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目前廣為流傳的二十四節氣,是我國黃河中遊地區先民,通過對自然現象尤其是對日影(也就是太陽)的長期觀察、記錄、量化分析,並結合一年四季不同的物候現象,總結歸納出的適宜當地農作物生長和指導人們生產活動的一套完整系統,並且一直是作為國家曆法的基礎;二十四節氣體現了某一地區光照、溫度溼度等自然要素隨著時間變化而引發的天地萬物年復一年的節律,堪稱人類對自然規律研究的一項偉大發現。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不論我們生活在城市還是鄉村,老師、學生們從小都會聽說「二十四節氣」或者聽到「立春、立夏、冬至、夏至、大暑、小寒」等等這樣的節氣名稱,在一年四季不同的節氣裡會看到不同的景象,聽到不停的聲音,吃不同的食物,做不同的事情。並且,在中國每一年的檯曆、日曆上,一直都標註著每一個節氣的名字。
一方面,我們知道,二十四節氣與古人的科學觀察以及農業生產息息相關,背後是有著明確的科學原理支持的;另一方面,2016年,「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明確屬於文化的範疇。
那麼,二十四節氣到底是什麼?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文化?老師和學生們該如何理解二十四節氣呢?
課程簡介
「節氣日記」主題活動,就是要引導學生們像科學家一樣,嘗試通過觀察分析自然的變化規律,探究古人利用物候指導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奧秘。同時,在指導學生進行《節氣日記》科學調查活動,製作包括「節氣手記」和「節氣印記」的過程中,引導不同學段的學生掌握不同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科學調查方法,並且不斷進行跨學科實踐和團隊協作,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素養。
開課時間:10月12日至11月8日
本次課程將開設專屬微信學習群。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入群!
ATTENTION
本次課程為慕課,只有在開課時間內完成所有課時的學習,並按時提交作業,才可以順利獲得慕課結業證書!
課程大綱
第一章 二十四節氣綜合探究
課時1:二十四節氣綜合探究
第二章 日影觀測
課時2:日影觀測
第三章 氣溫測量
課時3:氣溫測量
課時4:期中測試
第四章 花木知時節
課時5:花木知時節(上)
課時6:花木知時節(下)
第五章 鳥鳴報農時
課時7:鳥鳴報農時(上)
課時8:鳥鳴報農時(下)
第六章 數據自然
課時9:數據自然(上)
課時10:數據自然(下)
第七章 跨學科擴展活動設計
課時11:跨學科STEM活動基本方法與選題參考
課時12:節氣日記STEM課程與藝術表達
第八章 綜合評價探索
課時13:科學調查活動的綜合評價探索
課時14:期末測試
學習方式
點擊下方小程序,進入課程頁面報名學習。
(來源:科技學堂)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提醒廣大科技輔導員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會
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原標題:《新課力薦 | 慕課《節氣日記》上線!帶你從科學角度理解中國二十四節氣》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