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的「豆鋤三遍叮噹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智慧來自民間,高手在農村,農民通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對農業生產總結出來的諺語、俗語、老話只所以能夠流傳下來,就是因為它充滿了智慧,反映了一定的生產規律,在生產實踐中屢試不爽!
農村老人說的「豆鋤三遍叮噹響」就是這樣的俗語。
「豆鋤三遍叮噹響」就是說豆類作物除草、鋤地要多鋤幾遍,才能籽粒飽滿響噹噹,才能取得好收成。
我小時候常聽我的本家伯伯講,豆要多鋤才耐旱,鋤一遍的豆莢是一面鼓,鋤兩遍的豆莢是兩面鼓,兩面鼓的豆莢表明果實飽滿,一面鼓的豆莢果粒是癟的,如果豆地不鋤,遇上天不湊趣,可能就沒收成。特別是山地旱地,鋤地除草很重要,沒有草也最好多鋤,老農民常說「鋤頭有水」,就是說,多鋤能保墒。
「豆鋤」就是「鋤豆」,鋤豆就是鋤掉豆地裡的雜草,有除草、鬆土、破除土壤表層板結,增強土壤通透性、保墒的作用,」鋤三遍「就是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豆類作物在結莢以前鋤兩遍,在結莢以後再鋤一遍。
現在科學發達了,地裡都使用上了除草劑,基本上都不再鋤地了。實際上,如果有空,最好還是多鋤兩遍地,收成肯定會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