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槍」的槍專家說它穿越了》·漢陽造源自江西人之手[圖]

2020-12-17 江南都市報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象徵性雕塑「第一槍」不符合原型,受到了北京輕型武器專家的質疑,紀念館方面則更注重精神的傳承與表達。昨日,不少讀者表示此前只知道雕塑象徵著八一起義,並不清楚是否是漢陽造,也不知道漢陽造的特殊意義。事實上,漢陽造不僅僅是中國武裝革命的「元老」,更是源自於江西人之手。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上的漢陽造。

  學者看重雕塑蘊含的意義

  穿越了時代的「第一槍」雕塑,受到了武器專家的質疑。對於標誌性雕塑的造型,是否會受到影響,不少讀者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市民曾先生告訴記者,他和家人多次去過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對序廳的「第一槍」印象深刻。作為普通市民,此前並不知道雕塑存在問題,只知道雕塑象徵著八一起義。在得知雕塑存在問題後,他在網上查找了一些資料了解漢陽造,發現雕塑的確與原型漢陽造有所區別。曾先生認為,象徵性的雕塑最好能夠尊重原型,不過對於普通市民來說,最需要記住的不是當年用的是什麼槍,而是1927年這段歷史,以及為此而奉獻的人們。不過也有讀者發來簡訊表示,如果不客觀地保留歷史原型,真正地尊重歷史,就難談起義和革命精神的傳承。

  「雕塑除去其審美價值外,最重要的還是其蘊含的歷史意義。」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馬雪松說,北京武器專家是從一個職業的角度看。事實上,從雕塑本身來說,對宣傳教育意義以及社會影響並不會有負面影響。「第一槍」是一種藝術創新,是供人欣賞的。其與歷史事實不會存在較大爭議,不影響其所蘊含的歷史意義。如果所有的雕塑都以當時歷史武器的特徵來塑造,也不一定就含有重大的意義。

  漢陽造源自江西人之手

  「第一槍」雕塑是應該尊重原型,還是更傾向於蘊含的意義,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對於漢陽造的歷史卻只有一個。儘管漢陽造是由清廷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湖北創辦的湖北槍炮廠所生產。但在其引進之初,被西方媒體稱為「帝國龍爪」的漢陽造,卻真正源自於江西人之手。

  在江西湖口縣舜德鄉餘愛峰灣西壠澗山巒,有一座孤寂的古墓葬。長眠於此的是中國第一代兵器工業專家——餘慶鰲,他就是中國的「毛瑟」。餘慶鰲的父親餘宏智為鄱陽湖一帶頗有名氣的木工。餘慶鰲自幼聰穎,經常把父親鋸下的邊角廢料收集起來,然後學著父親用墨斗拉線,用小鑿子細心雕刻。其父見餘慶鰲極有天賦,便將他帶到南京讀書,畢業後進入金陵機器房學機械繪圖。由於餘慶鰲刻苦鑽研,學成後名聲大噪,各局廠爭相延聘。

  青年時代的餘慶鰲正處在當時中國國力衰敗、外侮日甚之時。他感到中國要強大,必須富國強兵,發展科技,因此下決心研究槍、炮的機械原理和圖紙繪製。1891年,餘慶鰲到安徽督造炮路,次年調回寧局,為安徽、南京兩局兵工事業奠定了基礎。不久,臺灣亦創設兵工廠,餘慶鰲又應邀赴臺,充當匠目。

  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創設兵工廠,聽聞餘慶鰲才華了得,便將其「挖」了過來,仿製從德國購買的步槍。對於餘慶鰲來說,複製並不難。但是他發現德國槍械技術的核心在於合金鋼的冶煉,中國落後的冶鐵技術,與德國有著天壤之別。基於中國技術的缺陷,為了儘快造出樣槍,餘慶鰲建言張之洞果斷引進外國鋼料並取消套筒,成功地製造出漢陽造步槍。

  文/圖 記者鄧旭敏 實習生張倩倩

相關焦點

  • 「中國神槍」漢陽造:服役半世紀,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
    原標題:「中國神槍」漢陽造:服役半世紀,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1911年10月10日晚上8點,在湖北新軍工程兵八營當兵的程正瀛,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吹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衝鋒號程正瀛所持武器,正是被稱為「中國神槍」的漢陽造步槍。要說漢陽造步槍,就得先提到一個晚清名臣——張之洞。正是張之洞一手創建的漢陽兵工廠,仿造出了漢陽造步槍。因此,人們又將張之洞視為「漢陽造之父」。
  • 漢陽造——中華第一槍,譜寫了中國戰爭史上一個個傳奇神話
    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五十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軍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各個武裝部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由於該槍的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
  • 「中國神槍」漢陽造:服役半世紀,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 培根 1911年10月10日晚上8點,在湖北新軍工程兵八營當兵的程正瀛,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吹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衝鋒號。
  • 中華名槍漢陽造:清末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在無數的故事和傳說中,「漢陽造」這個名字幾乎出現在每一個歷史的瞬間,它見證了那些英雄人物的風雲激蕩、見證了那些關鍵時刻的分分秒秒。 差點就不在漢陽 要說「漢陽造」,自然就得說到漢陽兵工廠。
  • 它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創下我國戰爭神話!
    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武器,而漢陽造算得上是一把充滿傳奇色彩的步槍。它打響辛亥革命的第一槍,為我國抗戰勝利奠定下基礎。在長達五十年的使用過程中,它一直是我國的主力武器。於是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由於其主要生產地位於我國湖北漢陽的漢陽兵工廠,所以一般稱之為漢陽造。同時,因前期進口的德國產1888式步槍採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國內前期的仿製品也採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因此早期槍型也被稱之為「老套筒」。
  • 「漢陽造」傳奇:生產50年 毛澤東領到8341號
    現在,「漢陽造」是月湖東岸、龜山北麓一大片老廠房改建的創意文化休閒區。之所以叫「漢陽造」,正是因為它的原址是120年前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湖北槍炮廠」,即後來的「漢陽兵工廠」。五十年內兵工廠生產的110萬隻步槍,裝備了幾代中國軍隊,以「漢陽造」(Hanyang 88 Rifle)之名享譽世界。
  • 「漢陽造」真的很差勁嗎?
    如今打開電視機,關於抗戰劇中八路軍使用的「槍」,觀眾們耳熟能詳的當數「漢陽造」。但有的劇動不動就把「漢陽造」比成「燒火棍」,難道「漢陽造」的質量就真的那麼差勁嗎?  「漢陽造」還得從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說起。1889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將原來打算建在廣州的鐵廠項目帶到湖北,積極籌建「漢陽鐵廠」。
  • 明明落後中正式步槍三代,漢陽造為何會被稱為中華第一神槍
    抗戰中,「漢陽造」步槍可謂中國軍隊的絕對主力。要論性能,中正式步槍勝他數倍,但若論功勞,漢陽造遠超中正式。上圖是抗戰時期的一幅宣傳漫畫,國軍戰士背著的就是漢陽造步槍。抗戰前,中國主力部隊已開始換裝中正式步槍,畫中仍採用老式漢陽造,足以說明它在中國軍民心中的地位。
  • 「漢陽造」並非一無是處:縱橫中國戰場半個多世紀
    新機器煉出來的產品,經英、德專家鑑定為少見的頭等鋼。此後,在「漢陽鐵廠」周圍一帶崛起了大批「漢陽造」系列品牌。產品涵蓋軍工、民用,還有少量供外貿出口,當時通稱「漢陽造」,成為一個在國內代表著「湖北造」,在國際則代表著「中國造」的聲名顯赫的品牌。
  • 資料:漢陽造步槍(老套筒)
    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因此從1939年至1944年生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卍字廠徽及『漢式』字樣。漢陽造與88式不同之處,最重要的是去除了槍管的套筒,以上護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護箍下方,其他則參考了98式步槍,改進了照門,通條改放在護木之中等。
  • 張之洞建的漢陽兵工廠多厲害?「漢陽造」步槍產量能繞地球兩圈
    1909年10月4日,晚清著名洋務大臣張之洞因病逝世,他彌留之際恐怕想不到,自己「師夷長技」建的漢陽兵工廠裡仿製的「漢陽造」能夠蜚聲後世,成了當時最靠譜的武器,活躍於直皖戰爭、直奉大戰、北伐戰爭、中原大戰等戰場,甚至對抗日戰爭的勝利都有貢獻,被譽為「中華第一槍」,簡直是中國軍工史上的奇蹟
  • 風靡了半個世紀的漢陽造的由來
    故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軍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各個武裝部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
  • 洋務派張之洞的終生成就漢陽兵工廠,燕雙鷹的必備武器漢陽造
    根據當年在新軍第八鎮(師)21標一個士兵的回憶,當年第八鎮的步槍全部是漢陽兵工廠出產。 由此可以推斷,1911年10月10日晚上,程定國所開的第一槍,用的應該是漢陽造,由此打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但這只是漢陽造神奇的開始。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牛?一支槍可用50年,生產的數量能繞地球2圈
    1909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去世,這位和李鴻章齊名的洋務大臣,在任期間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近代企業,其中漢陽兵工廠所生產的漢陽造步槍,更是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 從清朝開始使用的漢陽造步槍,是如何來到中國的呢?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你們帥氣的小編又來了,我今天給大家說說槍械的故事,說到槍械男生肯定非常激動,哪個男生對槍不感興趣,就是小編一想到都熱血沸騰,可惜我只摸過玩具槍,小時候那可是最喜愛的物件,不過今天要說的是真槍,同時對中國非常有意義的一把槍,那就是漢陽造步槍。
  • 張之洞:「漢陽造」,中國近代工業的榮光
    聞名全國的「漢陽造」,出自漢陽兵工廠,直到1949年後才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當時漢陽鋼鐵廠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比起日本第一家近代鋼鐵聯合企業八幡制鐵所,領先了7年,成為國人矚目世界的驕傲。  1908年,湖北兵工廠改名漢陽兵工廠。  1894年6月14日,制槍廠不慎,引發大火,將房屋及設備全部燒毀。1895年8月開始小量生產仿造德國出品1888式毛瑟步槍(毛瑟公司無關的「毛瑟槍」),又稱八八式步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漢陽造。  這支步槍射擊精度不及三八大蓋,」7.92毫米口徑子彈的強大殺傷威力不容小覷。
  • 漢陽造」步槍真的很差嗎
    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1896年,漢陽鐵廠引入民間資本,由「官辦」性質改制為「官督商辦」。半官半商且由有「中國商父」稱號的盛懷宣接管鐵廠,他以商人的眼光關注產品質量,斥巨資購進新機器。新機器煉出來的產品,經英、德專家鑑定為少見的頭等鋼。此後,在「漢陽鐵廠」周圍一帶崛起了大批「漢陽造」系列品牌。
  • 張之洞和漢陽造:一款步槍背後的歷史,一個清朝官員的抱負
    1894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投產,這是亞洲第一家集冶鐵、煉鋼、軋鋼為一體的近代化鋼鐵企業。但張之洞的抱負絕不就此為止,他希望「今日之軌,他日之械,皆本乎此。總之將來軍旅之事,無一仰給於人」。這句話的意思說,中國鐵路的鐵軌,中國軍隊的武器,不能靠著去洋人那裡購買,要自己生產,才能不受制於人。
  • 百年槍廠:從「漢陽造」到95式自動步槍
    「我們的槍優勢很明顯,特別是新式狙擊步槍、95式自動步槍……」「雷神」突擊隊所在團團長在接受電視媒體採訪時說。「為國家造槍,是我們的驕傲!」重慶建設廠人這樣說。「強軍報國」之路■吳偉忠 楊兆銘 汪德生長江之畔,鶴皋巖下,排列著大大小小107個半圓形拱門山洞,在綠樹蒼翠掩映下顯得滄桑斑駁,這裡是大名鼎鼎的「漢陽造」在重慶的生產遺址。
  • 抗日時期,士兵都嫌棄的「漢陽造」,其實它的「功勞」意想不到
    「漢陽造」步槍顧名思義,漢陽造步槍它的名字來源於當時清朝政府的漢陽兵工廠。但話又說回來,儘管這款步槍的出處是漢陽兵工廠,但它並非是自主研發的槍械,而是來自德國,通過購買其專利技術和生產設備製造出來的。漢陽兵工廠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並非說我們現在才明白,哪怕是處在風雨飄搖以及腐朽的清政府時期,同樣有一些思想開明的人