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發展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連,並對中華文化的民俗生活,科學技術等多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是一個神秘而又遠離世俗的宗教,目前道教主要分為兩大派系:全真派和正一派,它們之間有哪些區別和聯繫呢?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
正一派由張道陵於東漢時學道於鶴鳴山,並且得到太上老君的點化,正一派早期又稱為五鬥米道,因為要求凡是入道的人都要交五鬥米。相較於全真的性命雙修,正一派則是以修行符籙為主,張天師統領著龍虎山、閣皂山和茅山的三山符籙,所以正一派的道士主要以畫符念咒,驅邪降妖為主。像如今的茅山派,淨明道,天師道等等都是屬於正一派。
正一派可以結婚生子,所以看到新聞報導說正一道士結婚不要奇怪。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天師就是將天師之位傳於他的後世子孫,距今已傳承了六十多代天師。因為正一派的道士平時要做很多的科儀,比如祈福或者度亡,往往要忙上幾天幾夜,是一項很辛苦的體力活,所以正一道士就不忌葷腥,但是,不管是正一還是全真有四不食之說,即:牛肉、狗肉、烏魚、鴻雁,因為道教認為這四種動物代表著忠義孝潔,如果你看到有道士吃牛肉,那麼他就是一個假道士。另外舉行齋醮科儀或做早晚課之前,還要忌食五辛即生蔥,韭,大蒜,小蒜和葫荽。因為在上表天庭召神遣將時,如果法師食有五辛,嘴中有刺激氣味,是對諸神的不敬。
全真派又叫全真道是北宋末由王重陽所創,王重陽在山東寧海把自己所居住的庵命名為全真堂,凡是入道者皆稱全真道士而得名「全真」二字。後來王重陽招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孫不二、郝大通七大弟子,號稱全真七子,這七位道長後來分別又各自發展了門派。全真派認為飛升登仙,長生久視是修道的目標,所以在修行時主張性命雙修,以化煉內丹為主。所以全真派多出隱士,古往今來很多道士選擇在終南山等道教聖地修行以求證道成仙。全真派有很多的禁忌,嚴格按照《重陽立教十五論》來約束自己,所以全真派的道士一般都是要出家住觀修行,遵守十方叢林制度。並且要蓄長發,也不可以結婚。
既然都是道士,那該怎麼從外表來區分正一還是全真道士呢?單純從所穿的道袍區分不大,道教的服飾都是以青色為主,千百年來滄海桑田,道破基本上還是沿襲了古代傳統服飾的特點沒有怎麼改變。正一道士沒有要求必須蓄髮,所以留著現代髮型的道士基本上是正一派的,還有就是從他們的帽子來區分,在道教裡,把它稱為「道巾」。 道教有九巾之說,分別是: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全真道士多戴的是混元巾,而正一則多戴的是九梁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