  • 他砍下國王的頭,死後被釘在房頂25年,300年後才入土
    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父親兄長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忍辱負重,出走吳國,輔佐吳王闔閭,先後五次興兵伐楚,最終報得深仇大恨,掘墓鞭屍。楚平王一代國君,貪戀美色,搶兒子未婚妻,迫害忠良,死後落得如此下場,也是自作自受。
  • 古代人去世後,為何要停七天才下葬?
    下葬前,親人們還會團聚一起,為逝者舉行各種形式的「告別」與「祈禱」,雖然各地的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在古代,逝者一般要等到七天過後,才能入土下葬。面對這一習俗,人們很容易聯想到「燒七」,即人死後,於「頭七」起即設立靈座,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
  • 杜月笙遺言死後回故鄉入土 為何死後骨灰被人帶到臺灣安葬?
    時人不認識上海市長的很多,沒有聽說「黃金榮」這三個字的卻少之又少。然而,10年過去,風雲突變。一個從鄉下來到上海灘,礙於生計不得不混跡水果攤的的小混混,竟然取代了黃金榮,成為上海灘的頭號老大。此人叫杜月笙。在上海灘三個流氓大亨中,杜月笙最年輕,但他卻最會處事。杜月笙在上海灘結交的圈子極廣。
  • 死得憋屈的皇帝:入土後被人挖出,還做成了肉湯
    小編敢打賭基本上每個人都曾幻想過自己當上天子的日子,那種掌控天下和三宮六院的生活令人無比羨慕。如果大小朝代以及亂世都算上我們國家大約經歷了八十多個朝代,歷任天子加起來大約也有幾百之數。其中61為都是非正常死亡,可以說這個死亡比例已經是奇高了。在古代的戰爭中往往死亡超過百分之十以上的一方就直接選擇敗逃了,之所以出現大批人員死亡的原因則是在潰敗的過程中遭到屠殺。
  • 賭王何鴻燊還未入土,墓地就被盯上了?不愧是千萬港元的造價!
    先不說墓地的保險措施多麼的簡陋,就其接連被盜而言,現代賭王何鴻燊,何時才能入土?雖然說首代賭王高可寧的家族墓地在知名的天主教墳場,何鴻燊家族的墓地在昭遠牧場,但是他們都是有名有勢的人,如今一同被盯上已經成為多數人的揣測。如今首代賭王不僅墓地被盜,就連墓碑也被偷走。
  • 回魂夜:人死後「頭七」真的會回魂嗎?
    人死後真的會回魂嗎?  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 蔣介石遺體至今未入土, 真相讓人心酸
    安厝的意思呢,就是暫時安置,沒有入土。所以,蔣介石至今還沒入土。所以,對於他遺體的保存外界一直有各種傳聞,今天我們就來揭秘這個真相。眾所周知,人的遺體保存極為困難,因為到處都是的細菌和氧氣是遺體保護的天敵,世界上最成功的遺體保存例子估計就是對列寧遺體的保存了。在採取保存措施的時候,只是用藥液浸泡表皮也沒用,那樣只能保存表皮,而內臟也會腐敗。
  • 古代皇帝死後,為啥遺體要停放幾個月才入土,屍體腐爛了怎麼辦?
    古代皇帝死後,為何遺體要停放幾個月才入土,屍體腐爛了怎麼辦?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是封建社會,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誕生了很多的王朝,也出現了很多的皇帝。古代是君主專制的統治,所以皇權是世間最至高無上的權利,皇帝身份非常的尊貴,手中掌握著無上的權利,還坐擁天下江山和美人。
  • 頭七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人死要過頭七?
    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幹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一般認為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此後每七天一祭,依次類推,「三七」即逝後的第二十一天,「五七」即逝後的第三十五天,「七七」即逝後的四十九天,至此結束。
  • 抗戰日軍最大恥辱,33000日軍成他刀下亡魂,死後拒不入土引熱議
    抗戰日軍最大恥辱,33000日軍成他刀下亡魂,死後拒不入土引熱議因此除他之外在軍級將領中殺敵最多的抗日名將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孫立人,他被被譽為是「東方隆美爾」。孫立人最初的夢想並不是當一名軍人,而是成為一名建築學家,於是他報考了清華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在畢業後去到美國留學,學得還是土木工程學,而且還在美國一家橋梁公司擔任了四個月的工程師。
  • 數十萬日軍被發送西伯利亞,食不飽穿不暖,死後還無法入土
    很多人一直都非常好奇同樣是邪惡軸心國,是「盟友」的德軍和日軍見過面嗎?他們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麼樣的?畢竟一個是歐洲國家,一個是亞洲國家,這種好奇還是難免的。事實上在二戰末期這兩個國家的軍隊還真的就見面了,不過結局可能有些讓人沒想到。
  • 人死埋入土中會發生什麼?3D動畫演示全過程,入土為安都是假的
    也就是不要打擾他,讓他安靜地離開,在黃泉路上也能走得好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死後的人,他們真的能入土為安嗎?但是古往今來都講究死者為大,入土為安,所以,才有了流傳了上千年之久的土葬制度,但是近代火葬的普及,卻漸漸的讓人們都接受起了新的喪葬制度,但是仍然會有不少人好奇,人死後埋入土中會發生什麼?3D模擬全過程,入土為安原來是假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蔣靈柩「國葬」入土臺灣 引起島內關注(圖)
    陳水扁透過其「公共事務室」表示,針對蔣家家屬請求移靈一事,已指示相關部門要「尊重家屬意願,並依國葬法妥慎辦理」。臺「行政院」表示,將遵照陳水扁的指示,「將移靈奉安大事辦得非常隆重與尊崇」。  據臺灣媒體報導,兩蔣的「奉安」問題,在國民黨主政時代即討論過,當時決定兩階段移靈,先在臺灣「國葬」,兩岸統一後再遷葬大陸,但因蔣家後人意見分歧,一直無法落實。
  • 被戴笠霸佔算幸運,其中1個死後23年才入土
    被戴笠霸佔算幸運,其中1個死後23年才入土民國時期雖然時局動蕩,但是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這一時期出現過很多近代的名人,不僅有民國四大才女和民國四大才子,民國的四大美女名氣也十分大,但是這四位女子雖然十分貌美,但是下場和結局卻一個比一個要悽慘。
  • 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7日,扁鵲的經歷告訴你,這7天他可能會活過來
    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7日,扁鵲的經歷告訴你,這7天他可能會活過來文/桐桐觀史在中國的古代有一種習俗,那就是當一個人去世後,7天之內是不能夠下葬的,要停屍古時候的人覺得,一個人在去世後,要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夠轉世投胎,而這個四十九天一共分為七個「七天」,不能下葬屍體的七天人們稱之為「頭七」,據說「頭七」的最後一天叫做「回魂夜」。一聽就知道這是一種很迷信的說法,那為什麼還有一些地方仍舊堅持這一習俗呢?這也許是和曾經那個離奇的「死人」復活事件有關。在《史記 .
  • 人死之後為何要過「頭七」?停屍七天能救命?神醫扁鵲告訴你真相
    相信大家都知道,人在死後,一般都要經歷「頭七」,也就是停屍七天後才能入葬。這是一個普遍的風俗,一般在農村比較多見,但很多城裡人都會覺得這是迷信,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封建思想而已,沒有任何宣傳價值。其實不然,「頭七」裡面還是有很大的學問,包含了一定的科學知識。
  • 入土並不一定為安,入塔才是,現在選擇福位還不晚
    入土並不一定為安,入塔才是,現在選擇福位還不晚在傳統的殯葬文化中,入土為安影響了很多代人,不管逝者的身份如何,在去世之後,都要風風光光的下葬,按照傳統思想中入土為安的觀念來埋葬,可以讓逝者更快的榮登極樂,也讓後人享受庇佑。
  • 抗日名將孫立人,被蔣介石囚禁33年,死後20多年棺材為何仍未入土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湧現出很多抗日英雄,但是那個時候中國軍隊的實力和日軍實在是沒辦法相提並論,不光是中國人自己,外國人也對中國抵抗日本人持有悲觀的看法。當然真正讓外國人見識到中國軍隊的實力的時候 ,就是中國遠徵軍在緬甸作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