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的「豆鋤三遍叮噹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0 農家閒聊

農村老人說的「豆鋤三遍叮噹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智慧來自民間,高手在農村,農民通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對農業生產總結出來的諺語、俗語、老話只所以能夠流傳下來,就是因為它充滿了智慧,反映了一定的生產規律,在生產實踐中屢試不爽!

農村老人說的「豆鋤三遍叮噹響」就是這樣的俗語。

「豆鋤三遍叮噹響」就是說豆類作物除草、鋤地要多鋤幾遍,才能籽粒飽滿響噹噹,才能取得好收成。

我小時候常聽我的本家伯伯講,豆要多鋤才耐旱,鋤一遍的豆莢是一面鼓,鋤兩遍的豆莢是兩面鼓,兩面鼓的豆莢表明果實飽滿,一面鼓的豆莢果粒是癟的,如果豆地不鋤,遇上天不湊趣,可能就沒收成。特別是山地旱地,鋤地除草很重要,沒有草也最好多鋤,老農民常說「鋤頭有水」,就是說,多鋤能保墒。

「豆鋤」就是「鋤豆」,鋤豆就是鋤掉豆地裡的雜草,有除草、鬆土、破除土壤表層板結,增強土壤通透性、保墒的作用,」鋤三遍「就是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豆類作物在結莢以前鋤兩遍,在結莢以後再鋤一遍。

現在科學發達了,地裡都使用上了除草劑,基本上都不再鋤地了。實際上,如果有空,最好還是多鋤兩遍地,收成肯定會好的多!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一壺搖不響,半壺響叮噹」,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東西,可以說農村哪裡都好,現在的農村可以說比城市都舒服,只是農村沒有城市這樣的繁華,但是對於喜歡在外面的人來說,住在在農村就可以還比較舒服,現在很多人都會選擇去農村,但是很多人去農村估計不習慣,在農村很多說人或者是教育人都是用俗語,很多剛去去的估計還不知道
  • 農村老話說「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噹」是啥意思,很有哲理
    大家好,有許多農村老話來源於農民真實的生活,他們經常用這種通俗易懂的農村話,傳達出發人深省的道理。今天想帶給大家的一句話是,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噹。最早出自《增廣賢文》這句話的本意是說,如果壺裡裝滿了水,晃不動,自然發不出聲響。相反,如果壺裡只放了半瓶水,這個時候只要動一下壺,壺裡的水就會發出聲響。這個半壺子水,農村人也稱半瓶子醋亂晃蕩。
  • 農村老人說的「人生三鍋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說的「人生三鍋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巧了,朋友圈正流傳著這句話呢!太有才了,將人生比作三鍋菜,竟總結得如此精闢!人生三鍋菜,出生一鍋,別人吃菜你得吃奶;結婚一鍋,別人吃菜你在洞房內;掛了一鍋,別人吃菜,你卻睡棺材!這人生的三鍋菜,其實本人都吃不到。卻將一個人的人生概括得淋漓盡致。第一次是在出生時在農村更多的吃的是滿月酒。全家老少,親朋好友都歡聚一起,慶祝一個人的到來。
  • 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三,家敗人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相同,就連語言也存在部分差異,對俗語的理解也不一樣,但筆者發現,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語大多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也很容易記住,只要聽過一次,基本能記得大概的語句,不過,要想悟出其中的寓意,就要細細品讀,不然很難知道這些俗語在講什麼,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一句俗語老話,在農村,
  • 在農村,高齡老人說;「人窮不碰三」,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在農村,高齡老人說;「人窮不碰三」,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村裡,這種情況筆者也有見過,前段時間和幾位長輩聊天的時候,也說到這個話題,村裡有一位高齡老人和大家交流的過程中,說了這麼一句話,那就是「人窮不碰三」,那麼問題來了,村裡這位高齡老人說這句話是啥意思呢?咱們今天就來探討一番。
  • 農村老人說;「三不留、兩不交」,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在農村,老人說「三不留、兩不交」,說的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前不久,筆者回村收穫紅薯,農閒之後,特意去拜訪老劉,順便問候老劉的身體狀況,和他聊天之後,筆者也聽到了一句新的俗語,老劉說,人生在世,一定要記得「三不留、兩不交」,讀懂這句話後,就能避免很多事情,而筆者剛聽到這句老話的時候,也不理解其中的寓意,老劉分析完之後,才完完全全明白,今天筆者和大家一起來討論這句俗語老話。
  • 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我們從小在農村生活,小時候的時候家裡都沒有通電。
  • 在農村,老人常說:「馬上銅鈴響,親戚通來往」,什麼意思?
    ,尤其是茶餘飯後,大家都喜歡聚在大街上,聊一聊心情,嘮一嘮家常,閒聊的時候會偶爾聽到,老人們說一些俗語老話。那麼老人常說的:「馬上銅鈴響,親戚通來往」,是什麼意思呢?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給馬脖子上戴鈴鐺的,而且銅鈴也有輕重貴賤之分,像一般的農村家庭,馬脖子上戴的鈴鐺都是鐵的、銅的,也有大戶人家裝銀的,甚至金的都有,身份越高貴的,鈴鐺越貴重。「馬上銅鈴響,親戚通來往」,表面的意思就是,誰家的馬鈴鐺貴重,用壞了也及時更換,就說明,他最近的生活過得很富足,親戚之間,有事情他也能幫上忙,所以都願意和他來往。
  • 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農村俗語,它們能一直流傳到現在,也是因為從俗語本身有著獨特的道理。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從生活中吸取的點點滴滴。在很多地區,村裡都有自己的方言,用村裡的方言講出來的農村俗語,更是另有一番風味。我們年輕人也經常聽到老人說一些俗語,有一些俗語只要說出來,我們就能記在心裡。
  • 農村老人說:「家裡出三癮,家敗人也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說:「家裡出三癮,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老人的話不可不聽,在我年少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有很大的本事,把農村老人的話當做耳旁風,但是在經歷過一些跟頭的時候才明白農村老人的一些話是很有道理的。
  • 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三、家破人亡」,具體說了啥?有道理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三、家破人亡」,具體說了啥?有道理嗎」雖然說現在的農村,離鄉外出務工的人很多,但還是有很多人因為年齡、或沒技術和沒文化等問題留在了農村老家生活,這些人群還是和土地打交道,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 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些俗語我們經常會在農民朋友的口中聽到,特別是村裡的老人,他們總是把這些話掛在嘴邊,覺著這些話很有道理。這些俗語都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自身的生活及生產活動總結出來的。有一些話我們仔細想來,確實是很有道理的,甚至有一些話到了現代甚至可以用科學來驗證。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說一句總能在村裡聽到的話,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就是「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 農村老人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講了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都是農民祖祖輩輩在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所以很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我們生活中能聽到好多農村俗語,直到現在依然很有道理。比如接下來要說的這3個俗語,大傢伙看看聽過沒有,覺得有沒有道理?1、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這句農村俗語,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不過這句話一說出來,大傢伙基本上就可以明白一二了。
  • 農村老人常說「褲帶長壽命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的勞動人民們通過日常生活、節氣等方方面面的經驗,總結出了不少通俗易懂的俗語,而在農村裡也一直流傳這這些俗語,讀起來可能有些粗俗,但是撇開這些字面得意思,深究裡邊的含義還是非常有道理。俗語涵蓋的面很廣,各個方面都有 。
  • 農村老人常說:「紅薯開花是災年」,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紅薯是我們平時比較常見的一種蔬菜,基本上我國南北各地都有種植。而估計很多人都是吃過紅薯的,但是真正看到紅薯開花的卻沒有多少,特別是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而言,沒有種植過紅薯的都很難看到這種現象。農村老人常說,紅薯開花是災年,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說,「五十不建屋,六十不栽樹」,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作為一種通用的語言,在我國流傳了很多年。這些俗語大多都是很多年以前的農民通過自己的親身經驗總結出來的,裡面包含著很多道理。其實除了俗語以外,農村還有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東西,例如:生活工具、生產工具等等。有些東西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而被淘汰。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男不做九,女不做十」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老人常說:「男不做九,女不做十」什麼意思?  農村裡雖然說生活交通方面比不上城市裡,但是確實能學到不少的東西。要知道,農民的智慧都是從日常生活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對我們平常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幫助。像一般的農村人都懂得一些老話俗語,這些老話俗語一般都是聽老人們說的,老人們也是從自己的生活中體會出來的。在學習或者工作中用一兩句老話俗語還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讓說的話更加通俗易懂,富有說服力。  但是還有一類俗語說的是一些人們在生活上要避諱的事,雖然說這裡面有一點封建的意思,但是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也聽村裡的大人們說過這樣的老話俗語。有時候,仔細去想想還挺有意思的。
  • 農村老人說:「家有三到,喜事來到」,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十分愜意,如果有就業機會,相信大多數農民會選擇留在家鄉發展,畢竟在農村,生活節奏沒那麼快,壓力也不大,日常生活不僅能吃到綠色的食品,還能體驗不一樣的田園風情,有時候還能聽老人們講講過去的往事以及一些耐人尋味的俗語老話。
  • 農村老人常說「生不睡柳,死不睡楊」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有著很多的農村老話俗語讓人印象深刻,同時這些老話也包羅萬象,其中有田間地頭的農諺,有生活中的民俗,以及一些人情世故的老話,而這些農村也都是由農民的生活經驗,酸甜苦辣,悲歡沉浮的一種精神表現。
  • 俗語「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噹」,古人經驗有現實意義,引人深思
    在隔行如隔山的行業當中,老祖宗卻告誡我們「樹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擁有自信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人自信過了頭,張口就說什麼「一個億」、「小目標」。對於這類人,農村老人的評價是:「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噹」,即便到了如今古人的經驗依舊有現實意義,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