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楊氏太極拳

2020-12-16 澎湃新聞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楊氏太極拳

2020-09-27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國務院先後於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項目名錄(前三批名錄名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後,第四批名錄名稱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國家級項目」),按照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計3145個子項,涉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3154個。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門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河北省內的國家非遺有民間文學5項,傳統音樂23項,傳統舞蹈10項,傳統戲劇34項,曲藝8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2項,傳統美術14項,傳統技藝16項,傳統醫藥3項,民俗13項。

楊氏太極拳

公布時間:2006(第一批)

申報地區:河北省永年縣

永年縣位於河北省南部,距邯鄲市15公裡。永年楊氏太極拳為清道光年間廣府楊露禪所創,發源於永年縣廣府古城。此後永年縣先後出現楊班侯、楊澄甫、楊振銘等三十多位大師級拳師,被尊為「太極聖地」。

楊露禪外出學藝18年,悟得各路拳術精髓,對太極、八卦等健身技藝尤有深刻的理解,他在陳氏老架的基礎上創編出一百零八式的永年楊氏太極拳,回家後專職開館教拳。此拳傳承脈絡清晰,歷史上名人輩出,海內外廣有習練者。楊氏太極拳現在重點分布在上海、北京、四川、西安、河北、廣東、海南及海外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楊氏太極拳其拳架舒展,結構嚴謹,由松入柔,積柔為剛,剛柔相濟,身法突出,含胸拔背,以腰為軸,上下相隨,內外結合,中正安舒,輕鬆自然,輕靈沉穩。永年楊氏太極拳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太極拳套路,主要包括大、中、小架,快架,三十二短打等;二是楊氏太極拳器械,主要包括太極劍、太極刀、太極十三桿等。

永年楊氏太極拳展示了人體文化的藝術性,老少皆宜習練。它有益於增強人民體質,習練者按其要求秉持講義重德的中華傳統武術精神,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自豪感有積極的作用。

原標題:《【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楊氏太極拳》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孟村八極拳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孟村八極拳 2020-09-21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高洛音樂會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高洛音樂會 2020-10-06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滿族二貴摔跤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滿族二貴摔跤 2020-05-03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沙河藤牌陣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沙河藤牌陣 2020-05-01 0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劈掛拳
    河北省內的國家非遺有民間文學5項,傳統音樂23項,傳統舞蹈10項,傳統戲劇34項,曲藝8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2項,傳統美術14項,傳統技藝16項,傳統醫藥3項,民俗13項。原標題:《【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劈掛拳》閱讀原文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鷹爪翻子拳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鷹爪翻子拳 2020-05-02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安頭屯中幡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安頭屯中幡 2020-09-15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直隸官府菜烹飪技藝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直隸官府菜烹飪技藝 2020-06-13 0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易縣擺字龍燈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易縣擺字龍燈 2020-03-2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元宵節(蔚縣拜燈山習俗)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元宵節(蔚縣拜燈山習俗) 2020-02-10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永年楊氏、武氏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12月18日,河北邯鄲永年區慶祝中國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慶祝活動上,群眾在進行太極拳表演。河北日報記者劉劍英攝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趙明 河北日報記者劉劍英)從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非遺項目「中國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評審通過,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河北省永年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位列其中。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板城燒鍋酒傳統五甑釀造技藝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板城燒鍋酒傳統五甑釀造技藝 2020-06-18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0名「洋學生」河北保定學習楊氏太極拳(圖)
    60名「洋學生」河北保定學習楊氏太極拳(圖) 2014-07-16 17:17:42徐穎哲 攝   中新網保定7月16日電 (呂子豪 董瑩 徐穎哲)16日清晨6時許,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國公營觀音寺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上,60名身穿白色太極服的外國大學生,在中國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承人王喜祿的帶領下正在做著擺胯、扭膝旋轉、甩臂等熱身運動。
  • 河北太極拳邁出世界「武步」
    12月17日,中國太極拳入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的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邢臺市任澤區的王其和太極拳3個項目位列其中,佔據全國7個項目的近一半。從2008年開始申報到如今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過了12個年頭,中國太極拳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 一招一式,如行雲流水。
  • 河北建工第一期太極拳培訓班圓滿結業
    伴隨著舒緩悠揚的音樂,河北建工集團第一期太極拳培訓班的學員們身著統一的服裝,集體演練著楊氏太極拳。一套拳打下來,學員們都略有微汗。這是6月24日,在河北建工集團六樓會議室舉辦的集團第一期太極拳培訓班結業儀式上的一幕。演練完畢,劉老師再次為大家糾正動作,並熱情地為大家錄製演練視頻、拍攝演練照片。最後,大家與劉老師合影留念,紀念一起練拳的美好時光。
  • 楊氏太極拳傳承人趙幼斌:太極拳是一種家國情懷
    他說,太極拳對於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技術,更是一種家國情懷。楊氏太極拳傳人趙幼斌正在教授常德的學員練習太極拳。記者 曾蘭 攝今年七十歲的趙幼斌是西安市武術協會委員、西安永年楊氏太極拳協會會長、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他常住西安,祖籍是楊氏太極拳的發源地----河北永年縣王府鎮。
  • 上海楊式太極拳名家武雲卿創編「三結合」楊氏太極拳
    武雲卿是民國時期在上海開辦「楊氏首徒武匯川太極拳社」的武匯川的侄子,原籍河北昌平(三河)。武匯川是楊澄甫早年入室弟子,身體高大,技藝精湛。他的門生很多,武貴卿、武雲卿、張玉、吳雲倬四人是其中佼佼者。武雲卿因天姿聰穎好學,得到武匯川與楊澄甫悉心指導,太極拳技藝精湛。藝成之後,26歲的武雲卿在上海中山公園獨立設場教拳。全國解放後,武雲卿在北京中山公園掛牌授徒。上世紀八十年代,武雲卿針對練某些人練太極拳導致膝關節病,以及在練功時鼓肚子,練出大肚子的兩個問題。
  • 楊氏太極拳在通州
    目前,北京通州習練楊氏太極拳的人眾多,轄區內各大廣場和公園均有人在練,但成體系的古法傳承楊氏太極拳教學且正式開館授徒的也只有李希江老師的元真堂楊氏太極館。  說起創辦元真堂楊氏太極拳館的李希江老師,就不得不提及其先師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張虎臣先生。  張虎臣先生,原名張文炳字虎臣(1898-1979),北京通州人。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拳七大門派齊聚——陳家溝
    太極拳式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是由河南省牽頭申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共同推動,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
  • 蕭鐵僧:府內派楊氏太極拳嫡傳弟子,孜孜不倦致力於太極拳的傳承
    1 蕭鐵僧:府內派傳統楊氏太極拳的嫡傳弟子,出生於武術世家。其父蕭功卓先生,府內派傳統楊式太極拳正宗傳人、蕭氏內家拳的創立者。府內派傳統楊氏太極拳,作為楊氏太極拳的一個支脈,是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在清代端王府傳拳時,由其高徒富周傳承遺留下來的,故稱府內派傳統楊氏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