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啥意思?

2020-12-08 騰訊網

農村俗語很多都有一定的警示意義,或宣揚美好品德,或教育後人遠離奸邪。雖然伴有一定的誇張手法,但從長遠看來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拿今天這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來說,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啥意思?

這句話應該的解釋是,人到五十歲時,應該避免親近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惡名以及影響自己身體健康的三種人,否則就有可能玩火自焚。

咱們打個比方來說,自己都五十來歲了,卻還跟個年輕人似的,親近一些自己本該避免的事,這就非常容易出事,不具體指啥事,比如跟年輕人拼酒,比如跟年輕人無休止地賭博啥的,這都有可能讓自己身體爆發疾病,到那個時候,後悔可就真晚了。

這句話有道理嗎?你怎麼看?

@清江春水

農村已經成家立業的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年過50歲了,不要和三種人交朋友,走得太近,避免惹火燒身,帶來許許多多不必要的麻煩。

這三個人具體指:

1、搬弄是非的人。喜歡搬弄是非的人,在農村到處都有,喜歡道聽途說,捕風捉影,張冠李戴,移花接木,把人家的事情胡言亂語地亂說一通,往往會製造一大堆矛盾,挑撥離間,影響團結。

2、嗜好賭博的人。賭博農村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賭博的人和家庭都沒有好下場好結果。賭博的人一旦賭資全無的時候,就會到處借債欠帳,債臺高築,家庭生活非常艱難,甚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3、尋歡作樂的人。農村一些人經常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好吃懶做,沉迷酒色,是破壞人家婚姻、家庭的罪魁禍首。千萬要注意,記住年滿50歲以後的人,千萬不要和這些男人女人,走得太近,更不要交朋友,永遠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惹火燒身。

@烽火戲諸侯

這句話非常有意思,也是一句忠言逆耳的俗語,雖然說得不好聽但是字字用心,話粗理不粗,這就是農村俗語的魅力所在,也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人過五十,各方面的功能都已經在走下坡路了,能夠平穩保持就已經不錯了。知道自己的人生成就也就差不多了,不抱怨命運。

@楊姐在農村

五十歲的農村人都吃過很多苦很多累,現在國家政策好,正是發揮餘熱的時候,把好的經驗分享給下一代,讓他們取其精華傳承下去。2-對待自己和家人應該好好珍惜,要以健康快樂為主,因為人過五十天過午,餘下的時間要利用好,不奢望名垂青史但也不要給後人留下遺憾,不是嗎?

@梁紹祝

五十身心正當時,吾人己至六十五,尊天順天又順己,過好餘生二十年!少壯努力老修身,修身修心是關鍵,百年之後心無愧,留與後人論長短!

此文也是作者親身經歷,有感而發。確實是人過50天過午,一天不如一天,歲月不饒人,命由天定,聽天由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由青春年少拚搏到50歲,該得到的已經拚博到手,沒有得到的50歲以後已經不容易到手了,因此50歲以後人生基本定型,凡事不可再強求,順應自然養生保命是上策。

@青島出生

現代人與古時候的人有巨大的不同,無論是生理上還是身體條件上。現在五十多歲的人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好像與知天命不搭界哦。

@唐朝勇

說的很好,五十是人生步入老年的第一步臺階,走穩走好,對自己對兒孫乃至親朋,留下一個美好的縮影。

@麻辣小龍蝦

古人說,五十而知天命。什麼叫天命?這裡並不是說上天安排的命運,而是一種心理狀態,一種自我滿足和自我約束的能力。

人過五十歲以後,不管是身體還是精力,其實已經慢慢進入了衰退期,特別是有些人不注意身體,會給身體埋下不少的隱患,但他們並不知道這些隱患,還覺得自己跟年輕時一樣呢。

於是,在某次特別激動,或者是某次特別生氣的時候,這些隱患爆發,自己後半生要忍受無休止的痛苦。

總結,「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的意思顯而易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自己往往最終也會變成那樣的人。其實不止50歲,應該是最好從一出生開始,就少與這些人打交道,保持一顆至純之心。

相關焦點

  • 老祖宗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啥意思?古人的生活經驗
    老祖宗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啥意思?古人的生活經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情冷暖,世間百態,還沒有走進生活之前,我們總覺得自己似乎已經長大了,很討厭別人覺得我們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當我們真正的走出象牙塔見到了外面的世界,才知道這一切都不是這麼的美好但是又不是那麼的糟糕。
  • 農村老人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什麼意思?
    人一旦過了五十歲以後,對一些事物的認知也隨之而改變,比如年輕的時候可能喜歡春天,而五十歲以後,很可能就不再喜歡春天的風景,轉而喜歡靜美的秋季。這個改變也就象徵著人的心理年齡跟生理年齡同樣發生著變化,原來年輕躁動的心漸漸變得寧靜。50歲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很多事情早該看得風輕雲淡。
  • 農村俗話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啥意思?這裡面有人生道理!
    這件事告訴我們什麼?這就照應了農村俗話常說的「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很多人有時候並不能明白這句話說的啥,但一次次的教訓就在眼前。所以黑嫂認為有必要解釋下這句話,然後說一下其中包含的道理。一、這句話啥意思首先,這裡的五十,是指人到五十歲時,如果直接解釋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人到五十歲時,不要親近三類人,如果親近的話,有可能玩火自焚。很多人理解這句話是有誤的,不少人解釋這句話時,總喜歡一二三地列出三種人,因為這裡面有個三字。
  • 古人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哪三種人不能親近?
    人到了五十歲也就到了知天命的階段,古人覺得人一旦到了五十歲,可以改變的事情已經很少了,五十歲對於古人來說可以稱得上是老人。而且古人覺得五十歲的時候一定不要親近三種人,否則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傷害。甚至流傳出一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仔細一想,其實不無道理。那麼到底是哪幾種人呢?
  • 民間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何意?教人要顧大局懂得克制
    文·段宏剛大聖人孔子一生活了70歲,在彌留之際,他回顧自己的一生,對學生們說了這樣一句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既是孔子對自己人生經歷的總結,又是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弟子們言傳身教,傳達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智慧,翻譯成現代白話文意思為:我從十五歲開始立志於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到三十歲時已經完全能夠自力更生;到四十歲時心態完全成熟,面對外界誘惑能做到不為所動;五十歲時能懂得順應天命,明白自已此生活著的目的和意義;六十歲時面對別人的議論是非我都能聽進去;七十歲時我能隨心所欲,卻不越出規矩。
  • 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
    作者:燕歸來 來源:南師國學堂(ID: NHJGXZH) 老話說:人過五十天過午。 人一旦過了五十,就像天過了正午,太陽慢慢滑下山。 到了這個年紀,我們需要承認無論是體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 俗話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人到五十,莫要再將精力花在這種人上面。
  • 為什麼古人常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到底是哪三種人呢?
    02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來聊聊這句——「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無法理解,需要深入鑽研。如果你掌握了這句話,你肯定會少走很多彎路。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這麼厲害嗎?專家表示:不信可以試試,試過你就知道了。首先,這句話是說的五十不要親近這三類人,否則就會引火上身,玩火自焚。
  • 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什麼意思?看了懂了,這三人現在也不親
    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可以說是古人前輩們流傳下來的經驗諺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簡單又精確的來看就是說,到五十歲了,這三類人一定要遠離。如果還走得較親較近,就和引火燒身一樣,基本是沒好了。眾說周知,我們還有一句諺語「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了,就被認為是天命之年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講,過了五十歲的年紀,生活基本可以說是穩定定型。甭管是從事業還是身體上來說,已經基本不適合銳意進取努力拼搏了。拖家帶口,有老有小的擔不起任何風險不說,身體也走下坡路,已經不允許太過勞累了。
  • 老祖宗忠告:「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指的是哪三種人?
    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古代人來說,五十歲已經算是暮年,相當於現在六十來歲的老人,該經歷的事情大多都經歷了,該走的路也走過了,應該看透很多事,如何才能安享晚年呢?老祖宗留下這樣一句忠告:「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究竟指的是哪三種人?
  • 「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說的到底啥意思?
    「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說的到底啥意思?俗語就是我們的祖先,根據他們的日常生活,從而總結出來的經驗,俗語都是非常具有哲理性的,雖然在我國古代沒有好的媒介,但是俗語就是憑藉口口相傳的方式,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在農村,農民經常會提到這樣一句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讓我們一個一個來看一看。其實小編特愛聽老人們用俗語說話,因為小編從小隨爺爺住在農村,是聽著村裡的俗語長大的。
  • 「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說的到底啥意思?
    「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說的到底啥意思?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老祖宗也為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寶貴的財富,有的是物質的,有的是非物質的。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頭,俗語一直都是老一輩農民們口耳相傳的,這些俗語有些作為我們為人處世的參考,也有些是告訴我們各個時節應該做什麼吃什麼,這些俗語雖然聽著很"俗氣",但是卻非常接地氣,讓人一聽就懂得其中的含義。在農村,人們在聊天的過程中也會經常說一些我們沒有聽過的俗語,還有許多老人也會為我們用生動的話語講述這些俗語背後的故事。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的俗語是非常多的吧,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後來因為農民的生活變好了,於是這些俗語也漸漸不被農民提起了,所以是非常可惜,但是不管怎麼樣,農民有很對俗語都是有著很大道理的。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好多朋友注意到在農村從待人接物、穿著打扮、從日出日落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常住農村的人會知道,這些講究其實就是農村遵循傳統的一部分,有些歲時光流逝漸漸淡了,有些則一直存在,這些講究一直對農村的結構運轉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種講究的催化下,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有時候稱之為俚語,說白了就是鄉下話。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啥意思?些長年累月在城市裡居住的人,對於農村的嚮往是比較強烈的,他們想在忙碌的日子裡,抽空回到鄉下,感受來家鄉,農村的風光美,同樣還有人情美。農村裡除了這兩樣美吸引他們之外,還有文化美的存在。那裡出現的文化,並不是像我們在書本上學習的枯燥的知識,而是對人們而言簡單明了的俗語。我們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可能會不清楚俗語的意思,但深入去體會之後,便能夠讀到其中的趣味。
  • 農村俗語「兩人不賭錢,三人不買鋤頭,四人不掰火柴」,啥意思
    農村俗語千千萬,都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得來的經驗總結。細細品讀,總能發現其中的奧妙所在,多年來,這些農村俗語也在指引著農民生活的方式。關於農村俗語,分為很多種類型,有專門預測氣象的、也有說人情世故的,數量之多,說不盡道不完。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裡面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因此來看,這關於年齡的農村俗語確實包含著其中一些道理。但是來說,在農村裡還有一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作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又包含著何種意思呢,為什麼老祖宗又會說這些呢?李子來回答。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在中國有著非常多的文化傳承,其中傳播最廣的還是民間俗語。民間俗語裡面擁有著非常多的智慧和經驗,能夠指導人們的生活和實踐。很多俗語都是前輩們總結出來的,非常的經典,非常的有效,裡面的道理也很通俗易懂,即使時間過去了很久,裡面的道理還一直被人津津樂道。這就是俗語的魅力,這就是俗語自身的傳播能力。這次小編就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經典的俗語,那就是:「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有什麼深刻的道理嗎?讓小編帶著大家去了解一下吧。
  • 農村俗語「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子嗣」,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提及農村俗語,這可是大家所用到的一些特殊語言,雖然俗語比較多,不能一一記在心中,但還是還會知道一些,俗語在人們生活叫法不一,有叫老人言,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說道有關俗語的重要性,而還有叫老話,這老話說的好等等表達自己立場是對的,由此看來這俗語在人們心裡地位還是比較高的,當然可能對於一些新一代的孩子來說俗語太陌生
  • 農村有句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是啥意思?有...
    農村有句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聽著這幾句話,心裡就發涼! 兄死叔就嫂 這句話就更令人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