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傳承人趙幼斌:太極拳是一種家國情懷

2020-12-04 尚一網

「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放在大腿外側,眼平看前方」......第一次見到趙幼斌,這位慈眉善目,身著白色綿綢太極練功服的古稀老人,正在一招一式地教他的弟子們練太極。見到記者一行的到來,趙幼斌並沒有停止授課,依舊全神貫注地繼續教學。直到授課暫告一個段落,趁著弟子們休息,趙幼斌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說,太極拳對於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技術,更是一種家國情懷。

楊氏太極拳傳人趙幼斌正在教授常德的學員練習太極拳。記者 曾蘭 攝

今年七十歲的趙幼斌是西安市武術協會委員、西安永年楊氏太極拳協會會長、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他常住西安,祖籍是楊氏太極拳的發源地----河北永年縣王府鎮。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楊武成的孫子楊澄甫便是趙幼斌父親的外祖父。

楊氏太極拳傳人趙幼斌正在教授常德的學員練習太極拳。記者 曾蘭 攝

「我父親從小就和他的外祖父楊澄甫學太極拳,而我從六歲便跟著我的父親學拳,十六歲開始教授別人練拳。」趙幼斌說,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而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這種拳術受到了世界各地人們的普遍推崇,2006年5月,太極拳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楊氏太極拳傳人趙幼斌接受尚一網記者採訪。記者 曾蘭 攝

「我教授別人太極拳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們強身健體,也是在傳授一種家國情懷」,趙幼斌告訴記者,解放初期,國家編了二十四次太極拳,就是以當時社會上受眾面最廣的太極拳運動----楊氏太極拳為基本動作組編的一套太極拳。自己教了一輩子的楊氏太極拳,去過海內外十幾個國家,國內的各個省市幾乎都留下了他教拳的身影。從他教拳到現在,50多年來學生不計其數,他教過的弟子們如今分布在祖國和海內外各地傳承著太極拳。

趙幼斌認為,太極拳之所以受海內外眾多人士的歡迎,主要是由於太極拳既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又有趣味性和文化性。太極拳舒緩、自然、天人合一的形態是其他健身項目不可替代的。從技術特點的優勢上來說,太極拳捨己從人,不用強力發動,是以靜制動的技術特性進行訓練,它的技術運用又很有趣味性,比如「推手」(太極拳的雙人徒手對抗練習),兩個人在不使用暴力的情況下進行柔化的變化,從中獲取樂趣,並達健身的效果,這個「推手」的過程本身又十分具有觀察性。

說到太極拳的文化性,趙幼斌用陰陽學說來指導太極拳的運動關係,他覺得太極拳充滿了辯證的思想。陰陽對立處於呼吸的節奏,打出一掌,不是一股腦往前衝,而是用後勁去打,這就是「前去之中必有後撐」。太極拳其實就是用文化思想、哲理思想、陰陽變化來體現運動的關係,因此練拳者在打拳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打拳,也是在打一種文化,一種哲理。所以說太極拳也是智慧拳,學問拳。

做為一種在舒緩、自然、天人合一的狀態下進行的運動,太極拳的健身價值是其他運動項目不可替代的。趙幼斌說,其他超負荷的運動,有可能給運動者帶來一定損傷。但太極拳這種優雅的運動符合人體運動規律,練拳的過程中不斷改善人體的微循環系統,對身體的和心態能進行調節和改善。正因為太極拳有這些優勢,所以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青睞,經久不衰。

提到為什麼來常德教學,趙幼斌坦言,這只是他整個教學生涯的一部分。他說,其實無論他到哪裡教學,太極拳都能得到大家的歡迎和喜愛。他現在已經把教授太極拳當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項使命。因為自己是太極拳這種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人,而楊氏太極拳的傳承更是自己割捨不下的使命。「我將接過父輩傳播楊氏太極拳的大旗,將全付精力投入弘揚太極拳的事業。」

相關焦點

  • 趙幼斌楊氏太極拳培訓班在渭南舉辦
    趙幼斌老師(右一)領拳作者 盧南8月9日至12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趙幼斌老師應邀來渭南舉辦楊氏太極拳培訓班,旨在積極推廣和普及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加快全民健身體系建設。趙幼斌老師(左三)向學員講解動作要領據了解,此次參加培訓班的學員來自全國各地60餘名拳友。針對學員練拳的實際情況,培訓班以楊氏太極拳傳統套路85式為切入點,按楊氏太極拳的傳承、特點、拳理拳法、基本理論、每一個動作的基本要領循序漸進的進行講解,對習練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重點示範予以糾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 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趙幼斌老師來渭開班授拳
    (記者:李森)日前,由渭南永年楊氏太極拳學會承辦的趙幼斌老師弟子培訓班開班儀式在臨渭區舉行,培訓班為期四天,邀請到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趙幼斌老師現場為拳友授拳解惑,來自全國多省市的60餘名學員參加培訓。
  • 趙幼斌:「淼雨杯」第三屆國際太極拳網絡視頻大賽評審專家
    趙幼斌  趙幼斌,1950年生,祖籍河北省永年縣,楊式第5代傳人,師承趙斌。現任西安永年楊氏太極拳學會會長、西安武術委員會委員、西安武術協會教練、西安楊氏太極拳學會總教練、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理事、《中國太極拳》雜誌編委、 美國福特勞德堡市永年楊氏太極拳學會名譽會長。  1984年,趙幼斌先生協父創建了西安永年楊式太極拳學會。  1991年秋舉辦了「海峽兩岸首屆楊式太極拳交流會」,被媒體界評為當年西安十大體育新聞之一。
  • 全國楊式太極拳峰會舉行
    楊氏太極拳  光明網訊(羅京生)2017年全國楊式太極拳峰會系列活動和全球楊氏太極拳文化節暨海峽兩岸太極拳交流大會5月20日至24日在河北邯鄲舉行,楊式太極名家和全球楊式太極拳愛好者匯集一堂全國楊式太極拳峰會是「三亞南山」第二屆世界太極文化節的重要系列內容之一,目的在於促進全球楊式太極拳的研究、交流與發展。當代楊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楊振鐸、楊志芳、趙幼斌、傅清泉、楊軍、李劍方、崔仲三、路迪民、鄧時海、蘇清標、陳驪珠、趙亮、王嘉林、莊海、肖承東等,「三亞南山」世界太極文化節組委會負責人關鵬、楊其元,邯鄲太極拳辦公室主任楊宗傑,其他各流派的眾多太極拳名家代表也參加了楊式太極拳峰會活動。
  • 楊氏太極拳在通州
    目前,北京通州習練楊氏太極拳的人眾多,轄區內各大廣場和公園均有人在練,但成體系的古法傳承楊氏太極拳教學且正式開館授徒的也只有李希江老師的元真堂楊氏太極館。  說起創辦元真堂楊氏太極拳館的李希江老師,就不得不提及其先師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張虎臣先生。  張虎臣先生,原名張文炳字虎臣(1898-1979),北京通州人。
  • 蕭鐵僧:府內派楊氏太極拳嫡傳弟子,孜孜不倦致力於太極拳的傳承
    1 蕭鐵僧:府內派傳統楊氏太極拳的嫡傳弟子,出生於武術世家。其父蕭功卓先生,府內派傳統楊式太極拳正宗傳人、蕭氏內家拳的創立者。府內派傳統楊氏太極拳,作為楊氏太極拳的一個支脈,是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在清代端王府傳拳時,由其高徒富周傳承遺留下來的,故稱府內派傳統楊氏太極拳。
  • 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李希江-2019年收徒
    在傳統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李希江先生的通州拳館,一場太極拳薪火相傳的收徒儀式正在隆重舉行。收徒儀式由李希江先生的入室弟子安洪山律師主持。本次拜師的太極拳弟子共11名,分別是葛貴堂、閔俊、孫東傑、範丹等人,他們都經過了李希江先生的縝密考察和嚴格篩選。
  • 楊氏太極拳開創者,清末號稱楊無敵的楊露禪與公園派太極拳的淵源
    姚洪超在《祭太極宗師楊露禪》寫道「盤古開天地,楊氏悟太極。絕技壓群英,威名震寰宇」。那楊露禪是否真的有這麼厲害呢?公園老頭老太打的太極拳真的那麼有殺傷力嗎?楊露禪邯鄲市永年縣人士,打小喜好武學,但是家境貧寒,不得不在陳德瑚開的藥鋪打工,陳式太極拳宗師陳長興在陳德瑚大院教習太極拳,楊露禪就躲在一邊偷學,回去後自己在偷偷練習,偶有所得,後來被陳長興發現,陳長興愛才便收楊露禪為徒,正式傳授太極拳。這就是楊露禪陳溝偷拳的原貌,武俠小說《偷拳》,電影《太極1從零開始》《太極2英雄崛起》就是取材於這裡。
  • 【公益講堂】趙幼斌老師:守住中定修煉85楊式拳
    趙幼斌老師示範起勢到摟膝拗步 >趙幼斌老師 楊式太極拳名家。自幼隨父趙斌習練傳統太極拳功夫,努力繼承和傳播楊式太極拳、劍、刀、杆、推手等技藝。通過舉辦各種賽事、出外傳授、武館培訓、網上交流等形式,推動嫡傳楊式太極拳的影響不斷擴大。陝西永年楊式太極拳推廣中心主任,西安永年楊氏太極拳學會會長,中國武術段位制楊式太極拳教程主編。著寫的《楊氏太極拳真傳》一書數十年暢銷不衰,為楊式太極拳研習的重要著作。
  • 趙幼斌談太極拳「定式」與「連綿不斷」的關係
    趙幼斌先生拳照 「定式」還有另外一種涵義,是從訓練方法的角度來理解的,就是在每個單式做完之後,擺好拳架定在那裡靜止不動。當然,這種靜止是一種相對靜止,是相對於「轉動式」而言的靜止。這種「定式」是要通過一段時間的相對靜止,穩定拳架姿勢,找到內在感覺,以達到積,澱功力的目的和效果。因此,這種「定式」也被稱為「樁功」。還以「單鞭」為例。
  • 太極傳承再添新生 陳氏太極拳傳承人王正熙於瀋陽開山收徒
    2017年10月10日是陳氏太極拳傳承人王正熙先生86歲生日,當天王正熙先生在眾人的見證下首次舉行收徒儀式,18名太極拳愛好者經過拜師儀式正式成為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承人。
  • 太極拳如何吸引年輕人?陳氏太極傳承人這麼說
    受訪者供圖 太極拳承載的是太極文化 新京報:你是何時學習太極拳的?現在收了多少徒弟? 陳斌:太極拳發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村,我本身是陳家溝人,從5歲開始就跟著父親陳正雷學習太極拳,他是太極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我的成長經歷和同齡人一樣,從小利用課餘時間習練太極拳,而不是放棄學業去繼承家學。
  • 楊氏太極拳初學者應該選讀的書籍
    對於楊氏太極拳初學者來說,面對如雨後春筍般增多的太極拳套路,眾多的太極拳書籍,以及多如牛毛的「太極雞湯文」,還有「大師」「掌門」「正宗」「嫡傳」往往不知該如何選擇。而且大多希望學習的是太極拳,而不是太極操。
  • 上海楊式太極拳名家武雲卿創編「三結合」楊氏太極拳
    武雲卿是民國時期在上海開辦「楊氏首徒武匯川太極拳社」的武匯川的侄子,原籍河北昌平(三河)。武匯川是楊澄甫早年入室弟子,身體高大,技藝精湛。他的門生很多,武貴卿、武雲卿、張玉、吳雲倬四人是其中佼佼者。武雲卿因天姿聰穎好學,得到武匯川與楊澄甫悉心指導,太極拳技藝精湛。藝成之後,26歲的武雲卿在上海中山公園獨立設場教拳。全國解放後,武雲卿在北京中山公園掛牌授徒。上世紀八十年代,武雲卿針對練某些人練太極拳導致膝關節病,以及在練功時鼓肚子,練出大肚子的兩個問題。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楊氏太極拳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楊氏太極拳 2020-09-27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式太極拳的傳承和創新
    世稱楊氏中架太極拳。主要弟子有許禹生、張策等。三子兆熊、兆元、兆清皆能傳繼家學。書僮田兆麟隨其左右,得益頗多。田兆麟受楊健侯臨終所託,於1917年南下杭州,傳授楊氏中架太極拳,開啟楊式太極拳南下授藝之旅。 楊健侯長子兆熊(1862-1930),字夢祥。自幼隨伯父班侯學拳,習練楊式小架太極拳,深得班侯精髓,性情剛勇,有班侯風範,號少侯。
  • 《體育在線》 20150514 體驗真功夫 楊氏太極拳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在關於楊氏太極拳的眾多傳說中,相傳有一門叫做「雀不飛」的神奇功法,它利用大松大柔的勁法可以讓鳥兒在手中無法起飛,這種神奇的功夫今天真的存在嗎(《體育在線》 20150514 體驗真功夫 楊氏太極拳) 《體育在線》 20150514 體驗真功夫 楊氏太極拳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在關於楊氏太極拳的眾多傳說中,相傳有一門叫做「雀不飛」的神奇功法,它利用大松大柔的勁法可以讓鳥兒在手中無法起飛,這種神奇的功夫今天真的存在嗎
  • 李希江拳館學員——學習楊氏太極拳感悟
    題記: 2016年9月底要學習太極拳的念頭,最終以洪荒之力呈現出來,因為這個想法已經隱忍積蓄了多年,是故這次就堅定的踏上了學拳之路。也正是這個念頭,讓我與李希江老師結下一段難以割捨的太極緣!我的求學之路,並不順利。我先是在網上查找到幾家不錯的拳館之後,又親自到場去體驗。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2006年陳氏太極拳和楊氏太極拳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2008年武氏太極拳列入名錄,2014年,和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李氏太極拳和王其和太極拳也列入清單。2018年,我們就聯合了七個社區(流派)共同申遺。 10年間,聯合國和申遺文本填報的要求不斷變化,我們就按照要求不斷補充完善申報材料。
  • 「國粹名媛之國粹傳承人」吳式太極拳第七代傳人——吳國軍
    吳式太極拳是一種傳統拳術,屬於太極拳的流派之一,主要從楊氏太極拳的拳式發展創新而來,它具有完整的體系,流傳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國粹名媛,是一家以國家「一帶一路」為中心思想,文化強國為指導方針,致力於發掘、弘揚、傳承中華五千年國粹文化的文化信息服務平臺,根植深厚國粹文化,肩負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積極推動國粹文化傳播與傳承,讓國粹文化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