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國務院先後於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項目名錄(前三批名錄名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後,第四批名錄名稱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國家級項目」),按照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計3145個子項,涉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3154個。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門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河北省內的國家非遺有民間文學5項,傳統音樂23項,傳統舞蹈10項,傳統戲劇34項,曲藝8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2項,傳統美術14項,傳統技藝16項,傳統醫藥3項,民俗13項。
楊氏太極拳
公布時間:2006(第一批)
申報地區:河北省永年縣
永年縣位於河北省南部,距邯鄲市15公裡。永年楊氏太極拳為清道光年間廣府楊露禪所創,發源於永年縣廣府古城。此後永年縣先後出現楊班侯、楊澄甫、楊振銘等三十多位大師級拳師,被尊為「太極聖地」。
楊露禪外出學藝18年,悟得各路拳術精髓,對太極、八卦等健身技藝尤有深刻的理解,他在陳氏老架的基礎上創編出一百零八式的永年楊氏太極拳,回家後專職開館教拳。此拳傳承脈絡清晰,歷史上名人輩出,海內外廣有習練者。楊氏太極拳現在重點分布在上海、北京、四川、西安、河北、廣東、海南及海外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楊氏太極拳其拳架舒展,結構嚴謹,由松入柔,積柔為剛,剛柔相濟,身法突出,含胸拔背,以腰為軸,上下相隨,內外結合,中正安舒,輕鬆自然,輕靈沉穩。永年楊氏太極拳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太極拳套路,主要包括大、中、小架,快架,三十二短打等;二是楊氏太極拳器械,主要包括太極劍、太極刀、太極十三桿等。
永年楊氏太極拳展示了人體文化的藝術性,老少皆宜習練。它有益於增強人民體質,習練者按其要求秉持講義重德的中華傳統武術精神,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自豪感有積極的作用。
原標題:《【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楊氏太極拳》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