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窮窮三代,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2020-12-05 榮榮媽聊教育

自小,我生活在江南水鄉,父母的收入來自於手工活,家中經濟水平一般,但也絕不貧窮。

我的父母繼承了上一輩的傳統美德,爸爸樸素節儉,媽媽精打細算。

可我從小卻特別愛美,特別是讀初中後,見到同學穿著時髦的裙子,多麼希望媽媽也能給我買一條。

有時媽媽經不住我的央求,會帶我去店裡買衣服,當我興高採烈地挑選新衣服時,媽媽總是望著價格牌,皺著眉,時不時地哀嘆「太貴了」。

聽到媽媽的嘆氣,我的激動少了一半,動作都慢下來了,覺得自己欲望太多,實在對不起辛苦的父母。

當我挑選完之後,媽媽就開始跟店家講價,常常砍得太低以至於店家不想賣。

這時候媽媽就會使出殺手鐧,拉著我就往外走。

這一招往往很有效,店家會急著拉住我們,說著「算了算了,拿去吧」。

說實話,當我拿到新衣服的那一刻,內心是複雜的,因為獲得一件新衣服實在是有些艱難。

望著媽媽憂愁的臉,聽著她說著「爸媽賺錢真的不容易」,除了愧疚還是愧疚。

大學畢業後,我找到了不錯的工作,薪水足夠自己開銷。

但我卻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去超市購物,若有打折的就絕不買正價的;

逛商場看上一件令我心動的大衣,望著價格猶豫半天還是放棄了,於是花很多時間去找一件相對便宜的替代品,可心中始終是空蕩蕩的。

去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先生計劃跟朋友們出國遊一次,他邀我一起,我興奮地答應了,還提前一個月請了年假。

可之後的日子,我變得坐立難安,擔心這不會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因為有太多事放不下。

說到底還是因為錢,記得那天下午,我拿出紙筆,一項項地寫下,旅行有可能讓我損失的錢:

旅行費3萬,旅途消費5千,若耽誤工作影響年終獎2萬,國外時差影響兼職收入1萬……

算完之後,我瞬間決定「不去了」,一想到15天的旅行要拿這麼多錢等價交換,我寧可放棄。

後來,先生遺憾地一人前往,我留守家中日日加班和照顧孩子,心中自然不快,忍不住找閨蜜訴苦:「我家先生滿世界地玩,我在家中苦悶不已。」

閨蜜並沒有安慰我,卻說了這樣一句話:困住你的是你的自己,是你對錢太敏感了,只不過旅行一次而已,哪能損失這麼多錢。

我竟然無言以對。的確,我並不缺幾萬塊錢,缺的花幾萬塊錢去旅行的勇氣。為什麼我有能力賺錢,卻無法花得開心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心理學者李雪的《當我遇見一個人》這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

「若父母沒有覺知,把匱乏感和愧疚感傳遞給孩子,那麼孩子未來跟金錢的關係也將沉重而艱難。」

那一刻,我瞬間鼻子酸得想落淚。

兒時父母的節儉所帶來的匱乏感,以及類似「爸媽賺錢不容易,都用來培養你了」這樣的言語帶來的愧疚感,一直伴隨著我長大。

直到我工作後有能力去滿足自己時,潛意識卻一直停留在「我不能這麼奢侈」「我不配擁有這麼好的東西」這樣的怪圈中。

當然,我並不怪父母,他們這樣做並非絕對錯誤,只是他們的腦海中「賺錢真不容易,必須省著花」的念頭已經根深蒂固。

在《當我遇見一個人》這本書中,李雪講述了她小時候的經歷,她出生於80年年代,物質條件跟身邊人都差不多。

不過她爸爸卻給了她富養的感覺,比如,她想要1塊錢,爸爸就會給她兩塊,而不是八毛。

她想吃起士林巧克力,爸爸就滿足她,可她咬了一口就覺得裡面有一種奇怪的味道,覺得自己更喜歡德芙巧克力。

這樣的經歷,讓她長大之後對物質一直保持著很好的品味,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李雪說:「富養給予我醉心精神世界的自由。」

爸爸的富養讓她感受到金錢是流動的,既要努力賺錢也可以愉悅地享受。

但她的一個朋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這位朋友是個生意人,很能賺錢,但每當要順利籤合同的那一刻。

他必定坐立不安,要麼忘記帶材料,要麼失約重要的人,總之必定要在出現危機後,努力去挽救,直到最後一刻才能順利籤約。

其實這些失誤完全可以避免,但這位生意人每次都跟自己過不去。

他小時候媽媽的一句「賺錢哪有這麼容易」,始終被他銘記,以至於他明明可以輕鬆賺到錢,卻總要在無意識間把事情搞砸,才能符合媽媽的告誡——賺錢都很辛苦。

父母向孩子傳遞的金錢觀,將伴隨孩子的一生。

若父母傳遞的是沉重和匱乏,孩子日後會把金錢看得太重,即使賺了很多錢,卻無法安心地享受金錢帶來的快樂。

在《人民的民義》這部電視劇中,趙德漢是國家部委項目處處長,看上去非常節儉,他的晚飯是一碗炸醬麵,出門騎的是電瓶車,每個月只拿出300元孝敬老母親。

誰能想到,這樣的人竟是一名貪官,雖然住在老破小的房子裡,卻有著一間大別墅。

別墅並沒有用來享受生活,卻用來存錢,冰箱裡、牆裡、床上,全都是一疊一疊的現金,被搜出整整2.3億的現金,甚至燒壞了6臺點鈔機。

這麼多的錢,趙德漢每一筆都記帳,卻一分錢都不敢花。

若往他曾經的經歷去挖掘,一句「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透露了他內心深處對錢的渴望。

因為小時候沒有被滿足,沒有體驗過金錢,對錢渴望至極,但真的擁有很多錢之後,卻沒有花錢的能力。

當查案人員搜出全部的現金之後,趙德漢蹲在地上抱頭痛哭,來不及享受,卻要去蹲大牢了。

「我沒覺得錢哪裡好,但我喜歡聞這個味,」趙德漢此刻才夢醒,卻後悔不已,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要這麼多錢幹什麼。

這恐怕是「窮怕了」這種扭曲的金錢觀所帶來的扭曲行為——貪汙腐敗。

雨果說:「沒有比金錢更能腐蝕人心的了。」

但如果每個人對待金錢都有一顆平常心,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的無底線的欲望、奢靡和貪汙就會少很多。

作家莫言小時候家裡很窮,常常吃了上頓擔心下頓。有一次中秋節,家裡難得吃一頓餃子,每個人都只能吃一碗。

當一家人開心地吃餃子時,一個老人前來乞討。

莫言起身拿了半碗紅薯幹給老人,沒想到老人不領情,還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幹,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

兒時的莫言聽了後氣急敗壞地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幹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走。」

這時,他媽媽走了出來,把莫言罵了一頓,還端來自己的餃子給了這位乞討的老人。

在最艱難的時候,還可以分享給別人,這是對人性的考驗,這樣的金錢觀,無疑讓小時候的莫言身心震撼。

雖然身處貧窮,可內心卻是富有的。在往後的歲月裡,媽媽對待貧窮的樂觀和願意分享的精神,被莫言銘記在心,寫進小說中。

若不是有這樣的母親,或許今天世界上會少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莫言,多一個愛賺錢的生意人莫言。

所謂富養,並不是父母給了孩子多少錢,給孩子買多貴的衣服,給孩子補充多少的營養,而是在於心的富養。

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當孩子的欲望父母能夠滿足時,便盡力去滿足他。

因為只有被滿足過,孩子才不會在看到一碗米飯後,像一個飢餓的孩子,死死抓住把自己吃到肚子撐;

他也不會不敢吃,害怕吃完就沒有了,他會一口一口慢慢享用,既是享用這碗香甜的米飯,也是在享受愉悅的生活。

當孩子的欲望父母實在無法滿足時,父母不必為自己不夠富裕而感到抱歉,更不要對孩子說「你不該擁有這些」,而是要誠實面對孩子。

「你想要買的玩具很漂亮,但是媽媽的錢不夠了,我要用來買今晚的晚餐。」

當孩子的願望被滿足,他會樂於享受生活,當孩子被父母告知因為別的原因無法滿足自己的願望。

他也不會有「我配不上好生活」的念頭,反而會更加努力日後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所謂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若父母將內心的貧窮感傳遞給孩子,孩子即使有賺錢的能力,內心也是匱乏的。

而父母將內心的富有感傳遞給孩子,那麼即使孩子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依舊能過上精神富有而自由的日子。

相關焦點

  • 臉要窮養,腳要富養;心要窮養,肺要富養
    臉要窮養,腳要富養;心要窮養,肺要富養 2020-08-24 2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窮養?富養?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能聽見一個聲音在問:孩子到底是要富養好,還是窮養好?有說「金錢乃萬惡之源」的,其立足的證據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也能舉出許多為富不仁的案例;立時便又有人反駁說「貧窮才是萬惡之源」,說人們沒有了溫飽便鮮少顧得上禮義廉恥,於是放闢邪侈無惡不作。
  • 貓:養貓窮三代?這又是什麼梗?
    其實小編也不知道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網上開始劉創出這樣的話來的,什麼養貓窮三代?養貓非常費錢嗎?要不怎麼會有這樣的說法。但是之前咱們也介紹過很多種小貓了,而且在小貓的餵養上也是很簡單的,更不會花太多的錢的,再加上養小貓的話還用不著天天像小狗一樣非得帶出去遛一遛,這不是很省心還又省力嗎?
  • 「窮養兒,富養女」?其實窮養男孩毀三代!
    在中國的教育理念裡,女兒應該要富養,這樣能增加女兒的見識,不會在長大之後輕易受到別人的誘惑,就算在以後嫁人之後,也能夠嫁給一個好人家;而對於男孩,家長往往都會比較苛刻,因為他是需要傳宗接代之人,身上肩負著家族興衰,就應該從小得到培養,要認識到在社會上發展的不容易,任何事情想要成功,
  • 窮養男孩不等於不給錢,明白「窮養」的真正含義才行
    最近常刷到一個視頻,是郭德綱先生說的一段話,視頻中他是這樣說的:「為什麼說要富養女孩?女孩她要看過吃過,這才不至於被人騙走,見過看過的女孩打眼一看就能知道男孩是什麼樣的人,這樣才不至於被人騙」。「富養女兒窮養兒」是我從小聽到大的一句話,小時候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給女孩多花錢給男孩少花錢,簡單粗暴,直到看到這段視頻後才明白原來富養女孩是這個意思,既然是這樣,那麼窮養兒子也一定不是少給錢話的意思了。
  • 「富養閨女窮養兒」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富養閨女窮養兒」,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這句話吧。好像是富養的女兒長大了就是大家閨秀,是千金小姐;而富養的兒子長大了都是花花公子,是紈絝少年。很多人都是這麼理解的,女兒要富養,給她足夠的金錢,讓她長大以後可以遠離物質的誘惑;兒子就要窮著養,不給他足夠的金錢,不讓他太多的享受,就不會從小學壞。如果從字面意思這麼膚淺的理解,那我們就大錯特錯了。如果按照這麼理解,養女兒,從小給與她足夠的金錢,那麼長大後如果她自己沒有能力得不到足夠的金錢怎麼辦?
  • 農村人常說的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有道理嗎?
    窮不過三代,從我祖上到現在,如果仔細算算的話,窮了不知道有多少個三代了,聽老一輩人說,我們從老祖宗那個時候就窮,一直窮到沒有後路可退,所以就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老家,逃荒到現魯西南定居了,雖然說現在一直還是窮,但最起碼的吃喝生活還是有了,所以我說窮不過三代,應該是窮不過三十代吧
  •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老人們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可以說都是濃縮的精華,短小精幹,因為這些俗語都是祖輩們多年生活積累出來的經驗。是不是所有的俗語放在現在,都能適應呢?
  • 富不過三代,窮也不會窮三代
    一位書生家中從祖父那一代到他這一代一直很窮。這位窮書生不甘願這樣的命運,聽說??神仙通常會在一個海上的小島顯現降臨,窮書生打包行李往這個小島,親自要問神仙他家三代窮困的原因。途中路過一個村莊,窮書生因飢餓而昏倒在一個富翁家門口。富翁很有愛心的將他帶入家中,騰出一間客房讓他住,叫僕人煮營養的食物給他吃。幾天後,書生恢復體力,富翁問他為何會昏倒。
  • 「窮養男,富養女」,這句話的真正內涵,大多數家長沒看懂
    從古傳下來的"窮養兒,富養女"的思想一直被各位父母認為是育兒的一大標準。許多孩子的爸爸媽因此媽對男孩的要求很嚴格。有句話說的就非常好大家都應該去聽聽"富貴多淑女,紈絝少偉男"!這句話充分證明了窮養男富養女的傳統已經的紮根在了我們中華民族父母養兒育女的觀念之中了。
  • 老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只是在忽悠窮人嗎?
    人常說「三窮三富過到老,十年興敗誰知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只是在忽悠窮人嗎?最近幾天來,曾經的網絡紅人王思聰又「紅」了一把,這次並不是因為他的多金敢言,而是因為他被法院列為待執行人。
  • 窮養or富養、物質or精神,臺灣作家劉墉先生是這麼說的
    窮養和富養一直都是家長樂於關注和討論的問題。 但是窮養和富養的邊界條件是什麼的呢?如果更偏重經濟的話,那在子女身上如何花費算窮養,如何花費算富養?如果更偏重於精神,那何種教育方式算富養,何種算窮養?
  • 李玫瑾:誰說男孩要「窮養」?「富養」三個方面,孩子未來少吃虧
    現在,這句老話遭到越來越多人的反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逐漸摒棄這種觀念,認為不應該差別對待男孩,開始奉行「富養男孩」的教育模式。「富養」這三個方面,孩子未來少吃虧根據小武的種種表現,不難看出這是一個被「窮養」長大的孩子,而且是從物質到思想都「窮」得徹底的孩子,難以得到女孩的青睞。父母從小給小武灌輸的思想就是「別亂花錢」「咱家沒錢」,其實,小武的父母光房子就兩三套,怎麼可能沒錢呢?
  • 「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代」?想多了,往上數中國人都是貴族後代
    有句俗話叫「富不過三代」,說的是祖上留下來的錢財,基本上三代以內都會被折騰光。很少人知道,這句話後面還有下一句——「窮不過五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即使祖上是窮人,五代以內也會結束貧窮的命運嗎?還真不是。
  • 窮人愛「富養」孩子,有錢人卻喜歡「窮養」,結局還真不一樣!
    但是往往這種方式,我們在新聞上經常看到很多被「富養」寵壞的孩子,價值觀扭曲,毆打父母等,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因為孩子的教育,30%靠學校,70%靠父母。1,真正有錢人喜歡「窮養」,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教育。有時候,確實我們不可否認,有錢人家的孩子,在認知和見識上,跟著有成就的父母,會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有先發優勢。
  •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恍然大悟!
    作者:水木然經常有人這樣埋怨:在歐美/日本等國家,有很多家族式企業,他們往往一個企業傳承了10幾代人,這10幾代人都只做同樣的產品,所以他們不浮躁,有匠心。而中國呢?往往是富不過三代,各種家族傳承到第三代基本上就完蛋了。我想說的是:如果一個家族能長期霸佔一個細分行業,甚至家族的10幾代人都能穩居上流社會,那麼這個社會上的其它人該怎麼辦?他們豈不是永遠都沒有機會了?這恰恰就是中國的特別之處,也是公平之處。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時候,農村有很多老人都喜歡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句話,相信有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疑惑吧,這句話說得是不是真的呢?因為這個俗語是以前農民說的,所以現在這句俗語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 龍鳳胎女兒富養兒子窮養,20年後,男孩女孩的結局讓人想不到
    當時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理念已經開始起來了,所以另一位親戚就對這位親戚說:「男孩要窮著養,以後他有掙錢的動力,會更容易有出息。而女孩要富著養,這樣長大以後才不會讓別人的一點點東西,一頓飯,一朵花就拐走了」。生龍鳳胎的親戚覺得這個道理很對,所以生活中嚴格按照這個理論教育兩個孩子。一晃20年過去了,親戚家的女孩果然沒被拐跑,反而因為嬌生慣養,根本沒人喜歡,現在大學畢業了也不工作,只在家啃老。
  • 富和窮都不過三代
    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裡,「地、富、反、壞、右」的子女,基本上被剝奪了受高等教育和選擇就業的權利  把握升浪起點 現在機構底部建倉名單。出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後的人,幾乎無法理解那種以血統來確定社會角色的世襲潛規則。   現在有一種趨勢,就是貧窮也會被世襲。窮人們常愛說,富不過三代。這話可能只是心理安慰,阿Q的精神勝利法。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下一句才是精髓,古人智慧字字扎心
    不少農村老人都會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雖然世事無常,但是也應當順應潮流、順勢而為。如果一位堅持己見,逆勢而為,體現的不是聰慧,而是固執!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富不過三代」,下一句才是精髓,古人智慧字字扎心!「富不過三代」其實源自於這樣一句話:「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