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2016年9月底要學習太極拳的念頭,最終以洪荒之力呈現出來,因為這個想法已經隱忍積蓄了多年,是故這次就堅定的踏上了學拳之路。也正是這個念頭,讓我與李希江老師結下一段難以割捨的太極緣!
題記: 2016年9月底要學習太極拳的念頭,最終以洪荒之力呈現出來,因為這個想法已經隱忍積蓄了多年,是故這次就堅定的踏上了學拳之路。也正是這個念頭,讓我與李希江老師結下一段難以割捨的太極緣!
我的求學之路,並不順利。我先是在網上查找到幾家不錯的拳館之後,又親自到場去體驗。在一年多時間裡,我先後去了武當,跑了鄭州,奔了邯鄲等國內享譽的太極勝地。可是,一番體驗下來,心中不禁倍感失望。有些地方的老師開口說話,便讓人感到中氣不足,有的練拳環境不是太好,有的是拳的風格不太適合,還有的是授拳周期太短,最後還是決定返回北京去李希江傳統楊氏太極拳館再做一番細緻的考察。
通州李希江傳統楊氏太極館,位於梨園格蘭晴天六樓,通州亞太國際大酒店對面。這個地方已經留意一段時間,但是一直沒有親身去體驗。匆忙返回北京之後,就定了一個合適的時間去拳館參訪。去拳館之後,看到李希江師傅年逾60卻精神矍鑠,雙目有神,聲如洪鐘,中氣很足。太極拳體驗課更是化繁為簡,明了易懂。當天回到家,又了解了一下家手、快手,越了解越感覺李希江師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師。下定決心,義無反顧的辭職,全身心的投入修習李希江傳統楊氏太極的之路。
時光荏苒,轉眼間跟著李希江師傅在拳館學拳已半年有餘,在師傅的精心指導下,我更加確信以前自己跟著視頻自學的架子都是體操。在這段時間,隨著自己可以親自感官到體內的進步和變化,還有拳理更深層次的理解,更是被太極的魅力所折服。
半年學拳之路,雖然孤獨但卻收穫滿滿,以下是我在修習李希江傳統楊氏太極拳過程中的一點感悟,在此與所有希冀通過運動改善自身機體亞健康的朋友分享一下,不當之處,還望不吝賜教。
1、關於身體
雖然剛參加工作只有幾年,由於長時間的伏案工作,身體卻出現了狀況,各種亞健康痼疾都出現在我的身上。上下樓梯呼吸急促,與朋友相約去爬山,僅僅十幾分鐘的山路,但氣喘籲籲,上氣不接下氣。而現在,很多時候一套傳統楊氏大架行功下來,便會感覺精力很充沛,體力也增加了好多。現在打拳可以一邊打40至50分鐘,而且還可以連續打三遍。以前練簡化太極拳時,這樣的打拳體力想都不敢想的。現在感覺呼吸也深了,手腳也暖和了,感覺身體走路都輕鬆了很多。
2、關於拳架
以前自己摸索的簡化太極,跟著視頻比劃著架子,有時竟然還自我感覺良好,現在想想都感覺很可笑。感覺以前「每個招式都是不符合理法,不符合氣機,用意過重,慣勁很多,每每練過後,就感覺到身體不是特別的舒適。打拳卻如練操,甚至很多動作還直來直去,胳膊腿單獨行動,手腳放的高度,位置也是跟著自己的想法隨意擺放,眼神也是跑得遠了」。現在在師傅的指導下,通過正規的原汁原味的傳統楊氏太極拳訓練,不但以上問題都得到了相應的解決,還得到了簡化太極拳沒有的精華。在多次練習拳架的過程中,在師傅反覆指導糾正架子的過程中,漸漸找到了真正屬於太極拳的感覺,輕靈柔緩,中正安舒,動作幅度適中,以腰為核心帶動身體枝節,一動全身無有不動,一靜全身皆靜。掌握了動靜開合,陰陽虛實之間轉換的方法。拳架越練打出來的感覺就越自然,連綿不斷,打完了一招,下一招不用想就可以直接打出來,好像他們早已經深印在心裡,打拳時有意無意之中就把套路連貫下來了,將自己放空,拋開一切世俗幹擾,內心澄淨虛空,隱隱有一絲的與大自然相合之意。這種感覺很輕鬆,很舒服。
3、關於氣感
太極拳屬於高級氣功,然而在學習傳統楊氏太極拳之前,氣感幾乎就沒有,因為以前沒有關注過這一塊。在跟著師傅練傳統楊氏太極之後,這種氣感就每隔一小段時間都有新的感覺。記得剛開始練習樁功第一天時,只感覺手心有微微的鼓脹感。之後練習每天練習樁功,步法以及同步練習所學的套路招式,在半個月時就感覺到了手臂內側外側的鼓脹感。此時感覺很興奮,在一個多月時,感覺到命門有發熱發脹。在兩個多月時,感覺到夾脊穴那一片發熱鼓脹。在這段時間內還出現了氣積在上腹部,上腹有著隱隱的疼痛感,當問師傅緣由時,師傅一下就指出了我練習中的錯誤。在這次師傅點撥後,上腹就不痛了,氣可以沉到丹田了。晚上躺在床上時,感覺全身到處都在鼓脹一樣,像要把身體給撐開似的。在三個月時,感覺到了大椎穴鼓脹特別厲害,此時練拳時,能夠感覺有點氣貼脊背而走的感覺了。在第四個月時玉枕穴有了微微的感覺了,這段時間還經常的順氣和放屁。第五個月時玉枕感覺強烈,百會也有了一點感覺,而且在做翻轉抱球和倒卷候時能隱隱覺得肚臍和命門之間有氣流跟著外面的動作在動了。現在只要站樁,全身一放鬆,心裡澄淨虛空,就感覺自己好像站在海面上漂浮著一樣,身體某部位輕輕動一點,全身都會隨之而動一點,動過後他自己還有著餘勁兒繼續幌動幾下,那種感覺真是很舒服。
4、關於拳理
在拳館,師傅將拳理深入淺出的講解過後,我才慢慢講理論的跟拳架很好的結合到一塊。之前在沒有學傳統楊氏太極拳,沒有師傅這樣的名師指導,那時雖然也看拳理,但是很多都是自己的誤解,差之毫厘,謬之千裡,確實不虛。入門引路需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現在看張三丰,王宗嶽寫的拳論,除了推手技擊方面的沒有詳細領悟,之外的應該都有了一些領悟了。
有原來的同事問我,你剛參加工作,並沒有什麼積蓄,花這麼大的代價裸辭去學拳,值不值得。對此我並未做回答,因為這是一件雖然簡單卻並非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試想,有同事為了升職或跳槽,跑去技能培訓中心花費幾萬上十萬學習課程,與我裸辭學拳其實是一個道理。只不過他投資的是工作,我投資的是健康;他是先賺錢後養生,我是先養生後賺錢,境界不同,僅此而已。最後,感恩師傅不辭辛苦的教學與指導,感恩師娘對拳館的打理與付出,感恩葛老師吳師兄的幫助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