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段時間以來最火熱的話題是什麼,那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狂歡購物節一定榜上有名。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雙十一」活動提前至了10月中下旬,先來了一波預熱,並且獲得了不錯的戰績。
在「雙十一」第一波活動結束之後,本應該就是快遞行業最忙碌的時候。但是就在這種「備戰」時刻,四通一達卻頻頻傳出快遞員罷工、快遞點倒閉的消息,這引起了不少消費者擔心自己的快遞還能不能送到自己手中。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天貓、京東和蘇寧易購三大平臺銷售數據喜人
據天貓數據顯示,截至11月1日24時,天貓平臺1815個新品牌銷量超越2019年「雙十一」全天。其中,有超過100個新品牌在當日成交量突破千萬,90多個新品牌同比增長超過1000%;據京東數據顯示,截至10月29日,京東超市「雙十一」預售訂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8%,其中2536個品牌訂單額同比增長超過100%,11月1日全天,京東平臺成交額同比增長近90%。
蘇寧易購平臺數據也不甘示弱。截至10月28日,蘇寧易購美妝預售額同比增長240,截至11月1日18時,蘇寧家電網際網路銷售快速增長,其中大家電品類商戶銷售同比增長342.13%。
各大電商平臺銷售數據喜人之下,帶來的將會是快遞行業的繁忙。據國家郵政局的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雙十一」期間日均快遞業務量將達4.9億件,約是日常業務量的2倍。
在這樣的工作量面前,為何還會傳出快遞點倒閉和快遞員罷工的消息呢?雖然為了應對即將來臨的「雙十一」快遞大潮,各大快遞公司都出官方回應否定了這種現象的存在,但是還是有內部人員道出了真相。
快遞公司「大戰」,快遞員「陣亡」
在中國物流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各大快遞公司崛起,行業競爭壓力越發凸顯。
為了能夠迅速佔領市場,「壓低價格」成為最有效的方式,不少公司為了將價格壓的更低,只能不斷的壓快遞員的工資。據悉,有些快遞公司給快遞員的派送費從原本的1.2元/件降到0.5元/件,甚至還取消了底薪。再加上對派送服務態度上的考核以及工作量的持續加大。快遞業內的罷工事件自然就頻發了。
快遞行業間的市場競爭是必然的存在,但是通過低價的策略戰略市場,不僅造成了行業動蕩,最後甚至還要讓消費者買單。這樣的行為自然是不可取的,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