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三方混戰,戰爭結束後,領土發生了巨變

2020-12-08 無計讀史

波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三方混戰,戰爭結束後,領土發生了巨變

文/無計讀史

1991年6月,南斯拉夫開始慢慢倒塌。南斯拉夫的頹勢引起了混亂,波赫穆斯林,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這三個民族之間的利益和國家的走向分配出現了矛盾。

波赫穆斯林渴望獨立,渴望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塞爾維亞也渴望獨立,但克羅埃西亞想建立的是聯邦制國家。而塞爾維亞卻強烈的反對獨立。

三個民族之間的分歧引發了矛盾,戰爭的味道再次在歐洲布下種子。隨著一點點的火花,戰爭,突然間爆發。

1992年4月,波赫穆斯林一族和克羅埃西亞一族結盟,共同對塞爾維亞進行打擊。塞爾維亞卻得到了南斯拉夫聯盟的支持,在歐洲的土地上兩方正在對峙。

衝突也不斷在兩方之間爆發,一場簡單的槍械走火讓雙方對峙的形式直接破裂。戰爭的鐘聲敲響,所有服役的軍隊都走上戰場。

波赫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兩族的攻勢很猛,但雙方的理念不同讓雙方的力量難以合到一處去。每一次逼近勝利的時候,只要塞爾維亞一族的反擊稍微猛烈,兩族犧牲的戰士稍稍增加,他們就會開始互相猜忌。

終於,這段聯盟很簡單的破碎,從一開始的兩虎相爭到三龍伸爪。每一個民族的戰士都要同時面對另外兩方的敵軍。

塞爾維亞的戰士佔據了大量的軍事優勢,他們用飛機,坦克,火炮為自己的戰士創造條件。三個民族在接近克羅埃西亞邊界的戰區劃分出了高下。

那天是一個太陽很高的日子。波赫穆斯林總共投入10萬戰士,克羅埃西亞投入5萬戰士,塞爾維亞則投入8萬戰士。三方開始混戰。

戰役剛開始,波赫穆斯林的戰士分出兵力,想偷襲塞爾維亞的重火力陣地。但不幸的是這樣的舉措早已經被塞爾維亞的參謀算計到,無數的鋼鐵洪流早已經埋伏等待。

波赫穆斯林的戰士一冒出蹤跡,坦克就包圍了他們,無數的炮火降臨在他們頭上。波赫穆斯林的戰士明知生路已無,血脈中的狂暴氣息迸發,奮不顧身地燃燒自己的生命意圖給敵軍造成傷亡。

但他們的動作是可控的,他們並沒有如願,最終在坦克等重火力下成為了死神的獎品。

此時的波赫穆斯林已經殘了,他們大量的收緊兵力。塞爾維亞人的目標投向了克羅埃西亞的軍隊。

波赫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的重火力少得可憐,當克羅埃西亞人成為塞爾維亞人的目標時,那是末日在降臨到克羅埃西亞人的身上。

漫天的炮火和遍地的坦克洪流向克羅埃西亞的戰士們衝來,克羅埃西亞的戰士也瘋狂的傾斜子彈,但坦克和炮火無情地將他們碾壓,再一次順利的佔領克羅埃西亞的陣地。逼的克羅埃西亞人也開始收縮所有的兵力。

塞爾維亞的指揮員看見了兩方軍隊的落敗,他的心中冒出的是冷笑。隨即,他命令所有的軍隊分成兩路,向著克羅埃西亞和波赫穆斯林所佔領的地方衝擊。

沒有重火力的克羅埃西亞軍隊和波赫穆斯林軍隊吃了大虧,坦克經過的地方就好像無人之境一樣。輕武器並不能給坦克造成傷害,這兩方的軍隊只能拿人命在填。

克羅埃西亞挖出了大量了反坦克戰壕和防空洞,他們通過更巧妙的戰鬥方式使更多的坦克拋錨,喪失戰鬥力。而波赫穆斯林的民族之狂野,讓他們誓要為死難的兄弟報仇,他們摸黑去襲擊塞爾維亞人的營地,在正面戰場不顧犧牲的打擊所有的塞爾維亞士兵。

死難每一天都在上演,波赫地區的人民飽受磨難,他們都看不見這場戰爭的結尾。而這場戰爭,無疑是塞爾維亞的軍隊取得更大的優勢,但也只是優勢,補給線被拉長和另外兩國士兵的強悍意志力都讓他們難以取得最終的勝利。

到1993年底,投入兵力最多的波赫穆斯林民族只剩下10%的領土,而塞爾維亞獨佔70%。三方在歐共體的調節下休戰,但戰爭並沒有停止。

參考資料:

《文明的衝突》《波赫戰爭》《波赫風雲》

相關焦點

  • 「波赫戰爭」,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
    「波赫戰爭」是波士尼亞與黑塞哥維那之間三個民族發生的戰爭,也是前南斯拉夫內戰的一部分,這場戰爭與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相互交織,與宗教爭端和領土糾紛相互混雜,而從戰爭的主要矛盾和形式上看,將它定性為民族戰爭更為恰當些。從參戰的各方來看,毫無疑問都是輸家,而從戰後的格局來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則是最大贏家。
  • 老將軍法庭服毒自盡,波赫戰爭再添幽魂
    這就要提到波赫戰爭了。波赫戰爭是一場內戰,發生在人家波赫這個國家裡,在克羅埃西亞做導演的普拉利亞克怎麼會跑去波赫搞種族大清洗呢?這麼多問題的背後肯定有故事的,故事要從克羅埃西亞的獨立開始說起。克羅埃西亞是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一個國家,有了它的帶頭作用,南斯拉夫沒幾年就解體了,分裂成了包括波赫和克羅埃西亞在內的5個國家。
  • 7月11日波赫塞族武裝在斯雷布雷尼察屠殺:二戰後歐洲最慘烈屠殺
    原因很簡單,斯洛維尼亞幾乎沒有塞爾維亞人。隨後克羅埃西亞宣布,米洛舍維奇的態度就完全不同。克羅埃西亞戰爭爆發,米洛舍維奇支持克羅埃西亞的塞族人獨立,加入塞爾維亞。慘烈的戰爭持續幾年,最終克羅埃西亞獨立,境內塞族人獲得一定的自治權。同年,馬其頓和波赫也宣布獨立。馬其頓境內幾乎沒有塞族人,米洛舍維奇不關注,但波赫就完全不同。
  • 7月11日波赫塞族在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二戰後歐洲最慘烈屠殺
    巴爾幹地區,本來就是民族混戰仇殺的地方!遠的不說,二戰期間克羅埃西亞的烏斯塔沙和塞爾維亞人的切特尼克,都是極端民族主義組織。 趁著二戰混亂時期,這2個組織在南斯拉夫進行種族仇殺,手段極為兇殘。
  • 背景資料:波赫戰爭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前南6個共和國之一)穆斯林、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三個主要民族就波赫前途發生嚴重分歧:穆族主張脫離前南獨立,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克族也主張獨立,但希望建立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塞族則堅決反對獨立。1992年3月,波赫議會在塞族議員反對的情況下正式宣布波赫獨立。4月,歐共體和美國相繼予以承認。塞族隨即宣布成立「波赫塞爾維亞共和國」,脫離波赫獨立。
  • 波赫:差點淪為內陸國,是如何從克羅埃西亞拿到24公里海岸線的?
    波赫也差一點淪為內陸國,但克羅埃西亞將一小段海岸線拱手相讓後(長約24公裡),波赫便擁有了可以通往亞得裡亞海的出海口「涅姆港」。▲南斯拉夫各國分布(1991年)和涅姆港的位置這個涅姆港的存在非常特殊,它橫跨在克羅埃西亞領土之間,將其領土劃分成南北兩半。
  • 差點淪為內陸國的波赫,是如何從克羅埃西亞拿到24公里海岸線的?
    波赫也差一點淪為內陸國,但克羅埃西亞將一小段海岸線拱手相讓後(長約24公裡),波赫便擁有了可以通往亞得裡亞海的出海口「涅姆港」。拿破崙為了角逐義大利,帶領法軍與控制義大利北部的奧地利發生了戰爭,並且中途還向威尼斯共和國提出結盟請求。 威尼斯當時扮演的是中立國的角色,所以拒絕了法國的結盟請求。結果拿破崙擊敗奧地利後,為了換取奧屬尼德蘭,與奧地利之間做了秘密交易,兩國還為此籤訂了《坎波福爾米奧條約》。條約當中的秘密條款就是瓜分威尼斯,而威尼斯被拿破崙隨便安了個反法罪名,就被法國滅國了。
  • 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的世紀恩怨
    12月9日,歐盟峰會未能批准塞爾維亞的候選國地位。這一結果令塞爾維亞政府非常失望。今年7月北科索沃塞族人為了抵制阿族人的統治,設置了多處路障,並與北約部隊發生了數次流血衝突。科索沃局勢持續緊張,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進程也受到影響。直到本月2日,塞爾維亞和科索沃才在歐盟的調解下達成檢查站協議,局勢得以緩和。而這些成果沒有改變德國的反對態度。
  • 波赫戰爭風雲人物今何在?
    在被通緝近13年後卡拉季奇在塞爾維亞境內被捕。   姆拉迪奇  民族:波赫塞族  當年身份:波赫塞族共和國軍隊總司令下落不明  姆拉迪奇1992年任波赫塞族共和國軍隊總參謀部司令。其後兩年中,他率領8萬塞族軍隊攻佔了70%以上的波赫版圖,擊退了穆軍的多次進攻。他性情火爆,戰鬥中他與部下同吃同住身先士卒。1995年,海牙法庭指控姆拉迪奇在波赫戰爭期間指揮殺害了斯雷布雷尼察的8000名穆族男子,並策劃了對塞拉耶佛的圍困。目前,他可能躲藏於塞爾維亞境內,隨時有被捕的可能。
  • 南斯拉夫解體、波赫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的起因和結果
    1963年4月7日,南斯拉夫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全國分為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波赫、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6個「自治共和國」及科索沃、伏伊伏丁2個「自治省」。此時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方之間,克羅埃西亞方因和克羅埃西亞軍合作開始佔得上風。此時的戰鬥已經不只在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也擴大到克羅埃西亞境內的 塞爾維亞人居住區(詳見 克羅埃西亞戰爭條目)。這段時間之間的6月3日為了保護 聯合國維和部隊設立了緊急應對部隊,開始展開救援被塞爾維亞方囚禁的人質。
  • 塞爾維亞訴克羅埃西亞「種族清洗」
    「經塞爾維亞總理茨韋特科維奇與總統塔迪奇協商,塞爾維亞政府決定針對克羅埃西亞在1991年至1995年的克羅埃西亞戰爭中,對塞爾維亞族居民實施的種族清洗行為,向聯合國海牙國際法院提出控訴。」在2009年最後一天,塞爾維亞政府發布公告,宣布提交針對克羅埃西亞的起訴。
  • 波赫戰爭二十年分裂之痛仍難消
    【埃菲社塞拉耶佛4月6日電】波赫首都塞拉耶佛6日舉行紀念儀式,紀念塞爾維亞軍隊圍困該城20周年。組織者為死難者擺放了11541個紅色的椅子。塞拉耶佛許多地方都刷上了白色數字「11541」。據各種統計數據顯示,20年前開始的塞爾維亞軍隊對塞拉耶佛持續將近4年的包圍,是20世紀在歐洲發生的最漫長的對一座城市的圍困。
  • 「我不是戰爭犯」!前波赫克族將軍當庭自殺引發大震動
    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ICTY)11月29日對波赫戰爭時期6名前軍隊和政府高官的上訴案進行宣判,作為被告之一的普拉梁克在聽到自己的判決是維持20年監禁的原判後,大喊「我不是戰爭犯」,並起身喝下一瓶據稱是毒藥的液體,當天晚些時候,他被證實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據報導,荷蘭政府將對普拉梁克如何把毒藥帶到法庭上一事展開調查。
  • 藝術來源於生活,從《逃離塔科夫》看波赫戰爭(上)丨遊戲
    因為,發生在蘇聯的一個鄰國:南斯拉夫的一場戰爭,給予了他一些創作靈感。波赫戰爭這就是波赫戰爭的由來,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戰爭,從1992年4月開打,至於爆發的原因,剛剛說到的南斯拉夫的解體只是一個開頭。
  • 歐洲國家為何一面倒的支持穆斯林 反對塞爾維亞人
    鳳凰衛視6月6日《時事亮亮點》,以下為文字實錄:波赫:冷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解說:1991年6月,南斯拉夫開始解體,南聯盟六個共和國之一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耶簡稱波赫,開始了近四年的內戰。波赫的三個主要民族,穆斯林、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就波赫的前途和領土劃分等問題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最後演變成戰爭。
  • 歐洲孤島:國家統一與撕裂背後,塞爾維亞血淚與未來
    一戰結束後,塞爾維亞與從奧匈帝國脫離出的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組成聯合王國,可是三國雖同屬斯拉夫民族,可宗教信仰不同,克、斯兩國信仰天主教,塞爾維亞則信仰東正教,三國根本無法融合。不過這倒是符合歐美國家對欲控制巴爾幹半島的需求,但是二戰結束後,克羅埃西亞硬漢狄托卻奇蹟般將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波赫、黑山以及塞爾維亞等巴爾幹六國硬攏在一起,建立了南斯拉夫共和國。狄托扛過槍、坐過牢,帶領前南共產黨抗擊納粹,其行事風格卻頗有納粹畫風,敢於蘇聯叫板,奉行不結盟運動。
  • 南斯拉夫解體後,克羅埃西亞獨佔90%以上的海岸線,不怕被嫉妒?
    中部的迪納拉山脈是波赫和黑山的主要構成部分,使南斯拉夫北部平原與西部沿海相隔離,北部由多瑙河形成的潘諾尼亞平原,是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的重要組成部分,克羅埃西亞的地形就包含了南斯拉夫這三大板塊,一一對應達爾馬提亞 迪納拉山脈和潘諾尼亞平原。
  • 成也《代頓協議》,敗也《代頓協議》:波赫和平25周年回顧
    從地圖來看,波赫南部領土的一條「觸鬚」將鄰國克羅埃西亞一分為二,使波赫由內陸國家變為鄰海國家(參見《波赫的迷茫:割出來的海岸線與拼起來的國家》)。 一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與奧匈帝國雙雙解體,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族系聯合組建了南斯拉夫王國,包括現在的波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黑山、斯洛維尼亞、北馬其頓六個獨立國家,及現存主權爭議的科索沃地區。 其中,保加利亞也屬於南斯拉夫族系,但並未加入南斯拉夫王國。
  • 塞爾維亞和波赫塞族共和國籤署特殊關係協議
    新華網貝爾格勒9月26日電(記者連國輝 王海昉)巴尼亞盧卡消息:塞爾維亞共和國與波赫塞族共和國的總統和總理26日在波赫塞族共和國首府巴尼亞盧卡籤署了旨在加強兩國政治和經濟合作的特殊關係協議。    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和總理科什圖尼察當天率領包括300名企業家在內的龐大代表團抵達巴尼亞盧卡,與波赫塞族共和國總統查維奇和總理多迪克籤署了這一加強雙方全面合作關係的特殊關係協議,雙方合作的領域涉及科學、文化、體育、教育、生態、人權、防務和經濟等。科什圖尼察說,塞方對籤約期待已久,因為新協議對塞爾維亞和波赫塞族共和國的公民均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