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不是喇嘛教麼?為何現在卻看不到喇嘛了?

2021-01-13 騰訊網

在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的信仰開始向藏傳佛教轉化,也就是所謂的黃教。尤其是在清朝時期,當時的清朝為了徹底打消蒙古人的鬥志,以及削弱蒙古人的力量,開始全面推行黃教,也就是喇嘛教。到清朝末年,整個蒙古其實已經都是喇嘛教了,而且光是喇嘛就有幾十萬人之多。而蒙古國尤其如此,也就是說蒙古國那是一個喇嘛教國家。但是到現在我們去蒙古國,已經基本上看不到喇嘛教了,更加看不到那麼多喇嘛了。那麼問題就來了,蒙古國的喇嘛教去哪了?喇嘛去哪了呢?

在清朝時期,清朝統治者意識到,蒙古人的驚人戰鬥力,所以一直那是以閹割蒙古人鬥志為主要目的。所以大力鼓勵蒙古人信奉喇嘛教,鼓勵蒙古男人成為喇嘛和尚。所以到清朝末期,其實蒙古地區的喇嘛和尚多達60萬以上。而蒙古國地區更是被喇嘛化,到處是喇嘛教和喇嘛。

如果不出意外,即使獨立後的蒙古國,也會跟我國的西藏一樣,成為喇嘛教地區。但是這一切的改變,是從蘇聯人佔領蒙古國開始,因為近代中國的虛弱,在清末開始,現在的蒙古國地區,基本上是被蘇聯佔據。而蘇聯起初的想法,那是將蒙古國最終變成自己的加盟共和國,所以在蒙古國搞了一次徹底的同化運動。

因為蘇聯認為喇嘛教始終是東方宗教,中國文化,所以要徹底馴服蒙古國,必須破除喇嘛教,這是根本任務。所以蘇聯的想法就是用自己的東正教和西方文化,改造蒙古國。所以佔領蒙古國後,開始大力的清除喇嘛教,拆除喇嘛教寺廟,不允許蒙古國人信奉喇嘛教。

而且對於現有的喇嘛教信徒,實行嚴厲的迫害。尤其是在史達林大清洗時代,在蒙古國也進行了清洗,而清洗的對象,就是這些喇嘛,這些和尚,基本上是從肉體上消滅喇嘛。在大清洗之後,整個蒙古國其實喇嘛教已經被徹底的打擊和壓制了。

而且蘇聯進一步推動東正教和俄羅斯文化在蒙古國的同化,尤其是冷戰時期,整個蒙古國無論從建築,還是文化,音樂,甚至整個的元素,其實都是俄羅斯化。越來越多的蒙古國人,信仰東正教,推崇俄羅斯文化,直到現在都是如此。

其實蘇聯這麼做,就是俄羅斯在徵服過程中慣用的手段,那就是佔領一個民族之後,首先需要毀滅這裡的文化和信仰。否則就很難統治,為了這個不惜肉體上毀滅,這也是俄羅斯打下龐大領土能夠消化的主要原因了。而蒙古國也是如此,等到蒙古國徹底的被俄羅斯文化同化了,那麼自然而然就成為蘇聯的。

有一個小故事很是能夠說明問題,足以說明蘇聯要毀滅民族,在1936年當時外蒙古有人寫書歌頌偉大的領袖成吉思汗,這無疑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這位立刻被逮捕,最後被殘忍殺害。因為蘇聯不光要毀滅蒙古國宗教,更要毀滅其民族認同。

所以如果蒙古國繼續崇拜成吉思汗,那麼就很難進行同化了。而幸好在蘇聯沒有徹底同化蒙古國之前解體了,不然現在的蒙古國估計都不知道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孫。而且也不知道自己是蒙古人了,而會徹底的俄羅斯化,就像西伯利亞那麼多民族一樣。

歡迎關注【還原歷史背後真相】,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蒙古國史》、《世界近現代史》。

相關焦點

  • 究竟是喇嘛教成就了元朝,還是元朝成就了喇嘛教?
    並且,結合了印度本土佛教和大唐文化的喇嘛教也比薩滿教更先進,光是知識水平,喇嘛就比薩滿高得多,可以說,薩滿教還保持著原始的文明,進步很小,而喇嘛教則擁有高度的文化水平和華麗的宗教儀式,尤其是他們提倡廢除流血祭祀的落後風俗,提倡供品由原來的宰殺牲畜和人殉改為乳酪等,這對農業、牧業生產的發展都是極為有利的,而且也符合廣大農牧民的心理要求,因而更易獲得歡迎和支持。
  • 阜新的喇嘛教
    阜新的 喇嘛教,屬格魯派,是青海藏族喇嘛宗喀巴於明洪武年間所創立。因其身著黃色衣帽又稱黃教。「蒙古敬信黃教,始於俺答」。至此、喇嘛教逐漸在阜新開始傳播。在阜新地區皇帝賜匾牌額的寺廟有4座,它們是「佑安寺」、「瑞應寺」、「普安寺」、「積慶寺」。此外,比較有名的寺廟還有黑帝廟、德惠寺、普善寺、聖經寺等等。'阜新地區在清王朝有喇嘛寺廟360多座。實行旗有旗廟,村有村廟,大一點的門戶也要有家廟。為此全縣旗廟宇林立,形成十裡一寺,五裡一廟「。
  • 宗教發展的繁盛時代 原始宗教薩滿教 喇嘛教的興盛
    佛教是元代最盛行的宗教,這個時期,不僅漢地佛教進一步發展,而且藏傳佛教即喇嘛教,在中原地區,特別是在蒙古統治者上層中得到了空前地發展。7世紀前後,佛教傳入當時的吐蕃地區,受到了吐蕃王室的青睞和大力扶植。雖然其發展遭遇了一些挫折,但是到10世紀後半期,在封建農奴主支持下,西藏地區的佛教勢力再度興起。
  • 滿清用喇嘛教馴服蒙古,卻造成蒙古衰退,埋下外蒙古獨立的禍根
    大肆推廣喇嘛教,吸納青壯年入教,弱化蒙古族人性格,衰退其戰鬥力清朝時期蒙古地區,清政府大力推廣喇嘛教,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整個蒙古地區塑佛建廟,皈依佛門形成「熱潮」清政府大力扶植蒙古王公貴族信奉喇嘛教,鼓勵其中的男性子嗣出家,上層喇嘛獲得特權、封號,給喇嘛以種種優待,一些地區的喇嘛首領兼任旗王爺,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
  • 藏傳佛教為什麼俗稱「喇嘛教」?
    在漢族中,一般稱僧侶為「和尚」,稱年高德尊的僧侶為「長老」;在藏族和蒙古族中,尊稱僧侶為「喇嘛」。「喇嘛」是藏語的音譯,意為「上師」。傳播於中國西藏、內蒙古等地區的佛教,也就稱作「喇嘛教」。直至公元十世紀後期,在吐蕃新興封建領主階級的扶植下,佛教才以喇嘛教的形式得以復興。十三世紀後期,由於元朝統治者的扶植,上層喇嘛開始掌握政權,並將該教傳入蒙古族等地區。喇嘛教是佛教與西藏原有的本教長期相互鬥爭、相互影響的產物。它得以形成、傳播和鞏固,固然有統治者支持的因素,但也因為它有將佛教教義和本民族、本地區民情、民俗相結合的特點。
  • 蒙古信仰喇嘛教,喇嘛教分「黃教」「紅教」,你知道它們的由來嗎
    蒙古人的信仰喇嘛教,但是到明朝,喇嘛教又另開了一個新派。喇嘛教的入西藏,事在前一一六五年。(唐玄宗天寶六年。)其初祖,名巴特瑪撒巴斡。(見《蒙古源流考》。)從此以後,喇嘛教的勢力,日盛一日,竟兼握西藏政教兩權(吐蕃贊普的統系,也不知絕於何時)。
  • 蒙古國人口為什麼那麼少?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蒙古國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裡 ,人口密度僅為1.7人/平方公裡,在人口密度最低國家中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小,勞動力短缺給蒙古帶來了社會、政治、經濟一系列的影響和問題,那蒙古國的人口為什麼會那麼少呢?
  • 正月二十三喇嘛打鬼
    喇嘛是清朝時期,和滿族一起入關並定位國教的一種教義信仰,在喇嘛教有一項打鬼的儀式習俗。並延續下來。明朝末年傳到北京。至清代,皇宮中正殿和許多藏傳佛教寺院每年均要舉行這一儀式,旨在驅除邪惡,祈願天下太平。
  • 蒙古族為何從薩滿教改信喇嘛教,佛教真能讓戰鬥民族變得文弱不堪
    忽必烈在六盤山與年輕的藏族高僧八思巴會晤後,藏傳佛教,即喇嘛教便以「御教」的身份,流傳於蒙古貴族之間。元朝滅亡後,明朝斷絕了藏蒙的聯繫,喇嘛教漸漸淡出草原。蒙古族全民信佛始於俺答汗。明粉們對俺答汗都不陌生,他引兵圍攻京城,製造了繼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第二次奇恥大辱。
  • 為什麼內蒙古近現代戰爭很多發生在喇嘛教寺廟或附近
    (一)近代內蒙古地區極其眾多的喇嘛廟 建立清朝的滿族,與蒙古族相似,最早都是遊牧漁獵民族,深知蒙古族民族精神強悍,認為「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推行「蒙地建一廟,勝養十萬兵」的政策,在蒙古地區大力鼓勵推行喇嘛教,在蒙古草原上建立了許多宏偉壯麗的喇嘛教寺廟,清末,內蒙古地區的喇嘛教寺廟就有
  • 盧明輝、李燁:元代以來喇嘛教對蒙古社會巨大的影響
    忽必烈成為元朝開國皇帝後,尊薩迦派高僧八思巴為帝師,建立了蒙古統治者與喇嘛教首領之間的密切關係。其後宗喀巴創建格魯派(黃教)後,漠南蒙古部首領俺答汗與格魯派以達賴、班禪為首的喇嘛教首領,建立了「施主與祭司」的密切關係。元代,喇嘛教高僧來蒙古地區弘揚、傳授佛教哲理和普渡眾生的佛法理論,使喇嘛教戰勝了蒙古人原始皈依的薩滿教等阻力,成為蒙古社會宗教文化的主流而發揚光大。
  • 宗喀巴的勵志故事,十六歲就堅持改革喇嘛教,被譽為黃教的始祖
    當然宗喀巴也不是光用嘴念經,而不用心念經的,他雖然年紀小,但是對經義卻有濃厚的興趣,所以總是花費很長的時間去鑽研。不僅如此,他還充分利用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因為宗喀巴位於交通要道上,所以廟裡經常會來高僧,而宗喀巴一聽說有高僧來講課了,總是搬張小椅子,放在離高僧近的地方,然後專注地聽大師傳授佛法。
  • 三世佛:現存年代最早的元代喇嘛教石雕造像[圖]
    我國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碧霄巖景區內。「三世佛」是十三世紀以來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清源山碧霄巖「三世佛」為摩崖浮雕,作長方形石龕,高3米、寬5米。
  • 三世佛:現存年代最早的元代喇嘛教石雕造像[圖]【8】
    我國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碧霄巖景區內。「三世佛」是十三世紀以來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清源山碧霄巖「三世佛」為摩崖浮雕,作長方形石龕,高3米、寬5米。
  • 快來欣賞蒙古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蒙古國位於東亞,北鄰俄羅斯,南鄰中國,領土面積15.65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之一。全境為高原,平均海拔1580米。地勢由西向東逐漸下降,西部和北部多山,東部為丘陵平原,南部是約佔全國面積173的戈壁地帶。「戈壁」,蒙語意為「荒漠」。境內有阿爾泰山、杭愛山、肯特山等山脈。
  • 羅睺寺在歷史上是喇嘛廟
    在忻州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東隅有個喇嘛廟,叫羅睺寺,是五臺山五大禪院之一。創建於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祟喇嘛教,多次來此朝拜,並下旨修飾。
  • 中俄之間的蒙古國,未來能成為永久中立國麼?你可能想不到
    那麼中俄之間的蒙古國,未來能成為永久中立國麼?你可能想不到。其實對於位於兩個大國以上周圍的小國來說,那是最難做的,因為選邊站隊和走鋼絲都不行,跟了這個大國就得罪了那個大國,最終稍有不慎,那是非常悽慘的。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大國身邊的小國,都想做永久中立國。最典型歐洲的瑞士,奧地利等就是如此,因為周圍大國林立,跟誰都不對,所以乾脆永久中立,這樣誰也不得罪。
  • 清代的"宗教輸入"政策為何在朝鮮身上沒用?朝鮮的"華夷之辨"
    並且在明朝時期,喇嘛教就曾經試圖進入過朝鮮,但是也被朝鮮&34;。但是對於喇嘛教傳入受阻,清朝似乎並沒有認識到其受阻的真正原因,而是繼續將其輸入,不禁用武力的方式進行壓迫。在文化分類上,天主教同樣也是&34;之一,為何朝鮮寧願選擇天主教呢?歸其緣由是天主教滿足了朝鮮對文化重新定位的思考——此時的朝鮮需要對舊的封建體制(李朝思想)突破,以及闡述新的身份認同。三、燕行使於京中見聞對於喇嘛教的堅決抵抗與對天主教的文化認同,與燕行使來華訪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清代的「宗教輸入」政策為何在朝鮮身上沒用?朝鮮的「華夷之辨」
    並且在明朝時期,喇嘛教就曾經試圖進入過朝鮮,但是也被朝鮮"較為委婉的拒絕了"。但是對於喇嘛教傳入受阻,清朝似乎並沒有認識到其受阻的真正原因,而是繼續將其輸入,不禁用武力的方式進行壓迫。在文化分類上,天主教同樣也是"夷族文化"之一,為何朝鮮寧願選擇天主教呢?歸其緣由是天主教滿足了朝鮮對文化重新定位的思考——此時的朝鮮需要對舊的封建體制(李朝思想)突破,以及闡述新的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