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科普圖書發布 24種植物帶你認識二十四節氣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武漢的二十四節氣是怎樣的?5月20日上午11時,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武漢出版集團、武漢全民閱讀促進會推出的「節氣,中國的時間美學——《身邊的二十四節氣》」告訴你答案。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首先要認識自然,認識了才會產生感情,有了感情才會保護自然。『重建』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節氣物候是一個很好的橋梁。」該書作者、武漢出版集團編輯劉從康介紹。

活動當天剛好是小滿,小滿本身的意思是穀物開始灌漿,逐漸開始飽滿。在我國北方,小麥已經灌漿,而在武漢,小麥已經成熟,水稻開始灌漿,這都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而另一方面,小滿是夏天的第二個節氣,是一個比較舒服的時間段。

劉從康通過觀察二十四節氣和身邊動植物的變化,以武漢本土就生長的植物為依託,每個節氣對應描寫一種植物,通過詩詞和手繪圖畫形式,既介紹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又生動形象地講述氣候環境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變化。

近年來,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大力實施科普內容精品打造計劃,堅持公益推進和市場運作相結合,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科普作品創作,促進原創性科普作家的創作。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鄭華表示,「百萬市民學科學——江城科普讀庫」系列圖書,將閱讀和行動搭建起來,讓閱讀更加有趣,有力推動武漢原創科普作品開發。

來源:武漢科技報

記者:任文

通訊員:彭竹春

來源:新華號 武漢科技報

相關焦點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用童書手繪還原故宮實景
    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故宮珍寶、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等,融入富有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閱讀體驗,繪本還採用了先進的AR技術並研發了同名APP。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與故宮神獸探索歷史文化,感受四季之美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召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宣部出版局處長楊芳、北京市教委領導、中信出版社代表及繪本創作團隊出席了發布會。發布會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閆宏斌主持。單霽翔院長在新書發布會上介紹《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單霽翔院長閱讀《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單霽翔院長向大家推薦這套繪本,他說:「今年過節不送禮,送禮就送《哇!
  • 上海植物園開展「二十四節氣」系列花園與相關科普推廣調研工作
    自「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以來,全國掀起了繼承、弘揚和宣傳二十四節氣文化的熱潮。上海植物園圍繞節氣特性與上海地域特色、生態特徵,創新開展「二十四節氣」系列科普品牌活動,為市民遊客推送科普信息與活動,打造上海科普文化品牌。
  • 24位散文家書寫24節氣,用文字帶讀者回歸土地
    6月17日,由24位散文家合力編著的新書《中國書寫:二十四節氣》在上海言幾又·長寧來福士店發布,該書作者之一、散文家趙荔紅、汗漫、復旦大學教授梁永安出席了新書分享會,與讀者一同致敬中華古老文明。與很多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圖書不同,《中國書寫:二十四節氣》完全從文學的角度,精心挑選了中國文壇24位優秀散文家,以一個人書寫一個節氣的方式,從不同角度書寫以二十四節氣為核心的自然物候、歷史文化、故鄉親情、生命體驗,用文字帶領讀者回歸土地、感受自然、走進歷史、體悟生命。
  • .| 慕課《節氣日記》上線!帶你從科學角度理解中國二十四節氣
    帶你從科學角度理解中國二十四節氣 2020-10-12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市少兒圖書館開展「二十四節氣與我同行」科普讀書會活動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輝煌文化,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你知道24節氣的英文說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你知道24節氣的英文說法?剛剛過去的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世界遺產再添「中國符號」!在國際氣象界,它更被外國人讚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種盆蓮藕觀察節氣裡的蘇州元素
    中國江蘇網4月24日訊 按照節氣,穀雨是播種移苗、種瓜點豆的最佳時期。昨天,「二十四節氣自然學校」帶著孩子們走進位於甪直的水八仙生態文化園,種植獨具蘇州特色的水八仙之一——蓮藕,再添上一株新苗,體驗「雨生百穀」的節氣特點。課堂上,孩子們與泥土親密接觸,親手種下收穫的希望,並品味了舌尖上的蘇州好味道,牢牢記住了蘇州在穀雨節氣中的「模樣」。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氣候特點:高溫酷熱。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公曆7月22-24日交節。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從古至今,民間都有大暑三伏天飲涼茶(伏茶)的習俗;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飲的茶,這種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 天壇首發二十四節氣門票「冬至」打頭陣
    來源:新京報公園將在每個節氣當天對應推出紀念票,每款限量一萬張;「天壇六百年」系列貴金屬文創產品正式發布昨日,天壇公園,工作人員展示天壇二十四節氣門票。昨日,天壇公園發布「天壇六百年」貴金屬文創產品。天壇公園圍繞自身文化資源,首次推出天壇國潮黃金首飾系列祈年賀歲產品,同時首次推出二十四節氣紀念門票。昨日冬至,印有節氣手繪圖,同時配有節氣當天日照情況說明及展示圖例的冬至款門票開售兩小時後,已售出超過2000張。新京報訊 昨日冬至,天壇公園首次發行二十四節氣門票冬至款,限量一萬張。新京報記者從園方了解到,冬至款門票開售兩小時後,已售出超過2000張。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朔望月|曆法|月球|二十四節氣
    為了彌補這一點,古人又根據回歸年的長度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加入到曆法中。圖2 地球公轉軌道與二十四節氣。繪製:張一潔。在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偕其門人編撰的《淮南子·天文訓》(公元前140年左右)中,就有對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其名稱和順序都同現今通行的基本一致。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所反映的寒暑變化並結合相應的氣象條件和自然現象(即物候)來命名的。
  • 中國傳統的24節氣,精解
    要說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其中24節氣,絕對是一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充分顯示了我們中華人的聰明才智,大大豐富了世界文明的寶庫,那麼古人是如何發明出二十四節氣的呢?看下面大任我的詳解吧。二十四節氣是咱們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農曆曆法中二十四個特定的節令。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兩千多年來,二十四節氣以曆法、諺語、歌謠等形式廣為流傳,在傳統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近年來,隨著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二十四節氣再次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二十四節氣在現代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有哪些新的應用?如何更好地傳承?
  • 24節氣順口溜全文 中國二十四節氣順口溜是怎麼意思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人們用來分辨節氣的時間及指導農事的一種方法。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的習俗都不一樣。人們常常說二十四節氣順口溜。那麼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國節氣文化對24節氣順口溜解釋吧。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博物課堂|二十四節氣——「清明穀雨兩相連」
    但起初,清明並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民諺常說:「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這種敦促春耕的節氣,是怎樣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的呢?而穀雨又有什麼有趣的小故事呢?
  • 迷上24節氣 促成一次完滿的演說
    他說:「快到大暑節氣了啊」——這挺讓我挺驚奇的,自從一年級校本課程學了二十四節氣,他就熟記了每個節氣的日期,還能說出一些諺語。比如: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清明斷雪,穀雨斷霜。雖然不一定知道這些話是什麼意思,但確實放在了心裡。我問他,你對24節氣怎麼記這麼熟呢?他說:因為喜歡啊!然後我們就以「24節氣」為主題,做了一期演說!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壽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學者匯聚這座千年古城,共同探討如何傳承保護好二十四節氣文化,如何讓農耕時代的二十四節氣講出新時代的精彩故事。從「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從「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氣」到「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從「春分到,蛋兒俏」到「清明前後,點瓜種豆」……兩千多年來,二十四節氣以曆法、諺語、歌謠等形式廣為流傳,早已超越傳統的農耕文化,融入到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 童書裡的故宮:830幅手繪原景講述二十四節氣故事
    大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二十四節氣的結束,也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正所謂「過了大寒,又是一年(農曆)」。今年的大寒開始於1月20日16時59分27秒,踩著大寒當天的尾巴,1月21日下午,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
  • 《身邊的二十四節氣》:四時合序 萬物有靈
    來源:陝西工人報該書以武漢本土生長的植物為依託,每個節氣對應描寫一至數種植物。書中通過詩詞和手繪圖畫相結合的形式,既介紹了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又生動講述了氣候環境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變化。特別是對長江中遊地區與節氣相關的民俗文化的介紹,記錄過去,映照現在和未來。「重建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節氣物候是一個很好的橋梁。」本書作者劉從康認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首先要認識自然,認識了才會產生感情,有了感情才會保護自然。人類是自然的孩子,過去和未來都是這樣。今天,過度的工業文明和虛擬技術營造出一種人類可以高於自然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