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啥意思?古人的生活經驗

2021-01-17 思帆歷史趣聞

老祖宗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啥意思?古人的生活經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情冷暖,世間百態,還沒有走進生活之前,我們總覺得自己似乎已經長大了,很討厭別人覺得我們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當我們真正的走出象牙塔見到了外面的世界,才知道這一切都不是這麼的美好但是又不是那麼的糟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終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不同的階段結識不同的人,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的告誡。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

五十歲是一個人生的關口,對於古人來說活到五十歲已經算是高齡了,畢竟當時生活條件差,醫療技術更是讓現在很常見的疾病成為了絕症。故而若是人這一輩子能活到五十歲就不要那麼不知足了。

可是對於咱們現代人來說,五十歲似乎是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可能做成了自己的事業,也可能一無所有。路還是要走的,因為人生才剛剛過了一半。畢竟只要你擁有好的生活習慣,身體不舒服及時就醫,活過百歲可能並不算多太遙遠,言盡於此,咱們來看一看到達五十歲時,「親」哪三人會如同玩火自焚呢?

一、貪財之人

貪財之人是壞人嗎?這要分立場而定。要問這世間有沒有不貪財之人,有,但是你絕對沒有在身邊見過,或許你會在新聞上見過,而他們毫無意外都被社會歌頌為英雄。英雄不是誰都能當的,所以在這世間不貪財之人是幾乎沒有的。大家都是在名利場上混的人,誰敢說自己視金錢如糞土?醒醒吧,真正覺得錢不算是個玩意兒的人,那都是不缺錢的人。

我們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起碼在這個社會上,沒有錢是無法立足的。不要覺得社會無情,社會的維持和運轉本就要靠一個個人付出自己的勞動力和知識。

沒有誰願意心甘情願地付出一切,那麼這就l需要錢財來保持動力。可當年齡到了五十歲這個關口後,看過了這世間太多的苟且,我們需要「洗心革面」,過些安穩的日子。因此,還在盲目追逐財富的人,已不再是和是同道中人了。

二、薄情寡義之人

唐高蟾 在《長門怨》詩言:「煙翠薄情攀不得,星茫浮豔採無因」,此處薄情是指男女情愛。薄情人最為可怕也最是可憐,他們不懂得感恩,也沒有情感,為人刻薄,即使你為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最終也僅僅只是你的一腔熱血罷了。

他們或許曾經感激過你,但人心之複雜就在此處。經商做買賣的都知道什麼叫做「鬥米恩,升米仇」,意思是你每次願意給他一鬥米,他會很感激你,可哪一天你只給了他一升米,他就會仇視你,對於過去的恩情選擇性的忘得一乾二淨。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相信不管你是什麼年齡段的都不願意接近的,這也是這種人的可憐之處了。

人到五十歲,精力比較有限,此時你將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了這類人身上,最終可能會空歡喜一場,惹來無盡的嘆息,得不償失。或許你會覺得你根本不會理這種人,可是當他是你的親人呢?當你不得不管時,不妨看看這句俗語,有時候「拋開面子」的拒絕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三、勢利之人

這類人不多,尤其是我們國家。說什麼「見風使舵」、「牆頭草」,在儒家文化薰陶了數千年的今天,不要覺得除「我」之外皆是小人,大家沒誰有時間跟你耍心眼。當你事業成功時,如果你待人不周,也沒什麼人願意跟在你身邊,大多數人的自尊意識是非常強的,當然「舔狗」也是有的。

舉個反方向的例子,我們都覺得要討好領導,那我們就是勢利之人了?當領導從高處跌落,你會去踩一腳嗎?顯然也不會,可能也就是不再來往了。「勢利」說到底不過是互相利用罷了,50歲到底不再年輕,對於這些擅於互相利用之人還是敬而遠之為妙。

最後,老祖宗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古人的生活經驗就介紹這裡,不知道有沒有幫助到您呢?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溫端政主編《漢語工具書大系:中國俗語大辭典(新1版)》、溫端政主編《俗語10000條》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俗語很多都有一定的警示意義,或宣揚美好品德,或教育後人遠離奸邪。雖然伴有一定的誇張手法,但從長遠看來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拿今天這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來說,一起來看看吧!
  • 老祖宗忠告:「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指的是哪三種人?
    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古代人來說,五十歲已經算是暮年,相當於現在六十來歲的老人,該經歷的事情大多都經歷了,該走的路也走過了,應該看透很多事,如何才能安享晚年呢?老祖宗留下這樣一句忠告:「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究竟指的是哪三種人?
  • 古人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哪三種人不能親近?
    引言對於古人來說,人生不同階段都有著特殊的含義。人到了五十歲也就到了知天命的階段,古人覺得人一旦到了五十歲,可以改變的事情已經很少了,五十歲對於古人來說可以稱得上是老人。而且古人覺得五十歲的時候一定不要親近三種人,否則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傷害。甚至流傳出一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
  • 民間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何意?教人要顧大局懂得克制
    文·段宏剛大聖人孔子一生活了70歲,在彌留之際,他回顧自己的一生,對學生們說了這樣一句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既是孔子對自己人生經歷的總結,又是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弟子們言傳身教,傳達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智慧,翻譯成現代白話文意思為:我從十五歲開始立志於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到三十歲時已經完全能夠自力更生;到四十歲時心態完全成熟,面對外界誘惑能做到不為所動;五十歲時能懂得順應天命,明白自已此生活著的目的和意義;六十歲時面對別人的議論是非我都能聽進去;七十歲時我能隨心所欲,卻不越出規矩。
  • 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什麼意思?看了懂了,這三人現在也不親
    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可以說是古人前輩們流傳下來的經驗諺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簡單又精確的來看就是說,到五十歲了,這三類人一定要遠離。如果還走得較親較近,就和引火燒身一樣,基本是沒好了。眾說周知,我們還有一句諺語「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了,就被認為是天命之年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講,過了五十歲的年紀,生活基本可以說是穩定定型。甭管是從事業還是身體上來說,已經基本不適合銳意進取努力拼搏了。拖家帶口,有老有小的擔不起任何風險不說,身體也走下坡路,已經不允許太過勞累了。
  • 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
    作者:燕歸來 來源:南師國學堂(ID: NHJGXZH) 老話說:人過五十天過午。 人一旦過了五十,就像天過了正午,太陽慢慢滑下山。 到了這個年紀,我們需要承認無論是體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 俗話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人到五十,莫要再將精力花在這種人上面。
  • 農村老人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什麼意思?
    人一旦過了五十歲以後,對一些事物的認知也隨之而改變,比如年輕的時候可能喜歡春天,而五十歲以後,很可能就不再喜歡春天的風景,轉而喜歡靜美的秋季。這個改變也就象徵著人的心理年齡跟生理年齡同樣發生著變化,原來年輕躁動的心漸漸變得寧靜。50歲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很多事情早該看得風輕雲淡。
  • 為什麼古人常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到底是哪三種人呢?
    02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來聊聊這句——「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無法理解,需要深入鑽研。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這麼厲害嗎?專家表示:不信可以試試,試過你就知道了。首先,這句話是說的五十不要親近這三類人,否則就會引火上身,玩火自焚。
  • 農村俗話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啥意思?這裡面有人生道理!
    這就照應了農村俗話常說的「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很多人有時候並不能明白這句話說的啥,但一次次的教訓就在眼前。所以黑嫂認為有必要解釋下這句話,然後說一下其中包含的道理。一、這句話啥意思首先,這裡的五十,是指人到五十歲時,如果直接解釋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人到五十歲時,不要親近三類人,如果親近的話,有可能玩火自焚。很多人理解這句話是有誤的,不少人解釋這句話時,總喜歡一二三地列出三種人,因為這裡面有個三字。
  • 老祖宗忠告:人到五十,這三種「親人」不要來往了,躲得越遠越好
    老祖宗忠告:人到五十,這三種「親人」不要來往了,躲得越遠越好在中華大地上生活了百萬年的猿人子孫們,在與天地拼搏的漫長歲月裡發展為新人,並給他們億萬的後裔留下來了1份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俗語便是當中其一!
  • 古人講:「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陶淵明《止酒》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其中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品德的,有關於社會的等等。不管是什麼俗語,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老祖宗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別看俗語聽起來比較粗俗,但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關於「酒、色、財的俗語。古人說的「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是何意思?
  • 老祖宗留給中年人的忠告: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啥意思?
    我國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老祖宗通過對生活經驗的不斷總結思考,形成了很多通俗易懂的話,這些俗語廣泛流傳於民間,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祖宗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融會貫通,總結後編製成博大精深的《增廣賢文》,裡面就講到:「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啥意思,現在還準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老祖宗經驗:人到五十,這三種「親人」不要來往了,躲得越遠越好
    俗語,可以說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們的祖先在日常的生活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具有極高的指導價值。正所謂「話糙理不糙」,俗語是底層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它將生活經驗與人生教訓融為一體,足以令我們受益匪淺。
  • 俗語: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啥意思?老祖宗的生活經驗
    俗語: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啥意思?老祖宗的生活經驗 我們國家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歷史未曾斷絕過的國家。悠久的歷史文化賦予中華民族獨特內涵,讓它與其他民族相比更加的富有內涵。
  • 俗語「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男人像把土」,古人說的是啥意思
    在淳樸的農村地區,流傳著一種通俗易懂的語句,這種語句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因其通俗易懂的特點,在廣大人民心中倍受歡迎,無論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如何,他總能說出幾句俗語。俗語是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下來具有深刻哲理的語句,牢記俗語更是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規避風險,更好地走上成功之路。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等等。
  • 「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說的到底啥意思?
    「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說的到底啥意思?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老祖宗也為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寶貴的財富,有的是物質的,有的是非物質的。那麼除了國寶之外,老祖宗還為我們就下了許多俗語,俗語是我們的先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的具有一定哲理性、道理性的句子。俗語的流傳十分的廣泛,受眾龐大,即使很多的歷史都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記憶當中,但俗語還是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保留下來了。
  • 俗語:貓兒狗兒,頂一口兒,啥意思?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俗語:貓兒狗兒,頂一口兒,啥意思?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在農村,不少人家都會飼養一些動物。同時由於農村自然環境比較好,生態系統相對完整,不少城裡已經見不到的動物在農村還能看到。因此,農村人的日常生活與動物有著密切的聯繫。平時通過觀察動物總結一些生活經驗,或者將動物的某種習性用以比喻某種人性,創造了許多快至人口的俗語。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條跟動物有關的俗語——貓兒狗兒,頂一口兒。這句話乍看上去看不出是什麼意思,什麼叫貓兒狗兒,頂一口兒呢?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啥意思?一生至少明白一個
    在人生這條路上,沒有重來這一說,想要規避風險,不走彎路,只能參考前人的經驗。老祖宗們經過一番磕磕碰碰之後,都會為後人積累下來寶貴的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往往就會流傳在老人的口中,再傳給我們,這就是俗語。
  • 俗語:「蛾眉皓齒,伐性之斧」,啥意思?老祖宗告訴你,色是什麼
    俗語:「蛾眉皓齒,伐性之斧」,啥意思?老祖宗告訴你,色是什麼俗語很多都是老祖宗們對生活中一些事情的總結,也有他們的生活經驗。通過俗語我們可以了解到前人的一些生活瑣事和樂趣,也學習到了很多生活的常識。不過俗語也不全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有些可是從古文中總結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