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盤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卓越輝煌。」中華世紀壇序語言精練、磅礴大氣的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在我們璀璨的文化長河中,漢字絕對是不容忽視的耀眼之筆。唐代時期,泱泱大國萬國來朝,不僅日本、朝鮮派來了使臣學習了漢文化,許多其他國家也受到了漢文化潮流的影響。漢文化由中國向整個亞洲乃至世界輻射。其中有一個國家在一種受中國影響的國家中顯得尤為突出,它就是越南。
說起越南,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安南」這個稱呼,其實越南沿用漢字用了幾千年,沒有漢字,就沒有越南歷史文化的記載與傳承。但是,如此重要的文化符號,為什麼在一夕之間就廢除了呢?其實真實的原因還是有些令人惋惜的,中國人民都知道中華民族的血淚史自鴉片戰爭開始。鴉片戰爭開始後,中華民族受到西方列強的衝擊,被迫打開了中國大門。與此同時,法國軍隊趁虛而入,對越南進行了殖民統治。為了削弱中國對於越南的劇烈影響,就對越南使用漢字的行為進行了禁止。自此之後,越南人民不再使用漢字作為流通語言,1945年漢字被正式廢除。
令人驚訝的是,越南對於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還遠遠不止這些,寫春聯也是其中之一。面對街上形形色色的春聯,竟然不是以漢字書寫而是改成了用拉丁文書寫,頗有些奇怪的感覺。到了現在,越南春節前的街上,仍然有老人會當街寫春聯來賣。這些蝌蚪文中大部分我們都是不認得的,神奇的是,在寫春聯的過程中,有一個字,我們竟然一眼就能認出來,這個字就是「福」字。
「福」字看似簡單,其中的美好寓意以及字形的優美程度都是無可替代的。越南人仍然不肯丟棄「福」字,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者,貼「福」於家中,仍然是溫暖的習俗,陪伴著越南人的生活。只不過越南人無法使用他們的文字,來代替「福」字,畢竟所含有的韻味和樣子,難以改變,甚至現代不少越南人,雖然沒有學習過漢字,但是依然知道「福」的意思和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