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織金縣:「耕地搬家」治荒山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貴州織金縣:「耕地搬家」治荒山

  中新網貴州織金3月10日電 題:貴州織金縣:「耕地搬家」治荒山

  記者 唐福敬 鮑光翔

  「這片山坡以前儘是石旮旯,哪種得出東西來?現在好了,等它整完,我家想種辣椒就種辣椒,想種洋芋就種洋芋。」

  9日,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農民楊志興告訴中新社記者,等從縣裡另一個鄉鎮運來的肥沃土壤蓋滿村邊的這片石山,他打算種上值錢的作物。

  楊志興是織金縣「耕地搬家」的直接受益人之一。

  織金縣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南部,部分鄉鎮位於有「土地癌症」之稱的石漠化區域,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不具備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

  2012年,織金縣在臨近縣城的兩個鄉鎮建設工業園區,佔用土地中有幾片是良田沃土。

  「挖掘機挖開田裡黑油油的熟土,倒在一邊,好些老農民看著看著就掉淚了。」官寨鄉鄉長楊興江說,「縣裡知道後就開始想辦法。」

  當年5月,織金縣的「耕地搬家」辦法出臺——投入財政資金500餘萬元人民幣,將非農業建設所佔用耕地的肥沃表層,先剝離30釐米至50釐米、集中堆放,再異地覆蓋到劣質耕地和石漠化區域的坡耕地。

  「我們縣的財力比較緊張,但我們認為這筆錢花得值得,花得有意義。」織金縣縣長王麗說。

  記者在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石山治理項目現場看到,為迎接新來的土,數臺挖掘機在山坡的施工便道間,陸續將密布的低矮石筍、石峰挖出或擊倒破碎,由工人用於砌壘擋土矮牆。矮牆圍成的空地中,挖掘機先用碎石、黃壤平整,再傾倒運來的沃土。

  「官寨鄉大寨村的裸巖造地覆土厚度為60釐米,能新增耕地450畝。劣質地改造覆土厚度10cm共59畝。直接受益農戶136戶596人,人均增加耕地0.9畝。還治理了我們的石漠化問題。」楊興江說。

  織金縣國土資源局披露,織金縣2012年耕作層剝離再利用試點項目分為兩個覆土區,一號覆土區為三甲鄉三甲村,已改良土地3.11公頃。二號覆土區即為官寨鄉大寨村。

  石漠化是「石質荒漠化」的簡稱,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態環境下,因人類的陡坡開荒等活動造成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致使土地生產能力衰退或喪失,地表呈現類似荒漠景觀的巖石逐漸裸露的演變過程。

  全球「石漠化」面積最大的3個區域分別位於中國西南(以貴州為中心)、歐洲、北美。中國「石漠化」地區分布於貴州、重慶、雲南、兩廣等省域,以貴州為中心。據統計,全省88個縣(市、區)中有78個不同程度存在石漠化問題,石漠化面積達3萬餘平方公裡。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叢強此前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中國西南石漠化治理是科學問題也是民生問題,中國對「石漠化」的研究、治理因此包含更多內容,直接關係到民生。

  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朱立軍認為,織金縣此舉是貴州「向山要地」的範例之一。

  「織金的這項工作很有前瞻性,看了之後很受教育。」中國土地督察武漢局局長王廣華在當地考察時表示。(完)

相關焦點

  • 江西一荒山剛改耕地就被推平種樹 被指浪費
    兩年前,南昌市灣裡區羅亭鎮上板村道院組一片500多畝的荒山,由政府投入400多萬元開墾為耕地。然而,耕地剛剛平整完畢,不久後又被一家苗木種植公司承包,並將耕地全部推掉。  荒山變耕地本是好事,為何轉眼又推掉種樹?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青海新聞聯播]荒山變耕地 生態有保障
    [青海新聞聯播]荒山變耕地 生態有保障 荒山變耕地,生態有保障。
  • 2000畝耕地被當荒山出租 600村民告市國土資源局
    2000畝耕地被當荒山出租 600村民告市國土資源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6日 16:13 來源: 法制晚報     認為村委會違規出租近2000畝耕地,以行政不作為——    600村民告市國土資源局    事發海澱區南安河村,此案上午開庭    2000畝耕地被當成荒山出租 因被告未對違法行為作出處理 遂提起行政訴訟    六百村民狀告國土資源局
  • 日照五蓮於裡鎮西安村治理荒山有「高招」 取耕地土去填坑被查處
    中國民生新聞網9月1日訊(記者王建衛李慧)近日,記者多次接到五蓮縣於裡鎮西安村群眾反映,為完成荒山治理的任務要求以及獲取國家政策補貼,該村村務負 責人聯合施工方破壞基本農田,開挖農土用以荒山治理。調查員只能通過調查走訪村民、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情況了解,基本確定了事件的真實性,並在第一時間聯繫了五蓮縣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局對此事高度重視,立即安排執法監察大隊依法依規展開調查,確定了該村相關負責人工作中亂作為、對國有耕地濫採挖的行為,針對該行為,五蓮縣國土資源局進行嚴肅查處並予以通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
  • 【新市民·追夢橋】織金縣婦聯:「搭橋牽線」創建溫暖之家,只為...
    【新市民·追夢橋】織金縣婦聯:「搭橋牽線」創建溫暖之家,只為治癒「你」 2020-08-27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貴州三答
    王印 攝 這是貴州發展的難中之難——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還有493萬農村貧困人口。其中,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需要搬遷脫貧的貧困人口有130萬,佔農村貧困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是貴州農村「短板中的短板」。
  • 「我的扶貧故事」一個護林員的脫貧之路—織金縣板橋鎮幸福村村民...
    這就是織金縣板橋鎮幸福村把那溝組村民熊少貴勞碌而又充實的一天。我叫熊少貴,1971年出生,因家庭成員無勞動力、無技術等原因導致家境貧困。通過精準識別,我成為建檔立卡戶。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我發揮自身能力,努力拼搏,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我家對面的山坡上以前是耕地,後來退耕還林,山坡上種了樹。
  • 貴州織金縣,有著中國第一財神廟,供奉道教神仙趙公明
    在中國貴州省織金縣有一座財神廟,廟宇很大,是專供財神爺:趙公明,本身這座建築就是文物保護單位,建築的風格也是獨一無二,一起去看一看,燒燒香。織金縣位於貴州省畢節市,是畢節市下屬的名縣。旅遊資源豐富,有織金洞、織金大峽谷等,還有這麼一座中國獨一無二的財神廟。
  • 織金縣仙居殯儀館紮實開展「抗凝凍、抗疫情、保...
    織金縣仙居殯儀館負責人陳剛說。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對雪凝災害、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等決策部署,確保治喪群眾的生命安全,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織金縣仙居殯儀館採取四個「進一步」,紮實有序開展「抗凝凍、抗疫情、保安全」工作。  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山旮旯 擁抱新生活丨織金縣惠民街道惠民社區...
    我叫楊會,老家在畢節市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距離縣城70公裡,山高坡陡,耕地面積少,糧食產量不高,是一個「抬頭就可以看見天」的地方。脫貧攻堅戰的全面打響,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落地織金,我們家符合搬遷條件,一家人成功住進了搬遷點——惠民街道惠民社區。
  • 回顧|本周貴州近200名幹部職務有調整
    (兼);管慶良任貴州修文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兼),修文縣工業園區建設開發辦公室主任(兼);廖勇任貴州息烽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兼),息烽縣工業園區建設開發辦公室主任(兼);黃彬任貴州烏當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 英國著名美食作家來貴州追溯宮保雞丁起源
    而丁寶楨出生貴州,又曾在山東和四川兩地任官,宮保雞丁也被後人分成了黔版、川版和魯版,其中在百度百科上就列出了關於宮保雞丁三地不同的做法。△扶霞與貴州廚師交流一直以來,關於宮保雞丁的起源三地紛爭,算得上中國烹飪江湖一宗少見的公案。8 月 27 日,一位來自英國的美食作家為了這道菜,專程來到貴州,走訪貴陽市、織金縣、大方縣等地,意欲追溯宮保雞丁的起源。
  • 「我的扶貧故事」意志不倒,辦法總比困難多|織金縣馬場鎮布底村駐...
    布底村位於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東部,總面積8.6平方公裡,耕地面積3747畝,山林面積3875畝,轄九個村民組共741戶272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57戶686人,全村以農耕為生,村集體無經營性收入,是個典型的貧困村。
  • 脫下戎裝換「農裝」 攻堅一線顯身手|畢節市織金縣選優配強「兵...
    走進織金縣金鳳街道化垮社區,蜿蜒崎嶇的山路旁一片片整齊列隊的辣椒、花菜映入眼帘,這是退役軍人楊發亮眼中最美的風景。2005年,在軍營錘鍊了5年的楊發亮退伍回鄉,回到化垮社區帶領村民致富。目前,社區共種植蔬菜1380畝,累計發給群眾務工費30餘萬元,利潤分紅達24萬元。
  • 「2020年「貴州生態日」特別報導」那山:翠色綿綿煙波起
    貴州,既是生態建設的重點區域,也是生態扶貧的主戰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生態與經濟並重,治石與治窮共贏」的石漠化防治理念,探索出林業建設、產業帶動、科技支撐等三種主要治理模式,向「地球癌症」宣戰。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在「綠水青山」中實現「金山銀山」的同時,努力通過「金山銀山」建設更好的「綠水青山」。
  • 昔日貧瘠荒山坡 今朝瓜果滿枝頭——賓川縣菜甸村開發保護荒山奔...
    這些年,我們通過種植橄欖、釀酒葡萄和鮮食葡萄、石榴等,既綠化了荒山也保護了耕地。」菜甸村黨支部書記鐵餘斌介紹到。近年來,菜甸村黨支部帶領黨員、群眾苦幹加巧幹,對村後山進行開發與保護,做實林果產業文章,將荒山變成了經果林,昔日貧瘠的荒山坡如今瓜果滿枝頭。菜甸村位於金牛鎮東北角老東山腳下,距離縣城10公裡。
  • 貴州:2019年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共2738個 涉多個光伏項目
    紫雲縣2018年度耕地保護 · 佔補平衡 · 綜合土地整治建設項目70. 大方縣八堡鄉復興優質苗木場建設項目71. 織金縣恆大援建發展肉牛養殖產業項目72. 織金縣發展竹蓀綜合產業園項目73. 納雍縣30萬畝華農菌草種植及系列產品加工建設項目74. 玉屏縣馬頭田田園綜合體項目(一期)75.
  • 38年敢叫荒山變綠林 「愚公」精神永傳承丨追記敬業奉獻貴州好人李...
    38年間,她用盡了自己的全部精力,綠化荒山430餘公頃,種植杉木40餘萬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李淑彬起早貪黑地種樹,先後消除上百個「和尚坡」,面積290公頃的荒山變成了一望無垠的綠色「海洋」。據測算,李淑彬所造的樹林總價值達4000多萬元。三分靠種,七分靠管。
  • 脫下戎裝換「農裝」 攻堅一線顯身手——織金縣選優配強「兵支書...
    為紮實做好從優秀退役軍人中大力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工作,織金縣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在優秀退役軍人中大力培養選拔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工作的通知》,大力提倡在優秀退役軍人中大力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充分發揮優秀退役軍人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助力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首先,摸清「家底」,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